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同時起步,為何當時的結局大相徑庭?

澳大利亞農場主


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從上到下都支持改革,天皇,大臣,世家,百姓人人都支持改革,都不想再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都想變強。

而洋務運動不同,洋務運動是漢族大臣發起的,清朝皇室並不是很贊同。

當然,清朝皇室也想便強,也想不受欺凌。但前提在旗人的帶領下,可以三百年的鐵桿莊稼把旗人養廢了。旗人無用!

相比受列強欺辱,讓漢人的洋務運動成功,那麼漢人就會有錢有糧,朝廷裡有更多的話語權,更有無數的漢家兵將!

到時,還需要清朝皇室嗎,還需要旗人嗎?

這是清朝皇帝從入關以來就擔心的,旗人是來漢家的土地做皇帝,不是來拯救漢家的。

漢家不能做大,不能變強,不然旗人哪裡能有立足之地。

這就起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也是清朝三百年沒有絲毫進步的原因。這是有人不想進步,不願進步,只願意世世代代作威作福!


泥封老酒


日本最開始是一些起義軍主張學習西方,但是很快就被鎮壓,日本天皇剛開始和清朝統治階級一樣,對西方事物很抵制。但是,後來他意識到了學習西方的重要性,就開始組織進行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在很多人的支持下進行的,日本這個民族善於學習,能意識到自己不足,及時對新事物作出反應。日本不僅學習技術,還學習了西方制度。

而清政府統治階級的洋務運動只是單純的學習技術,他一開始沒能意識到自己制度上出的問題。

主要是因為清朝一直是周邊國家老大一樣的存在,所以天朝上國的想法習慣了,自然不會理會西方制度,也並不認為自己制度不行。


大輝boss


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當時的中國清政府對整個中國的統治還是強有力的。

尤其經過鎮壓太平天國成功以後,清政府恢復了對中國的統治。

在滿清的管理下,負責洋務運動的地方封疆大臣們雖然雄心勃勃,有很遠大的計劃,行動力也很強,但他們依然是在滿清政府的授權和許可下,進行有限的改革。

當這種改革,對滿清政府的統治沒有造成影響,或者說是帶來正面影響的時候,滿清政府是積極支持的。

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技術變革以及對外開放勢必引起整個中國國民在思想上的變化,這種變化,很快就引起了滿清政府的恐慌與恐懼。

尤其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希望借鑑歐美的政治體制,對皇室權力進行限制。這時,改革的力度已經影響到了滿清政府對中國的統治,勢必遭到反撲和扼殺。

反觀日本,因為天皇對於日本的統治是非常的脆弱的,或者說是名義上的。

整個國家的行政大權掌握在幕府手上,隨著美國打開了日本的大門。日本其他的大名們認識到,如果不改變日本的現狀,日本將會像中國一樣,被西方國家瓜分,甚至亡國。

於是在這些改革派大名的支持下,日本開始想辦法進行改革。

當時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就是以天皇的名義發佈改革命令。

因為在日本天皇一直是像神一樣的存在,日本國民對於天皇的話語或者命令是沒有任何懷疑的。

所以大名們聯合起來,打敗了幕府,控制了天皇,利用天皇的名義進行了改革。

這種改革就最大限度的減少了阻力,可以讓日本快速的向西方學習和靠攏。

實際上,當時日本改革最大的限制是什麼?就是沒有資源,沒有錢!

日本把眼光投向了朝鮮半島和中國,日本在自己的軍事實力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的時候,就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進攻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被控制以後,日本馬上開始進攻中國。通過甲午戰爭從中國獲取了鉅額賠款以後,日本的軍隊實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又馬上進攻俄國。通過日俄戰爭,日本再次獲勝。

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的推進了日本明治維新的進程,從根本上重塑了這個國家。

所以,晚清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兩者根本區別就是兩個國家在變革之前是政體完全不一樣的國家,這一點決定了兩國改革的成敗,也決定了兩國後續百年的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