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企業再掀“裁員潮”,如何避免失業?

前言


節後,新潮傳媒已經爆出了裁員和降薪信息,新潮傳媒創始人張繼學宣佈裁員500人,佔總員工數的10%,高管集體降薪20%

而全國各地發佈了企業上班時間延遲到10號的通知。因為疫情才建的小區微信群裡,一位群裡的律師朋友就沒忍住吐槽了:

“企業沒錢了,律師會好嗎,勞動糾紛就算暴漲,代理收費也跟送愛心差不多了,第一季度我已經放棄了”。

而我的哥哥,原本打算初五(1月29日)就上班,也忍不住向我倒苦水,“看來今年重點的項目又要往後延遲了,估計連年終獎也要跟著受影響了”

一週前,我們還在分秒必刷地關心著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但從前兩天開始,我們開始更關心中國的經濟。

曾經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過“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

因此,也有人說:“由於這場疫情,很多企業距離破產也就一兩個月的事兒”。

那麼,我們離失業還有多久呢?

為了不失業,YouCore有四條建議給到你:


疫情期間,企業再掀“裁員潮”,如何避免失業?


第一條建議必須要給出的是:

儘管復工時間延遲,儘管“自我隔離”,沒人看著我們,這種隔離只是在空間上發生了隔離,不可以我們因為空間上隔離,而且也沒人看著辦公,就陷入自我散漫,

現在,換一種方式。你完成工作不單能得到工資,還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時你更多關心的不僅是得到工資,更在乎自己自由的時間。因為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當理由不足時,你的態度會更希望說服認可自己的行為,從而降低你的選擇偏好的失調”。

但轉念一想,原本必須每天早早起床擠地鐵或在一眼望不到頭的車流中蠕動時,現在正好如願。你是不是會更珍惜這樣的機會。除了接著補充睡眠,晚上也可以工作到更晚。


疫情期間,企業再掀“裁員潮”,如何避免失業?


如果在家打著烊工,邊刷著新聞邊工作,或者邊看著電視邊工作,那麼,這樣的自我隔離真的 離“失業”,可能就一步之遙了。


虛擬工作協作

虛擬協作一定是未來職場人必備的工作能力。比如未來,我們可能不再隸屬於一個公司,我們可能會和多個需要我們技能的人協作,那麼,這種協作就必須是打破物理上的、空間上的距離,通過在線的方式,能夠和不在同一的辦公室、不在同一家公司的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進行協作。


疫情期間,企業再掀“裁員潮”,如何避免失業?

所以,在家辦工與同事線上協作,正好也是一個提升自己線上辦工能力的機會:

包括如何熟練使用視頻工具、如何用線上協作軟件推進工作,正好是未來虛擬協作能力的一次絕好的鍛鍊。


宅著也要提升自我,放棄無效社交

這一點建議,也是我身邊朋友的經歷。

2003年的時候,同窗好友因為非典疑似被隔離,當時他還不到20歲,那個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幾個朋友一起各種社交,今天去參加什麼社團,明天又去湊誰家的某個熱鬧,就這樣,看上去社交生活異常豐富,但實際上都是無效社交。

而就在他被隔離的那半年,每天都一個人待在一個隔離房裡,沒有任何社交,通訊也只靠一部共用電話。

所以,那半年被隔離的生活,反過來完全重新塑造了他,那個時候每天給自己定讀書的目標,也是在那6個月的時間,他完整的讀完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套哲學譯著,比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的大作,是在那6個月的時間一本一本啃完的。


疫情期間,企業再掀“裁員潮”,如何避免失業?

所以:

宅著,不是讓自己“無所事事”的“發黴”了,宅著就是要讓自己一個人去啃一些之前容易受外部影響的事情,比如讀書、比如在家健身等等,相反,丟掉那些無效社交,會讓你自身更輕鬆。

而如今的我們可以做的更多:比如閱讀自己專業技能的書本,參加線上培訓課程,熟練運用工作中用到的軟件,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情商等。


警惕一線白領結構性失業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我發現,第一第二產業在經歷過去10年互聯網的衝擊之後,失業人群已經明顯擠出。在獵聘網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過去10年裡5000的跳槽者中

有一半來自傳統企業失業,但他們能夠轉型成功加入互聯網公司的概率已經越來越小,而且在傳統企業越久,成功概率越小。


疫情期間,企業再掀“裁員潮”,如何避免失業?

年前,我和一位在職場20年的老同學相聚,他已45歲,12月31日是公司解聘他的最後一天,20年的職場,他從傳統行業做開發,一步步抓住時代的機遇,躋身、轉型到互聯網行業,並且也成功的到了一線互聯網巨頭做到了總監的管理崗位,但最終還是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交還了公司的電腦、工牌,從此職業生涯就此結束。

而這,就是所謂的結構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就是你的工作技能、專業等,在一段時間無法適應行業或者公司結構而導致的失業。

結語

疫情,無論是三月,還是半年,一定會帶來經濟結構上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會讓我們每一個職場人都躲不開可能存在的結構性失業。

這幾條建議,是給到疫情下的職場人的,一場危機,有危就有機,在職場上的“危”,就是失業,這個“機”,就是藉著這個“危”,練好一些內功,並能在新機會出現時,果斷抓住。


Youcore有話說:

在市場化機構裡,你進公司的第一天,就要想著自己要如何離開、帶著什麼離開。

公司不會養你一輩子,可能同事緣分也就三五年,而你要做的是在進公司前就想好,打算幹幾年,幾年後離職的時候希望自己能夠成長為什麼樣子。

當失業變成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你的頭頂上。你會逐漸膽怯、卑微,因為你離不了公司,而公司卻可以絲毫不在意你。

--------------

像這樣的乾貨文章,YouCore還有99+,主要是解決工作三年以上的職場共性問題:知識不成體系、缺乏深度思考、晉升瓶頸等。

歡迎關注YouCore,快人一步學到更多的職場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