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225巨型運輸機會成為我國的戰略運輸機嗎?

None______


安-225這款超級重型運輸機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蘇聯為了學美國,搭載其擁有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進行遠程運輸飛行而快速上馬的運輸機產品,1985年將任務下達給安東諾夫設計局,要求三年之內見到真機。

為了能夠在三年時間裡研發並試製出一款巨型運輸機,安東諾夫設計局在原先安-124這款四發大型運輸機基礎上進行擴大型研發,飛機機體得到科學性的放大設計,發動機由原先的四臺增加到六臺,採用D-18型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達到229KN,飛機貨艙超級巨大,能夠搭載250噸貨物,垂尾為了適應航天飛機的裝載,由單垂尾變成了雙垂尾,機背上可以揹負200噸載荷。

整架An-225型運輸機起飛重量高達640噸,第一架原型機於1988年底首飛成功,成為人類航空史上最大的運輸機。不過由於蘇聯解體,俄羅斯和烏克蘭又分家,安東諾夫設計局整個都劃歸了烏克蘭,當然唯一生產的這架An-225(編號CCCP-82060也改成了UR-82060)所有權也歸入烏克蘭所有。

對於烏克蘭而言,An-225純屬多餘產品,自己國內又不搞航天飛機,也沒有如此大型航空物流需要,所以唯一的這架An-225一直停放在機庫中老化。直到2010年,中國日益增長的大件航空物流市場讓苦逼之中的安東諾夫設計局看到了希望,終於可以賣錢餬口了。

國內的中國空域產業集團向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聯合體達成協議,購買了An-225的知識產權和圖紙,打算在國內生產,並用於物流運輸。

不過坦率的說三十多年前的設計產品,放到今天,在資本的推崇下,又恢復生產,有點過了,噱頭的味道很濃。可靠性、經濟性都不是現在波音或者空客客機/貨機的對手,為了適應現在航空電子系統的對接,這種蘇制航電系統幾乎都要統統更換,不單單是購買知識產權的問題,而是需要安東諾夫設計局重新啟動設計工作,安眼下烏克蘭的國內局勢,那就很難了。

況且,說句實在的,現在的安東諾夫設計局早就是不是當年的樣子了,落魄到極點了,中間的技術斷檔也進二十年了,這玩意,越來越不靠譜了。

把An-225重新生產,然後為空軍服役,那更是異想天開,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還是不要對老式飛機報任何幻想,靜靜的在一旁欣賞,並看著老飛機凋零,這才是唯一的可能。


那麼,對本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想了解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


老鷹航空


АНТК Антонов

AN-225最大起飛重量超過600噸,屬於典型的重型戰略運輸機,據烏克蘭АНТК Антонов(安東諾夫)公司表示,公司已與中國Aerospace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空域集團,簡稱AICC)展開全面戰略合作並開始生產AN-225戰略運輸機。

全部技術轉讓

目前,據業內消息稱,前兩架AN-225將會如期交付給AICC使用,之後,AN-225運輸機的生產均由AICC生產,因為AICC已經接收了AN-225所有的技術(包括航空發動機所有技術材料)、圖紙和產權。

震撼世界的“外專千人計劃”

據權威媒體稱,在2018年初成發科技、中航動力、中航動控同時對外宣佈相同合同內容,這宣示著中國航發集團正式成立(投資500-1000億)。

在此之前,中國中組部宣佈啟動“外專千人計劃”,同期,兩批次共計引進了約100人規模的外國同領域專家進駐中國,該計劃計劃每年引進80-100人,未來10年內將完成航空航天界1000人外專進駐

,這些外專裡面很多專家和教授級都曾參與過AN-72/AN-74/AN-124/AN-140/AN-225等飛機的研發和測試,具有非常豐富的飛機結構設計、機體材料把控和風洞試驗的經驗。

400噸級運輸機成“特殊”主流

烏克蘭的AN-225、AN-124和美國的C-5同屬於重型戰略運輸機,也都是為執行特殊軍事、航空航天任務而研發設計的,AN-225其實就是AN-124的放大版,業內曾有專家稱:“理論上只要能夠研發生產400噸級運輸機的國家,也就等同於具備研發生產600噸級運輸機的能力。”

未來,在世界各軍事強國的戰略空中,重型戰略運輸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很多人都說運-20足以滿足空軍需求了,那既然這樣,美國和俄羅斯為何還要研發和生產400噸級及以上的重型運輸機呢?他們會賣給中國嗎?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戰略空軍

目前,無論是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重型戰略運輸機都是軍事強國所必備的機種,重型戰略運輸機可以運輸特種武器裝備和貨物,

譬如:航天飛機、防空導彈系統、反衛星武器、重型武器裝備等。

在戰時的意義和作用更大,這一點我們從美國的C-5向中東運輸大型武器系統和近期俄羅斯向中東運輸S-400防空導彈系統是一個道理,截至當前,中國還不具備在緊急情況下運輸核心武器裝備(類殺手鐧武器)的能力,那些個說中國不需要像AN-225重型戰略運輸機的專家們可以閉嘴了。

很顯然,AN-225未來肯定會成為中國戰略空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會是中國運輸機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

PS:據稱,中國空域集團未來很可能被中國航發集團直接全資併購,不知真假。


墨墨觀察


作為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重也是最大的一型飛機,安-225的名氣也可以說是非常之大了。只可惜,這個龐然大物至今也才只建造了一架,目前這架安-225以及相關的製造生產技術資料歸烏克蘭擁有。

也頗有意思的是,早在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還未問世時,國內相關的新聞媒體就一直有相關的報道稱,來自烏克蘭的安-225以及技術將落戶於中國,烏克蘭航空工業將會於中國航空工業一起重新啟動該款超大型運輸機的相關生產製造工作。無獨有偶,另據俄羅斯國內的相關新聞媒體稱,俄羅斯通過逆向仿製的方式,也計劃自主研發出一款與烏克蘭現在擁有的安-225超大型運輸機一樣的新型超大型運輸機。

不過,這麼款運輸能力簡直逆天的超大型運輸機顯然並不真正適合中國空軍,並且未來中國空軍也基本不會無論是從烏克蘭還是從新產地俄羅斯採購這款超大型運輸機來裝備部隊的。因為在這款超大型運輸機上,還是有一些致命的缺陷,讓其並不適合成為中國空軍部隊的軍用運輸機。


首先一個缺陷就是,復產的技術難度太大了,安-225作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一款飛機,其相關的製造生產工藝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也不是烏克蘭或者俄羅斯短時間通過原先的資料或者現有的航空技術力量可以快速恢復的,最快也需要幾年的時間,而這麼長的時間,中國空軍顯然也是等不起的。


而且,這款超大型運輸機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全世界範圍內適合這種特種型運輸機起降的機場也就這麼幾個,一般的小型機場安-225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起降。這也使得,這款超大型運輸機的通用性是實在太差了,也根本無法滿足戰時情況,在簡易狹小臨時機場進行正常起降的條件。也因此雖然這款超大型運輸機有著驚人的裝載能力,但是中國空軍卻依舊對這款超大型運輸機不太感興趣。

同樣,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未來中國軍用航空工業也絕對有信心和實力,去依靠自己在大型運輸機方面多年累積的經驗和技術,獨立自主的研發出完全國產化的超大型運輸機型號。


航空君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你有這麼大的傢伙,我們往哪落呢?

安-225的設計背景其實並不是為了戰略運輸,而是用來運輸“能源”火箭和“暴風雪”航天飛行機。因此,基於快速設計和快速研發考慮,安-225基本繼承了安-124的設計,但是由於起飛重量超過600噸,所以需要跑道長度至少在3600米以上。同時為了保障安-225這個龐然大物,要求機場等級在4F以上,也就是所以機場要求最高的一種。


目前全國的4F等級機場列表,其中唯一允許安-225降落的是石家莊正定機場,那是4E級別的。還達到不4F等級,也就是說安-225可以在這起降,但是不能滿載!

不能滿載這等於極大的浪費,對商業運輸或許可以忍受,但是對於軍機來講就是極大短板。現代戰略空運體系,美軍是最為強大的一隻,因此構建了C-5、C-17、C-130三級轉運體系。其中C-5擔負的就是重載超大件節點運輸的任務。俄軍也差不多安-124、伊爾-76、安-12(目前存量太少)。

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出鏡率最高的,活動頻率也是最頻繁的,就是C-17和伊爾-76。總結起來就是裝的多,飛得遠,還可以短距起降,保障要求低。至於重載運輸,伊爾-76和C-17都進行過重型坦克運輸實驗,最典型的就是印度的T-72通過伊爾-76進行兩架運輸運1輛的模式,彈藥和裝甲裙板等一架運輸,減重本車一架運輸,也達到了戰略遠程投送的目標。

所以,目前來看最重要的還是換裝國產發動機的運-20戰略運輸機,是我們的最優先選項。再往上是研發安-124和C-5級別的戰略運輸機作為中長期規劃。安-225,我們現在戰略上真用不上。不過,可以造1-2架,全球運訂單,專門接安-225的單,畢竟唯一能飛的這架安-225,沒幾年飛頭了。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

軍事天地


安-225巨型運輸機做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640噸,最大載重250噸,確實有不少過人之處,想得到它的國家不止一個,當然也包括中國。

安-225超大型運輸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專門為“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研製的,大部分的概念都來自安-124運輸機,原計劃建造兩架,但在後期蘇聯經濟惡化,“暴風雪”號航天飛機項目中止,安-225運輸機也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第二架安-225只完工了70%就停止封存了,至今還躺在機庫裡!

蘇聯解體之後,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兩架安-225運輸機都由烏克蘭接管,之後雖然烏克蘭經濟疲憊不堪,但並沒有拋棄兩架安-225運輸機,由於得到了安-124運輸機民用化成功的啟示,2001年烏克蘭在西方國家的幫助下強化機身使得第一架安-225運輸機“重見天日”,並承擔起了全球大型物件的運輸工作!

但第二架完工僅70%的安-225運輸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雖然烏克蘭一直想續建復飛但因為資金問題並沒有成功。在2016年的時候,面對已經封存僅30年的第二架安-225運輸機,中國表示願意出資續建併購買,前提是必須拉到中國續建這第二架安-225,但烏克蘭方面堅持在本國建造,最後這一意願不了了之。

所以說中國還是很想得到安-225巨型運輸機的,雖然很多人的觀點是中國不需要那麼大的運輸機,但布武君認為不需要不代表不想要,中國需要的是安-124那種400噸級的戰略運輸機,而安-225身上恰恰就有很多重型運輸機的技術,如果能得到這一技術中國的400噸級戰略運輸機可以得到很大的幫助!

總之,雖然再生產多餘的安-225超大型運輸機已經沒有意義,也不可能成為中國的戰略運輸機,但-225運輸機身上技術對中國來說還是很有用的,如果可以中國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買下一架安-225運輸機!


天下布武


安-225這種看起來很威猛,實際上並沒那麼先進(堆發動機而已)的巨型特殊功能運輸機,中國並不需要。其實,簡單想一下,這東西如果真那麼好,烏克蘭還有一件半成品安-225會一直扔在倉庫沒人理睬麼,恐怕早就有國家去“搜刮一番”,烏克蘭也樂得掙點外匯。

以中國目前的需求來說,我們需要的是C-17環球霸王這種可在前線機場起降的戰略運輸機,而不是要C-5銀河或者安-124魯斯蘭這種巨無霸,而安-225特種機這種根本就是雞肋。

首先,我們缺乏海外基地,一旦戰時向外投送兵力,我們主要得依靠開闢野外前線機場,這種機場的起降條件可不是那麼“友好”,C-5這種級別的大運都沒法用,更別說安-225了,運載能力再高,沒法到野戰機場降落有啥用?所以能運個七八十噸貨物,還能到野戰機場降落,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的C-17才是最需要的運輸機。

其實看看美軍擁有那麼多海外基地和盟國機場可用,仍然極為仰賴C-17的作用,我們就能明白,這種飛機對於大國的作用。在C-17服役之前,美軍的遠程投送空運體系其實三戰式,由C-5銀河、C-141運輸星和C-130大力神構成,三種運輸機運力從大到小,而且各有特長,卻無法獨立完成洲際遠程投送,通常先用C-5銀河進行洲際間的物資戰略空運,然後用C-141轉運至戰場後方基地,在用C-130轉運到前線野戰機場,這種空運體系費時費力,因此美國就研製了C-17這種兼有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優點的大運,世界上能夠起降C-5運輸機的機場大約只有800多個,能夠起降C-17的卻有上萬個,能起降安-225的就更少了,所以說從這方面來說,安-225就是雞肋。

接著我們講講安-225,眾所周知,這款飛機就是前蘇聯研製用來運送“暴風雪”航天飛機的特種飛機,本來也就不準備批量生產。況且一開始,準備用來“背暴風雪”的是安-124,但是可惜前蘇聯的發動機技術還是不夠給力,D18T的推力不足,所以在安-124運輸機的基礎上改進機體,加裝了2臺D18T發動機,尾翼改為雙垂尾,機身延長15米,最大起飛重量增加了235噸。

可是就是由於上面這些數據,更顯出安-225只能作為特種飛機使用的尷尬局面:雖然安-225的最大起飛重量增加了235噸,但是機身增長15米(貨艙長度只增加了7米),貨艙裡只能比安-124多放一輛主戰坦克,而起飛滑跑距離卻增加了1000多米,一輛主戰坦克也就70噸左右的樣子,那麼如果作為軍用運輸機來用,為了這多運70來噸的裝備,要增加200多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延長1000多米的飛機跑道,簡直是嚴重浪費和不科學的。

再來說說運載航天飛機,美國的波音747就可以揹負航天飛機,而波音747與安-124的外形體積差不多,比安-225小的多,說白了還是發動機優勢。

此外,等到我們的運-20用上WS-20發動機後,基本性能差不多與C-17相當,又好用又能批量生產,要什麼安-225。即使以後再大型化一些,我們也就需要C-5或者安-124這種級別的運輸機就夠了,況且安-225這種運輸機真想要,美歐都能造,只不過沒什麼太大用處罷了,論最大起飛重量,安-225比空客A380也強不到哪去。


衛青點兵


幾位老師已經回答了,就湊個熱鬧隨便聊聊唄!

安225的確是運輸機裡的“戰鬥機”巨無霸。

翼展:88.4m

機高:18.10m

機長:84m

最大起飛重量:640t

最大飛行速度:850km/h

機艙內載重量:250t

機身頂部載重量:200t

機組成員:6人

配置6臺高涵道D18型渦扇發動機,通過這些數據就知道安225的巨大。

為什麼前蘇聯要設計生產一款這麼大的傢伙?那是前蘇聯為了滿足“暴風雪”航天飛機的轉場運輸而專門“量身打造”的,原計劃生產兩架,1989年完成第一架投入運用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解體,安225作為“分家遺產”留在了烏克蘭,另外一架半成品也荒廢在烏克蘭的生產車間。

安225成了唯一一架巨無霸運輸機。

中國會不會購買這款飛機✈?

回答是,絕對不會的。首先購買這麼一架飛機的實用價值在哪裡?

安225的當初研製都是七拼八湊才實現首飛的,(在安124的基礎上放大設計而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正常的損耗維護保養,航材(零配件)供應根本無法保障,(烏克蘭局勢一直不穩定)這麼一架特大型機,能保障它起降的機場少之又少,用它幹嘛?運啥?用途?所以,中國買這個傢伙的可能性不存在!當然了,與烏克蘭在運輸機的設計生產製造以及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技術交流上是存在的,單純買一架“獨生子”不現實,更沒有實用價值!





孔乙己亂彈


安-225不太可能用於軍用,最多就是民用領域幫著運一下大件。安-225雖然從參數上看著非常漂亮,但是也帶來了苛刻的使用條件。而一款成功的戰略運輸機不僅僅要有載荷上的要求,還要兼顧起降能力、可維護性、成本等等方面。

安-225屬於在安-124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的產物,其設計目的就是為了“馱”蘇聯的航天飛機,預計產量也只有10架,屬於一個“民用飛機”而非“軍用飛機”,更並不是美蘇軍備競賽的重要組成。從設計目的來看安-225就註定不會成為一個國家的戰略運輸力量。

安-225雖然體型巨大載荷也非常可觀,但是這種體量對機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安-225起飛距離達到3500米,降落距離也達到3000米,翼展面積905平方米。這種起降條件不要說普通軍用機場,就連大型國際機場都很少能達到。考慮到機場跑道長度、飛機等級序號-跑道道面等級序號(ACN–PCN) 等因素,國內能起降的機場也就是10個出頭。如果再考慮空域航線和機場調度問題,國內只有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被批准可以起降安-225,其他條件達到的機場只是作為備降機場。

但是軍用民用追求的方向不同。軍用運輸機除了載荷之外還對對起降要求比較多,除了在正常跑道之外還要求能夠在條件簡陋的野戰機場起降,將作戰裝備直接投送到前線。比如下圖為C-17簡易跑道著陸,這種起降能力是安-225根本不可能做到的。C-17和伊爾-76甚至可以在南極冰雪機場直接用輪式起落架著陸,依靠強大的發動機反推減速。戰時不可能專門為了安-225這一種飛機在前線修建一條4000米長的硬化跑道和裝卸區。

所以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安-225這種要求極為苛刻的運輸機根本不能作為戰略運輸機使用。俄羅斯使用的是伊爾-76(運載量60噸)和安-124(運載量150噸)搭配,美國使用的是C-17(運載量77噸)和C-5(運載量130噸)搭配。對於軍用武器來說,130-150噸的運載量已經能夠滿足幾乎所有裝備的運送,主戰坦克的重要也不過60噸上下,即便是飛機機體這種體積大件也能塞進專門設計的的貨倉。而且安-124和C-5跑道需求要低的多,像4E級的青島流亭機場都能滿足安-124降落,靈活度比安-225要高很多。

還有可維護性,安-225這種巨型飛機對停機區的要求非常高,至少要有相應的巨型機庫才行,不可能每個機場都去遷就安-225。而且這種飛機各系統比較複雜,維護起來更麻煩週期也更長,根本不適合軍用。

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道理,目前我們使用的是運-20和伊爾-76,由於我們並沒有太多海外基地,所以這兩種飛機暫時已經夠用。將來我們還會發展一種體量類似於C-5和安-124水平的運輸機作為補充,但是絕不可能啟用安-225作為戰略運輸的支柱,運的多沒有地方降落一樣白搭。

至於國內引進的問題,說實話與其說看中安-225不如說看中安-225的某些技術。而安東諾夫現在的境況也非常不好,第二架安-225已經吃灰吃了多少年了,根本沒有能力完善這些大型運輸機生產線,中國也是看中他的人才而已。網絡上那些把安東諾夫搬到中國,買下安-225全部圖紙的這些消息怕是某些媒體的一廂情願。安-225的技術是烏克蘭和俄羅斯雙方共同擁有,不只是烏克蘭說的算的。


雛菊西瓜Peterpan


去年的時候傳出了一些消息,就是烏克蘭準備在中國建立一條安-225巨型運輸機生產線,這條消息一下子就讓國人興奮起來了,這可是全球最大的運輸機啊,可以搭載250噸的貨物,想想運20滿載起飛重量才多少?這要真實現了,可是在大飛機項目上的一次大飛躍!

這個消息到目前一直都是真真假假,搞不清楚是真是假,知道現在其實也是模模糊糊,姑且就認為這個事黃了吧。其實最先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作為我自己來說是很興奮的,而且認為是可行的,因為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已經很沒落了,他要崛起依靠烏克蘭?依靠俄羅斯?其實都不大可能,只有依靠中國的強大的財力和購買力,這樣才能重現安東諾夫設計局的輝煌,當然這個事要成肯定要面對很對的阻力,比如烏克蘭政府的態度,俄羅斯的態度等等!

而之後國內討論的論點慢慢的變成了我們是否需要這麼一款安-225大型運輸機了,又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理由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我們需要安225這樣的超大型運輸機嗎?他有市場能賣得出去嗎?能賺錢嗎?如果沒有市場經濟回報,開發出來是否有意義!甚至我還看到很多專家的論點是,這種超大型運輸在世界範圍內的需求都不大,中國生產出來需求也不會大。而這種運輸機反而對機場的要求特別高,對空管指揮,對消防等方面還有特殊的要求,這款飛機不但是製造成本貴,而且還要建議一整套的服務機制,服務的可能就是那麼幾架飛機,是否真有必要?

第二個反對的論點是從軍事戰略運輸的角度來說,很多觀點認為運20及其改進型就能滿足要求,甚至認為研發像美國C5和俄羅斯的安124這種400噸左右的戰略運輸機都沒有必要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未來運輸機應該滿足戰略與戰術運輸,能夠在簡易起降機場為主,而安225這種巨型的運輸機不滿足這個要求。

第三反對觀點就是安225用出太少了,只能像蘇聯一樣運輸一些特種裝備,例如蘇聯研發他其實就是用來運送航天飛機的。而未來我們的大型航天飛機可以在海南等地區建設,利用船運比飛機更方便等等。

對於以上的觀點我個人反正是不認同的,在研發出運20後,我們自己的研發機構初步有了研發安124這種400噸運輸機的能力,但是如果有安東諾夫設計局的幫助,這個過程會大大的減少,而如果有了安225這種650噸巨大型運輸機生產線,我們的技術儲備將得到飛躍,400噸的運輸機研發就變得簡單得多。當然以目前我們的研發實力是能夠一步一步的先研發400噸級,再研發600噸級運輸機的,但這個過程就要走的漫長得多了。

像安124、安225這種戰略級別的運輸機,個人覺得還是不能單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技術,當需要的時候美國能賣給我們飛機或者技術嗎?俄羅斯能在2天內向敘利亞快速部署S400,我們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這就是差距。

而我們的海外利益是非常龐大的,目前每年需要出國的達到了上億人次,長期在海外工作的中國人(不是華裔)達1千萬人,在國外的財富更是好幾十萬億,如何保證他們在 海外的安全與利益呢?遠洋海軍與戰略空軍是必須要具備的,而安124或者安225則是戰略大型運輸和遠程運輸的保障,運20還不足完成這樣的任務!


狼煙火燎


先陳述一件事實吧,安-225運輸機每次來中國,都是隻降落在鄭州機場。因為他的起降要求太高了,即使是最頂級的4F級民用機場(滿足580噸飛機起降,可用跑道長度大於1800米)也要減重才能起降。目前全國4F機場目前總共就18個,滿足安-225起降要求的沒有幾個,而且大部分空港都非常繁忙,難以騰出位置。只有鄭州機場剛修不久,跑道承載能力相對較強,跑道相對較空,並且交通轉運方便。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機長84米,翼展88.4米,高18.1米。該機空重175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640噸,最大載重能力達到250噸,配備6臺23.2噸的D-18渦扇發動機。


安-225最初是為了運輸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特地建造的,所以設計建造時不考慮什麼起降條件。其起飛需要3500米長的跑道,降落需要3000米長的跑道。能夠承載640噸重的飛機,還要3500米長的跑道,這樣的機場全世界都沒幾個。


民航飛機最大的空客A380-800,最大起飛重量575噸,起飛距離是2850米,降落距離是1889米。所以安-225即使造出來,能夠滿足他的機場不多,起降條件太苛刻了。

軍用運輸機對於起降能力要求很高,大型運輸機都要求野戰簡易機場起降,這樣才能滿足複雜的戰爭環境需要。像安-225對於起降機場要求如此變態的機型造出來,能夠適應的機會有多少?讓他運送東西去非洲,轉一圈後回來報告說沒有能夠滿足條件的機場降落?


所以對於戰略運輸機來說,使用安-225的弟弟安-124這種就差不多了。最大起飛重量405噸,起飛距離2500米,降落距離只要1000米,能起降波音747的都可以起降安-124。最大運載能力125噸,雖然比安-225少一半,但是陸軍有幾樣裝備比125噸還要重的?

所以幻想安-225當戰略運輸機的還是洗洗睡吧,這玩意屬於特種運輸機,根本不適合造多,更不適合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