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醫院校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學科帶頭人有哪些人?

用戶12345670wys888


說實話不能說中醫不行,只是如今社會的中醫都是半吊子醫生,根本沒有老一輩中醫那種專研勁頭,所以它們都是一知半解!如今的醫生不管西醫也好,中醫也罷,都是在問病,不是在診病!


這些廿來


《傷寒》、《金匱》學術帶頭人有哪些?這個問題不重要。很多年前,我見證了中醫治小孩感冒的療效,學的郝萬山老師的《傷寒論》視頻。當時國家為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組織中醫藥類學術帶頭人,錄了一套視頻,有郝萬山老師的《傷寒論》、王雪華老師的《金匱》、鄧中甲老師的《方劑學》、王洪圖老師的《內經》,還有《中藥學》、《溫病學》、《中醫診斷學》等,這些我都學過。在2000年前後,郝萬山與王雪華老師應該是權威公認的《傷寒》、《金匱》的學術帶頭人。後來,我學了黃元御、唐容川、陳修園、徐靈胎、倪海廈、《醫宗金鑑》等的傷寒、金匱。很多年了,有時只是看看條文。有一年冬天,70歲老翁咳嗽有痰,我問怎麼樣?他說都還好,只是整天想睡覺。當時我全身一激靈如觸電,少陰病"但欲寐"。這麼多醫家、著作評註傷寒、金匱,雖說各有不同,但傷寒、金匱依舊如此,其致一也。所以問誰是當今的學術帶頭人,根本沒必要。


傳統中醫之路


大青龍湯主症表寒裡熱,是治療溫疫的絕對處方,在《皇帝內經》講,一箇中醫不懂陰陽無己為醫,有人問什麼是陰陽,你不知道陰陽五行,就根本不知道藥性,做中醫一定要懂藥性,你才能知道什麼藥有用,什麼藥沒有用,和大家分享中醫五色五味的藥性吧,五味的選用藥性,肝,木,風,主筋,青色,味酸,藥性,收,澀,心火,主血脈,色紅,味苦,藥性堅,燥,洩,脾,土,色黃,主肌肉,主溼,味甘,藥性,補,和,緩,肺,皮毛,色白,主氣,味辛,主要肉,藥性,散,潤,腎,主水,黑色,主骨,味鹹能軟堅,攻下,甘,淡,勝利,寒熱,溫,涼,為陽,酸苦甘辛鹹為陰,氣溥的發洩,氣厚的發溫,味厚的重下洩,味溥的開竅,味淡的盛溼,氣強的陽中之陽,氣溥的陽中之陰,氣溥的發散,如麻黃,氣厚重的發熱發溫,如附子,甘味,淡味的利溼,辛甘發散,酸苦永洩,味淡的輕輕升浮為陽,重濁沉降為陰,陽氣走上竅,陰味走下竅,陽藥走肌肉,腠理,陰藥走五臟,陽藥壯四肢,濁陽歸六腑,,解表發散走肌肉,味重走六腑,有輕浮而升,有重實而沉降,中空的發表,內實的攻裡,枯燥的走氣份,潤澤的走水份,上下內外同也。心與小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肝膽相照,腎與膀胱相表裡,心包經與三焦相表裡,脾胃相表裡,中醫講陰陽,背為陽,胸為陰,頭為陽,腳為陰,上為陽,下為陰,表為陽,裡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五行,肝主木,心主火,肺主金,脾主土,腎主水,火生金,金生土,土生水,水生木,六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陰心經小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腎經,手朔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朔陰肝經,四診,望聞問切,望而之知為之神,聞而知之為之聖,問而之知為之攻,切而之知為之巧,八剛變證,陰陽,表裡,虛實,寒熱,老祖先流傳了幾千年的陰陽五行六經四診八剛,古老的中華文化,也是我們國人的傳家寶,保存了最完整的,生理學,病理學,醫學,根本就不需要在去研究老鼠藥了,我們生為中國人為榮


成淼快快點長大


不管什麼醫丶不管什麼藥,只要他不是科學的,那他就是騙子騙錢,毒藥毒人。大家說對不對呀。


莆仙興化人215745193


理論原理必須融會貫通。


成吉思汗縱橫天下


都是研究傳統中醫藥,缺乏創新。民間有創新卻又被法規禁固。


仁愛礁4


現在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學科帶頭人、博導與鄧紹先、李克紹、胡希恕、陳亦人、劉渡舟等已故去的老先生學術水平差遠了!


此事難知2009


中醫學就是完蛋在這些專家手裡的。他們根本不會治病。


可平56


應稱首都或北京中醫院校,佐君宰相都是一品官,也是蜈蚣蟲體,外地的都是蜈蚣蟲腿


手機用戶50925236010


主要是要實踐,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