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导读:


俗话说“食在广州”,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有着众多知名老字号酒家,最老的现如今已有两百多岁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记忆的老字号正在逐渐消失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城市,有老字号的情怀,也有新奇出众的网红店,也许它们都曾火爆一时、引领潮流。但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随着时间如沙般的流逝,有些老字号在新时代的浪潮冲击中逐渐消失,它们曾经名扬四海,做的每一份食物都有其令人熟悉的味道,每一间店都有岁月沉淀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们也承载着广州人过去的回忆。如今它们有的或因经营不善,或因出品不佳,或因无人继承;逐渐淹没在新店的浪潮中,最终消亡。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什么叫做老字号?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都是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个行业。老字号在人们的心目中等同于信任、品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许多新颖的品牌涌现,老字号难免显得有些失落,但它仍以自己的特色独树一帜。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约有老字号1万多家,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酿造、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弘扬商业文明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成珠茶楼(1745年-2000年)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成珠楼

说起广州的老字号茶楼,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要数成珠楼。这家历史悠久的茶楼始创于乾隆十年(1745)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漱珠桥畔。刚开始是一间不起眼的简易平房,咸丰年间变为两层木楼茶楼,到了1928年时,成珠楼已经由两层木建筑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房,面积达600平米左右,业务日趋兴旺。解放后,由于成珠楼的业务不断发展,由政府投资建成四层楼,成珠楼的营业面积扩大到1400平米。

1985年10月9日夜,成珠楼发生火灾,240年的历史到此暂告中断。为了保持这家老字号,政府决定在原址投资重建,并于1990年1月正式开张,易名成珠酒家,在最兴旺的时候曾开设了南华东路和荔福路分店。但是从1996年后,成珠楼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背负多重债务,无力偿还,终于在2000年9月关门结业。

成珠楼是以小凤饼成名的,在20年代初,小凤饼曾获“展品赛会最优等奖章”。1931年参加“广州市国货展览会”,获一等奖章。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成珠小凤饼

据说当年广播电台曾经编了一段顺口溜宣传:“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那个年代省内外的过客都喜欢手提小凤饼回家,作为到过广州的标记和珍贵的“手信”。国外华侨乃至外国朋友都把小凤饼视为代表中国饼食的珍品,推崇备至。


惠如楼(1875年-1997年)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惠如楼

惠如楼位于广州市中山五路117号,始创于光绪元年(1875年),创始人叫陈惠如。惠如楼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茶楼之一,除了成珠楼之外,它是最古老的了。茶楼创立之时门前悬挂着一个将近7米高的招牌,与众不同。别家的招牌,一般都采用红底金字或黑字,以取其吉利兴旺之意,但惠如楼的招牌,则是黑底金字。原因是茶楼开业之时碰巧遇到同治皇帝驾崩,全国举行国丧,所以店铺招牌不能挂红色,因此把招牌改为黑底金字,一直沿用至1987年。

改革开放后,“港式”饮食及酒店服务业夹带着一股新风进占广州,惠如楼于1987年4月开始重新装修,并于同年国庆前竣工复业,使百年老号换上新颜,便于与时俱进,惠如楼更名为“惠如楼海鲜酒家”,有空调设备,设有大小厅房18个,1000多座位,可筵开百席。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但时代的变化让惠如楼的经营已不复往日,1995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惠如楼搬迁至三元里广花路212号,1997年因经营亏损关门结业。

惠如楼以经营广东传统风味的清茶细点为特色,以传统粤菜、精美点心、龙凤礼饼驰名。很多广州人以往中秋佳节都习惯到惠如楼买一盒惠如“贡月”和“五仁月”。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惠如月饼

荣华楼(1876年-2013年)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荣华楼

荣华酒楼位于荔湾区龙津东路708号至712号,创立于光绪二年(1876年),原来是一间砖木楼房,门前挂有一对联,写着:雀舌未经三月雨;龙牙先占一枝春。

1936年,荣华楼被改建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骑楼,二楼前厅骑楼面向马路,全部装上了满洲窗,窗前有一小露台,栅栏上栽有各种各样的盆花。解放后,荣华楼变为公私合营,1993年,荣华楼扩建至4层,是“广州唯一带妆折子戏茶楼”。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荣华楼传统粤剧

2013年,因为经营不善欠债累累,荣华楼最终遗憾结业。

荣华楼是一家很有特色的粤菜酒楼,不过它更像一个粤式文化的交流演艺厅,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的老广州人喝茶都是来这儿,一边听粤剧,然后一边品茶吃点心。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招牌菜肴有荣华虾饺皇、富贵鸡、至尊陈皮骨、鲜虾红米肠、八宝猪手煲、足料荔湾艇仔粥 、鲍汁腐皮金菇卷、钵仔鱼肠、花旗参浸虾饺 、荣华一品鸡 、鲮鱼球。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云香楼(1904年-2015年)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云香楼

云香酒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华东路342号,创立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经营传统粤菜、龙凤礼饼、中秋月饼而著名,素有“西有莲香,东有云香”之美誉。

改革开放后,对酒楼进行了翻新改造,现集饮食、服务、娱乐于一体。环境优雅,绚怀古风的园林厅房;设施齐备、奔放飘逸的西式厅房;充满流行时尚的美食街;绕梁三日,音韵悠扬的音乐曲艺茶座都使宾客身心得到了休闲,超脱的享受。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在八九十年代,能在云香酒楼工作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那个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只能拿几百,而云香酒楼的收银员月入就达3000元,还未算每年出省旅游,过节大派年货等福利。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云香楼

然而世道无常,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各式餐馆遍地开花,老式酒楼争相转型,云香酒楼的生意已不如从前火爆。其中收银员工资就是一个最形象的实例:20多年前顶峰时有3000多元,降至前些年低谷时仅1000多元,“到手只有七八百元。”曾经的收银员认为,酒楼跟不上时代需求,导致生意衰落,收入减少,员工士气降低,服务品质下降——这是典型的老字号式恶性循环。现在他们相熟的老员工已经走得七七八八,不少是合同期满就不会续约了。

2015年3月,云香酒楼因股权分配和经营不善,悄然谢客,退出历史舞台。

大三元酒楼(1919年-2000年)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大三元酒家

大三元酒楼位于长堤大马路,创立于公元1919年,在20年代,与南园、西园、文园合称广州四大酒家,并位居榜首。

大三元原来只是一间三层楼的小型酒楼,一楼是酒楼楼梯口,二楼、三楼是食客用餐的地方。至于生意也相当一般,当时长堤这一带黑势力横行,常常收取保护费,并且附近同行竞争激烈,大三元可谓在困境中艰难求存。后来一个叫做陈福畴在大三元面临倒闭之际,顶手经营,并且将其旁边的壶天酒楼和羊城置业公司停业的铺位全部租落,扩充大三元的规模。那时候的大三元有三个铺位,共56个厅房,并且配套有升降机。升降机的加装,堪为当年广州酒楼的首创,大三元迎来辉煌的时代。

广州那些消失的老字号酒楼,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进入90年代,随着长堤失去往日“商业天堂”的地位,大三元也开始走下坡路,生意一落千丈。1999年,大三元改以经营快餐为主,2000年4月因拖欠房租被迫关闭。2005年,大三元酒家所在的楼也被拆除。

大三元酒楼不但在广州名气大,而且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誉。因为它的名字响亮,寓三元及第、独居榜首之意,同时酒楼设施较为先进,是广州首家安装电梯的酒楼,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具吸引力的新鲜事。当然,更主要的还在于大三元的烹任技艺高,菜肴质量好,回头客络绎不绝。

<strong>为什么这些老字号会逐渐凋零消失?

广州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广州,他们把家乡的传统美食也带到广州并生根发芽,广州本地人的口味被逐渐同化,比如鲜香麻辣的川渝菜、口味刺激东南亚料理、花样百变的日韩料理、情调氛围绝佳的西餐等等多样化的美食如春笋般涌现在广州各个角落,吸引不少本地人选择,对传统老字号的冲击很大。

随着时代变迁,老字号自身也在走下坡路,撇除守旧、创新不足,加之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出品每况愈下,没有跟上时代的老字号苦苦挣扎,最终消失在浪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