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嫁妝

北宋末年,開封出了兩個姓李的名臣,一個是李綱,一個是李光。
李綱名氣特別大,幾乎是婦孺皆知,因為他領導過“東京保衛戰”,是名震天下的抗金英雄。


李光相對來說不那麼出名,他在歷史上的功勞,主要是彈劾大奸臣蔡京、朱勔和童貫以及幫助李綱保衛開封。
拙著《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講過李光的一則軼事:某人某天給李光贈送禮物,送了一套透明的玻璃杯,李光大驚,趕緊還回去了。因為古代中國的玻璃燒造工藝極其落後,完全透明的玻璃製品極其罕見,這種禮物過於貴重,實在是無法承受。
近來又讀李光寫給朋友的信札,讀到了另外一則軼事。
話說南宋初年,跟隨宋高宗南渡後的李光生了一個女兒,朋友寫信祝賀,李光回信道:“家有五女,賊盜不過其門。”你就別祝賀了,我發愁還來不及呢!沒聽俗話說嗎,誰家要是生了五個女兒,連小偷都不屑於光顧他們家!
咦,這是什麼意思?為啥生了五個女兒,小偷就不屑光顧了?是因為封建社會重男輕女嗎?是因為女兒越多越丟人嗎?
真正的答案是,宋朝流行厚嫁,女兒越多,父母陪嫁的財產越多,假如誰家生了五個女兒,僅僅是陪送嫁妝這一項,就能讓這個家庭走向破產。
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有兩個書生去杭州趕考。一個書生是福州人,姓黃;另一個書生是徽州人,姓王。

王生年長,黃生年少,二人在杭州相遇,聊得非常投機,結為忘年之交。
王生對黃生說:“君若登科,當以息女奉箕帚。”黃老弟,你這回要是能考上進士,我就把我閨女嫁給你。
黃生聽了大喜,抖擻精神去應考,在考場上超常發揮,成績優異,來年開春放榜,高中了。王生成績差,不幸落榜,但他不失前言,果真把女兒嫁給了黃生,並且陪送“奩具五百萬”,讓女兒帶到黃家的嫁妝極其豐厚,價值五百萬文。
五百萬文是多少錢呢?查宋孝宗淳熙七年物價,戶部在江浙、淮南、福建等地採購大米,每鬥均價四百文。照此估算,五百萬文能買一萬兩千五百斗大米。南宋官鬥為七千毫升,一斗能盛米十斤,一萬兩千五百鬥即十二萬五千斤,按當前普通大米價格估算,相當於人民幣三四十萬元。
花三四十萬元為女兒置辦嫁妝,這位黃生出手大方,但還不算嚇人。真正嚇人的,是蘇轍嫁女兒。
蘇轍孩子多,生了三個兒子和七個女兒。他的大女兒嫁給了那位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文與可的兒子文務光;二女兒嫁給了“濮陽市市長”(知濮州)王正路的兒子王適;三女兒則由黃庭堅的舅舅李常做媒,嫁給了“光州市市長”(知光州)曹九章的兒子曹渙。至於其他幾個女兒的婚嫁情形,暫時不得而知,姑且留待方家查考。

蘇轍還有一個孫子,名叫蘇籀,著有《欒城先生遺言》一書。據該書記載,宋徽宗即位那年,蘇轍某個女兒出嫁,為了置辦嫁妝,蘇轍賣掉了早年在開封購置的莊園,售價九千四百貫,全部作為陪嫁。
九千四百貫是多少錢呢?拙著《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曾有專章考證北宋物價,在宋徽宗即位之時,一貫銅錢的購買力大約相當於如今人民幣六百元,九千四百貫即五六百萬元。
僅僅嫁一個女兒,蘇轍就花了五六百萬元,他七個女兒總共得花多少錢?雖說他當過大官,俸祿優厚,但再厚的家底也架不住這麼花啊!
蘇轍晚年有《買宅》詩,開頭就說:“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我七老八十的人了,竟然還沒有房子,搞得幾個兒子一直抱怨。事實上,蘇轍早年是有房子的,但是為了嫁女兒,把房子賣光了。
為了嫁閨女,竟然賣房子,咱們現代人聽了可能會感到稀奇,其實在宋朝一點兒也不稀奇。宋朝家訓經典《世範》寫道:“當早為儲蓄衣衾、妝奩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費力。若置而不問,但稱臨時,此有何術?不過臨時鬻田廬……”你生了女兒,就要早早地準備嫁妝,假如等到出嫁時才去準備,怎麼來得及呢?恐怕只能賣房子、賣地了。

宋朝的嫁妝單子
據說是在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一個名叫慶一孃的姑娘跟一個名叫萬八郎的小夥訂婚,姑娘家裡送給小夥的訂親禮如下:
開合銷金纈一匹,開書利市彩一匹,籍用玉紅文虎紗。官綠公服羅一匹,畫眉褐織一匹,籍用玉紅條紗。轉官球嬃掠一副,迭金篋帕女紅五事,籍用官綠紗條。迭迭喜嬃掠一副,盛線篋帕女紅十事,籍用金褐擇絲。勸酒孩兒一盒,籍用紫紗。茶花三十枝,籍用紅纈。果四色,酒二壺,媒氏生金條紗四匹,官楮二百千省。包括兩匹綢、四匹紗、兩副首飾、一副酒具、三十枝茶花、四樣水果、兩壺酒、兩百貫紙幣。
三年後,慶一娘與萬八郎正式成親,帶過去的嫁妝如下:
奩租五百畝。奩具一十萬貫,十七界。締姻五千貫,十七界。包括土地五百畝、紙幣十萬零五千貫。
宋理宗時期,南宋發行的紙幣已經貶值得不像話了,一貫購買力大約相當於人民幣五十元左右,十萬五千貫即五十多萬元。
訂親時送給男方那麼多東西,成親時再陪送五百畝土地和五十多萬元,這女方是怎麼了?幹嗎這樣當冤大頭啊?是因為姑娘太醜,花錢少了嫁不出去?還是因為小夥太帥,姑娘倒貼錢也要嫁過去?抑或是男方有錢有勢,女方意圖高攀呢?


這些理由都不對,僅僅是因為宋朝流行厚嫁而已。
《宋會要輯稿·帝系》收錄了一張更為闊氣的嫁妝單子,是宋朝皇帝嫁公主時,送給駙馬的例行賞賜。這張單子實在太長,不便完全抄錄,我們只挑重點:
銀萬兩、紅綾絹三百匹、胭脂粉二百盒、銀果六百枝。銀錢二十千,重二千兩。金釵釧十雙。金器一千三百兩。銀器一萬四千兩。
宋神宗抱怨過:“嫁一公主,至費七十萬緡!”嫁一個公主,竟然要花費七十萬貫!
那可是皇帝嫁閨女,用不著高攀吧?用不著巴結男方吧?但是,照樣要花很多很多錢。
查《宋史·禮志》,宋朝皇子娶妻,平均花銷一萬兩;而公主下嫁,平均花銷十萬兩。也就是說,皇帝為兒子娶媳婦花的錢少,為女兒辦嫁妝花的錢多。
娶妻省錢,嫁女費錢,正是宋朝最為獨特的一項風俗。
北宋名臣范仲淹俸祿優厚,一個人把叔叔大爺堂叔堂伯哥哥兄弟堂兄堂弟整個家族全養了起來,家族裡不管誰家辦紅白喜事,都是范仲淹出錢資助。為了做到不偏不向,范仲淹定了個規矩:凡是族裡男孩娶親,按照二十貫的標 準送彩禮;凡是族裡女孩出嫁,按照三十貫的標準辦嫁妝。很明顯,女孩辦嫁妝要比男孩送彩禮費錢。

南宋名臣呂祖謙定下家規:“嫁一百貫文省,婚五十貫文省。”呂氏大家族的姑娘出嫁,嫁妝按一百貫的標準操辦;小夥結婚,彩禮按五十貫的標準操辦。嫁妝還是比彩禮費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