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波回憶殺來了,語文課本中的美食裡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美食承載著太多人的年代記憶,上學那會兒, 對語文課本里關於寫吃的文章印象尤其深刻。所幸願意記住的還沒被時間湮沒,到現在想來依舊還能朗朗背上幾段,《 荔枝圖序》、《落花生》、《挖薺菜》 、《榆錢飯》 ....就連《一夜的工作》裡周總理那碟花生米都饞過。如今懷念的不僅是那時候的美食,更是那時候懵懂的自己。讓我們跟著課本再來一-次美食之旅吧,去看看我們小時候神往的美食,那些屬於歲月的美好回憶。


一:許地山《落花生》


好大一波回憶殺來了,語文課本中的美食裡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課文說的是作者父親種的花生成熟了,一家人坐在一座涼亭裡,吃各種花生做成的食品。父親說了一段話,大概意思是:花生有一樣東西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最後一句話點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二:王魯彥《我愛故鄉的楊梅》

好大一波回憶殺來了,語文課本中的美食裡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小時候,有一次吃楊梅,吃的太多,發覺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也咬不動了。我才知道楊梅雖然熟透了,酸味還是有的,因為它太甜,吃起來就不覺得酸了。吃飽了楊梅再吃別的東西,才感覺牙齒被它酸倒了。

三:《端午的鴨蛋》的鹹鴨蛋

好大一波回憶殺來了,語文課本中的美食裡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

這一聲“吱”簡直讓我現在都覺得買鹹鴨蛋一定要買冒油的,紅油紅油的。

四:《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好大一波回憶殺來了,語文課本中的美食裡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意境同樣絕佳:“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又名桂魚,味道鮮美,蘇州有一道傳統名菜是松鼠桂魚,外脆裡嫩,酸甜適可。

五:《紅樓夢》裡的美食:茄鯗


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象是茄子。 告訴我是個什麼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紅樓夢》最令人記憶深刻的一道奇菜,當屬茄鯗,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劉姥姥做客大觀園,賈母令王熙鳳夾一些茄鯗給劉姥姥品嚐,劉姥姥食後討教此菜做法,王熙鳳作了詳細的介紹,茄鯗的製作十分繁瑣,需用雞肉、香菇、豆腐乾、新筍等十幾種材料來匹配,用料和工藝流程都十分講究。

六:《葡萄溝》權寬浮

好大一波回憶殺來了,語文課本中的美食裡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七:劉國林《可愛的草塘》

“那當然!”‘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你聽說過吧.可惜你來的不是時候.要是春天,小草剛發芽,河水剛開化,藏了一冬的魚都從水底游上來了.開河的魚,下蛋的雞,肉最香不過了!今年春天給你們郵的魚乾,一點兒不摻假,都是我用瓢舀的.“

八:《萬年牢》的糖葫蘆

好大一波回憶殺來了,語文課本中的美食裡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我父親是走街串巷賣糖葫蘆的。他做的糖葫蘆在天津非常有名。父親的糖葫蘆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來,父親去市上買來紅果、海棠、山藥、紅小豆等,先把這些東西洗乾淨。紅果、海棠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青絲、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蘆必須用冰糖,綿白糖不行,蘸出來不亮。煮糖用銅鍋,鐵鍋煮出的糖發黑。

八:魯迅《在酒樓上》

我略帶些哀愁,然而很舒服的呷一口酒。酒味很純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醬太淡薄,本來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
他便要請我吃點心,蕎麥粉,並且告訴我所加的是白糖。……然而等到調好端來的時候,仍然使我吃一嚇,是一大碗,足夠我吃一天。……我生平沒有吃過蕎麥粉,這回一嘗,實在不可口,卻是非常甜。
他也問我別後的景況;我一面告訴他一個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來,使他先喝著我的酒,然後再去添二斤。其間還點菜,我們先前原是毫不客氣的,但此刻卻推讓起來了,終於說不清那一樣是誰點的,就從堂倌的口頭報告上指定了四樣菜:

茴香豆,凍肉,油豆腐,青魚乾。

九: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好大一波回憶殺來了,語文課本中的美食裡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第一次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記住了“覆盆子”這個名稱,卻在很多年之後,才知道,它原來是那麼常見又熟悉的一種植物,別名:樹莓。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這是魯迅《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的精彩描寫,文章提到的小球果實,人稱覆盆子,也叫樹莓。
即便身在遠方,每到這個時節,總會有個紅色的小身影越上心頭,提醒著每一個遊子家的味道。

十:《挖薺菜》作者張潔

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薺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裡,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啊!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提著籃子,邁著輕捷的步子,向廣闊無垠的田野裡奔去。嫩生生的薺菜,在微風中揮動它們綠色的手掌,招呼我,歡迎我。

有趣的是,童年的執念和幻想越深,待真正長大後,卻不是兒時想象中的味道了,徒留遺憾。

那些年語文課本中提到的美食,你還記得多少?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