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運輸機改支線科級的利弊是什麼?

近衛步兵師


嗯,首先,題主發佈問題前最好多看兩眼,你看你提的是啥玩意兒?

當然,我們都知道你想問軍用運輸機改為支線客機的利弊是什麼?

可以說,軍用運輸機改客機,特別是支線客機,不能說沒先例,但是基本談不上利,弊倒是不少。




典型的如安24/運七改的新舟系列,這玩意兒有個啥外號呢?空中拖拉機,呵呵。懟在客艙兩側的渦槳發動機,想想就挺帶感。至於事故率不好多說,根據2015年左右的報道,7年時間17起,其中7起和起落架有關,當然,這鍋得多個單位來背。

軍用機改民用機的當然也不是隻有這個,比如圖95改的圖114,就是下面這傢伙,你看人家這大長腿兒:

整體來講,不管支線還是幹線客機,都是不適合拿軍用運輸機或者說軍用機來改的,主要體現在:

1.經濟性不行

軍用運輸機以提高載重量和野外及重載起降能力為設計目標,為之增強的機身結構和氣動佈局對油耗和航程而言是相當不利的。你說油耗很重要?一臺坦克沒運到位可能就是好多條人命的事兒,油耗算老幾?除了美國外,目前也很少有國家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空中戰略機動,何況美國在全球也有很多海外基地,不行就多停幾次。



而民航客機就不一樣了,油價和油耗的每一次波動都在挑戰航司脆弱的小心靈。油耗哪怕高兩個點,每天那麼多航班,你想想要多掏多少錢。航程不夠長,多起降一次或者換大寬體遠程機都要多花不少錢。協和可以說直接死在了高油耗上;波音拼死在小短腿737上塞進了那臺據說能降低16%油耗的LEAP-1B,結果弄出來737MAX發生了什麼事兒大家也都知道了;新加坡航空掏大價錢弄來了A350URL為了啥?還不是為了重開了直線距離長達16000公里的新加坡-紐約直達航班?




2.舒適性不行


坐過客機的就知道,現代噴氣式客機普遍使用下單翼結構和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儘量減小發動機對客艙的影響。儘管如此,坐在機身前部和後部,乘坐的體驗還是截然不同的。

而為了提高短距起降和野外起降能力,軍用運輸機普遍使用上單翼結構,如果改成客機,雖然可以學客機那樣加內飾甚至做隔音,但是發動機艙就在客艙兩邊,你想想是啥感覺?


深藍防務


想問問題主,改成直線廳級不是更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