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韩系车会退出中国市场吗?

广汽丰田益阳东鑫店


现代车优点是核心部件皮实耐造小毛病少质量稳定可靠,非常省心。这方面美系法系及国产还有一段差距。缺点也很明显,车漆薄,底盘硬,隔音差,操控一般。舒适度方面不及美系法系。但是与其同价位的车其实这些方面也好不了太多。


一只铁牛


先说一下自己的观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韩系车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为什么韩系车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呢?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不错的产品力。

虽然韩系车销量下滑,但是产品质量还是不错。虽然自主品牌汽车销量不断增长,但是产品质量与韩系车还是有差距。要知道现代旗下车可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完全自主生产汽车的品牌。

第二,极高的性价比。

目前的韩系车价格进一步下探,甚至到了我们自主品牌汽车的定价区间了。作为合资车,拥有不错品质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高的性价比,怎么可能不受欢迎呢?韩系车可以用物美价廉来形容,而国产车廉价但物不够美。这里的美,不仅仅是外形。

第三,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

很多人还是在盲目的支持国产车,由于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不负责,伤透了国人的心,很多朋友表示以后不再购买国产车。但是购买韩系车的朋友对韩系车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智,产品本质回归,韩系车还是比较值得入手的。

本人认为韩系车不会退出国内市场,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商机无限,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任何车企都不可能轻易退出的。比韩系车混的还要差的法系车退出中国市场了吗?法系车都表示不会退出中国市场,韩系车又怎么能够善罢甘休呢?

自主品牌汽车确实强大了,但是不会对韩系车构成致命的威胁。可以看看美国市场和德国市场,美系车和德系车的强大不用多说吧,但是韩系车依旧可以顽强的美国和德国扎根繁衍生息。如果消费者更加理智和清醒,韩系车还是有崛起的机会的。

韩系车自身还是有诸多优势的,包括动感拉风的造型,不错的产品质量,深厚的技术储备,极高的性价比,等等。凭借这几点,韩系车还是可以继续走一段路程的。未来国人对韩系车的抵触性降低,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智的情况下,韩系车还是有翻盘机会的。


小强说说车


买不买韩系是消费者的自由,没有韩系低价求生存,国产车估计的平均贵一两万,德日系平均贵两三万,我觉得只要有市场生存能力,欢迎车企都来分一杯羹。别动不动萨德,萨德美国才是罪魁祸首,不是美国逼迫,谁愿意在自己国家让美国建军事基地同事还得罪中国?中国人的典型特色就是外面受气了回家骂媳妇!干不过强者拿身边的弱者撒气!美国猪肉大批在路上,去抵制啊!任正非的女儿还被老美扣着呢,你们去救啊?中兴被老美罚了14亿美金呢,你们捐款让度过危机啊?几百亿的波音还坠毁呢,别说一辆几万的车有点小问题了。茅台是纯国产呀,你们不是支持国货么,每天来两杯?中华也是纯国产,也没见几个人天天抽!国人的心态就是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去喷兰博迈凯伦嘛,几百万的为什么不带翅膀不能飞?韩系车的价格跟国产基本没什么区别了,让你买的起了你就有喷它的资格了?别捡软蛋天天捏!


伈碎寥無痕


韩系车2016年中国销售了将近70万辆。韩系车今天这个结局,就是当年引进萨德自作孽的后果。

如果韩国不主动跟中国和好,其他行业也好不到哪儿去,退出市场的可能性还是有一丢丢的。





大海自媒体1314


我是个很务实的人,自已开国产手市车,别说爱国,仅仅只是看车,前天带亲戚去看车,对比了丰田雷凌和现代领动,除了丰田的品牌响点,其它任何地方,比,摸,看,听,手感,质感,等等,都比雷凌做的好,我搞不懂国民到底喜欢雷凌那一点,朗逸的外观,质感很好,内饰硬板,1.5L无力,1.4t价高,福克斯三缸,本田三缸,别克三缸,日产1.6机无优惠,车还可以,所以一番对比下来现代车在质量和价格上很不错。


刘高峰30


一季度几款销量差的车型基本上能代表韩系的问题。

东风悦达起亚KX3:809辆

起亚KX3整个一季度只卖了809辆,同比下滑了76.9%。销量差的锅谁来背?一方面当然是韩系从去年开始的整体式弱,不过这款车型本身其实也有不少问题,看看这款KX3另类的外观,粗糙简陋的内饰,还有现款车型相比老款的简配,在自主品牌SUV车型势头越来越强劲的局面下,原本品牌力就不足的起亚销量每况愈下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北京现代悦纳:1583辆

悦纳一季度总共只完成了1583辆的销量,同比下滑66%。这款去年11月还曾销量破万的车型一月份销量就猛跌到了1500多台,二月份基本上已经处于戛然而止的状态。一方面,这与悦纳在河北沧州的生产基地抽调产能至ix35有关,不过说到底,在整体销量萎靡的情势下,现代此举多少有些弃车保帅的意味,因为不只是悦纳,一季度北京现代旗下悦动、瑞纳、朗动等轿车车型销量均暴跌,而名图和领动能够实现增长,也是建立在大幅降价后牺牲这些低价车型的基础上。

途胜:19149辆

同样的局面还出现在北京现代的SUV板块,2017年的SUV支柱车型途胜一季度销量大幅下跌了三成,不足2万辆,去年12月份,这款车型还曾月销破2万,上演单骑救主。另一款SUV车型全新胜达同样销量大跌了49%。在两款SUV下滑的背后,除了自身品牌力和产品力不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上市不久,价格已经下探到自主品牌区间的ix35吃掉了不少订单。毫无疑问,现代在轿车和SUV板块的操作都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饮鸩止渴。


汽车天涯


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适用于汽车市场。一片繁荣时,车企们一荣俱荣鸡犬升天,一片萧条时,车市弱肉强食的本质便显现出来。

2018年,国内车市出现28年来首次销量下滑,车市寒冬到来,汽车市场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2019年销量下滑趋势不减,前两个月进一步下滑15%,暴跌过后,车企一片哀鸿。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韩系车。

2018年,韩系车整体销量为118万台,相较2016年暴跌61.2万台,现代汽车集团净利润暴跌60%。 与销量相对的是现代起亚富余的产能,8家工厂总产能255万台,产能空余高达139万台,为降低运营成本,现代起亚已经接连关闭两大中国工厂,削减产能30万台。在形势一片唱衰下,现代起亚似乎将同铃木一样退出国内市场。曾经与日系车一时瑜亮的韩系车,怎么会落到如此境地?

1、产品力及产品特点不够突出

市场上的各个车系都有其鲜明的特点,美系车的豪华性和出色的隔音静谧性,德系车的出色的行驶质感和机械素质,日系车使用保养的省心都是其品牌调性,韩系车初期以日系车作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并凭借较出色的质量稳定性、出色的外观设计、高配置丰富度占领市场,但同时韩系车每一个产品特点都不够突出,配置丰富度没有自主品牌高,质量稳定性不及日系,曾经以“流体雕塑”为代表的外观设计已经创新乏力优势不再。

虽然质量稳定性较高,但是耐操的代价,就是落后的技术、丑陋的外观、廉价的内饰、松散的底盘、孱弱的动力……韩系二手车的不保值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全球车企加速四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韩系车在技术创新上的步伐显得有些滞后。

2、竞争对手夹击下优势不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韩系车的竞争对手们不断下探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从20万左右的价位来看,二线豪华品牌沃尔沃凯迪拉克终端优惠上不断扩大,旗下中级车基本已经下探到20万元的价格区间。日系三强凯美瑞引入TNGA架构,雅阁下调指导价,天籁搭载可变压缩比的同级最强动力。同时,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力,领克/WEY等品牌开始冲击高端汽车市场,并且相比韩系车售价更低,配置丰富度更高,韩系车性价比优势的护城池被攻破。2018年德、日、美、韩和法五大车系分别生产了508.05万辆、444.63万辆、247.79万辆、118.05万辆和30.70万辆乘用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占比分别为21.43%、18.75%、10.45%、4.98%和1.29%,韩系车的市场份额被不断侵蚀。

3、其他因素

自2000年初进入中国后,韩系车销量一路上升,最高逼近200万台,而现代起亚集团也跻身全球第五大车企集团。但好景没几年,现代起亚的销量又迅速下跌,沦落到关闭工厂的境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系车的衰落不是短期内造成的,而是来自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种下的苦果,萨德事件等政治因素、韩系车的售后问题较差也是其中原因。

尾巴:经历堪称“断崖式”下滑后的韩系车,要想快速走出阴影,单靠产品力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大幅度降价成为救命良方,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杯毒药,在大幅降价的同时,品牌地位也会被进一步拉低。随着来自日系和自主品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韩系车想要重现往日荣光已经不再可能,如何守住仅存的市场份额成为韩系车的当务之急,至于是否会步铃木后尘,不妨拭目以待。


老司机侃侃车儿


韩系车在国内“有点惨”有好几个因素综合造成的,但说退出中国市场还为时过早,毕竟中国这块大蛋糕虽然不如以前容易吃了,但也不是能随便放弃的。


韩系车在国内糟糕的销量来自于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是口碑糟糕,长期存在皮薄、安全性差等安全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日系、德系一样的存在,只是在韩系上被放大了而已,因为韩系车的油耗确实没得说,这得益于韩系车整车质量分布较好,整车减重了。但只要防撞梁和钢板不减配,其实对整车安全性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说到韩系车的优点或者是特点的时候,在网上基本上是没人评论或者点赞的,有一两个说说自家车真实情况的也被喷得很惨,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口碑不好-销量下滑-被喷问题多,口碑继续变差-销量继续下滑。这除了韩系车内部问题外,也是有人刻意引导的结果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过包括北京现代、东风起亚在内的品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努力改善。现在汽车行业大环境不好,是困难也是机遇,韩国车并不差,但要走得更远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等熬过这段寒冬汽车市场整合完成,那时候说不定汽车行业又会发力,那时候又是一轮竞争。


深蓝月华


我认为不会,也不希望!毕竟百花齐放的竞争市场才是对消费者最有利的市场,每有品牌退出国内市场,国内车市就少了一个竞争,消费者就少了一种选择,等几家独大的时候就是消费者买单的时候了。



从今年开始韩系车的销量逐渐回暖,这得益于韩系车自进入寒冬以来在国内市场车型的布局。虽然减少了车型数量,但是从上新的车型看都是谨慎挑选款,都致力于力挽狂澜,找回韩系车的定位,而不错的优惠配合不错的配置也让“性价比”也成了韩系车的代名词,一度杀入国产车价格区间。韩系销量的持续上涨,说明人们对韩系还是认可的,这对韩系是一个好的征兆。

上图为1-9月份现代的总销量,下图为SUV销量榜1-9总销量。其中以轿车为代表的领动和以SUV为代表的ix35、途胜都取得不错成绩,以逆转的趋势上升。

韩系销量的回升再加上新款车型的推出,让人隐约能感觉到韩系为了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大的市场还是挺用心的。但是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有很大压力,前有日德美的夹击,后有国产车的雄起,如果韩系能一如既往的保持自己的优势,那么国人还是会买账的,当然也不会轻易退出国内市场。


现代起亚集团作为全球第六大车企,无论是在技术沉淀还是技术储备上都达到了一流的水准,也是全球唯二(还有个丰田)的汽车一条龙车企。(从零配件到销售全部可以自家提供)所以,它的实力还是毋庸置疑的,就看怎么去营销国内市场了。


旋转的方向盘


中长期内肯定不会退出中国市场的,但韩系车的压力,是当前合资品牌中最大的。

自从萨德事件之后,对韩国车的抵制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确实,韩国车在这一年里下降挺明显,不过我们仍然要看到,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依然是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现代名图


现代的途胜、ix25、名图、朗动等车型,市场销量都挺不错的。而起亚那边虽然SUV市场表现一般,但轿车市场内,K3、K2的月销量依然是5000+。

所以,网上的抵制,在实际市场中的影响力有限。部分经销商可能会活得有点吃力,但从品牌的角度,现代和起亚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的阶段。

现代途胜


不过,韩系车当前确实挺危险,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定位还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阶段,而且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抗摔打能力弱,而且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种局面。

韩系车当前的颓势,萨德事件的影响在其次。相比于抵制韩系,当年抵制日系的余震如今尚在,一堆人找我进行买车咨询,都要加上不要日系的条件,但日系现在仍然过得很好。所以说,抵制这件事,只是韩系走下坡路的辅因。

韩系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是韩系逐渐没落的核心原因。在合资品牌中以性价比、流体雕塑的设计打天下。但很显然,自从中国品牌学习韩国,从国外未来高水平的造型设计师之后,韩系的造型设计优势迅速消失殆尽。而性价比,同样是中国品牌一直以来主打的优势,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品牌SUV的群狼,围剿了韩系产品的增长,导致了今天的颓势。

长城WEY VV7


从当前VV5、VV7、传祺GS8等中国品牌的中高端SUV热销来看,在15-20万价位中,中国品牌正逐渐得到用户的信任,而韩系已经消失在很多人的购车选择集中,这是相当危险的。当人们都不曾想起它,它又如何打动用户的心?

所以,如果韩系在品牌传播和建设上有更多作为,不能寻找并塑造自己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韩系的颓势很难扭转。即便不会撤出中国市场,但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