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數字資產交易所FCoin爆雷,上億美元投資或“打水漂”

虛擬數字資產交易所FCoin爆雷,上億美元投資或“打水漂”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冉學東 見習記者 安凌飛 北京報道

數字資產平臺幣市被調查,鹿客(LUCB)、萬通啟元跑路的事件還未走遠。又一家數字資產交易所宣佈停擺,再次引發行業震動。

近日,數字資產平臺FCoin爆雷,預計無法兌付規模6790萬至1.26億美元左右,約合4.77億元至8.86億元人民幣,數千名投資人一夜間血本無歸。

“我這次損失了幾十萬,還算少的,很多大戶都損失了上百、上千萬,還有損失近億元的大戶。”2月21日,北京一名FCoin的投資者王華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現在大部分投資人堅持報警處理,還有小部分投資人到現在還寄希望於FCoin重組挽回損失。

資產全打了水漂

2月10日,FCoin官網宣佈永久銷燬團隊持有的全部FT(共計 720,404,905.38 FT)並於當天完成。此後,又出現臨時停機維護、平臺維護時間延長1至2天的公告。直到2月17日晚,Fcoin發表了以“張建:FCoin真相”為題的長文,解釋了當前面臨的資金困難。(詳情可閱讀《數字資產平臺FCoin停擺 上億美元無法兌付》)

按照張健文中所提,預計無法兌付的規模介於7000-13000BTC之間,約合4.77億元至8.86億元人民幣。張建表態稱,決定切換賽道重新開始,用個人新項目的盈利來補償大家的損失。同時稱,有生之年,負責到底。

事情發生後,2月19日,FCoin社委會成員曾發佈消息稱,與FCoin創始人張健已就目前的問題進行深度溝通,就交易所重啟事宜達成初步共識,目前正在逐步推進和落實。截至記者發稿,重啟事宜並無最新進展。

王華說,他進入幣圈三年了,也算是老人了,這種“負責到底”的說法根本不能相信,看了不少交易所跑路都說是停機維護,當時就應該警覺,還是大意了。這次FCoin上虧了幾十萬,損失慘重。他現在就希望社區委員會能發起集體訴訟,不過他覺得能挽回損失的希望也不大,但也比什麼都不做的好。

和王華一樣的投資人還有很多。他們組成了多個FCoin維權的微信和QQ群,記者從加入的FCoin維權群看到,目前維權群已經分成信息收集組、報案組、律師組、調查組、行動組、網絡媒體組,分別負責不同職責。

王華在群裡還看到損失了幾千萬、近億元人民幣的投資人,基本上把全部身家都投在了FCoin,現在除了報警也是毫無辦法。王華告訴記者,他已經向北京朝陽分局東湖派出所報警了,登記了受害人信息和受害金額,目前還沒有最新的進展,號召所有受損失的投資人統一報警。

另一位組織大家一起維權的投資人告訴記者,他們從17號看到消息後,開始尋找受損失的投資人,在微博、微信群裡發信息,建立維權群,還整理了報案用的各種材料,希望號召大家一起報案。但是現在很多都是散戶,無法完全聚集起來。

民事糾紛還是刑事程序?

報警能否立案、立案是民事糾紛還是刑事程序成為王華這樣的投資人目前最關心的問題。

“從事件目前披露的情況看,尚屬民事糾紛,能否立案還有賴於進一步的證據和調查。”泰和泰(北京)律師事務所羅滔律師告訴記者,無論是民事程序還是刑事程序,對於FCoin用戶,維權都將是一條充滿困難和不確定性的路。

根據2017年9月4日多部門發佈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存在多重風險,包括虛假資產風險、經營失敗風險、投資炒作風險等,投資者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羅滔稱,如果FCoin此次事件被認定為民事糾紛,那麼用戶很可能要自吞苦果。

如果走刑事程序,維權是否能獲得理想的賠償呢?

羅滔認為,首先,FCoin此次事件是否構成刑事案件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如FCoin幕後的運營主體是在大陸還是海外;FCoin是否在中國大陸進行了與數字貨幣交易相關的經營與宣傳活動;在經營過程中是否使用了類似傳銷的手段;其平臺幣FT以及其他上線幣種是否屬於證券化代幣。

而張健是否需承擔刑事責任和債務賠償責任,還要看張健是否是FCoin運營主體的決策人,是否挪用或侵佔過該海外主體的資產。如果 FCoin自始自終都是以社區和團隊形式存在,並不存在公司實體,那麼最終誰對資金損失有責任,就由誰來承擔這些債務。

“目前法律並沒有把數字資產明確列為受保護的法幣範疇,警察受理一般都會以 P2P 暴雷或者非法集資作為相關參考。” 羅滔強調,這需要一個龐大的鏈上取證過程,即使有安全公司提供相關的服務,但流程涉及交易所、網警等各個方面,一套流程走下來,用戶維權的數字資產可能早已不知所蹤,即便最終立案成功,也很難追回贓款。而且FCoin的註冊地在國外,即便中國警方適用保護主義行使管轄權,跨國取證無疑會使案件的偵破更加困難。

數字資產謹防暴雷

事實上,數字資產平臺暴雷事件並非首次發生。

2019年9月,Bitker因資不抵債而宣佈倒閉;匯幣網宣佈計劃進行重大技術升級與架構調整;並將要停止所有幣種充值;交易所GGBTC被爆只能充值但無法提現,

去年國慶節當天,Kikcoin交易所宣佈因資金鍊斷裂而即將停止服務。隨後,Shuobi.com、Ctcoin兩家交易所又接連被用戶曝光疑似跑路。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僅在2019年,暴雷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大約有38家,至少有超過500人因為涉嫌虛擬貨幣詐騙被公安機關逮捕,涉案金額超過了226億人民幣。

另一方面,去年11以來,包括上海,北京,東莞,杭州,深圳等多地監管紛紛“亮劍”,對數字貨幣交易相關活動進行摸底排查。

儘管數字貨幣資產平臺暴雷不止,國家監管也在進一步加強,但仍有不少投資人進入。羅滔告訴記者,對於數字貨幣投資者而言,選擇交易所應該慎之又慎,應選擇KYC嚴謹、信用度高的知名交易所,不能為一時的得利而忽視了潛在的風險。而對於交易所而言,也應重新審視自身的監管合規與安全機制。

Cobo創始人兼CEO神魚在PANews AMA組織的線上論壇告訴記者,對於現階段數字貨幣用戶,需要構建自己的資產安全體系。比如將絕大部分的用戶資產,70%以上的低頻資產存放在完全離線存儲的冷錢包中,20%作為中頻使用的資產放在自己掌握私鑰的硬件錢包裡,方便日常使用,10%的資產可以放在在交易所錢包和雲端錢包裡。即使發生FCoin這樣的極端情況,也不會造成過大損失。

除了投資人損失巨大,中小交易所也成為FCoin事件後另一個焦點。

“現在的局面代表著目前的市場不成熟。”RenrenBit創始人趙東在上述論壇稱,FCoin的事件對中小平臺影響比較大。FCoin開始沒有做好風控,技術上沒有足夠的投入。絕大部分中小交易所很難做到每天平賬。每個交易所都應該檢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完整的檢查一遍自己的風控。交易和資產分離,交易所負責撮合,清算、託管各有一方來進行。

趙東認為,終局一定是交易、清算、結算,完全分離

即使賠了幾十萬,王華說,他還會繼續進行數字貨幣交易,以後會更謹慎。

(文中王華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