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研所發佈最新課題:目前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央行數研所發佈最新課題:目前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央行數研所發佈最新課題:目前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在《中國金融》2020年第4期中,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區塊鏈課題組就區塊鏈的特點、優勢、適用領域以及風險隱患等問題發表文章,課題組成員分別為穆長春、狄剛、呂遠、錢友才、卿蘇德。

關於其中提出的一些重點內容,做出如下梳理解讀。

一、區塊鏈技術的主要優勢

一是業務數據可信化。區塊鏈引入了“人人記賬”的理念,每個參與主體都有權記賬,大家各自保存最新賬本和所有歷史記錄。這種數據高度冗餘的存儲方式,可提升不互信主體之間的信息透明度,實現賬本數據不可篡改和全程留痕。

在實際業務中,通過業務數據上鍊,可實現紙質單據的電子化和電子信息的可信化,降低多主體之間不信任的摩擦成本,解決傳統業務方式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單據、票據真實性審核的問題,也便於金融機構實施風險管控。

其中對區塊鏈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點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利用這些特點可在現有實際業務中降低信任成本,解決造假問題。

央行數研所發佈最新課題:目前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舉個例子,比如勞動合同、商業合同等,簽訂後可在司法機構上鍊,授權的節點可隨時隨地查看且不可篡改;再比如採購發票,每筆交易的價格數量時間等各種信息均顯示在區塊鏈網絡,能大大降低亂吃回扣的情況出現。除了這些,大部分兩個及以上的主體之間進行的交易都可以將數據“區塊鏈化”,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應用也會越來越廣。

二是參與主體對等化。當跨部門共建信息化系統時,最大的難題在於集中存儲的數據由哪個機構或部門管理。區塊鏈的統一分佈式賬本技術,天然解決了“業務主權”問題,有效實現了每一個參與主體的身份對等、權力對等、責任對等、利益對等,並在所有參與主體之間實現數據的實時同步更新,使合作更加方便快捷,合作方的積極性得以提升。

這個主要指信息共享和效率問題,比如目前的電子病歷,每個醫院都是一套單獨的存儲系統,如果跨醫院治療還需要打印紙質病歷隨身攜帶,區塊鏈能使病人信息共享,只要經過授權的所有醫院都可以使用同一套數據庫查看庫裡的所有病人信息,大大提高了就診效率。

三是監管手段多維化。監管部門可在區塊鏈平臺上增加監管節點,及時獲取監管數據,並靈活定製金融監管的統計口徑、監管數據顆粒度等,實現快速分析。同時,採用智能合約等可編程腳本,增加相應的監管規則,監管重點從金融機構的合規審查和風險管控,逐步上升至對系統性風險的識別監控,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的監管體系,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區塊鏈的核心雖然是去中心化,但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方向是聯盟鏈或私有鏈,區別就是聯盟鏈或私有鏈可根據權限等級不同開放不同的監管節點,可以使監管更全面,造假成本更高,因為每次判斷都需要所有節點同意,如果想刻意造假矇混過關,必須說服大部分監管節點同意請求。

、區塊鏈技術存在的主要不足

性能方面, 區塊鏈的性能和可擴展性尚有限。在區塊鏈中,交易只能排隊按序處理,所有交易結果和支付記錄都要同步到全網節點,嚴重影響了系統處理性能(在生產環境中,區塊鏈系統每秒可處理逾千筆交易;實驗室理想環境中,每秒交易量可能過萬筆)。隨著參與節點數量的增加,數據同步、驗證的開銷增多,系統的性能會進一步降低,從而影響區塊鏈的可擴展性。

央行數研所發佈最新課題:目前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既保證了相對公平,也帶了更多冗餘數據,如上所言,每次兩個節點點之間的交易都要把交易副本同步到所有節點,而且如果同步過程中有一個節點存儲數據緩慢,所有節點都得等這一個節點同步完成,期間如果堆積大量交易記錄,所有節點都要排隊等待。這種機制雖然帶來了更多透明和公平,但同樣也犧牲了大量的性能。

如果把集市比作一個區塊鏈網絡,每個攤販就是一個節點,你去集市買菜,結賬的時候老闆會告訴整個菜市場的攤販,你在什麼時間,付了多少錢,確保所有攤販都聽到並同意後,你才能拿走買的菜。如果老闆給你拿菜的時候又來了許多人買菜呢,老闆得把所有人買菜的信息一個個喊給所有攤販,想想都累。。

安全方面,區塊鏈缺乏體系化安全防護。一是區塊鏈普遍採用國際通用的密碼算法、虛擬機、智能合約等核心構件,這些構件並非完全自主可控,增加了受攻擊的風險。二是區塊鏈存在內生的安全缺陷,也就是 51% 攻擊問題(即通過掌握 51% 的算力重寫區塊鏈數據。51% 攻擊是指基於算力、權益證明類共識算法的區塊鏈)。三是區塊鏈仍處於早期階段,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未知漏洞。傳統系統出現安全問題時,可採用取消、撤回、緊急干預甚至停止服務等手段。但區塊鏈並不支持取消、撤回等相關操作。

安全問題,一個是區塊鏈網絡底層的源碼大多都是用的別人的,增加了潛在風險。一個是大部分指公鏈,如果超過51%的節點聯合起來作惡,可能導致區塊鏈網絡被重寫,任意修改。最後一個是如果出現重大漏洞,不能返回到最近的一次正確操作,只能採取一些極端的手段,比如交易回滾、分叉等,這也大大降低了區塊鏈的容錯性,而且一旦被黑客攻擊,改錯成本太高。

所以去中心化、性能、安全就構成了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只能兼顧兩者,很難三者兼顧,這也是區塊鏈技術未來努力的方向。

職能方面,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性特性與中央銀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衝突。中央銀行提供的支付服務不能離開集中式賬戶安排,需建立在中心化系統之上,這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相沖突。因此,目前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這裡的改造支付系統基本就是指以DCEP為核心的央行數字貨幣系統,雖然不建議DCEP基於區塊鏈進行改造,但不代表不能使用區塊鏈技術。

之前穆長春老師也說過,不預設技術路線,如果採用像Libra的底層中心化,最終結算層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架構也未嘗不可。因為不可篡改、可追溯、可控匿名這些都符合區塊鏈的特徵,賬戶可以集中管理,流通方式也能“可控自由”。

課題下半段還講了一些區塊鏈的適用領域,比如尚不適用高併發場景,適合信息共享領域。人民銀行已申請了多項區塊鏈專利,居全球央行首位,貿易區塊鏈,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最後提醒警惕區塊鏈騙局、金融詐騙等。

以上就是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最新課題的解讀。

如需轉載,請註明原文章網址(52cbdc.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