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影響你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

吳帥澎


《論語》,教會我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讓我明白“做人的修養+知識、技能=學問”


匹夫無勇


那當然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書啦!作為較偏遠的山村小孩我是九歲才開始讀書的,而接觸的第一本真正意義的書本也是語文書。可以說她教會了識文斷字,並有此開始了我的求學之旅,所以說她對我的人生具有重要意義,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知識的大門。

另外一本至今印象還有很深刻的,是我高中時第一次進書店看到的那本《海底世界兩萬裡》,由於過往鄉村教育的侷限性我們很少能接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而這本課外書可以說是另外一把鑰匙,她開啟了我對課本以外知識的探索大門。我被書裡精彩紛呈而又無比新鮮的內容深深的吸引著,看了很多遍。接下來的很多個週末都去找這類書來看。

第三本書,不是一本具體的書,她統稱為生理衛生!是的,還是在那個百川書店,有一天終於溜達到了很少人的書區,全面瞭解了男女人體構造。。。。。。


山海之心路


窗外的萬家燈火一盞接一盞的滅了,街道上沒有了車水馬龍,整個城市安靜了下來,夜深了。

透過窗外稀稀拉拉的燈光,我的思緒突然就飄了很遠,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突然瞥到了書架上的一本詞典,眼睛竟突然酸了起來…

那是一本破破爛爛的詞典,封皮都卷卷巴巴的,汙漬破損多不勝數。

也是一本結結實實的詞典,所有破損都被用黃的、白的或透明的膠帶牢牢粘好,扉頁上寫著我的名字。

這是一本現代漢語詞典,是上小學時媽媽帶我一起買的,花了55元,那時她的工資好像不到200元。

前幾年,當我在這個城市買了房子安頓下來,她又把它從老家帶了來,她覺得我還用得上。

很明顯,詞典上那些已經磨邊的膠帶是早些年粘上的,那些透明的乾淨的膠帶是最近才有的,肯定是拿來前又加的。

人好奇怪,看著這本詞典,他能讓你想到那雙不再光滑靈巧的手在認真的修補詞典,也能帶著你的思緒飄回了5年,10年,15年,20年,想到了一次次的臨行密密縫…

時光易逝,相聚實短,我在前面努力跑著,她在家遠遠的盼。



鴻雁于飛LP


《醫療基礎知識》醫療基礎知識這本書是我以前做服務員撿到的書,我很喜歡書,一看到書就會拿回去看,即使跟我的專業不相干,我決得什麼都白學不了,現在走過三十多個春秋了,有用的沒用的都用上了,知識真的能武裝自己!這本書在我危難的時候還救了我的生命,我當時是一臉懵逼夢然,到現在想起來都會愣神,生活真是很危險!


芊夢狐雪


你有沒有發現,越不想痛苦,越痛苦?

如何讓自己不再那麼痛苦?

如何讓自己活的更好、更開心?

如果你不知道方法,那麼你一定要看下埃克哈特·託利的這本書《當下的力量》。

這是在我20多年的生命裡,對我影響最大、幫助最大的一本書。

我看過不少好書,有讓我開心的,有讓我淚流不止的。有乾貨滿滿,讓我讚不絕口、拍案叫絕的。

但是,印象裡,從來沒有一本書,讓我感到過【平靜】,絕對的平和情緒。

這本書,做到了。

這本書讓我對很多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知道怎麼可以更好的應對各種痛苦的情緒。

痛苦是什麼東西?絕大多數完全都想不清楚,想破頭也想不出來個所以然。

但是,這本書的作者,竟然說清楚了“痛苦”:

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

可不正是這樣嗎?

(突然想說,希望大家不要強迫自己“自律”)

為了方便大家看上去更加一目瞭然。在這裡,我將原書中的這段表達拆成3部分:

1.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通常,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源自對現狀某種形式的不接受、某種形式的無意識抗拒。

2.從思維的層面來說,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的層面來說,它又以負面情緒的形式呈現。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思維通常否認當下,並試圖逃離當下。

3.換句話說,你越是認同自己的思維,你就越感到痛苦。或者可以這樣說:你越是接受當下,你受的苦就越少,也越能從小我思維中解脫出來。

下面的這一部分,總結的也特別好。

直接拍照片給大家看

不看這部分,這些問題我是永遠也想不清楚的。

推薦大家都看一下這本書,真的能大大減少你生命中的痛苦。

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

最後,想再說一句。

忍受現實,並不等同於接受現實。

平時我們會說要“接受現實”,但很多人都把“忍受現實”當成了“接受現實”。

忍受,內心其實是拒絕的,抗拒的。會痛苦。

接受,內心是完全沒有抗拒的。也就沒有痛苦。

這也是我看了這本書後才想清楚的。


左眼追劇兮右眼讀書


《世紀名人——薩特》人們評論說,這是一本寫給薩特的情書,確實如此。而我受此書毒害,從此迷戀上哲學。也許哲學跟我的體質也很符合——懶散。哲學嘛,懶人搞得的東西!往往越深奧的東西,越引人注目。這是不言而喻的。人基本上喜歡隱藏在黑暗裡的東西,所以我想“深奧”這個詞有這種意思:洞穴。……我是應該感激還是應該詛咒呢?傷腦筋。


不可見者


迄今為止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

書中寫了安利柯的四年級生活,父母寫給他的文章以及老師講給各位學生的每月故事。老師平時所展現出來的寬容與諒解,父親的言傳身教無不對安利柯的生活影響深遠。

看這書的時候還很小,小到不知道什麼是大革命,不知道什麼叫做愛國主義。那時候看《愛的教育》,只感覺這書讀來使人嚮往,也許這不像讀書,像是兩個小學生跨越時空的交流吧。摒棄一切的大道理,只是在談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自己的好惡,也犯過不少的錯誤。

讀書時明顯感覺得到的是,書中的內容逐漸深邃。一個學年的時間,安利柯的思想與文筆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那時候總想著我也要寫日記,留待日後,我也可以編做一本書。然而我啊,是懶惰而慣於忘卻的,慢慢的日記變做了週記,再然後只是偶爾提筆寫一下心裡的感觸。

高中的時候,我已有許多書了。外甥女過年來家裡,我於是想著送她一兩本,但我鮮有兒童讀物。翻找了一會,挑出來兩本,《安徒生通話》《愛的教育》。我想外甥女能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希望她能踏足大地,仰望星空。


業餘寫手小九九


《富爸爸窮爸爸》是任何一個想掌握自己財務未來的人的起點。

——《今日美國》

《富爸爸窮爸爸》在1997年4月8日首次出版,作者羅伯特·清崎在被所有的出版商拒絕了以後,決定自行出版。出版商甚至將他評價為“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在講什麼”。

然而,僅僅是三年以後,它卻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且一呆就是七年。同時,在中國也獲得了大批忠實讀者。它向我們介紹了“富爸爸”和“窮爸爸”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對錢的態度和財商,不僅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受過高等教育且收入不低,卻仍深陷財務危機中不能自拔,還分析了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是窮人還是富人。

從這本書裡可以找到決定一個人是窮人還是富人的因素,並且瞭解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

以前的我是個月光族,掙多少花多少,沒有攢錢的習慣,只能被動地工作,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積累資本的重要性。

它告訴我們:

1. 窮人和中產階級為錢而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2. 富人購買資產,窮人購買負債

3. 一切始於積累,有了一定的積累才能讓錢為你工作,開始以錢生錢的遊戲。



智氧讀書


我覺得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每一本書都會給人不同的感悟,讀的越多,思考的越多,感悟也就越多。

我篩選幾本2019年讀過的書,這些書對我有一定的影響和觸動。當然,書對讀者的影響也是因人而異,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知識層次對書的需求和理解有所不同。讀書的感受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天才大多都有不尋常的人生軌跡!

艾德勒&範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是個技術活,有了技術可以把書從厚讀薄,從薄讀厚。

餘華《活著》——原來世間還有一種苦,叫“和福貴一樣苦”!





沉思的海海


讀大一時在學校的圖書館裡一次偶然機會看到法國作家盧梭《懺悔錄》,因為那段時間剛好痴迷於讀文藝復興時期的書籍,所以看到這本書後真的震撼到我 了。

我現在要做一件以前沒有人做過,而且以後也不會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個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這是懺悔錄的經典開場白。從一出生後媽媽去世就註定來到這個世界是悲劇,到童年流浪,犯錯,性啟蒙等等都描繪的非常精彩,文筆細膩,特別對內心情感變化的描述準確,到位。到青年後慢慢偏離社會主流文化圈,成為社會主流的對立面,有些在現今看來都很難被人理解的事情,在當時的歐洲又怎麼會有生存之地呢。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小說。順便建議一下,邊看小說邊聽哥哥張國榮《沉默是金》歌曲,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人對人生有不一樣的感悟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