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年流感死幾萬人,新冠病毒危害沒有流感大,卻這麼緊張呢?

用戶406902357159


我們對病毒的認識目前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無知者無畏。以為就是普通病毒,“不存在人傳人,可防可控”到“未發現明顯人傳人”。

第二階段,恐懼來源於未知。對於病毒不熟悉:沒有特效藥,潛伏期未知,傳染途徑究竟有多少種未知,防護用具緊缺等等,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嚴防死守,有些防止病毒擴散的措施在事後看起來會感覺矯枉過正,但現在大多數人會認為很有必要。

而隨著對病毒認識的加深,藥物和疫苗有了新進展,臨床治療方案逐步成熟,人們應該會更加理性的看待新冠狀病毒,到那時病毒也就沒那麼可怕了。這應該就是第三階段了


哈爾濱的劉藥師


新冠肺炎也是不可小視,按照目前這陣子,你還懷疑誇大?

流感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歷過,我記得是07年還是06,我親自經歷一次。

在那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身強力壯,平時感冒都不需要吃藥,重一點就是醫生開五包藥吃一兩包就好了。但在那年流感被傳染渾身沒勁,頭痛,咳嗽,兩個鼻孔像水龍頭。

沒經歷過的,不懂


著名的汕頭用戶


座標山東臨沂!過完年十五後開車去父母家,父母如臨大敵說這種時候不要出門,我覺得他們誇大了,後來我媽說聽說過人傳人瘟疫不是嚇唬人的!我媽說臨沂有個地方就發生過瘟疫,那時候因為沒有啥防範意識,上午還去幫忙別人家抬病死的人,下午那人就被別人從家裡抬出來了!一死就是一個村很嚇人!現在條件好了國家重視,就不要出來添亂!後來老爸說讓我吃點飯趕緊走,我一看但也不吃了灰溜溜回家了!老實的在家宅著等解禁通知!


悠悠143151573


為什麼每年流感死幾萬人,新冠病毒危害沒有流感大,卻這麼緊張呢?

這一問,集中體現了人們對流感和新冠病毒疫情雙重的誤解。

季節性流感,每年造成全球幾十萬人死亡

“每年流感死幾萬人”,題主是不是覺得已經很震撼?

然而這個說法太小看流感了。

流感,的確也是傳染病,也的確造成一定比例的死亡。

流感的流行有兩種模式:季節性流行,和大流行。

季節性流行,也稱冬季流感,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每年的冬季流行,圍赤道區域常年都有流行。

即使僅有季節性流行,全球造成的感染人數也無法估量,僅嚴重病例就高達300~500萬,最終導致數十萬人死亡。

美國CDC於2019年在柳葉刀上發佈的一項研究中認為,全球每年有29到65萬人死於流感。

也就是說,在每年300~500萬重症流感患者中死亡率約10%。

流感大流行,人類的大災難

出現流感大流行,通常是由於出現一種此前沒有在人群中流行過的新變異毒株,可以引發跨季節、跨區域的全球大流行。

由於新變異的病毒是全新的,全球人口都沒有接觸過,因而普遍易感,往往可以造成全世界上大多數人的感染,造成數百萬及以上人口的死亡。

剛剛過去的20世紀,共發生過3次全球性流感大流行,分別是: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估計造成約2000萬到1億人死亡。

1957年亞洲大流感,首先發生在我國貴州,造成100到150萬人死亡。

1968年香港大流感,造成約75到100萬人死亡。

進入新世紀,2009年的甲流在全球也造成最多約40萬人死亡。

流感這麼厲害,人們為什麼不緊張?

“不緊張”,首先是人們對於流感危害認識不夠。

科學家,特別是研究傳染病的科學家年年都在緊張,生怕一不留神就會再次發生一次流感全球大流行,人類就會再次經歷一次“洗禮”。

科學家和醫學界的緊張還表現在每年流感季節前,負責人的機構都在大聲疾呼要求人們接種流感疫苗,並在流感季節反覆叮嚀人們勤洗手,避免人群聚居,等這些極其有限的預防措施。

人們卻經常置若罔聞。

看官注意到答主“有限的預防措施”這種表述了嗎?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也是造成人們不緊張的最根本原因:

“不緊張”,是因為流感是一種失控的流行病

在這次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之初,人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是什麼?

“可防可控”,四個大字。

現在,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四個字有點點陌生了?

沒錯。

很久沒有人在說這四個字了。

因為現實是,武漢,乃至湖北的疫情一度陷入了失控,到最近兩天才算基本收復失地,並重新設防——武漢採取小區封閉管理等隔離措施。

而對於流感而言,本身就是一種失控的流行病,除了每年需要重複注射的疫苗,人類對流感幾乎已經放棄了控制流行的慾望。

因為,科學家深知,要想完全控制流感,就目前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原因在於,第一,流感病毒的變異實在太過頻繁,它總是在人們適應(接觸或者接種疫苗,多它產生抵抗力)它之前,先人一步發生變異。

第二,人本身就是流感病毒的宿主,流感病毒就像候鳥一樣寄生在人體內隨著季節的轉化在全球人口中不斷流行。

人們對它幾乎完全無能為力。

既然無法控制,人類對待流感的態度唯一選項只有逆來順受,不緊張。

緊張不緊張又有什麼不同呢?

新冠疫情,值得緊張嗎?像極了一次流感大流行的前奏

發生在武漢的新冠疫情,僅在2個月內就席捲全國,造成了45000人感染,致死1100多人。

疫情發展為什麼如此迅疾?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這是一種全新的病毒,人類從來沒有接觸過,全部人口普遍易感。

第二,像流感一樣,患者中大量存在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這些人即使患病也不容易被發現,仍可以在人群中正常活動,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傳播。

第三,傳染性強。現在已經確定,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包括近距離氣溶膠)、接觸傳播,以及潛在的氣溶膠遠距離傳播。

尤其是,即使進行最嚴格的防護,仍有很大比例醫務人員感染。說明近距離氣溶膠傳播佔據重要地位。

所有這幾項特徵,都像極了一種新變異毒株流感大流行的前奏。

近來,全球都在驚歎我國超強的動員能力,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進行全民“畫地為牢”式的大隔離,這不僅史無前例,而且極大概率上也將後無來者。

即使如此,疫情的控制仍不盡如人意,全國各地紛紛升級了對人流的管控措施。

要知道,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擁有中國這樣的動員能力,和對經濟打擊的承受力來進行全民大隔離。

目前,疫情已經蔓延到全球近30個國家。

打開疫情分佈世界地圖,可以看出,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國家幾乎全被“染紅”,只有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還能“潔身自愛”。

問題是,現在科學家們最擔心的恰恰是這些未被染紅的地區,由於經濟和醫療資源的有限,這些地區一旦疫情暴發,就可能直接陷入失控狀態,從而引發全球大流行。

這種大流行的規模如何?

很多科學家根據某些地區的資料利用一定數學模型進行了很多預測。

比如,以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這個“實驗模型”來說,自從上週初發現一名從香港下船的乘客被確診後整船進行了隔離。

到今天,預計14天的隔離期限恰好過半,在總共3711名遊客中,已經確診174人,其中重症4例。

在今天進行的53份測試中,又有39人被確診。

到2月19日預計的隔離期滿,最終有多少人會被確診呢?

現在無法準確預測。

但是,這3711人將為科學家提供一個非常可靠的用於流行評估的數據源,對全球潛在的大流行進行預測。

有的預測甚至認為,這次疫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存在造成全球大流行的可能。

到時候的破壞力,可能不亞於甚至高於一次流感大流行。

現在的你,覺得這次新冠疫情值得緊張嗎?


掙脫枷鎖的囚徒


這裡有一個誤會,雖然流感致死人數驚人,比如美國在這個流感季節已經死去10000人,可是正常人都知道,流感幾乎不會導致一個正常人死亡。



美國流感每年都會死上萬人,可是大家忽略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流感每年會感染上千萬的美國人,也就是說幾乎每個美國人都得過流感,但都不會死。



根據數據統計,美國流感的致死率為0.095%,也就是說1000個人感染了流感,只有一個人才會死。我們換個角度來說,假設我們就是流感,然後隨機在美國抽1000個人,是不是很有可能抽到一個恰好有重病的人,比如他有心臟病、肺炎、艾滋病等各種病,而流感就稱為他疾病的催化劑,導致死亡。

實際上在美國大部分被統計為死於流感的人,實際上是死於本身就有的病,流感只是一個誘因。



所以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正常人感染流感不會死亡,這個是常識。所以我們在流感季節可以放心上班和學習,即使感染了流感也只是需要吃點藥或者休息幾天就會恢復,有什麼可害怕的?

最後,市場上有十分便宜的流感疫苗,所以只要每年打一次疫苗就基本可以避免流感。


穿美國望世界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韓一聲也發現:面對流感,人們往往鎮定自若,而近期面對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席捲中國,卻十分恐懼和緊張。

韓一聲認為大家害怕新冠肺炎是有道理的。我們可以看看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區別:

流感雖致死率高,據統計其死亡人數中有8成以上為60歲以上人群,也就是說流感致死的對象主要是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和既往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即使感染了流感病毒也症狀很輕,這正是為什麼人們談到流感並不覺得可怕。

但是面對來源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它是無論剛出生的嬰兒直到80多歲的老人都可能感染,而且死亡者中有很多還是青壯年,很多重症患者在治療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生命。新冠的“全覆蓋”和“高危害”,會使很多人感覺“如臨大敵”。

而且,本次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就是比流感的感染性更強、傳播途徑更多,青壯年的死亡率更高!打一個比方,流感就像盛夏的大雨,隨時會有,一般只有小樹苗才會被颳倒;而新型冠狀病毒卻如同百年一遇的洪災,別說小樹苗了,百年的大樹也可以連根拔起!

加之本次的冠狀病毒與2002年爆發的“非典”肺炎還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這也是大家害怕的有一個重要原因!


韓一聲醫學博士


無知!!

請原諒我的用詞激動,因為本人內心實在對這個問題感到由衷的憤怒!

流感和這個冠狀病毒,完全是兩種概念,懂嗎!拿死亡人數和這個相提並論,就是無知的表現,比如“每年車禍遇難的人,也是一個驚人數字,為什麼還有人開車!?”這就是偷換概念。

冠狀病毒,簡直就是非典的進化版,這個病毒最可怕的,就是從十幾年前非典至今,沒有任何特效藥可以針對性治療!一旦患病,就要開放性治療,通俗點,用咱們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沒藥能治。受到感染,就看自身素質和運氣了。

這個最可怕的地方,甚至超過病毒本身威脅的,就是:傳染性極其強!且潛伏期長,而且攜帶者自身都沒有察覺,一開始也不會有明顯體溫升高情況。在人流密集處,短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N+次的成倍傳播!這才是最可怕的!

上海的張文宏教授就打過一個很好的比喻:普通感冒就像貓,而流感就像老虎,它們同在一個“大家庭”中,但是能說一樣嗎?而冠狀病毒則完全是一種新的未知!

所以提問者可能根本沒意識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對於我們祖國,甚至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意味著什麼,有多麼的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與流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此

1.感染後並不會立刻就發病。2.不像流感前期就有明顯的發燒,鼻塞,咳嗦,咽喉痛。3.冠狀病毒在整個早期的階段中,由於潛伏期長,患者都不會察覺。4.一週以後,症狀才會不斷加重,而且嚴重者會突然轉換影響到呼吸系統,出現呼吸急促,加快,甚至呼吸衰竭。5.也就是最後肺已經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支撐,死亡就會悄悄到來。

不同於流感的超強的傳染性與潛伏期,不嚴加控制,很快可以癱瘓城市的整個醫療系統。

鍾南山院士提的兩個重點:就是早發現,早隔離!如果冠狀病毒再不嚴防死守,封閉隔離,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最後致敬醫護人員,目前她們是戰士,在一線隔離區每分每秒與病毒廝殺。

不是他們不怕,而是責任感令他們無懼!

不是他們沒有家,而是他們舍小家為大家!

願疫情散去,春暖花開,所有負重前行的醫護人員,都可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歸來!🙏


唯我馬努


所有的緊張和恐懼,都源自未知!

我們先來看幾個數據:早在1918年,那時候全球人口總數大約18億左右,當時起源於歐洲的流感病毒肆虐全球,導致約5000萬人死亡,那時候連青黴素都沒有,人們也找不到病原體,有多恐懼,你可想而知!

再看一個近一點的,2003年的SARS,我記得那時候我還上小學,當時也很緊張,我們村口的路都被堵死了,人們也十分恐懼,因為我們對SARS一無所知,當時可以說束手無策。然而SARS最終在全球感染的人數是8422例,死亡916例,總體死亡率10%左右。

世界範圍內,因流感死亡的人確實不少,但國內流感病死人數並沒有題主說的那麼多,流感整體病死率約為20/10萬人,比如2019年1月份中國疾控中心流感上報人數為60萬多一點,死亡143人。雖然流感病死率不高,但流感導致的肺炎患者中,死亡率卻高達9%!

我們對流感肺炎好像並不害怕,但對SARS卻恐懼萬分,而9%和10%並無多大差距。歸根結底,是由於SARS肆虐時我們不瞭解它。而流感,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了。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同樣是一種全新的病毒,目前其總體病死率在2%左右,其影響並不小!而我們之所以緊張,同樣是由於它傳染性強、可致死、尚無特效藥的特點。並且,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數已經超過4萬,死亡人數也過千了。同時,新確診人數還在增加,防控壓力依然很大!


關注重症行者-阿鋒,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重症行者阿鋒


一圖看懂新冠肺炎與非典、流感的區別:新型冠狀病毒究竟特殊在哪裡?為什麼我們對它這麼緊張?......

答案都在這兒了——

*流感以每年冬春季節為高發期,這裡以美國近期的流感為示例


夸父的行囊


這是由新冠病毒的特點決定的。

1、傳播速度快。據報道,護士在給新冠肺炎患者打針時,僅僅15秒即被傳染。

新冠病毒進化的比較“成功”,它傳播性強於SARS、MERS、埃博拉,但致死率卻很低,大多數病例都是輕症,得到及時治療的話,治癒率、存活率是很高的。

2、人人不可抗。對新冠病毒,沒有人具有天然抵抗力。據專家介紹,新冠病毒非常“狡猾”,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從目前情況看,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但兒童感染率相對較低,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體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3、人與人傳播。特別是聚集性傳播疫情多發。據分析,現在新冠病毒的迭代傳播已經發展到第四代。

4、傳播方式多。直接傳染和間接傳染。包括飛沫、氣溶膠、塵埃等。令人防不勝防。

5、沒有特效藥。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對新冠病毒具有確切療效。防控措施單一,只能採取硬隔離。如封城、封村、個體禁閉等。

“四早”、“四集中”等預防措施,是中國首次提出、實施和推廣,為人類對抗新冠病毒做出了新的貢獻。

6、危害後果大。在一定範圍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擔心的心理情緒,同時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生產。如公交停運等。

但是,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醫治經驗的積累,藥物的研發試驗,管控預防醫療隊伍和能力的發展完善,我們一定會戰勝病毒。眾志成城,人定勝天。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