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答应刘备借荆州的无理要求?

历史收银机


赤壁之战,刘备是最弱的一方,领地在江夏一带,而且是与刘琦合兵一处,其实已经没有实控地盘。而且整个战役期间东吴是主力,刘备配合策应,曹操失败后主力退回北方,刘备占据地利趁机抢占胜利果实,先东吴一步占领江陵一带,后出兵荆南四郡,打下一方地盘。东吴也在扩大胜利果实,看到在荆州没有拿到实际利益,自然不乐意了,派人与刘备交涉,刘备理亏,根基不稳,暂不愿得罪东吴,名曰暂借荆州,待拿下益州,有一方立足之地当归还之。孙权一方,刚经历大战,北方需要防备曹操,不亦与刘备翻脸,联合起来胜于给自己树敌,而且刘备占据荆州已成事实,只能答应刘备的无理要求,伺机而动,也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评议天下事


有个歇后语叫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似乎刘备是吃了肉包子的狗,故意耍赖不还似的。

然而,这荆州是你孙权的吗?

不是的!


荆州是人家刘表的,再往上说荆州是大汉朝廷的,是老刘家的,你孙权又不姓刘,凭啥说荆州是你的呢?

孙权会说,荆州是我打下来的。赤壁之战孙权确实居功至伟,没有孙权,荆州便已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刘备会说:俺凭本事抢来的荆州,凭啥要还啊!况且这天下本来就是俺老刘家的,你孙权算老几啊!

刘备借了荆州吗?他借了整个荆州,还是借了荆州的一部分呢?

先来看看荆州在哪!

三国时期的荆州,面积很大,北至湖北襄阳,南至湖南郴州,包含了七个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


赤壁之战后,曹操被打跑了,孙权趁机抢占地盘,可是他运气实在不好,他碰到了铁血硬汉曹仁。

东吴出动了全部精锐,由周瑜亲自指挥,在南郡这个地方与曹仁展开了殊死较量,战争持续了一年多,最后曹仁粮草吃完了,兵力打完了,这才弃城而逃。

此战,东吴虽然得到了南郡,但损失惨重,惨胜!

就在周瑜和曹仁互掐之时,刘备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抢占地盘,刘备虽然实力不行,威信不行,但他手里有张王牌—刘琦。

要知道,荆州是刘表的,刘表死后,荆州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未做休息,也未调整各郡守将,马不停蹄地杀到了赤壁。


所以说,荆州各郡守将基本上还是刘表旧部,这些旧部刘琦都认识,所以当刘备带兵来到江南四郡时,四郡守将望风而降。

就这样,刘备不费一兵一卒,就占了荆州的四个郡,分别是长沙、武陵、零陵、桂阳。而孙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损兵折将,才得了区区一个南郡。

PS:北方的南阳郡、襄阳郡依然在曹操的手里。

孙权心中那个气啊!但此时,孙权实力不足,倘若此时抢刘备的地盘,必然让曹操渔翁得利,所以孙权暂时咽下了这口气。

这时候,鲁肃找到了孙权,建议把南郡“借给”刘备,孙权思来想去,同意了!

所以说,刘备借荆州,不是整个荆州,而是荆州的南郡,不过后来孙权讨取荆州之时偷换了概念,索要整个荆州。



那么,孙权为何肯把南郡借给刘备呢?

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南郡位置特殊。南郡北边是曹操的地盘,南边是刘备的地盘,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所以不如索性卖个人情,把南郡也借给刘备,让刘备与曹操死磕去。

第二,缓解压力。曹操战略重心不是荆州,而是淮南,倘若曹操南下合肥,再往东南就只抵东吴老巢南京了,为了缓解压力,不如索性把南郡给了刘备,让他继续往西打,占据益州,以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所以,孙权借荆州是深思熟虑的,是他主动借给刘备的,并不是什么无理的要求。


一半秋色


孙权确实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可是那是在刘备的请求下,鲁肃的劝说下借的,并不是孙权自己心甘情愿借的。他借给刘备荆州也是权宜之计,后来为了拿回荆州,他不惜败盟,偷袭荆州,杀了关羽。这一切,都是和荆州的战略地位息息相关的。

一、围绕荆州三方的争夺。

荆州位于魏蜀吴三者的中央地带,谁占有了荆州,谁就拥有了对其他两方的优势地位。因此,早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孙权和刘备都把目光盯在了荆州身上。

刘备来到荆州,虽然名义上是寄居在刘表庇护之下。但是,刘备内心是想要夺取荆州作为自己的基业。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制订了先取荆益为业的战略目标。刘表心中也对刘备怀有疑忌,不过想利用刘备抵抗曹操才隐忍下来。

而孙权对荆州的需求更为迫切。他和周瑜、鲁肃等人也早早制订战略,要全据长江,北向争夺中原。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东吴也必须占据荆州。于是,孙权在继位后,就开始了对荆州的攻伐。孙权以报仇为名,攻打江夏,击杀黄祖,夺取了大部的江夏郡,还有继续西进的迹象。

而曹操也没有闲着。他的目光也时刻紧盯着荆州。在孙权攻打江夏,准备下一步的行动时,曹操派出一部分兵力南下,威胁孙权的侧翼。孙权因此只得撤兵,保护自己的后方。

曹操在北方袁绍势力平定后,不顾关中没有平定,就马上开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对荆州用兵。在派兵进攻刘备失败后,为了遏制刘备势力的增强,曹操发动了对荆州的进攻。这次进攻虽然在初期比较顺利的拿下了荆州,可是成为孙权和刘备两方共同敌人的曹军,在赤壁之战遭到了惨败,主力被迫撤回了北方。

二、刘备借荆州的由来。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带领东吴的主力,和曹仁互相攻战一年后,拿下了南郡的江陵,达到了东吴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曹操主力北撤,以襄樊、合肥作为战略支撑点。占据了荆州的北部。而刘备则借用东吴的兵马,占领了荆州江南的四郡。后来,周瑜还把南郡江南的部分划给了刘备。

这样一来,整个荆州就被三家分别占据了。在这个时候,曹操占有荆州北部的襄阳、南阳,刘备占有荆州的江南部分,而孙权虽然占有的地方比较小,但是却占据了整条长江的各个要点,控制封锁了整条长江。

在周瑜活着的时候,刘备是不敢对东吴有什么异议的。周瑜军事能力超群,加上赤壁之战的军威,死死压制着刘备不敢有什么异心。周瑜对刘备集团的态度就是,分化瓦解,为我所用。他上书孙权,要孙权扣押刘备,准备吞并刘备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和刘备的关系也就微妙起来。双方都不会向对方低头称臣,可也不能兵戎相见。孙权虽然占据长江,可是实力单薄。而刘备则躲在江南,在孙权军队的掩护下,发展出一支实力雄厚的力量。这样,孙权独立支撑对曹操作战,力不从心。而刘备羽翼已成后,也需要实现《隆中对》的战略目标,有一个与曹操作战和下一步发展势力的战役出发地。

于是,在周瑜死后,趁孙权实力削弱的时机,刘备提出了借南郡的要求。在鲁肃的斡旋下,孙权同意了刘备的请求,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后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由来。

鲁肃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当时东吴的战略形势很差,整个军事力量沿长江布置,成为一字长蛇阵。这个阵势还夹在曹操和刘备之间,运转不灵。而刘备则在东吴的后面,发展实力,坐收渔利。

将南郡借给刘备,就可以把西线的防务交给刘备,自己将兵力集中在东线。这样,兵力集中后,就可以对合肥一带的曹军取得绝对的军事优势,进而夺取徐州。而刘备有了战役的出发地,也可以采取《隆中对》北伐的方案。

如果孙刘两家配合默契,一起对付曹操,那么曹操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史书上说,当曹操得知孙权借南郡给刘备时,正在写东西的曹操连笔掉到了地上都不知道。可见,此事对曹操心理的震撼。

三、孙刘两家争夺荆州的结局。

但是,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不情愿的。他后来评价鲁肃说,劝自己借荆州给刘备,是鲁肃的一个短处。这说明了孙权根本就没有鲁肃的眼光。这是与孙权的性格和战略思想有关的。

孙权接替孙策继位的时候,孙策就评价过两人的区别,史书记载,当时孙策对孙权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在这里,孙策从侧面指出了孙权保守有余,进取不足的性格。在孙策手下的具有进取精神的将领周瑜还活着的时候,孙权依靠周瑜,还有吞并西川,北伐合肥的气魄。可是当周瑜一死,孙权就渐渐失去了进取的精神,日益寻求自保了。

于是,孙权越来越对失去上游的战略要地荆州感到后悔。他屡次去刘备那里索取荆州,但是都没有结果。在刘备夺取西川后,双方还兵戎相见,发生了湘水之争。虽然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江南荆州结束争端,可是没有上游荆州的孙权是始终不放心的。

尤其是刘备打败曹操,占有整个蜀地,实力已经发展到超过东吴的时候。孙权感到了直接的威胁,对荆州的需要更加迫切。因此,孙权一面和吕蒙商议武力夺回荆州,一方面向曹操投降,在各方面进行准备。

终于,在关羽北伐荆襄的时候,孙权派吕蒙夺取了荆州。达到全据长江的战略目的,孙权可谓欣喜若狂。他对吕蒙大加赞誉,大肆封赏。对当年劝他借荆州给刘备的鲁肃颇有微词。

结语:

由于孙权的背盟和战略眼光的低劣,在后来的夷陵之战中,东吴虽然取得了胜利,可也造成了他和刘备的两败俱伤。虽然孙权达到了全据长江的目标,可是下一步北进中原的目标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借荆州”给刘备,是孙权君臣经过充分讨论后做出的决策。

从短期来看,这个决策是孙刘利益分配调整的结果,符合双方的利益。

从长期看,任何合作的长期维系需要对利益持续的动态调整,孙刘最终因利益分配跟不上形势需要,过早翻脸。

“借荆州”定义:一笔糊涂账

对于借荆州的定义,当时是一笔糊涂账,孙刘两家各持一词。

在刘备方看来:所谓借荆州,其实只是借了南郡,其他南四郡,是靠刘备自己武力夺取的。

在孙权方看来,南郡、南四郡都是孙吴“借”给刘备的。

赤壁战胜,不为无功,故孙权听其自取荆州数郡,不加阻力,无异假借。遂各持一说,亦即为孙、刘日后构衅之因。——庐弼注《三国志.先主传》。

严格来说,“借荆州”只是孙、刘两家表述问题的方式,刘表时期荆州的治所襄阳都在曹操手中,“借荆州”并非借得整个荆州。

既然“借荆州”只是孙、刘沟通的语境,因此,我们也不必咬文嚼字,强行更正了。

但是,从争执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孙权的同意(至少是默许),以当时刘备的力量,他既无法获取南郡,也无法夺取南四郡,毫无立锥之地。

因此,刘备如何“说服”孙权,获取发展根本,值得研究。

夹缝中求发展的刘备

尽管《隆中对》早已将获取荆州作为发展的第一步,但随着曹操的南下,刘琮的投降,刘备的这个计划几乎要变成一句空话。


赤壁之战,尽管孙刘联军取胜,但刘备实力羸弱的境况并未得到改善。

尽管以刘备的军力,夺取长沙、桂阳等地有把握,但若不能得到东吴的默许,刘备依然难以成行!

因此,在符合孙权利益的情况下发展自己,是刘备唯一靠谱的选择。

江陵之战中:刘备如何获取默许,夺取南四郡。

赤壁之战后,曹操依然控制江陵,并随时可能以此为基地,东下攻吴。

因此,夺取江陵,成了孙权最为重要的任务。

可是,周瑜攻江陵之战,打得十分艰苦。

尽管周瑜、甘宁夺取夷陵等地,封锁江面,但兵力有限,已经投降曹操的南四郡依然可以供应粮食给江陵。

因此,夺取南四郡,对孙、刘联军极为重要。

可是,由于兵力有限,夺取南四郡,必须以政治为主,军事为辅。

刘表时期,刘表从子刘磐曾与黄忠在长沙数寇艾、西安诸县,如果要打,此地并非毫无抵抗之力。

南四郡,原刘表地盘,后属曹操,孙权在此毫无根基,同时,太史慈曾与零陵、长沙等地荆州军大打出手,双方敌对情绪浓厚。

刘备则不同,他手中有一张王牌:刘琦。

果然,在刘琦这张王牌的号召下,长沙、桂阳、零陵纷纷投降。

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

对刘备来说,他获取了立足之地。

对孙权来说,刘备迅速平定南四郡,切断了江陵南面补给,极利于对江陵的封锁。

江陵之战后,刘备如何“说服”孙权让出南郡

江陵之战后,周瑜在江陵、程普在江夏,他们构成了荆州战场抗曹的第一线。

刘备在长江以南,处于第二线。(江陵之战后,周瑜将公安给了刘备,作为刘备参与江陵之战的酬劳,并以此协防江陵。)

因此,此时的态势是:东吴义务为刘备看门!

刘备以此为机,亲自到东吴谈判,希望孙权让出江陵。

当然,说辞很重要!

如果刘备直接说:您帮我防守,我不好意思,给我江陵吧。那对方要拒绝是很容易的!

刘备没有讲这些人所共知的背景信息,他只是说:公安地盘太小,我的兵多了,容纳不下!(夏侯渊击败庐江雷绪后,雷绪数万部曲投奔刘备)

这句话一语双关。

1、我连自己都养不活了,如果您不把南郡给我,我恐怕给不了江陵吴军补给了。

2、我的兵很多,我必须要新地盘,您看着办吧!

所以,刘备软软的话中,给出的选项是:原有的合作方案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调整!

这个提议,在东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周瑜、吕范坚决反对,他们甚至建议扣留刘备。

鲁肃则认为:大敌是曹操,而东吴因人心未附,治理南郡难度大,建议由刘备来治理南郡。

就在这个当口,周瑜去世了。

孙权采纳鲁肃建议,同意借南郡。

短期双赢

刘备借得南郡的消息传来,曹操正在写字,他当时吓得笔都掉落地上:孙刘互援,天下事难办了!

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这是曹操在征讨二袁时汲取的经验,也是他此时正期待的事情。

事实上,“借南郡”,使曹操彻底放弃了直接南下的计划。

赤壁之战后,曹操在谯训练水师,准备南下。

可是,刘备借得南郡后,从211年开始,曹操开始调整方向,转而向关中、汉中等地发展。

由此,曹孙刘三方,由直接对抗,转向了对益州、汉中、凉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可见,正是“借南郡”,使曹操放弃了急南下的计划,开始调整方向。

孙、刘获得了趁机发展的喘息之机!

长期危机

可是,这种合作,却一开始就很畸形。

首先,这种合作的基础是:合作双方实力悬殊。

长江中上游,对东吴的安全至关重要。

孙权愿意放心把南郡交给刘备,前提是:刘备无力威胁孙权。

因此,一旦刘备实力强大,将成为比曹操更严峻的威胁!

其次,孙权和刘备的发展机遇严重失衡。

当时,要直接攻打曹操的地盘,难度极大,大家要发展,主题是“抢占中间地带”。

当时的中间地带,主要是西部的关中、汉中、益州等地。

可是,孙权图取益州之路,被刘备阻塞。

孙权要图取西川,必须经过刘备控制的地域。在刘备的阻挠下,孙权的企图无法得逞。

因此,在“抢夺中间地带”的竞争中,孙吴除了向南经略贫瘠的交州外,几乎毫无作为。

而刘备呢?近水楼台,夺取了益州,迅速坐大!

一方面,合作的基础是,上游的刘备无法构成对孙权的威胁;

另一方面,合作的环境是,刘备获得的发展空间远远大于孙权。

因此,长期来说,这种合作,危机重重!

个人看法:利大于弊

后来,孙权评价鲁肃,说鲁肃劝他借荆州给刘备,是一短。

看来,孙权对于这个合作,肠子都悔青了。

不过,孙权说此话时,正值吴蜀翻脸之时,说此话情有可原。

平心而论,“借南郡”,对孙权是有利的。

赤壁之战后,周瑜曾提出,西进益州,联结马超,图取天下。

不过,如果不借助刘备的力量,仅靠东吴的力量全据长江,又发兵深入益州(刘备在“和平”进入益州的情况下,尚且用三年才平定益州),谈何容易?

因此,我认为,当时,孙刘之间只有两个选择:

1、大家互相看着,相互掣肘,谁也别发展。

2、互相配合,先把饼做大。

孙权、鲁肃,选择了2。

不过,由于孙刘后来缺乏对合作利益的动态调整,最后,饼做大了,心却散了。

因此,我认为:孙权“借荆州”给刘备,是符合孙权利益的。

当时,孙刘只有相互借力,才能获得与曹操抗衡,并继续发展的资本。“借荆州”,正是孙权试图借力刘备。

可是,任何合作的持续,都必须动态调整利益分配。刘备坐大后,孙刘之间未能协商好利益,猜忌加深。最终,在对曹魏取得优势前,过早“互相伤害”。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借荆州是孙刘政治妥协最佳认可方式。

当是时曹操兵至刘琮出降,刘备奔夏口依刘琦。鲁肃过江藉抚问刘琮之机,侦荊州动静,知荆州为曹操所得,遂转迎刘备,促其联吴共拒曹操。此谓英雄所见略同也!

操略定荆州,即悬兵江北,诈称兵马八十万众,传檄招抚,江南之士皆欲北侍之,朝堂之上言战者唯鲁肃周瑜数几武将尔。得刘备联盟,吴增臂膀之助,据资治通鉴考,曹操驭兵十五六万,得荆州兵七八万众,曹操之兵争战不息,闪击荆州,追击刘备已兵疲将乏,荊州新降,心存犹疑,去就未附,其主力不习水战,导狐疑新附为前锋,兵祸伏而不自察。曹操若于此时,勒兵息戈,安抚荆襄,南和孙吴,西入汉中,次下巴蜀,三国不复有也!

周瑜分情划策,孙权定决争之心,然兵不得立集,周瑜引江东三万众,刘备合江夏二万众共五万兵马,初战曹军失利,东吴将军黄盖献诈降火攻之计,大败曹军,时北军疾疫大发,战力几失,败走华容道,兵负草填沟,相蹈籍而死者不可数记。

刘备乘机招抚荊州兵士,顺势袭取荊州,民心多附,借从何来?东吴言和江南不复有,败亦江南不复有,尚能望得荊州乎?孙刘联合是双赢,最大受益者是孙吴。

霸权起于强大,兵行必昭大义。

曹操虽败,实力未消,稍挫尔,东吴尚不足与之抗衡,联盟解则必相争,祸旋踵立至矣!东吴以战争主导讨战后果实,势胜也,刘备藉协从复刘氏基业,义胜也,孙吴乘势而讨,刘备据义不还,何解?政治妥协曰"借"刘备得"借"缓东吴立逼之危;孙吴得"借"留日后夺取口实,一借息争,暂为唇齿,双赢也!

自古强弱易势之间,有借有还,势匀也!强并弱附顺时也!故曰借为政治妥协,盖为此也!


狼主1970


荆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都”。其中,就三国这一历史阶段的荆州,人口和人才众多,并且地域广阔、经济繁荣,可谓兵家必争之地。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荆州这一宝地,孙权为什么要借给刘备呢?

首先,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孙权借给刘备的荆州,被认为是大部分荆州之地。但是,就正史上来说,孙权实际上只是将南郡借给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不仅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对于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大诸侯,更是实现了对荆州的瓜分。其中,就曹操一方来说,据南阳郡和江夏郡北部,以襄阳为重镇;就孙权一方来说,占据了南郡和江夏郡南部;而就刘备一方而言,则占据江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在赤壁之战后,东吴周瑜夺取的南郡在曹操、刘备两家夹缝中生存。



由此,对于东吴占据的南郡,因为处在曹操、刘备两大势力前后夹击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烫手的山芋。所以,从理性上来说,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有助于刘备实力的增强,促使刘备可以在防御曹操上承担更大的压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合肥等地的防御上。当然,这是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的根本原因。不过,回到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孙权之所以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直接原因就是周瑜的病逝和鲁肃的劝告。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0年,孙权同意了周瑜带兵西进巴蜀之地的方案,但是,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对于周瑜这位东吴大都督,并不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并且希望在占领益州后,再考虑消灭刘备,从而全面占据长江以南地区。但是,在周瑜病逝后,孙权“以鲁肃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令程普领南郡太守。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在借荆州给刘备一事上,鲁肃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最后,对于鲁肃来说,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孙刘联合战略的坚定支持者。就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一方占据了北方中原地区,实力最为强大。对于东吴和蜀汉,单独一方都不是曹魏的对手。由此,鲁肃和诸葛亮都希望孙刘可以长期联合。所以,鲁肃主张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以此促使双方共同抵抗曹操。不过,在鲁肃病逝后,东吴在自身实力壮大的基础上,选择联合曹魏夹击气势正盛的关羽,从而夺回了荆州。


奥特小徐


都别抢,我来答。

“刘备借荆州”是一个很有名的历史故事,孙权为什么会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荆州借给刘备呢?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东吴方面的战略考虑,并不能说是刘备无理。

  • 刘备借荆州的一些解释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刘备借走了荆州哪些地方?这里的“荆州”实际上并不是指整个荆州,而是指南郡,既然是南郡,为什么又叫借荆州呢?这是因为自从秦代设置南郡这个地方开始,南郡就成为荆州的别称,此外在南郡还有荆州城。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把刘备借南郡叫做借荆州,但后来双方却发生了扯皮。如刘备认为自己只是借走了南郡,孙权却认为自己把整个荆州都借给了刘备(成了一笔糊涂账,历史学家对此也各执一词),所以后来刘备平定益州以后,孙权就派人去跟刘备索要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但是被拒绝。

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三国志·吴主传》

双方因此还差点打了一仗,为什么孙权觉得自己是把整个荆州借给了刘备呢?庐弼注《三国志.先主传》解释说:

赤壁战胜,不为无功,故孙权听其自取荆州数郡,不加阻力,无异假借。遂各持一说,亦即为孙、刘日后构衅之因。

因此,围绕着荆州的利益,昔日的盟友变成了敌人。那么当初孙权为什么要把南郡借给刘备呢?

  • 缓解北方军事压力

赤壁之战以后的局势是这样划分的,曹操的军队退出了荆州战场,仅仅保留长江北面的南阳郡,以及南郡和江夏郡部分地区,孙权为了获得南郡这个战略要地,因此继续由周瑜率军进攻曹仁把守的南郡。而刘备则率军南下讨伐荆州南部州郡。

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资治通鉴》;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国志·先主传》

当时的荆州刺史是刘琦,他是刘表的长子,所以孙权对此没有表现出反对。后来刘琦病死,刘备在荆州士绅官员的推举代领荆州牧,但当时的情况是孙权占据的南郡将自己的整体暴露在曹操方面的军事压力下,而刘备却拒守大后方,不仅毫无压力,还和曹操对东吴形成夹攻之势。


在此形势下,周瑜主动将南郡南岸的公安分给刘备,让他屯兵公安,以缓解东吴方面的军事压力。而且当时刘备在荆州声势很高,孙权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会刘琦卒,权以备领荆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给备。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权以妹妻备。妹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馀人,皆执刀侍立,备每入,心常凛凛——《资治通鉴》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周瑜仅仅只是将公安分给了刘备,而不是把整个南郡都借给刘备。而且周瑜是反对将南郡借给刘备的,不要说将南郡借给刘备,连分公安给刘备的时候周瑜都是反对的,但是孙权考虑到来自曹操的军事压力,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三国志·周瑜传》

因为这个时候的周瑜还有更大的打算,那就是通过把南郡作为桥头堡去攻打益州,将东吴的势力延伸到巴蜀之地: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三国志·周瑜传》

可见这是周瑜当时反对将南郡和公安借给刘备的原因,但很可惜的是周瑜很快病逝,再加上刘备从中作梗(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东吴的伐蜀计划最终破产。

  • 那么刘备借走荆州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

就是在周瑜快要病逝的时候,刘备趁此机会希望管辖南郡。其中得到亲刘备的东吴大臣鲁肃的同意,帮助他一起劝说孙权,刘备因此得以占据南郡。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鲁肃传》

可见,当时孙权之所以会借南郡给刘备,主要就是为了防备曹操,因为孙权这个时候面临着三线作战的压力:

  1. 第一线是南方的刘备,孙权不得不防备;

  2. 第二线是北方占据南阳、襄阳郡的曹操;

  3. 第三线就是当时曹操还加强了在合肥的驻防(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三国志·曹操传》)


综上所述,因为以上这些缘故,就有了“刘备借荆州”的说法,不过关于这个说法一直以来很有争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总之围绕着荆州这个地方的利益,刘备和孙权从此闹翻,可以说蜀汉集团是“成也荆州,败也荆州”。


围炉谈史


我们吃瓜群众看到的是地盘,在孙权眼中却是“势”。所谓“利不可独”,刘备暂居荆州,既是赤壁联手抗曹的战果瓜分,也是孙权审时度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咱们根据史料理一理。

赤壁之战后,孙权与刘备共享荆州

我们都知道,刘表在世时,跟孙氏一方相处的并不愉快,双方常年交战,“江东猛虎”孙坚更是死在刘表的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因此,说两方是“世仇”并不夸张。再加上孙权只是一方军阀,而曹操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在荆州士人与将士的心目中,对孙权的接受度,必定远远排在曹操、刘备之后。所以,在赤壁之战以后的这段时间,孙权很难独占荆州。

因此,在赤壁之战后,当周瑜追到南郡跟曹仁硬刚、孙权在东线的合肥与曹操拉锯之际,刘备立即打着刘琦的旗号,着手收复刘表在南方的故地:

《三国志·先主传》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刘备这只是挂着刘琦的羊头,卖着自己的狗肉而已。在掌控这些地区后,刘备迫不及待的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当然,主要任务是在这几个郡收税:

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这可是刘备颠沛流离多年来,首次获得稳定的税收来源,到手的肥肉是不可能拱手让人的。为了万无一失,他还让赵云镇守桂阳。

与此同时,在赤壁之战中出力更大的孙权自然也分得了一杯羹:

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治沙羡;吕范领彭泽太守;吕蒙领寻阳令。

为了体现对盟友的恭贺和认可,会来事的刘备推孙权为车骑将军、徐州牧(在那个汉献帝被曹操掌控的时候,实际上这些称号都是互相吹捧封的)。

因此,在刘琦活着的时候,孙刘两家实际上是共享荆州。

而在刘琦与周瑜死后,孙权“借”荆州,可以理解为是让刘备替自己挡子弹

没多久,傀儡刘琦死了,刘备则被自己的手下“推举”为荆州牧,孙权则也顺势做了个顺水人情,上表替刘备申请这一头衔;同时,为了体现给刘备面子,周瑜分长江南岸的一块地盘给刘备。这块地原名油江口,刘备在这里安营扎寨,改名公安。

为了强化两方同盟,孙权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妹夫。有了这层关系,刘备就更不客气了,他找孙权要地的理由也挺有深意:

刘表故吏士多归刘备,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

也就是说,自己手下兵强马壮:刘表的人都归我了,那是不是得把地也都交给我管理?

对此,周瑜非常警惕,他建议以美女、宫室消磨刘备的意志,并把他与手下的关羽、张飞等猛将分开。

而孙权则体现出了自己的领导视角:

以曹操在北,方当广揽英雄,不从。

在他看来,如果把刘备变成废物,固然会少一个对手,但也会失去一个强力的帮手。

没多久,东吴的强硬派周瑜去世,孙权失去了最重要的左膀右臂,不得不用鲁肃和程普俩人分担周瑜之前的任务: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领兵;程普则任南郡太守。

而当时的形势是这样:东吴在南郡和合肥双线硬抗曹操,刘备躲在南边积蓄实力却一直没有用武之处,等于是孙权在替刘备挡枪。长此以往,东吴的力量势必会被不断消耗,而刘备的力量得不到宣泄,也将会称为不安定因素。

因此,与周瑜思路向来有差异的鲁肃劝孙权让出荆州,让刘备与自家共同对抗曹操:

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

而孙权也正有此意,他爽快的答应了这个建议:

乃分豫章为番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复以程普领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

可以理解为:东吴的战线东移,让刘备在荆州替自己对抗襄阳、樊城一线的曹操重兵。

孙权的这一战略决策,体现出极大的战略魄力,客观上促成了孙刘联手对抗曹操的局面。而刘备对于“借”这一说法也从不否认,双方以这种看似和谐的资源借用,达成了稳固的军事同盟。

然而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随着刘备拿下蜀地与汉中,东吴在东线却一直突破不了合肥防线,双方的力量天平发生了重大变化,孙权自然是非常不爽,难免会拿荆州说事。

刘备一直打着哈哈,中间还意思意思还给东吴了一些地,但对于扼守江汉、与汉中相呼应的荆州北部自然不愿意吐出。双方虽有着争执,但整体的盟好关系仍然保持。但随着东吴方鲁肃去世、刘备方清高的关羽全权镇守荆州,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才发生了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的悲剧。

欠钱的是大爷,古往今来都是这个无奈的现实。


正史漫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借荆州这事,这就好比一帮子马大哈当会计,算的全是糊涂账。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不服气:“就你精明?就你不糊涂?”

这您别生气,说道根子上俺也就是个马后炮而已。但这事不摆不明不是,咱把这事掰开了说说,看俺说的对不对。

说之前,咱先把这背景先说道说道。

话说这赤壁之战结束,曹操被一把大火给坑,这大火坑的他欲仙欲死,好悬没把命撩这,但这战果还是有的。

荆州这块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共七个郡,就被刘备刘皇叔和孙权以及曹操三家就给瓜分了。

所以咱一直说这刘皇叔打孙权这里借走了荆州,这话不对,他只是借了一部分而已,人家自己也掌控荆州一部分。

说道这里估计小伙伴们会好奇,这三家是咋分了这荆州呢?

曹操把荆州北边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收入囊中,而这孙权拿到了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绝大部分的南郡。

那么剩下的长江以南的南郡,和剩下南边的四个郡这就被刘皇叔划拉到自己的怀里收了起来。

所以赤壁之战,刘皇叔这大耳朵占的便宜最大,毕竟荆州大部分地盘都落到他的手里边。

说实在的,这事孙权蛮吃亏,因为在整个孙刘联盟当中,他出力最大,结果他得到的地盘最少,最占便宜的反而是这刘皇叔。

这事咱先搁这里不提,接着说事。

那么三方势力搁荆州这块,就形成了对峙。

那没得说,曹操蹲在一边虎视眈眈的,随时随地的想把另外两个掐死,然后按在地上搞摩擦。

大家伙也知道,想法和这实力是成正比的,曹操也有这个能力。

那么孙刘两家,虽然也存在对抗,但这身子骨明显弱小了一些,这要是单打独斗的和曹操过招,这就得被扒皮下锅给炖了,所以这俩家求同存异不可避免的联合到一块了。

这就是当时的大背景。

接着咱说这为嘛要借荆州。

话说南郡之战结束以后,孙权这边的代表人物周瑜为了对抗曹操,这就把南郡南岸这片土地划拉给了刘皇叔,所以刘皇叔其实开始拿到的是荆州南边的四个郡,南郡就没拿到,是人家周瑜白给了他一部分。

白给的能不要嘛?所以刘皇叔立马带着人马入驻了公.安,咋说呢?土地这东西在多他也嫌少。

这刘皇叔就开始打这南郡全郡的主意,他就想把这南郡全部收入囊中,但这剩下的都被周瑜占着呢?

也赶巧了,就这个时间点上周瑜死了。那么刘皇叔这就提出,他这块土地太少,压根就不利于他的发展,这意思就是把南郡这块干干脆脆全给他就得了。

孙权他也不傻,你说借就借,万一你不还咋整。毕竟那会他也没啥有效的法子对待老赖不是。

结果这事,被鲁肃给一力促成了。

因为鲁肃给孙权说明了其中的道理。

这第一点,没得说,有曹操这体量庞大的外患杵在哪里,不得不防这吃人的老虎。曹操虽然赤壁之战失败了,但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东吴单独对抗曹操太吃力,这就需要帮手。

那么第二点,这荆州,他压根就不是孙权的基本盘,啥恩惠呀,啥威严呀,都没在这地施展过。这老百姓对东吴的这个政权是陌生的,这安抚就得一阵子,可曹操不会给你这时间,让你悄摸兮的吞下去消化不是。

那么刘备刘皇叔可就不一样了,他是荆州这地的老人了,他的号召力那是自来熟,这都不需要磨合的。

这第三,刘皇叔拿到了完整的南郡,势必会减弱曹操对孙权的敌视,毕竟整个荆州这地盘最多的就是刘皇叔了,他们俩掐,咱坐收渔翁之利,这不挺好的吗?

这第四,说了是借的,以后他还是要还的。

当然这最后一点,您可以忽略,刘皇叔表示这东西说说可以,千万别当真。

那么基于这四点,孙权他就答应了。

当然孙权也不傻,他还是留着后手的,那武汉还在他的手上,只要他乐意,集结大兵搁武汉这块顺着长江,拿南郡还是有把握的。

所以说道这里,大家伙就应该明白了,刘备借的不是荆州,借的是荆州中的南郡而已。

老话说的好有借有还,他再借不难不是,可这事到了刘皇叔这里,这就行不通了。

毕竟这土地,不是毛毛钱。

算了,这事先搁着,咱接着聊。

那么刘皇叔在荆州这块,算是硬气起来了,这就成了对抗曹操的主力,还有孙权作为助力,那么在这个事态之下,刘皇叔就拿到了益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

这一家伙下去,刘皇叔的蜀汉基业算是有了。

孙权瞅着刘皇叔这蜀国都建立了,那南郡这事,您是不是应该还了。

“哎!这事不急,待俺老兄取了凉州,咱在说这事!”得,刘皇叔开始耍赖了,拿下凉州,你还准备拿那块?

这摆明了就是不想还了不是。

俩人这下子算是撕破了脸,双方剑都拔出来,这眼瞅着就要开干了。

蹲在一边的曹操乐了,悄摸兮的就想去撩刘备刘皇叔的益州。

益州是刘皇叔的基本盘,这要是丢了,啥蜀国不蜀国的,这就没了。

所以刘皇叔和孙权,这就蹲在谈判桌上,谈了一把。

这南郡作为荆州的咽喉,刘备死活不给。当然孙权他也没打算要了,他知道这就是肉包子已经丢出去了,想要拿回,不可能了。

所以刘备将长沙和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一个换了俩,孙权其实还是吃亏。

但这事孙权埋在了心里,没言语,这就为以后关羽败走麦城埋下了伏笔。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事件。那孙权为什么把荆州借给借给刘备呢?我的观点是当时的荆州并不是孙权的,并不存在借不借的问题,“借”只是后来东吴人的自己的言论。

首先,荆州最初是属于刘表的,赤壁之战后被曹孙刘三家分别占领。

荆州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尤其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向西可以攻取益州,向东可以攻取江东。赤壁之战后,益州七个郡,曹操占领南阳和南郡北部襄阳等地,孙权占领江夏东部、长沙东部和南郡首府江陵,而刘备占领了零陵、武陵、桂阳的全部,长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分。

所以赤壁之战后,刘备支持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牧,刘琦死后,众人推举刘备为荆州牧,都是理所当然的。荆州大部分在刘备手里了,所以不存在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其次,孙权主动从江陵荆州撤军,刘备占领江陵。

其一,孙权需要借重刘备。孙权说过:“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所以,在刘备成为荆州牧后,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共拒曹操,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其二,刘备当时在公安,在江陵南边,张飞在宜都,在江陵西边,关羽在襄阳,在江陵北边,三面合围江陵。并且刘琦的下属驻扎在夏口,也算是刘备的人,这样几乎是四面合围,所以迫于形势,孙权可能做出了撤走江陵,送给刘备的决定。可见江陵也不是借给刘备的,而是不得已才让刘备占领的。

再次,借荆州给刘备是东吴人说的,是为了维护孙权的名声。

作为枭雄,孙权也有吞并天下的雄心,早在隆中对之前,鲁肃就跟孙权说过占据荆州,称号皇帝,以图天下的计策,所以孙权才会在荆州防守薄弱的时候派兵夺取荆州。但荆州在名义上是属于朝廷册封的荆州牧的,而且当时荆州牧是刘备,所以东吴史官在记录这次战役时,为了不给后世留下孙权撕毁盟约,偷袭荆州的名声,就杜撰了刘备借荆州的故事。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最后,这件事在《三国志》吴传只记载刘备借南郡,《三国志》蜀传连提都没提。可见,刘备借荆州,历史并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