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聯想中芯國際深之度等公司聯合組建一個新公司是否可行?

卓越V超越



公司間的重組、合併、收購,從戰略意義來說無非是兩種目的:

第一種是抱團取暖防止被頭部企業完全打垮。比如說前面諾基亞併購了朗訊,成立諾朗公司,目的就是在通訊服務商市場跟華為和愛立信做對抗,合併後立馬就超越了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二大通訊服務商。
第二種是強強聯合形成近乎壟斷的局勢。比如說中國互聯網百團大戰後,內容最多的大眾點評和應用場景最好的美團進行了合併,成立“新美大”。合併後的企業成為了中國在團購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的企業。

華為聯合新公司意義不大


我們這裡就著重講一講華為以及目前大家最關心的消費者業務吧。其實從消費者業務的角度來說,華為與其它公司合併的意義沒有那麼大。畢竟目前華為已經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態閉環優勢,而這種優勢一旦建立,外界資源的進入反而不利於其發展。


華為目前的個人消費者業務。從硬件、軟件、生態鏈來看:


硬件上華為最大的戰略勝利,就是堅持自研SOC和基帶芯片。前後十幾年的努力換來了今天麒麟系列芯片的堅強壁壘。有了麒麟芯片,有了自己的基帶芯片,華為就不再像小米、OV那樣在手機業務上受制於高通這樣的芯片巨頭。就可以像蘋果那樣在空窗期發佈產品,在高通還沒有現貨供應的情況下提前半年左右的時間先收割市場用戶。同時華為最近幾年在拍照領域的不斷投入,也為自己的手機業務帶來了另一層技術壁壘,至少目前全球手機市場來看,能夠在拍照上完全超過華為的品牌,暫時還沒有。


軟件上,其實是華為目前最頭疼的地方。但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是可以幫助到華為的,除非庫克腦子抽風了把IOS給華為用。目前由於某些特殊原因,華為在海外的谷歌服務已經被關停,這樣的結果就是海外用戶使用華為手機將無法正常使用谷歌旗下的軟件服務。這樣就約等於你在中國無法使用微信和支付寶是一樣的難受。不過還好華為已經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並且已經開始緊鑼密鼓研發自己的“鴻蒙OS”系統,以及成熟應用在手機上的方舟編譯器。你要說國產廠商裡誰可以幫助華為?還真沒有。


生態鏈上,華為的打發很明顯就是在按照類似蘋果的佈局。蘋果的產品線佈局其實就是把消費者使用的屏幕全部佔領,就可以形成生態優勢。從最小的智能手錶Apple Watch,到可以直接投放屏幕的Apple TV。華為目前也在做類似的嘗試,筆記本電腦業務已經越來越成熟,受到不少辦公人群的喜愛,電視和智能手錶業務也一直在緊鑼密鼓開展著。華為的終端業務沒有小米那麼豐富,但是主要該有的硬件都有。


因此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我們再給華為幾年的發展時間,等到鴻蒙系統正式使用(現在是安卓套個殼),硬件佈局完成,擁有自己的開發者和應用生態,華為成為另一個蘋果不是沒有希望。

真正的弱點在於供應鏈


其實對於華為乃至整個中國的企業來說,真正的技術弱點其實在於供應鏈和技術上的壁壘。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廠商成立聯合公司意義不大的核心原因。我們就拿一部手機來舉例子。


屏幕來說。目前手機屏幕,OLED材質全球最大的廠商是三星,並且技術上面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可以短時間內超過。即便是LG這種面板企業可以生產OLED屏幕,產能不足也只能夠使用在Apple Watch這樣的設備上。而中國廠商中,一個是京東方,一個是柔宇,前者是華為在扶持,後者是小米在扶持。但是目前從產量、質量、成本上都要落後於三星。並且目前三星已經在摺疊屏上全面發力,旗下的Galaxy Fold已經開始正常供貨(某寶上現貨,24期免息分期),而華為的Mate X少量發售後一直缺貨(京東方);小米的MIX Alpha跳票到現在也沒消息(柔宇)。因此國產手機廠商依舊需要使用三星的OLED屏幕。而三星都知道其實是華爾街控股的企業。


芯片來說。雖然華為掌握了處理器的設計能力,但是生產上並沒有中國的廠商可以代工華為的麒麟芯片。因為全球掌握了7nm製成工藝的企業只有兩家,一家是臺積電,一家是三星。而三星又是主要以閃存芯片這種規則電路為主的;主要是臺積電專注於邏輯電路的生產。因此,無論是高通還是華為還是蘋果,只要是目前7nm的旗艦處理器,都只能給到臺積電或者三星做代工。在沒有製造能力的情況下,即便你能夠設計出處理器,做不出來也白費。而臺積電本身,雖然是臺灣企業,但是背後控股方,也是美資。


攝像頭來說。目前對於手機而言,拍照是消費者看中的很大的賣點。而決定手機成像質量最關鍵的兩個技術:一個是傳感器,另一個是算法,都不在中國廠商手中。傳感器來說,全球最好的就是索尼的傳感器,包括華為、蘋果的旗艦機器,全部使用的都是索尼的傳感器;其次是三星的傳感器,包括小米的1億像素傳感器,都使用的是三星的HM系列。算法來說也是一樣,拍照的算法全球最優秀的企業是谷歌,大傢俱體可以瞭解一下Pixel這款手機,鏡頭的數據很低,但是成像質量相當不錯。


現實來說就是:華為、聯想、中芯國際等等企業,看起來很大,但是最基本的核心技術,或者說跟上游的供應鏈,其實還在外企手中。這一次川普又準備再搞一次操作,可能會影響臺積電對華為提供代工服務,或者給出一些限制,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造成的影響就會比較糟糕了。


PM宋先生


一切商業行為都是基於利益考慮,如果他們要走在一起,這些公司的利益必須一致,那麼大的公司要達成共識並不容易,無論是價值觀還是企業文化都有很大的差異。

當然一切都有可能,如果這些公司真能合成一個公司,對推動中國科技進步將是一個大的里程碑。


CK鄔


公司越大,業務越多,越不利於公司發展,當年諾基亞就是業務太多,船太大轉不過來彎,才涼涼,而後把累贅的產品線全都賣了,主做通訊設備,現在又緩過來了。

現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小而精,才能做大做強。


老楊說說


道不同不相為謀。企業文化基因大不相同,勉強湊一起浪費資源且毫無建樹。


夜孤膽3366888


股權架構在那裡,你說的不現實!


執著2208


應該是不行的,企業文化不同很難。


資深免費粉妝


那誰是老闆?


瘋狗2534


無為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