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資產重新定義“貨幣”和“支付”|CoinDesk專欄

加密資產重新定義“貨幣”和“支付”|CoinDesk專欄

在接觸比特幣之前,我以為自己很懂貨幣。我是一名金融從業者,接觸得多了,也就覺得自己對貨幣有了準確的認識。在 2014 年初,我在可汗學院網站(Khan Academy)上觀看了一個叫作《什麼是比特幣》的視頻,才發現自己對貨幣一竅不通。我只是能看懂數字,卻把它們與“貨幣”混為一談。時至今日,依舊有很多金融從業者是這樣。

凡是開始思考“什麼是貨幣”這一問題的人最後都會被比特幣吸引,不管他們是否真的相信比特幣的潛力。比特幣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工具,既能引起人們更加深入的思考,又能通過它來理解貨幣在人類文明演化的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只要閱讀一些關於貨幣發展史的書籍(我強烈推薦大衛·格雷博(David Graeber)的《債》和菲利克斯•馬汀(Felix Martin)的《貨幣野史》),還有一些關於比特幣的文章,你就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停止思考什麼是貨幣。

現在,加密資產正在改變大眾對於“貨幣”一詞的認知。按照這個邏輯,人們緊接著就會開始重新思考“支付”一詞的概念。

Coinbase 的創始人布萊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發佈了一連串推特來闡述“支付”意味著什麼,非常具有說服力,也解釋了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和位於紐約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Bakkt 近日官宣的收購活動。

上週,《華爾街日報》上報道了一則消息,洲際交易所已經向網上商城 eBay 發出收購要約,此舉讓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為什麼這家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會想要收購這家大型虛擬商店?

感到困惑的不只是我們,還有很多股東。這份要約是在沒有經過正式協商的情況下發出的,在兩天後就被撤回了。

同樣在上週,Bakkt 同樣透露將收購用戶忠誠度獎勵系統的開發商 Bridge2 Solutions 公司,來開發聚焦於消費者的數字支付應用。為什麼一家機構性加密貨幣交易所會想收購一個消費者支付應用?推出新的衍生品和擴大資產種類這些舉措都很好理解。但是,消費者支付為何能與交易所的投資戰略相符?(為何星巴克會悄悄出現在 Bakkt 的股東名單裡?)

然而,透過阿姆斯特朗的觀點,我們就能理解 Bakkt 為什麼會收購 Bridge2 ,而洲際交易所又為什麼試圖收購 eBay 了。原因就在於支付,準確來說,不只是在於支付,而在於加密資產是如何重新定義支付的。

這裡所說的不只是比特幣之類的新型點對點支付協議,而是“支付”這個詞的含義。如果我用在線閱讀一篇文章來交換查看一則廣告的權利,這種行為屬於支付嗎?如果我使用套餐內剩餘的通話時間來跟妹妹聊天,這種行為屬於支付嗎?如果預先將資金託管到智能合約內,按照實際產生的費用一點一點發放給網絡提供商,這種行為屬於支付嗎?

一旦搭建好了支付渠道,也會對證券業產生更廣泛的影響。想象一下,如果你用 Spotify 的一部分股份去支付聽歌的費用,這種行為屬於支付嗎?

洲際交易所似乎認為,將加密資產融入大型支付應用是其獲得主流採用的方法。在全球最大股票交易所的母公司的支持下,Bakkt 似乎已經準備好了顛覆我們已有的認知,引發一場全新討論了,並在此過程中,將傳統資本市場和加密貨幣市場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這不僅僅是讓加密市場和傳統市場形成交匯,而是讓二者在一個全新的維度上實現融合。

為何投資加密貨幣?

幣安對機構客戶進行了第二次的調查,調查內容涉及 76 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和顧慮,這些機構管理的基金規模在 10 萬至 2500 萬美元之間。

據該報告顯示,受訪者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差異。極少數受訪者(76 位中只有 7 位)出於宏觀或根本性原因投資了加密貨幣,而大部分受訪者參與了技術分析和高頻交易。

這就又回到了“誰是引領未來的加密貨幣投資者?”這個永恆的問題上。很多人都覺得,如果能讓投資者相信宏觀價值主張,他們就會成群結隊地湧入加密貨幣行業。但是這項調查表明,聚焦於技術交易者的策略或許更加有利可圖。

然而,鑑於宏觀價值主張的力度不足,宏觀策略可能是促使主流機構參與進來的主要動力,但是還沒有成為加密貨幣市場的特徵。調查總是有針對性的:該調查針對的是來自傳統金融行業的小型機構投資者,參與加密貨幣行業已有 1 至 3 年——是當下的投資者,而非未來的投資者。

最後,主要的問題不是與哪一種類型的投資者對話,而是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短期牟利還是長遠影響?該調查還得出了其它一些有趣的結論:


  • 事實證明,監管是促進參與者增長的最大潛在推動力,同時也是最大的風險之一。
  • 第二和第三大推動力分別是傳統交易所的參與和期權合約等衍生品的發展。
  • 大多數受訪者更偏好交易所提供的託管服務,極少數會使用第三方服務。
加密資產重新定義“貨幣”和“支付”|CoinDesk專欄

圖 | 76 位受訪者的資產託管和存儲方式佔比 (來源:Binance Research)

上述結果是以有限的 76 家機構為樣本得出的——不過就機構調查而言,這個數字很合理。我們還需要記住的一點是,幣安(一家與調查結果有利益相關的交易所)是提問方,其產品定位可能會對問題的選擇產生影響。該調查還排除了絕大多數位於美國的機構,而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機構投資市場。

儘管如此,鑑於上述結論,該調查是令人信服的,至少目前可用來幫助企業驗證或優化其打入機構投資市場的策略。畢竟加密貨幣領域是瞬息萬變的。


諾埃爾·艾奇森(Noelle Acheson)是一位資深的公司分析師,同時也是 CoinDesk的研究總監(Director of Research)。本文系作者本人觀點。文章最早發表在 CoinDesk 旗下週刊《機構加密資產(Institutional Crypto)》上,主要關注機構對加密資產的投資。


翻譯:閔敏


本文版權屬於 CoinDesk 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