你對另一半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最近收到一位媽媽抱怨,她覺得讀初中的孩子看不起她。


學校佈置了一項暑假作業,是一次旅行遊記手抄報,她本想幫幫孩子,結果孩子不高興:


“你又沒讀過什麼書,又沒怎麼出過門,你能懂什麼?”


她是知道原因的,孩子的爸爸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她:沒讀過書、沒見過世面。


媽媽一開始沒在意,可是時間久了,她發現孩子也開始這樣看她,甚至故意疏遠她。


這是一位善良有愛的母親,卻因為另一半有意無意的抱怨,逐漸變成了不被孩子接納和認同的母親。


莫里斯·桑達克說:“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們什麼都知道。”


父母對另一半的態度,往往都被孩子看在眼裡,對另一半的攻擊和指責,都被孩子吸收,認同。



1

詆譭和抱怨,影響孩子親子關係


人們常說,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也是最持久的。


但事實上,夫妻之間還有一種相處模式對孩子的傷害緩慢且更隱蔽,那就是熱衷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說對方壞話,或者教唆孩子仇恨對方,比如:


“你爸不是好東西!”

“你媽就是個神經病!”


有個學生曾對我說,小時候母親就愛抱怨父親自私、不負責、不顧家、沒出息,後來,他也在內心埋怨起父親的無能,和父親越來越疏離。


直到長大成人,他慢慢發現,父親雖然有缺點,但一直默默地愛著他,給他最好的生活。


他對我說:“ 敵視了父親這麼多年才發現:壞丈夫並不等於壞父親。”


很多父母一輩子都在做彼此的差評師,甚至還要拉上孩子。


孩子聽多了不僅難受,時間久了,更影響孩子與另一半的親子關係,然後逐漸產生輕視的心理,對父親或母親帶有偏見,甚至還會影響他未來的婚姻關係。


曾在網上看過一篇《破碎家庭完整愛》,文中的父母選擇分開,但從未在孩子面前抱怨過對方一句,甚至努力地告訴孩子:父母分開,並不影響對他的愛。


作者在文末寫道:


“他們是一對分手的夫妻,但他們都沒有把離婚的恩恩怨怨,把他們破壞性的情緒傳給我。他們從來沒有向我說過一句互相詆譭和謾罵的話,他們沒有讓我因為他們的離異而產生痛恨,他們都最大限度地讓我感受著雙親的愛,都最大限度地是我在心裡和感情上保存了親情的完整。”


是啊,做夫妻失敗了,但一點不耽誤做好父母。


不管你和另外一半相處得如何,對方也有可能不是一個好伴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她也不是一個好爸爸/媽媽。


在孩子面前,儘量給彼此留點顏面,不妨讓孩子自己去判斷父母是怎樣的人。


2

偏見和不尊重

影響孩子的擇偶和婚姻


當孩子有了性別意識後,在家庭中,會以自己性別相同的為榜樣。


拿父親來說,父親是孩子生命中接觸到的第一個男性。男孩從父親身上,建立性別認同感,他會觀察並模仿父親的語言、行為,女兒則學會如何和異性相處。


前幾年有一則視頻被網友們瘋狂轉發,視頻中的父親去女兒家中探望外孫,卻被女兒家中的景象震驚了。


女兒兩手提滿東西回家,一進門,就開始操心起孩子的作業,幫父親準備好返程車票,一邊夾著電話談論工作,一邊幫孩子收拾玩具,又給孩子洗衣服,收拾冰箱......


丈夫則安穩地坐在沙發上,喝著熱茶,悠閒地玩著電腦,甚至提醒妻子:洗一下我的襯衫。


父親看著這一切,特別傷心,離開前他給女兒留下一封信,在信中寫道:


我從來沒告訴過你家務其實不應該是你一個人的活,你的丈夫也有責任。


但我沒資格說他,因為我從來都沒幫過你媽媽。


我替他向你道歉,我替每一位樹立了壞榜樣的爸爸道歉。


父親在家庭中如何對待母親,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未來在感情觀和婚姻觀。


每位父母都在不知不覺中為兒女未來的婚姻提供一個參考模板,你在家庭中的樣子,很有可能是孩子未來的樣子。


3

越是在孩子面前

越應該尊重和關愛另一半


楊絳的《我們的錢瑗》中,女兒錢瑗曾經對父母說:


“我一直覺得父母恩愛的小孩很幸運,因為她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從而擁有了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然後就知道怎麼往正確的方向跑。


所以我特別感激爸爸媽媽,因為你們相親相愛、琴瑟和鳴,所以我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孩子。”


給孩子再好的物質生活,都沒有一對相親相愛的父母來得重要。


孩子將來懂不懂得如何愛人,和父母有著很大的關係。


你對另一半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如果你懂得尊重和關愛自己的愛人,孩子就能在你身上學會愛人的方法,這就是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相處中,藏著孩子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