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歲就擒住了鰲拜,可爲何沒殺他,而是選擇了終身監禁呢?

沃芙琉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福臨去世(還有失聯、出家一說) ,由其子玄燁繼位。改次年(1662年)為康熙元年,是為康熙大帝。康熙14歲親政,在位61年,活了69歲。據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而且治國理政異常勤奮,也算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一手開創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帶領清朝進入了以其年號為標誌的一個蓬勃發展時期,他不僅是清代最有作為的帝王, 也是亙古罕見的明君。

順治帝遺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小皇帝並代理朝政。在此期間,繼續派兵追剿南明永曆帝朱由榔,並將其逼入緬甸境內,1662年4月被吳三桂絞殺於昆明。康熙三年,派川、陝、鄂三省兵進剿在鄂西堅持抗清的大順軍餘部(夔東十三家),李來亨、劉體純、郝大勇先後敗死,又捕殺了在浙江沿海抵禦清軍的南明遺臣張煌言,大陸上的抗清活動基本被平息,清王朝的統治逐漸穩固。

輔政期間,鰲拜出力甚多,於是在託孤四大臣中,他逐漸變得囂張跋扈起來,他不僅專權攬政,還結黨營私,欺凌幼帝,一時勢焰熏天。

康熙六年,玄燁已經14歲,按常規這年7月就要舉行親政大典。鰲拜卻不願意交出輔政大權,更不願歸政皇帝,而是繼續把持朝政,獨攬大權 ,這就使他和其他輔政大臣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後逐漸發展到和康熙帝矛盾尖銳並屢起衝突。鰲拜擅權已經威脅到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威,因而引起了年少的康熙帝和在背後支持他的祖母博爾濟吉特氏(孝莊皇后)的警惕。

康熙雖然年紀不大,但很有心機,他虛心求教,認真學習處理朝政的辦法。他按慣例每天上朝與輔臣一起聽政,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對鰲拜的干涉和錯誤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和駁斥。

康熙自親自視政以來,便有意識地逐步擺脫鰲拜的掣肘與控制,他天天到乾清門處理朝政大事,遇事則直接召集滿漢大臣廷議商榷,使鰲拜的威權有所下降。此時的少年康熙,已經在考慮如何 除掉鰲拜集團了。但鰲拜黨羽眾多,早已尾大不掉,康熙憂慮其勢大難制,不敢貿然動手,若謀劃不周,必將激起變亂。他考慮再三,突然心生一計。他以下棋為名,召見首席輔臣索尼之子索額圖入宮秘密策劃。定計後,康熙令甄選侍衛、拜唐阿(執事)中身強體健的少年進宮習練“布庫戲” (摔跤、角力、相撲),陪他演練,供他娛樂。鰲拜以為是小孩子玩鬧,對此不以為意,也不防備,而康熙卻日日督促少年們勤加練習,等待時機成熟後,一舉擒拿鰲拜。

康熙八年(1669年)5月26日,康熙見少年們技藝精進,似乎練的差不多了,到了該動手的時候了。

他將大家召集到一起,問道:“汝等皆朕肱骨耆舊,然則畏朕歟,抑或畏(鰲)拜也”?眾少年異口同聲道:“獨畏皇上”!康熙見士氣很高,遂放心公佈了鰲拜的罪狀,並授計捉拿。部署妥當後,他召鰲拜入宮議事。鰲拜聞召立即大喇喇進宮,他毫無防範,康熙立即指揮眾少年一擁而上,“立命擒之”。鰲拜是清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他久經沙場,武藝精熟,膂力過人,無奈事發突然,猝不及防下施展不開,只好束手就擒。


這一抓捕場面,形同兒戲,卻把位高權重、戾狠跋扈的鰲拜給捉住了。

康熙以“擒賊先擒王”的謀略,先迷惑對手,再乘其不備,迅速將擅權攬政的鰲拜抓獲,樹倒猢猻散,以鰲拜為首的政治集團迅速土崩瓦解,其骨幹分子紛紛束手就擒並遭懲處。

康熙命和碩康親王傑書負責審查鰲拜團伙的犯罪事實,後來定案並列出其所犯的30條大罪,按罪當依律問斬,並抄沒其家產,他的兒子納穆福協同作惡,也被判處死刑。

曾炙手可熱、隻手遮天的悍臣鰲拜,一夜之間不僅淪為階下囚,還即將被處死。

定案後,康熙又親自審問了鰲拜一次,以核實其犯罪事實。據說鰲拜戎馬半生,驍勇善戰,身上傷痕累累,康熙帝念他為清王朝建樹的莫大功勳,不忍心處死他,於是將死罪改為革職圈禁,家產抄沒, 其子納穆福也被免於一死,父子二人一起終身監禁。

沒多久,心情抑鬱的鰲拜死於禁所,康熙下令將其厚葬,並將其兒子納穆福釋放,恢復自由。

【寫作不易 搬運必究】【插圖為網圖】



鐵馬冰河wu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福臨因為得了天花病逝,福臨在臨終前聽了湯若望的建議,讓得過天花的皇三子玄燁繼位,也就是康熙,同時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

索尼是輔政大臣之首,但是他因為年老多病,所以很多事情都不願意拿主意。而排名第二的蘇克薩哈之前是依附多爾袞的,但是多爾袞一死,蘇克薩哈就站出來彈劾多爾袞,因而得到順治帝的賞識,同樣的,索尼等人看不起蘇克薩哈。

鰲拜的女兒嫁給了蘇克薩哈的兒子,兩個人是親家,但是兩個卻經常意見不和,經常有矛盾,而排名第三的遏必隆也沒啥主見,啥事都聽鰲拜的。所以,鰲拜雖然排名第四,但權力又是最大的,日益驕橫。

倭赫是費揚古的兒子,是康熙的貼身侍衛,得罪了鰲拜,康熙三年,鰲拜就以倭赫擅騎御馬,用御用的弓箭射殺鹿的罪名將其殺死,費揚古十分不滿,鰲拜又將費揚古和他另外的兒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

鰲拜想要換蘇克薩哈的地,但是戶部尚書蘇綱海,直隸總督朱祚,巡撫王登聯三個一起上書表示反對,鰲拜想要處死這三個人,康熙覺得不應該處死,只是鞭一百即可,鰲拜竟然矯旨將這三個處死。

康熙六年,索尼病死,索尼臨死前奏請十四歲的康熙親政,而蘇克薩哈也提出解除輔政大臣之職,願去守順治的陵墓,那麼這個也意味著遏必隆與鰲拜也同樣也應該自己提出解除輔政大臣之職。

但是鰲拜實在不甘心,就彈劾了蘇克薩哈二十四條大罪,應該處死,康熙知道蘇克薩哈不應該死,但是他現在還不是鰲拜的對手,鰲拜甚至在殿前,抓住了康熙的手臂,最後蘇克薩哈被族滅,康熙與鰲拜的矛盾也到了頂點。

康熙決心一定要除掉鰲拜,康熙親自挑選了一批年輕力壯的貴族少年,讓他們在宮中天天練習摔跤,而鰲拜看了還很高興,以為康熙喜歡玩。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召鰲拜入宮,鰲拜剛一進去,就被這幾個少年蜂擁而上,將鰲拜摔倒在地,鰲拜束手就擒。

康熙帝讓議政王大臣審訊鰲拜,最後定了三十條罪狀,應該要處死的,鰲拜讓康熙看一下當年他救康熙的爺爺皇太極所留下的傷疤,康熙心軟了,鰲拜確實有很多戰功,再加上鰲拜也沒有謀反,所以只是將鰲拜監禁,不過沒幾個月,鰲拜也去世了。


歷史簡單說


鰲拜說到底只是一個手握重權的權臣,但是他忠於大清卻不喜歡康熙,飛揚跋扈、不知收斂,不去體察君臣之道,最終落了個可悲的下場。

康熙擒住了鰲拜,也沒把他弄死,就判了個終身監禁,把他關到死,鰲拜在獄中沒多久就死了。

對於康熙來說,雖然鰲拜對自己不忠,是權臣,

但鰲拜畢竟沒有造反的意思,鰲拜最多隻是把持朝政,但那時還沒到權傾朝野的地步,畢竟最上頭還有個孝莊太皇太后壓陣呢?鰲拜再飛揚跋扈,也絕不敢忤逆孝莊。

而且鰲拜主要在朝廷專權,作為一個武將,鰲拜在地方上沒什麼勢力,把鰲拜關起來也沒什麼顧慮,不像北魏孝莊帝用類似的方法除掉了爾朱榮,爾朱榮的弟弟在地方上勢力很大,他帶著地方軍隊攻入洛陽處死了孝莊帝。

鑑於鰲拜黨羽眾多,在朝廷盤根錯節,勢力較大,為了不引起其黨羽的恐慌或者反擊,康熙把鰲拜關起來,這樣比殺了要好。

綜合來說,鰲拜還沒達到權傾朝野的地步,不如將其囚禁起來立威,不需要殺之。


雲中史記


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在影視劇裡還是小說裡,往往把鰲拜塑造成一個飛揚跋扈的奸臣形象,很多人會質疑,為什麼康熙在生擒鰲拜之後不殺了他呢?歸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鰲拜是戰功赫赫的三朝老臣。鰲拜從青年時就效力軍中,孔武神勇,屢立戰功。皮島之戰,在清軍被明軍火炮強力壓制的情況下,鰲拜作為先鋒冒死突進,與明軍短兵肉搏,清軍主力一舉登島,贏得勝利;松錦會戰,鰲拜英明果敢,硬磕明軍,連戰連捷,截殺擊潰明軍突圍部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西充之戰,鰲拜身先士卒,勇猛衝鋒,一舉擊潰大西軍,破營壘130餘處,斬首數萬,而後基本上肅清四川一帶的農民軍……可以說鰲拜為清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康熙雖年幼,但懂得若殺鰲拜實屬不義的道理。

二是鰲拜有恩於康熙。說有恩於康熙,主要是指鰲拜在皇太極逝世以後在對抗多爾袞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鰲拜一直追隨皇太極並對其忠心耿耿,皇太極逝世以後,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立,鰲拜手握重兵,因此在帝位之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在鰲拜的強硬態度下,多爾袞才不得不作出讓步,擁立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為此,鰲拜還屢遭多爾袞打壓。如若即位的不是福臨,康熙也就與皇帝之位沒什麼關係了,從這個角度來講,鰲拜的確是有恩與康熙的。

三是扳倒鰲拜目的已經達到。鰲拜是權臣但不是奸臣,除卻他晚年專權為自己撈的好處不說,他對皇權並無非分之想。鰲拜雖結黨,但所結之黨並非以改朝換代為目的,在鰲拜被擒以後,也並無過激反應。康熙擒鰲拜的目的就是拿回自己對朝局和國家的掌控,監禁後的鰲拜及其舊時黨羽已然伏法,不曾異動,那麼康熙的目的即已達到,沒有必要趕盡殺絕。


國家人文歷史


鰲拜雖然驕橫專權,但是為皇太極、順治皇帝兩代君王立下汗馬功勞,雖然權勢煊赫卻也並沒有篡位弒君的舉動,鰲拜縱然有萬般不是,但其功勳卓著,對清朝入主中原初期的統治功不可沒,玄燁最終留其性命。

另外,當年皇太極死後,年幼的福臨繼位,鰲拜為了自身利益完全可以依附多爾袞,但鰲拜並沒有那麼做,始終對舊主皇太極與後來的順治皇帝忠心耿耿,不去迎合多爾袞,這是非常難得的。



影視形象中,為了突出渲染康熙皇帝的英明偉大,對鰲拜進行各種黑化也是情理之中。

鰲拜強調滿族統治地位,清除明末弊政殘餘。在制度上滿漢分別,重滿輕漢。當然,這一點是遵循了皇太極、順治時期的政策。由於明朝滅亡不久,遺留下眾多弊政。鰲拜牽頭,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官員的辦事能力,清除官場惡習。在這期間,鰲拜也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康熙雖然羅列了其十四大罪狀,但康熙心裡清楚,鰲拜之功,無人可比。所以康熙對鰲拜的處置只是囚禁大牢,並沒有立即處死。鰲拜最終也毀在了權力爭奪之中。這點,只能說他鰲拜沒有看清形勢,沒能及時收手,沒能及時交權。


澹奕


鰲拜,生於1610年,卒於康熙八年(1669),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總所周知,鰲拜的前半生是戰功赫赫,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個讓人敬佩的漢子。可是,鰲拜的後半生,歷史對他的評價確實大奸臣,結黨營私,不幹好事。在周星馳版的《鹿鼎記》中,更是姦殺擄掠、貪財好色,無惡不幹。這也奠定了“鰲拜”在現代人心中的形象。但是,鰲拜真的是這樣的人嗎?有人數:成王敗寇。但是,小編說這句話用在鰲拜身上就是大錯特錯了。

鰲拜

鰲拜,手握重兵,無論是京師衛士,還是駐疆將領,都甘願臣服於鰲拜手下。但一個“隱”字,揭露了鰲拜此人並沒有反骨,可以說是一個喜歡權勢,但是不喜歡被約束的人。這就是當5位大臣在秘密集會討論大清未來的時候,其他人都在掌心寫了“廢”,而鰲拜一人寫了“隱”的故事。

鰲拜

“隱”代表了什麼?中國人崇尚大隱於市,“隱”並不代表鰲拜不崇尚權利,恰恰相反,鰲拜崇尚權利,但是不喜歡被約束。想想歷史上下的各個帝王,不論是吃飯睡覺遊玩,連同生孩子、做愛都要有著嚴格的限制。但是作為一個“勇士”,常年征戰沙場,他不喜歡被約束,而更喜歡權利。那怎麼辦?

鰲拜

鰲拜選擇的方式是做一個擁有比君王權勢更大的“臣”,這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放縱自己,去享受生活。但是他錯了,君王就是君王,是老虎而不是貓,及時很小很年幼,也早已習得帝王之術。擒獲鰲拜後,康熙憑藉“隱”字,赦免了鰲拜的死刑,但是生性放蕩,不喜歡約束的他,在監牢裡被活活氣死。而大清王朝,從此就進入了一個鼎盛期,可謂:鰲拜生性放蕩無帝欲,康熙御駕討賊迎盛世。


歷史小淵家


話說順治皇帝死後,玄燁繼承皇位,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因為玄燁年齡太小(僅8歲),還不能料理國家大事。於是順治皇帝臨死之前給他兒子留下了4個輔政大臣,這4人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年少的康熙皇帝並沒有實權,權利都掌握在4位輔政大臣手中。尤其是鰲拜,是這4人當中最為囂張跋扈的。不但將自己的親信等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連國家大事都是自己先決定好了再拿到朝堂上宣佈。隨著康熙皇帝的逐漸長大,有些事情則有自己的看法。可是隻要是和鰲拜意見不合,鰲拜就終日在朝堂上吵鬧,逼得皇帝點頭答應。

康熙14歲時,宣佈親政。這時候索尼已經去世,蘇克薩哈被鰲拜置於死地,遏必隆成為鰲拜的附庸。這樣一來,四大輔政大臣只有鰲拜一枝獨秀。皇帝宣佈親政之後,鰲拜不單沒有將全力上交,反而更加囂張專橫。康熙皇帝自然不甘心這麼受制於人,於是想了一個對策要除掉鰲拜。

想必除掉鰲拜的過程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找了一群體格健壯,腿腳靈活的少年天天練習摔跤。鰲拜看到康熙天天嬉鬧也不當回事。有一次康熙得知鰲拜要進宮議事,便讓這些少年們埋伏在宮外,等鰲拜一到立刻發難,將鰲拜擒住。

隨即,康熙就召來了議政王和大臣們,令他們審訊鰲拜。大臣們一共列舉了鰲拜欺君罔上等三十條罪行。要求將其處死。可是康熙皇帝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將其終身監禁。那麼,康熙皇帝為什麼不處死囂張跋扈的鰲拜呢?

一、軍功卓著

天啟年間,遼東失陷於後金之後,明將毛文龍率軍退守皮島(今朝鮮椵島),與關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騷擾和牽制後金的兵力。皇太極命貝子碩託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諸將往攻皮島,可是久攻不下。於是又命英郡王阿濟格接手,鰲拜從徵軍中。在攻堅戰中,鰲拜勇冠三軍,奮勇殺敵。清軍一舉進攻,登上皮島。此一戰,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

松錦會戰,鰲拜再次大敗明軍。此戰關係到清明雙方的生死存亡。自此自後,明朝敗局已定。次年六月,鰲拜晉升為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

順治三年,鰲拜隨肅親王率軍進攻張獻忠大西農民軍。鰲拜再次當先鋒,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大敗大西軍。張獻忠也於此戰中被殺。鰲拜居首功。

二、對抗多爾袞,擁立順治帝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極逝世,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矛盾。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立。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持不下,形勢極其嚴峻。

八月十四日,代善於崇政殿召集會議討論繼承人選。鰲拜於當天清晨與兩黃旗大臣盟誓於大清門,堅決擁立先帝(皇太極)之子,並命兩旗精銳護軍全副武裝環衛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見的準備。當會議之中爭論不休時,鰲拜與效忠於皇太極的一批將領紛紛離座,按劍而前,齊聲說道:“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實際上是以武力威脅多爾袞不得覬覦帝位。在這種形勢下,多爾袞不得不作出讓步,提出擁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繼位,由自己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同輔政。這一折衷方案最終為雙方所接受。福臨即位,改明年為順治元年。

從以上表現來看,鰲拜確實曾是忠心耿耿的忠臣,只是後來膨脹發懵了,做出了種種大逆不道之事。但康熙能歷史地全面地看他的一生,最後做出公正的判決,也確為一代明君。


順德貝勒府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召見鰲拜入宮問詢軍國大事,鰲拜習以為常,隻身前往。


入宮,康熙在朝堂連同自己隨侍太監共佈置了幾十個平日裡精心訓練的布庫(摔跤士)。同時,將給鰲拜奉茶的杯子在熱水裡沸煮了幾個時辰,又將鰲拜平時要坐的椅子斷去一腳再稍微黏接上。鰲拜來時,太監手捧托盤上茶,鰲拜以手承茶杯,一燙便要往旁邊扔,為避開康熙的方向只能往另一面扔,朝另一面使勁的同時剛好壓斷了同側粘接上椅子,連同茶杯應聲倒地,堂中埋伏的布庫以杯聲為號,幾十人前赴後繼撲向鰲拜,康熙馬上當堂宣佈鰲拜有三十大罪狀,其中二十二條是結黨營私。


(康熙擒鰲拜)

鰲拜聽罷,滿清第一巴圖魯稱號並非浪得虛名,怒喝而起便掙脫了十幾個布庫,扒拉下自己的上衣,露出前胸後背大小几十處為滿清征戰所受的傷痕,一一為康熙細數。

康熙聞之,心有不忍,這才將處死改為終身幽禁,鰲拜最終氣死牢獄。

以上據《清實錄》譯。

因此,歸根到底,要說鰲拜對滿清不忠謀反,連康熙自己都不信。

鰲拜隨同皇太極出征被封巴圖魯,後來又隨多爾袞率滿軍入關,四處征伐南明與李自成起義軍,可以說大清一半江山是多爾袞打下來的,另一大半他功勳卓著。後鰲拜又極力擁護順治上位,後被欽封顧命四大臣之一。這樣一個人,如果腦後有反骨,當初皇太極與順治不會看不出來。


(鰲拜)

其實,真正應了康熙列舉的二十二條結黨營私罪,鰲拜之禍在於專權乃至到了恣意妄為阻塞王化的程度。親政之前,情有可原,親政之後,另外三位顧命大臣還政康熙,他仍我行我素,這就是自掘墳墓。

選擇終身監禁,一是康熙不忍殺之落下屠戮忠臣的罵名,鰲拜除了有點專權外,雖然事事對康熙耳提面命,方式偏激了點,但到底還是為了滿清江山社稷計;二是鰲拜能力過強,黨羽眾多,康熙恐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敢再放鰲拜出來,不能殺只能監禁。

康親王傑書曾為拍康熙馬屁列舉鰲拜三十罪狀諫議康熙將鰲拜一家誅連,康熙深覺鰲拜本質非大惡遂不許。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當廷表示鰲拜是大清第一巴圖魯,表彰鰲拜為滿清立下的汗馬功勞,並且恢復其勳號


(康熙)

雍正年,雍正乾脆直接替鰲拜平反,對鰲拜在封爵,並且世襲罔替。

以上可見,有哪位大奸大惡皇帝會一再加封?康熙父子此舉說明鰲拜之禍,禍在專權,鰲拜之忠,昭然天下,不是一兩個人心知肚明的事兒。

《清實錄》又記,民間多以巴圖魯為鰲拜,鰲拜為巴圖魯,巴圖魯為大忠大勇之士也。


不書公子


政治人物擅長裝逼,你“不忠”我不能“不仁”,即使是假的,也要把戲做足,是成熟的政治人物必須掌握的手段和技能,在這裡,康熙帝就恰如其分的演繹了這樣的套路!(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江湖講究“義”,政治講求“忠”,不義之人輕則難在江湖立足,重則性命攸關;不忠之人位高則難保全身而退,權重則小命不保!

鰲拜可謂是大清初期一等一的權臣了,皇太極時期,鰲拜積累赫赫武功,順治時期他是左右朝局的重臣,直接影響了順治帝的繼立,到了康熙朝,鰲拜則成了獨一無二的權臣。

也正是鰲拜的強勢阻礙了康熙帝的掌權,因此才會有十五歲的康熙帝,計擒鰲拜的戲碼,此時的鰲拜已經不是當年馳騁沙場的武將,而是玩弄政治權術的政治家。


以他的立場當然有任性的資本,當年的開國功臣,往往容易恃功而驕,鰲拜不是聖人,也不能免俗,擅權撈錢撈名聲,一樣不落。

好在鰲拜雖然任性,但卻並沒有僭越行為,確切地說他只是在遊戲規則內破壞規則,沒有錯碰到篡權謀反的底線,這是康熙帝只是將他囚禁而不是立刻殺掉(一般是凌遲處死)的根本原因所在。

當然,康熙看似仁慈的背後可能更多的是政治權謀,康熙帝是一個老成持重的皇帝,在十五歲的年紀有心機暗算鰲拜並得手,鰲拜是玩了一輩子鷹,卻不是讓雞給叨了,他是遇見了真正的高手。


不殺“重臣”更能體現皇帝的仁義仁德,但不殺不意味著康熙帝不想讓他死,只是還缺少一個更直接的理由更合適的時機。

雖然鰲拜是終身監禁,但沒幾個月就死了,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歷史三日談


我個人覺得康熙的做法其實是不對的,畢竟15歲的皇帝找幾個手下把大臣給抓了這種做法太不地道了。鰲拜輔政是康熙他爹順治的遺詔,當時領頭的是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性格又偏軟弱,蘇克薩哈又獲罪而死,因而鰲拜才能擅權。

鰲拜早期是有著很大功勞的,對清朝的忠臣是毋庸置疑的。他本是豪格的先鋒,不過在多爾袞掌權以後,遭到嚴重的打壓,還差點丟掉性命。後來,他又重新掌握權力,成為了手握重權的權臣。從目前的資料來看,鰲拜並沒有要造反。康熙之所以對鰲拜下手主要在於小皇帝喜歡折騰,看不慣大臣掌權。要知道萬曆朝的張居正就相當於康熙朝的鰲拜,張居正權傾朝野,萬曆也沒找幾個太監把張居正抓起來關起來呀。


後來康熙還把三藩都逼反了就是最好的例子,要知道吳三桂這些人怎麼可能願意反清,畢竟吳三桂連南明的皇帝都親手殺了。


不過好在康熙有個好奶奶孝莊,能夠幫著他支撐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