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何規定後代不許通婚?

二戰時期的日軍,從戰鬥力來看,在三個軸心國中,實力並不次於德國,要遠遠超過“豬隊友”的意大利。尤其是在亞洲作戰的時候,他們以訓練有素的作戰技巧,加上武器裝備上的先進性,曾讓東亞乃至東南亞很多國家吃盡了苦頭。

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何規定後代不許通婚?

所以十四年抗戰為什麼那麼辛苦?還是源於我們和日軍裝備上的過大差異。

但在另一方面,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內部,陸軍和海軍之間存在著一種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相互之間誰也看不順眼,彼此拆臺,嚴重的時候還直接叫囂:後代相互不通婚。那麼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矛盾真的那麼大嗎?

從史料上記載的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得清楚。

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何規定後代不許通婚?

比如在1941年,日本陸軍在攻克了新加坡之後,將英國當時很先進的雷達給繳獲了,陸軍自然喜出望外,第一件事情就是對他們的海軍嚴密封鎖消息,自己藏起來偷偷研究。

1942年爆發爪哇海戰時,日本陸軍的今村均大將,稱作日本海軍的運輸車,準備對島上的日軍給予增援,誰知道因為兩軍之間的矛盾,日本海軍竟然故意“失手”將今村均大將的運輸船擊沉。幸運的是,這名日軍將領游泳技術不錯,這才一路游到岸邊,保住了一條小命。

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何規定後代不許通婚?

東條英機當上首相後,為了壓制日本海軍,他故意派遣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死敵擔任海軍大臣,藉機公報私仇。

諸如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其實對於自己國內陸軍和海軍的分歧問題,日本裕仁天皇也早有耳聞,他曾憂心忡忡地對自己的侍衛官說:“難道海軍和陸軍之間真的水火不容嗎?如果他們之間存在摩擦的話,那我們就難以贏得戰爭的勝利。”

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何規定後代不許通婚?

為了調和雙方之間的矛盾,1941年,東條英機剛剛擔任日本首相,裕仁就迫不及待地召見東條英機,告誡他說:“請你一定記住,在目前陸軍和海軍之間的合作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我還打算召見海軍大臣,告訴他同樣的話。”

日本甲級戰犯重光葵曾寫了一本名叫《昭和的動亂》的書籍,在書籍中,東條英機曾在戰後監獄時反思說:“與一國命運休慼相關的首相,竟無權過問軍隊的指揮,這樣的國家能取勝嗎?統帥部又分為陸軍和海軍,各自為政,很難合作。中途島的失敗,在一個月後才通知我,而且始終不知道詳細情況。這樣,直到最後仍沒實現作戰上的完全統一。”

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何規定後代不許通婚?

那麼日本海陸軍為何這樣大的矛盾衝突呢?這還要從“倒幕運動”說起。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還處於幕府統治時期,國內的兩大地方勢力長洲藩和薩摩藩,就矛盾重重。期間在幕府的支持下,1864年,薩摩藩參與了幕府對長洲藩的軍事打擊行動,雙方由此結下了血海深仇。

而隨著倒幕運動成功之後,長洲藩和薩摩藩出力最大,分得的利益也最多。為了平衡需要,天皇將陸軍的權力交給了長洲藩,薩摩藩接管了海軍的大權,就此他們繼續延續仇恨,依然水火不容。

日本陸軍和海軍,為何規定後代不許通婚?

不過隨著日本的戰敗,如今的日本,這種情況早已不復存在。就如網友所說:這麼“優良”的傳統怎麼能丟失呢?

【《明治維新的國度》、《日俄戰爭全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