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武昌假光绪案会有可能是真光绪吗?

JesSE


武昌假光绪案是怎么一回事?

1899年,武昌曾经闹出过这样一出绯闻,有一主一仆两人,租住了一间公寓,租住公寓的两人,一人年方二十于岁,白白净净的,另一人则是一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说话声音高亢尖锐。

这两个人的身份如何?二十来岁的那个,吃穿用度极尽奢侈,而且还用着宫里面皇上才能够用的特殊物品,而另一个年纪大点的,一看就是个老太监。

当时的情况是,在戊戌变法以后,光绪皇帝因为触动了慈禧的利益,因此被囚禁在了瀛台,但凡是知道点内幕的,都知道这时候的光绪皇帝其实已经日薄西山,翻不出什么浪花,但武昌这里却出现了好似光绪皇帝的两人,难道是光绪皇帝带着太监偷跑出来了?

于是乎,这件事越传越广,不少人都开始谣传,光绪皇帝从瀛台跑出来了,专程跑到武昌找张之洞来护驾的。

对于这件事,张之洞什么态度?如果是真的光绪皇帝来武昌找他护驾,或许张之洞还会派人电报北京,之后把光绪皇帝绑回去,但问题是,出现在这里的光绪极有可能是冒牌货,张之洞又该如何处理?

张之洞先是发电报询问中央的态度,说白了就是问一下慈禧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其实武昌出现的光绪帝到底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张之洞也知道站队,这时候,只有牢牢的站在慈禧一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不管光绪皇帝是不是真的,慈禧要他是假的他就必须是假的。

中央方面给张之洞的电报大概也是这种回答,对于这个假的光绪帝,直接抓起来处决掉就可以了。

于是乎,张之洞将武昌出现的光绪帝抓捕了起来,经过一番问话,才发现,原来这两人也曾经在宫中待过,来到武昌冒充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为了骗取一些钱财,靠着光绪帝的身份活得某些富豪乡绅的贡品,审讯清楚以后,张之洞直接把这两个人砍了。<strong>

这两个人到底又没有可能是真的光绪帝?

冒充皇帝,那可是死罪,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敢冒充光绪皇帝的,因此,这两个人也是有一定可能是真的光绪帝与太监。

但说实在的,如果是真的光绪帝逃出了瀛台,就算是真的找张之洞护驾,也不会搞出那么大阵仗,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光绪皇帝一般,按照常理论之,再次,光绪也会秘密找到张之洞。与此同时,光绪找洋人比找张之洞要更加靠谱一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慈禧的骄妄自大,八国联军打这场仗,更多的是为了处理到慈禧,换一个听话的傀儡,光绪皇帝对西方文化有一种强烈的崇拜感,选择光绪继续做傀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那两人是真的光绪的可能性便也微乎其微,要知道,光绪皇帝不可能在那样一个时间节点,出现在那样一个闹市,甚至将自己的行踪披露出去的。

这件事的真相,或许便是书中描写的,两个人假冒光绪皇帝骗取钱财而已。

<strong>


魏青衣


张之洞聪明着呢!真光绪假光绪,自己说了不算,事实也不重要——慈禧说不是真的,那就不是真的。

(张之洞)

咱们先看看《世载堂杂记》中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吧。

时间,1899年。地点,武昌。此前,有一位湖北籍的候补官员要把自己在金水闸的公馆租出去,结果有一天来了一主一仆两人,把这里租了下来。

这位候补官员一看,就觉察出了有问题:仆人50岁左右,没有胡子,说话娘娘腔;主人20多岁,面容清秀,气度不凡。这两人还都操着一口北京官腔,住下来之后日常用度非常奢侈。而且,这仆人每天跪着伺候主人,称呼“圣上”,自称“奴才”。这主人用着绣了金龙的被子,镂金的五爪金龙碗,还有一块刻着“御玺之宝”的方印……

傻子也能看出来,只有当今皇上,才敢这样啊!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光绪帝因为戊戌变法失败,已经被囚禁瀛台,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难道,光绪皇帝逃了出来?

这事儿就大了,这位候补官员一宣传,武汉三镇和湖北内外都知道了。有些在京城做过官的人也来看看,大小士绅也过来凑热闹,很多人跪地磕头,送上金银财物。


大家纷纷传言,光绪跑出来了,来武昌找张之洞保驾,要东山再起。

当时的江夏知县陈树屏坐不住了,于是过去问问咋回事。那主人就说了:“见张之洞方可透漏。”

把陈树屏吓了一跳,这语气,不是光绪还能是谁?于是他赶紧去禀报张之洞。张之洞知道了以后,没有去找这个“光绪”,而是立刻密电北京,打听光绪皇帝是不是还在宫里。结果得到消息:光绪皇帝依然囚禁瀛台,没有逃离。

此时,张之洞就让陈树屏接着打探,看这个假光绪是个什么背景。

但是很快,京城大臣们纷纷电告张之洞,让他火速抓捕这个假光绪。张之洞这才命人抓来这主仆两人,开始审讯。

结果很简单,主人名叫崇福,是自幼唱戏的伶人,经常出入皇宫,长相也略微和光绪相似。仆人是宫中的老太监,掌管库房。结果这两人看光绪被囚禁,觉得赚钱的机会来了,于是从库房中偷了一些皇家的东西,来到武昌招摇撞骗了。

张之洞审理完毕,毫不犹豫的将两人砍了脑袋。

这事儿是不是真的呢?不知道,毕竟正史没有记载。但是这个假光绪,不可能是真正的光绪皇帝。

首先,他想从瀛台逃出来,是不可能的。慈禧在他身边安排了无数人,跑不掉。

其次,就算是侥幸逃了出来,光绪想找人帮忙,也肯定不会大张旗鼓,炫耀身份。

第三,找张之洞没什么用处,光绪想东山再起,那时候基本不会有人帮他,不过他倒是可以找洋人试一试。


其实这个事件啊,最关键的是看张之洞的处事能力。

这么个沸沸扬扬的事件,不用陈树屏汇报,张之洞肯定也知道了。但是他要假装不知道——不然他就必须去见这个“光绪”,到时候跪还是不跪?

张之洞知不知道这是个假光绪呢?他一定知道,因为对方的演技太拙劣。但是张之洞依然给京城发电,确认光绪是不是还在瀛台。这根本不是确认,这是想着办法的让人透漏给慈禧,希望能给个暗示。那张之洞为什么不直接汇报呢?因为一旦汇报了,那传言的“光绪找张之洞护驾,东山再起”该怎么表达?说了不好,不说也不好。

张之洞能不能直接把假光绪抓了,送到京城?也不行,因为在没有朝廷确认之前,再假的光绪也还顶着个“皇帝”的名号,你敢随便动?

所以,张之洞最好的方法就是发电报确认一下,同时把这个消息“无意”中透漏给慈禧——表示自己诚惶诚恐,很慎重。

当京城回电,说是个假光绪的时候,按理说你张之洞可以行动了吧?他偏不,还让陈树屏接着调查。还调查啥啊,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要拖时间,因为虽然是“假光绪”,但京城没人告诉他该怎么处理啊。所以,他等到朝中大臣纷纷来电,让他动手的时候,才火速砍了这两个家伙。

朝中大臣敢对假皇上的案子做决定吗?肯定不敢,不用说,是得到了慈禧的暗示,才让张之洞这么干的。

所以,说到底张之洞还是在等慈禧的意思,你说砍,我立刻砍!


你们猜猜,如果张之洞发现这是真的光绪跑出来了,而朝中大臣说是假的,让他动手,张之洞会怎么办?


七追风


都别抢,我来答。

发生在晚清年间的“真假光绪案”可谓轰动一时,不仅让基层一众官员被着实戏耍了一回,连张之洞、梁启超这样的政治大佬也卷入其中。

说的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变法派核心人物流亡四海,梁启超、康有为等逃到了日本,唯独那要杀身成仁的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壮烈殉法,有道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而那位和崇祯一样想要振兴国家,励精图治的光绪皇帝。最终也落得个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的凄凉结局,这一关就是十年,慈禧太后这一手不仅断送了大有作为的光绪,也断送了大清朝最后的挽救机会。

光绪二十五年的某一天,在数千里外的武昌,一位官员在挂牌出租自己的公寓许多后,这天终于迎来两位租客。来者两人一老一少,老的皱褶满面,弯腰驼背,少的油头白面,气质阴柔,两人又是一主一仆。

那少主气宇轩昂,约莫不过30岁,谈吐不凡,操着一口正宗的北京腔,有道是京城来的贵人。仆人出面和这位官员谈好了出租事宜,两人便在此住下了。平日间,一切事宜无不由这位仆人出面解决操办,而那位少主则深居不出,每日只是吟诗看书。

两人既不像是生意人的做派,但出手阔绰,开支不凡,想来应当是一方钟鸣鼎食之家的少爷。这位官员默默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但令他惊奇的是那位仆人反常的举动,但见他每日为这位少主送食的时候,必是恭敬的跪在地上,口中的称呼也是“圣上”,自称则为奴才。

又看那少主所盖的被褥上绣着大金龙,杯盏上也纹有镂金五爪金龙,再瞧这两人的做派,这位官员稍加一推敲,就判定此人乃是宫中人物,而且还是紫禁城中最尊贵的人物。如今,紫禁城里最尊贵的人除了慈禧太后以外,自然就是那位皇帝了。

于是,“光绪皇帝来到武昌”的消息经由这位官员的口在城里传的是满城风雨,大大小小的官员闻风而来,当年曾有见过几面“圣颜”的官员巧这位年轻人着实有几分像是光绪,顿时大惊失色,看来光绪皇帝逃到武昌城的消息的确是属实了。

一众官员连忙跪倒在地,三跪九叩之后自然不忘吩咐各自的下属搜刮各种奇珍异物来进献皇帝,那武汉三镇大大小小的官员每日在这公馆里进进出出,好不热闹。而这主仆两人只是每日深居公馆内,也不在武昌内活动。

因此又有好事者谣传,光绪帝逃出北京城,是要依靠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力量东山再起,图谋大事。这消息可谓平地一声雷,令武汉震动,一时间人心惶惶,此消息又不胫而走,传到了上海,一些好事报刊又捏造消息说光绪皇帝已经在革命党的掩护下逃出北京。

正在湖北和张之洞密商,准备图谋大事。武昌知县后知后觉,武汉都快掀翻了天,他才知道光绪帝来到了武昌,于是连忙跑到公馆去请安。既然请过了安,自然难免要问光绪帝幸临武昌所为何事。

光绪瞧来者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自然不愿开金口泄露天机,只是说:“此事只可与张之洞商谈。”

这位知县不敢怠慢,连忙向大领导张之洞请示,那只知道操劳国家大事的张之洞自然不知道自己治下竟然出现了这等惊天大事,听闻光绪帝来到武昌的消息后虽是一惊,但一想戊戌政变以后慈禧老婆子就将小皇帝光绪给软禁了起来。

以她的手段,难道这光绪帝长了翅膀不成,还能逃出那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的紫禁城里。要说这张之洞果然是官场老手,他也不急于去见这传闻中的光绪,因为不管是真是假,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不能让那位老婆子对自己有意见,他因此先拍了一封电报到北京询问相关同僚,对方不久后回电说光绪仍然被囚禁在瀛台,这算让张之洞松了一口气。但老狐狸毕竟是老狐狸,能够混到总督这个位置。

谁不是有一个八面玲珑心,张之洞依然没有下令逮捕这两个人,他想着万一这两人是光绪暗中派出的使者来联络自己,其不依然如同光绪?所以他让那位武昌县令小心查证这两人的背景。

得知消息后的梁启超也曾致电张之洞询问这件事的真假,但是张之洞的谨慎让京城中的官员感到不安,连忙电告张之洞务必快速结束这件事,要是传到老婆子的耳朵里,估计得有一帮人丢帽子掉脑袋了。

来自京城的压力让张之洞妥协了,于是将这两人抓捕归案,自己亲自坐堂审理,可此两人装疯卖傻,张之洞只得交由武昌县令,对方一顿严刑拷打,这两人才到处事实真相。

原道是,这少主乃是在宫中唱戏的戏子,因容貌俊秀,又有几分光绪的神采,因此在戏班子中就有“假皇上”的外号。而那仆人则是宫中的守库太监,因偷了东西潜逃出了皇宫,两人一番合计,由这位太监偷了一些御用物品。

然后一路南下招摇撞骗,冒充当今圣上,自此真相大白,此两人被判“斩立决”,第二天就压到刑场处决了。轰动一时的“假光绪案”就这么结束了,此事记载于《世载堂杂记·武昌假光绪案》。


围炉谈史


不可能是真的光绪皇帝。

第一,《世载堂杂记》是清人刘禺生的笔记,不是正史。

第二,太监或者皇帝没有能力私自出宫,况且光绪皇帝被软禁。

第三,一主一仆到达武昌后炫耀自己带出的财物,既然是偷跑出来的,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四,张之洞审理案件,直接处死假光绪皇帝,不符合清朝法律。


亿留永存


暗潮涌动


用户5294107256102


不会是真光绪,他是个傀儡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