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有哪些功效?

陳翔六點半藝人


肉桂 

【處方名】 上肉桂 肉桂心 桂心

【功能與主治】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常用 於: ①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證;②寒溼諸痛及血分有寒之 瘀滯經閉、痛經等證; ③陰疸及氣血虛寒,痛腫膿成不潰或 潰而不收等外科疾患。

【用法與用量】 內服: 入煎劑1~3g。外用: 適量研末吹 鼻或外敷。

【新用途】

一、內科

1. 支氣管哮喘: 取肉桂粉1g,加入無水酒精10ml,靜 置10小時後取上清液0.15~0.3ml,加2%的普魯卡因至 2ml混勻,注入兩側肺俞穴,每穴1ml。

2. 老年性支氣管肺炎 (陽虛型):單味上肉桂9g(搗衝), 分3次涼服,症狀減輕後改為6g,3劑為1療程。

二、外科

綠膿桿菌感染: 將0.5%的肉桂油置於消毒容器中,消 毒紗布浸藥液敷創面或塞入創口及瘻管內,日換1次,也可 用噴霧器噴灑創面,每日3次。

三、骨傷科

腰痛: 肉桂粉每次5g,每日服2次,2周為1療程。

四、兒科

小兒流涎: 肉桂10g(1次量) 研細末,醋調至糊餅狀, 每晚睡前將藥勻攤於兩塊紗布上,分別貼於雙湧泉穴上,並 用膠布固定,次日晨取下。

五、其他

附子中毒:肉桂5~10g,泡水口服,服後約15分鐘出 現嘔吐,毒物吐出,15~30分鐘後症狀緩解,若仍不解可再 取3~5g,如法再服。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

1. 藥量不宜過大,超量可出現頭暈、眼花、口乾、尿少、 脈數等反應;

2. 陰虛陽亢者忌服,孕婦忌服。


中國醫藥養生


肉桂這種藥材,它的外表和桂皮很像,但是它和桂皮卻不是一種。桂皮是天竺桂、川桂等的樹皮。肉桂,是肉桂樹的樹皮,把外皮剝下來,把它壓成平板狀,曬乾就是肉桂了。而中藥中的

桂枝也是桂樹上的,桂枝是桂樹上當年的嫩枝。
雖然它們都是桂樹上的,都是溫陽的藥,但是桂枝溫陽的力量比肉桂弱,藥性也有不同。桂枝性輕而走上,肉桂性沉而入下。所以上感風寒常用桂枝,下焦寒常用肉桂。肉桂辛、甘大熱。補火助陽、溫腎助陽,不管腎陽虛、心陽虛、脾陽虛等各種陽虛,肉桂都能和相應的藥配伍。常和附子相須為用,但是回陽救逆附子作用明顯,肉桂作用不明顯。能溫通血脈而通氣血,守而不走。肉桂的作用偏於血分。所以很多寒凝血淤的方中常用到肉桂。肉桂的辛香味中帶著甜味,會被研成粉末製成甜味劑加入到咖啡、麵包、冰激凌等甜點中,它可以反佐水果中的寒性。有一點需要注意,肉桂不能長時間煎煮,甚至不入湯劑。因為它是芳香型的,揮發的。

桂通(官桂):為剝取栽培5~6年生幼樹的幹皮和粗枝皮,或老樹枝皮,不經壓制,自然捲曲成筒狀。

簡單方便的肉桂方

治療胃痛:當因為不注意保暖而引起胃部受涼引起胃寒痛的時候,取一片肉桂1-3克,置於鼻孔前1釐米處,使勁兒吸肉桂散發出來的芳香氣味。一般受寒輕者,持續聞1-2分鐘後,胃痛即可逐漸消失。

治療咳嗽:對於心陽不足,後背冷痛所引起的咳嗽,用兩三錢肉桂粉拌粥,持續服用1-2周左右,寒飲消,咳嗽即可止。

治療小兒洩瀉,小兒洩瀉以風寒和傷食為多,小孩不愛吃藥,這時可採取外治法,可用肉桂、川椒各1.5克,共研成細末,分作兩份備用,先取一份,用紗布袋盛貯,置於肚臍上,束以繃帶,24小時後揭去,將另一份用上,洩瀉止,腹脹消,方便又簡單。

不適合吃肉桂的人群

陰虛的人、心火旺舌尖紅的人吃肉桂會火上澆油。孕婦、月經期女性也不適合服用肉桂。

咽喉腫痛、出血性疾病、目赤、大便乾燥、痔瘡等熱性病症不宜服用肉桂。


雨霖愛傳統文化


一、肉桂簡介

別名:油肉桂、桂皮、大桂、菌桂、筒桂、玉桂、上玉桂、紫油桂、安南桂、清化肉桂、官桂、肉桂心、肉桂末、牡桂。

性味:味甘辛,性大熱。

歸經:歸腎、脾、心、肝經。

適用體質:陽虛體質

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後下或焗服;研末沖服,每次1~2g。

二、肉桂的藥用功效與作用:

1、溫中祛寒

用於脾胃虛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瀉,常與乾薑、附子同用;

2、溫腎壯陽

用於腎陽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於腎不納氣的虛喘、氣逆;

3、溫經止痛

能溫通血脈、散寒止痛,用於寒凝氣滯引起的痛經、肢體疼痛。

本品辛甘大熱,純陽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氣血生長,故為脾腎陽虛、寒凝諸痛、氣血虛寒等症之要藥。


歷代醫家論述肉桂的功能與主治:

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洩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症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①《藥性論》記錄:"主治:幾種心痛,殺三蟲,主破血,通利月閉,治軟腳,痺、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結氣、癰痺,止腹內冷氣,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殺草木毒。"

②《別錄》記錄:"主心痛,脅風,脅痛,溫筋,通脈,止煩、出汗。""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墮胎,堅骨節,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

③《本經》記錄:"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④《日華子本草》記錄:"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風痺骨節攣縮,續筋骨,生肌肉。"

⑤《用藥心法》記錄:"敵寒邪,治奔豚。"

⑥《醫學啟源》記錄:"補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虛自汗。《主治秘要》:滲洩,止渴。"

⑦《珍珠囊》記錄:"去衛中風邪,秋冬下部腹痛。"

⑧王好古記錄:"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

⑨《綱目》記錄:"治寒痺,風瘖,陰盛失血,瀉痢,驚痢。""治陽虛失血,內託癰疽痘瘡,能引血化汗化膿,解蛇蝮毒。"

現代研究: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壞、增強冠脈及腦血流量等作用;有抗血小板、抗凝血酶作用;有鎮靜、鎮痛、解熱、抗驚厥、抗菌、抗胃潰瘍等作用;能促進腸運動,增強消化機能,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

臨床上可用於治療腰痛、胸脘腹痛、面神經癱瘓等。

適用於腎陽不足、胃寒冷痛、畏寒怕令、四肢發涼、寒痺腰痛、肺寒喘咳、陽瘻、尿頻、瘀血、食慾不振、腸鳴洩瀉、婦女產後腹痛、閉經、痛經或經期小腹冷痛等。其他如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潰瘍久不收口、心動過緩等情況也可以用肉桂來改善。

三、肉桂的食療價值與作用

1、控制血糖

肉桂中含有黃烷醇多酚類抗氧化物質,能提高胰島素對血糖水平的穩定作用和降低胰島素抵抗。肉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類似於胰島素的性質,也有助於血糖水平的控制。

2、祛痰鎮咳

桂皮油吸收後由肺排出,可使黏液稀釋,起到祛痰鎮咳的作用。

3、消食順氣

肉桂中含有揮發油,有興奮神經,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並能剌激胃腸黏膜,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可解除胃腸痙攣,消除胃腸積氣,抑制腸內異常發酵。因而煮粥服食,除散寒止痛外,對胃腸積氣、消化不良等,也有枳極的治療作用。

四、肉桂的食用方法

根據肉桂的功效作用,有需要的朋友多食用肉桂烹製的食物,起到相應的作用。下面就介紹一些肉桂的食用方法。

1、肉桂紅糖茶:桂皮3~6克,紅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溫服。可治婦女產後腹痛:在月經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紅糖,適量水煎煮三五分鐘,分2次服下。可治月經來潮時腹脹痛。

2、羊肉肉桂湯:將 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燉肉中,燉熟之後,無論吃肉還是喝湯,都可以起到溫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氣脹的作用。

3、肉桂粉:桂皮3克,研細末,一日2次,溫水送服,可治療胃氣脹,胃寒痛;將肉桂皮粉末加入菜中烹調,可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膽固醇。

4、肉桂附子雞蛋湯:桂皮3克,附子9克,雞蛋1個,水煎桂皮、附子,去渣後,打入雞蛋,熟後食蛋飲汁,1日2次。可治療白帶過多。

五、肉桂的配伍應用

用於腎陽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肉桂臨床常與附子相須為用;因肉桂性熱易致損陰,故又常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等滋補腎陰藥同 用。若治脾腎陽虛,食少便溏,完谷不化者,可與人參、白朮、肉豆蔻等配用。脘腹冷痛,可單味研未服’更可與高良薑、草豆蔻、蓽茇等散寒止痛藥配用;若寒溼傷中,腹中絞痛,吐瀉不止,可配 乾薑、白朮、木香同用c亦治虛寒腰痛,可與附子、杜仲等祛寒補腎藥配用。肉桂用於寒凝而氣血瘀滯的女子痛經、經閉及產後腹痛,可與川芎、當歸等活血化瘀藥同用,甚者加小茴香、乾薑、延 胡索、蒲黃等逐寒祛瘀;肉桂與丁香配用外敷,不僅能增強其溫經止痛之功,並導引藥力深入,用治寒厥頭痛,虛寒腰痛,脘腹冷痛,寒痺疼痛。用於血虛或氣血兩虛病證,在補益氣血之人參、 黃芪、熟地、當歸等藥中,佐使肉桂,能溫補脾腎,鼓舞氣血,並收陽生陰長之功。

六、肉桂應用附方

1、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溼,水谷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甘草(銼,長寸)三十斤,乾薑(炮炒)四斤,杏仁(去皮、尖,砂炒)四斤四兩,肉桂(去粗皮,炙)四斤。上先將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篩隔淨,後入桂一處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煩躁,井華水調下,不計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得。(摘自《局方》大腳散。按乾薑、杏仁製法、藥量原缺,據《普濟方》引三宜湯補)

2、治元陽不足,命門火衰,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溲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痺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及真陽不足之神疲氣怯,心跳不寧,四體不收,陽衰無子等證:大懷熟地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薑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制附子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上藥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摘自《景嶽全書》右歸丸)

3、治腎氣虛乏,下元憊冷,臍腹疼痛,夜多旋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飲食;腳氣上衝,少腹不仁;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等證: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乾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摘自《局方》八味丸,即《金匱》腎氣丸)

4、治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欲飲食:桂心一兩,高良薑一兩(銼),當歸一兩(銼,微炒),草豆蔻一兩半(去皮),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炒)令香熟),人參一兩(去蘆頭)。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摘自《聖惠方》桂心散)

5、治濡瀉水利久不止: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乾薑(炮)、赤石脂各一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報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三服。(摘自《聖濟總錄》桂附丸)

6、治九種心痛,妨悶:桂心半兩。末,以酒一盞,煎至半盞,去滓,稍熱服。(摘自《聖惠方》)

7、治久寒積冷,心腹汙痛,脅肋脹滿,洩瀉腸鳴,自利自汗,米穀不化:蓽茇、肉桂各四斤,乾薑(炮)、高良薑各六斤。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飲湯下,食前服之。(摘自《局方》大已寒丸)

8、治寒疝氣,來往衝心腹痛:桂心四兩,生薑三兩,吳茱萸二兩。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蔥。(摘自《姚僧坦集驗方》柱心湯)

9、治產後腹中瘕痛:桂(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摘自《肘後方》)

10、治真寒腰痛,六脈弦緊,口舌青,陰囊縮,身戰慄:內桂三錢,附子三、四錢(急則用生附子),杜仲二錢,熱服。(摘自《會約醫鏡》桂附杜仲湯)

11、治奔豚疝瘕衝築:肉桂、乾薑、小茴香各五錢,牡丹皮、木香、檳榔各二錢,甘草五分;水煎服。(摘自《方脈正宗》)

12、治產後餘寒,下痢便膿血赤白,日數十行,腹痛時時下血:桂心、甘草各二兩,白蜜一升,乾薑二兩,當歸三兩,赤石脂十兩(綿裹),附子一兩(炮,去皮,破)。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納蜜,再沸,分三服。(摘自《千金翼方》桂心湯)

13、治鶴膝風,貼骨疽及一切陰疽:熟地一兩,肉桂一錢(去粗皮,研粉),麻黃五分,鹿角膠三錢,白芥子二錢,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錢。煎服。(摘自《外科全生集》陽和湯)

14、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者:官桂(為末)、雄雞肝一具,等分。搗爛,丸如綠豆大,溫湯送下,日三服。(摘自《萬病回春》桂肝丸)

15、治小兒下痢赤白

。腹痛不可食:桂心、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湯送下。(摘自《普濟方》桂連丸)

16、治虛寒陰火之喉痛、喉痺:肉桂、乾薑、甘草各五分。各研極細未,滾水衝淖,將碗頓於滾水內,再淖,慢以嚥下。但先以鵝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藥更效。(摘自《外科全生集》杜薑湯)

17、治牛皮癬:官桂、良姜、細辛各五分,斑蝥十個(研碎)。白酒三兩,浸漬七天,每天震搖一次,浸出有效成分,濾取清汁,為緩和白酒的局部刺激,加入甘油三十毫升。先將患處用溫水洗軟,再用藥水塗擦,每日或隔日一次。不宜飲酒和吃刺激性食品。(摘自《中藥通報》1:10,1957)

18、治打撲傷破,腹中有瘀血:桂心、當歸各二兩,蒲黃一升。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摘自《千金方》)



誠順和中醫館


【肉桂】

肉桂:味辛溫,主百病,性大熱,有小毒;

主治:肉桂為溫補要藥,主扶火助陽,溫中驅寒,治上熱下寒,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精明目,暖腰膝。肉桂導心火下交於水須與附子來振腎陽以蒸動其氣。

肉桂比桂枝味更厚,氣更凝聚,是木生火的專藥,是溫肝之品,肝為心之母,需則補其母,心肝皆為血分,所以肉桂也是溫血的要藥。



中醫健康養生學


肉桂,鎮靜鎮痛,降溫,抗菌,通經適應人群 胃寒,產後腹痛人群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