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波回忆杀来了,语文课本中的美食里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美食承载着太多人的年代记忆,上学那会儿, 对语文课本里关于写吃的文章印象尤其深刻。所幸愿意记住的还没被时间湮没,到现在想来依旧还能朗朗背上几段,《 荔枝图序》、《落花生》、《挖荠菜》 、《榆钱饭》 ....就连《一夜的工作》里周总理那碟花生米都馋过。如今怀念的不仅是那时候的美食,更是那时候懵懂的自己。让我们跟着课本再来一-次美食之旅吧,去看看我们小时候神往的美食,那些属于岁月的美好回忆。


一:许地山《落花生》


好大一波回忆杀来了,语文课本中的美食里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课文说的是作者父亲种的花生成熟了,一家人坐在一座凉亭里,吃各种花生做成的食品。父亲说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花生有一样东西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最后一句话点题“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王鲁彦《我爱故乡的杨梅》

好大一波回忆杀来了,语文课本中的美食里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的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牙齿被它酸倒了。

三:《端午的鸭蛋》的咸鸭蛋

好大一波回忆杀来了,语文课本中的美食里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这一声“吱”简直让我现在都觉得买咸鸭蛋一定要买冒油的,红油红油的。

四:《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好大一波回忆杀来了,语文课本中的美食里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意境同样绝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又名桂鱼,味道鲜美,苏州有一道传统名菜是松鼠桂鱼,外脆里嫩,酸甜适可。

五:《红楼梦》里的美食:茄鲞


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象是茄子。 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红楼梦》最令人记忆深刻的一道奇菜,当属茄鲞,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做客大观园,贾母令王熙凤夹一些茄鲞给刘姥姥品尝,刘姥姥食后讨教此菜做法,王熙凤作了详细的介绍,茄鲞的制作十分繁琐,需用鸡肉、香菇、豆腐干、新笋等十几种材料来匹配,用料和工艺流程都十分讲究。

六:《葡萄沟》权宽浮

好大一波回忆杀来了,语文课本中的美食里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七:刘国林《可爱的草塘》

“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听说过吧.可惜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春天,小草刚发芽,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开河的鱼,下蛋的鸡,肉最香不过了!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

八:《万年牢》的糖葫芦

好大一波回忆杀来了,语文课本中的美食里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非常有名。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八:鲁迅《在酒楼上》

我略带些哀愁,然而很舒服的呷一口酒。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
他便要请我吃点心,荞麦粉,并且告诉我所加的是白糖。……然而等到调好端来的时候,仍然使我吃一吓,是一大碗,足够我吃一天。……我生平没有吃过荞麦粉,这回一尝,实在不可口,却是非常甜。
他也问我别后的景况;我一面告诉他一个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来,使他先喝着我的酒,然后再去添二斤。其间还点菜,我们先前原是毫不客气的,但此刻却推让起来了,终于说不清那一样是谁点的,就从堂倌的口头报告上指定了四样菜:

茴香豆,冻肉,油豆腐,青鱼干。

九: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好大一波回忆杀来了,语文课本中的美食里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一次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记住了“覆盆子”这个名称,却在很多年之后,才知道,它原来是那么常见又熟悉的一种植物,别名:树莓。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是鲁迅《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的精彩描写,文章提到的小球果实,人称覆盆子,也叫树莓。
即便身在远方,每到这个时节,总会有个红色的小身影越上心头,提醒着每一个游子家的味道。

十:《挖荠菜》作者张洁

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有趣的是,童年的执念和幻想越深,待真正长大后,却不是儿时想象中的味道了,徒留遗憾。

那些年语文课本中提到的美食,你还记得多少?欢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