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是中國的脊樑。”

2020年的一月,本應是人們滿懷期待的一年伊始,如今卻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全國範圍內禁足。

如同2003年非典時期一樣,他敢說:“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穩定人心!這次,鍾南山再次站出來,澄清事實,說明"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的特徵",擔當起民族的脊樑。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


在我的記憶中,也曾聽到過"鍾南山"這個名字,如果不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我很難認識到這樣一位耄耋之年的國士——懸壺濟世、醫者仁心、敢醫敢言,堪稱"國之脊樑"。

01 成長的痕跡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少年的成長大多來自於父母的教誨,鍾南山也不例外。

鍾南山出生在醫學世家,他的父親是兒科專家鍾世藩,他的母親是護理學專家廖月琴。1936年10月20日,對於夫婦倆來說,這一日子不同尋常——他們的孩子出生了。看著孩子可愛的模樣,他們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南京中央醫院,給孩子起了一個頗有氣勢的名字——南山,因為南京中央醫院恰好坐落在鐘山南面。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鍾南山一家


1937年在南京淪陷前期,父親帶領一家老小隨國民黨政府西遷的20餘萬人離開南京,前往貴陽。行程十分辛苦,顛沛流離,風餐露宿。那時鐘南山還不滿一週歲。

回憶起70多年前的經歷,鍾南山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年代:"我出生後沒多久,我們家就遭到日本飛機的轟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媽媽和外婆冒著生命危險,把我從瓦礫堆裡救了出來。聽姨姨說,當時我的臉都已經黑了,後來才慢慢喘過氣來。現在我能活著,要感謝媽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鍾南山開始成長起來。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02作為醫者,應當“敢醫敢言”

出生於醫學世家的他,他從小就在父親和母親的身邊耳濡目染醫學知識。三年半的大學時光稍縱即逝,然而光看不做是不中用的,任何醫學知識都難敵現實的殘酷。

畢業後10年的他終於在35歲如願實現了做醫生這個最大的心願。可是,單單僅憑大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讓他在一上崗就鬧出了岔子——錯誤將病人的消化道出血診斷為結核病。被醫院的人指指點點為:"連咳血和嘔血都區分不了,還當什麼醫生,搞什麼急診?"經此一役,他便開始發奮努力,8個月後,原本醫術淺薄的鐘南山終於被認可,"頂得上一個主治醫生了"。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在採訪時,他才真切體會到"那時就覺得,當醫生能給別人解決問題,會得到社會的尊重。"也更加能夠理解父親的那句"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在廣州中山醫學院做院長,同時兼任兒科主任,他和病患的關係很好,經常有家長帶著孩子深刻來到家裡看病,不管多忙多累,鍾世藩總是不厭其煩,耐心治療每一位患者。這一幕幕醫治病患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鍾南山的腦海,仁心仁術,也刻在了鍾南山的心裡。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父親發問:南山你今年幾歲了?

鍾南山疑惑地答道:35歲。

老父親一聲嘆息:都35歲了,真可怕!

鍾南山明白,父親的意思是都35歲了還一事無成,真是可怕!

多年來,鍾南山謹記父親的教誨,一步一步走向了醫學事業的頂端。多年後,父親去世,鍾南山悲痛不已。

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母親是個善良溫厚的人,在鍾南山成長的道路上扮演者不可缺少的角色。

終南山的母親熱愛醫術、博覽群書,她經常陪兩個可愛的孩子玩耍,分享書籍中動人的故事,醫院中感人的場景,希望孩子們能後從中體會人生百味。這培養了鍾南山樂於助人、同情弱者的善良品格和強烈的自尊心。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鍾南山說道:

"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逃學,學習成績很差,還留過兩次級。記得在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考試,我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媽媽知道了很高興,她對我說,'南山,你還是很不錯的啊!'"鍾南山微笑著說:"那時,我覺得媽媽一下子發現了我的一個亮點,我有了自尊心,覺得有人讚美我,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說:"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最好的模式是嚴父慈母。"鍾南山的父親嚴格要求,母親慈祥寬厚,成長於嚴父慈母環境下的鐘南山心懷悲憫、濟世救人。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03 武漢疫情下的鐘南山

基辛格在《論中國》裡說:“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鍾南山,就是勇士之一。

2003年北京關於SARS的新聞發佈會,讓鍾南山一戰成名。在被問到病情是否已經得到控制時,他終於忍不住了對媒體說:"現在病原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這才揭開"非典的真相。

在混亂和恐懼中,人們開始熟知鍾南山這個名字。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2003年非典時,我剛6歲,對那場"非典"記憶並不深刻,只是知道爸爸媽媽在家裡囤了很多白色的厚厚的好多層的棉口罩。三年前搬家時,我又在床頭櫃中找到了幾個。我只知道,那場"非典",也就是"SARS"病毒帶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沒想到13年後,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那場我記憶當中的疫情是如此可怕。

疫情似乎比地震、海嘯來得更加兇猛和徹底,一瞬間擊潰人的生理防線。而戰勝病毒,卻需要千萬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夜以繼日的抗爭。

相信誰都看到過這張圖片:高鐵動車上,鍾南山在餐廳尋找了一個位置坐下,閉目養神利用間歇時間休息片刻。當所有人都在"逃離"武漢時,這位醫者在逆行。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鍾南山說,病人的生命重於一切。為了試驗,他從自己身上抽了將近30次血;為了研究一氧化碳對人體的影響,他冒著生命危險猛吸一氧化碳。他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衝上去?那一年,他67歲。

英雄也是普通人,也會生病,也會喊疼。2004年因心肌梗塞心臟搭起了支架,2007年因心房纖顫告別他與妻子結緣的心愛的籃球;2008年和2009年因甲狀腺炎和鼻竇炎手術體力大不如從前。

直到如今,他再次因國難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他不貪名利,只願多救一些生命。

致敬鍾南山:新冠病毒下的逆行者

武漢疫情危在旦夕,全國確診人數與日俱增,白髮蒼蒼的鐘老依然在抗擊肺炎的一線。他說,武漢是座英雄城市,相信武漢人民能夠戰勝困難,渡過難關。

在開往武漢的動車上,他是"最美的逆行者",付出了我們看不到的努力,為我們這片熾熱國土殫精竭慮。鍾老的出現,彷彿就像是這個社會的一劑鎮痛劑,一路奔波,滿腔為民,醫學風骨,令人肅然起敬!

我是 ,與你分享點滴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