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好人”挺身在前!榜樣示範勇擔當


疫情防控短短月餘間,嵐山“好人現象”如潮水般層出不窮:從躺在病榻上的“匯款單”到夾在捐款中的“留言條”;從捐款3500萬元的日照鋼鐵控股集團,到傾盡零花錢的小學生……

放眼嵐山,當“好人現象”成風,“好人力量”集聚,“好人效應”釋放,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每一個人,都從內心迸發出愛的力量,用一個個善舉匯聚成完勝疫情的“嵐山力量”。


“老黨員”的本色:詮釋“不忘初心”的堅守

“嵐山好人”挺身在前!榜樣示範勇擔當

“收音機上天天播疫情的新聞,我年紀大了,也幫不上什麼忙,但總得表達個心意。”黃墩鎮張家蒲汪村92歲高齡的建國前老黨員張記成跟兒子張紅偉提出要捐款的想法。

張紅偉將父親的這一想法告訴了妹妹張傳雲,一家人被父親的舉動感動,非常支持父親的決定。受父親善行影響,兄妹二人商量決定要與父親一起捐款,聽到爺爺捐款想法的孫媳許春秋表示也要參加。

2月2日一大早,祖孫三代人來到村防疫檢查站,累計捐款5000元。記者詢問張記成為何捐款,他只說了一句:“捐款是應該的!”樸實無華,寥寥數語,道出對黨、對祖國無比熾熱的情感。

2月5日,黃墩鎮北塔嶺村96歲高齡的建國前老黨員秦夫秋與其子秦洪滿共同捐款1600元。

堅守黨性,永葆本色!兩位建國前老黨員的捐款,閃耀著他們愛黨向黨的光芒,亦為“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稱號作出了最美詮釋。

同樣在2月5日,嵐山頭街道金牛嶺東西側檢查站,一位老人放下1000元現金和酒精,轉身就走。幾經輾轉,打聽到老人就是年過八旬、有著55年黨齡的陳同儒。

2月20日,82歲的老黨員韓見文拿著3000元現金,交給區紅十字會辦公室。“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全國人民幸福的今天。”他說:“沒別的想法,我只想用這種行動帶動青年人,讓黨性愛心在青年人身上延續下去。”

不一而足,老黨員們心繫祖國、心繫人民,盡心為善,將大義與愛貢獻給最需要的人,激勵著年輕黨員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凝心聚力、不懈奮戰。


“紅馬甲”的奉獻:傳遞守望互助中愛的暖流

“嵐山好人”挺身在前!榜樣示範勇擔當

街頭巷尾、火車站、省際檢查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在嵐山區疫情防控的一線,活躍著一群“紅馬甲”,他們或一線執勤,或捐款捐物,或提供後勤保障,成為疫情防控一線最美的風景。

為做好疫情檢查點的執勤,高興鎮化龍村團員青年丁媛、丁寧姐妹倆到村疫情防控檢查點義務執勤,輔助做好外來人員和車輛登記、體溫檢測;

巨峰鎮團委第一時間成立了“巨峰好青年防控疫情突擊隊”,徵集隊員85名,參與各村疫情防控檢查站值勤、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清潔庭院預防性消毒、愛心捐贈、心理疏導等志願服務活動;

中樓鎮招募防疫青年志願者100餘名,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協助工作人員對村居、社區出入口實施24小時值班管控……

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志願者。他們職業不同、年齡各殊、口音各異,卻共同用行動默默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

一呼百應盡顯志願者本色。愛心需求在哪裡,志願服務的大樹就會將愛的“枝葉”伸向哪裡。數據顯示,截至2月10日,嵐山區12個志願服務組織,619支志願服務隊,35000餘名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


退伍人的軍魂:展現向“疫”亮劍無懼色的擔當

“嵐山好人”挺身在前!榜樣示範勇擔當

蘇港是安東衛街道南門外居的一名退伍軍人,從大年初一到現在,他每天都和村裡的幾名黨員一起,堅守在社區防疫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退伍軍人入伍時的誓言。

“一朝戎裝穿在身, 終生流淌軍人血!雖然退役,卻永葆軍人本色。”蘇港說:作為退伍軍人呢,我們有這個義務,也要有這個社會擔當,作出我們自已的奉獻,都要時刻作出這個表率作用,堅持做到最後的勝利。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戰“疫”,嵐山區許多和蘇港一樣的退伍軍人紛紛主動請纓,放棄春節假期,聽從地方黨委政府的指揮和派遣,全身心、無條件地投入到防控疫情第一線。

李紀港,也是其中一員,除了退役軍人這一個身份之外,他還是虎山鎮大村的黨支部書記。大年初二開始,李紀港帶領著村裡的退役軍人和黨員幹部,衝到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李紀港說:“我是一名退役軍人,我的戰鬥本性絕不能變,危難時刻我就是要挺身而出,戰鬥在防疫一線,組織好疫情防控宣傳,做到村民人人皆知。”

脫下軍裝,軍魂依存。在嵐山區,像蘇港、李紀港這樣戰鬥在防控疫情一線的退伍軍人還有很多。

據瞭解,當前,全區1600餘名退伍軍人與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他們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精神影響著更多的人,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凝聚起眾志成城、阻擊疫情的強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