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一,清軍在旅順建有4座彈藥庫及現狀

清軍在旅順共建有東西南北四座彈藥庫:在黃金山的東南面建有半地穴式海岸炮臺彈藥庫——南子彈庫;在啟新街老頭山下東邊的溝裡建有陸防炮臺彈藥庫;在白玉山西麓建有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在白玉山北麓建有規模較大的清軍總庫—武庫。

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黃金山東南方向清軍岸炮南子彈庫(源自網絡)

在有關旅順近代史的書中,對清軍遺留下來彈藥庫的表述一般都是說保留至今的只有存放海岸炮臺彈藥的南子彈庫了。其實不然,清軍建的四座彈藥庫,只有武庫被徹底拆掉了,其他的三座彈藥庫都保護得比較完好。其中南子彈庫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現已封閉;東彈藥庫四座庫房經過加固維修仍然由駐軍某部管理使用;西彈藥庫自80年代初就對外出租。本文重點介紹被很多人遺忘的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

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老頭山下東邊的溝裡陸防炮臺彈藥庫(本文作者拍照)

二、有關北洋水師彈藥庫的文字記載

1880年底至1881年夏,李鴻章在德國先後訂購了“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1883年,以“鐵甲艦來華必有精利快船輔佐巡洋艦為由”又定購一艘新式巡洋艦,即“濟遠”艦。為此,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認為在旅順建“水師彈藥庫”是當務之急。1883年6月下旬,彈藥庫建設進入“堪選庫址、動工興建” 階段。經過多方勘測最後庫址定在白玉山西麓。

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庫房(本文作者拍照)

選址白玉山西麓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非常隱蔽。從南面看,有白玉山作為天然屏障,可以免遭敵艦炮火襲擊;從北面看,有小案子炮臺和松樹上炮臺形成交叉火力封鎖旅大北路,敵軍很難對彈藥庫構成威脅。二是交通便捷。從彈藥庫到停靠艦船的碼頭距離很近,可以快速運送彈藥。而且可以從兩個方向軍港運送彈藥:一是出大門向西南方向,經過火車站直接將彈藥運到碼頭;二是出大門向東,然後走九三路將彈藥運送到碼頭。這樣可以做到萬無一失,其中一條路被毀壞,照樣可以運送彈藥。根據史料記載,這裡先後建有庫房14間,其中艦炮火藥庫5間,鋪設地板用於防潮;彈藥庫9間,其中兩間鋪設地板存放彈藥引信,7間存放各種型號炮彈。庫房周圍建有160圍牆。另建有辦公用房和庫兵住房以及廚房。整個工程於光緒十年(1884)十月完工。

三、北洋水師彈藥庫的建築特色

走進這座庫房,正門只剩下西邊一個大門碼。門碼長90公分,寬150公分,高300公分。這個大門碼是就地取材用硅石壘砌,中間還夾雜著幾塊顏色不一的花崗岩。東邊的門碼已經不見了,根據門碼裸露的地基,測得大門寬5米。這座彈藥庫共有庫房5座。緊靠西邊大門碼一座庫房的外牆就是庫區大牆,這座庫房的主要功能是駐守清軍用房。為安全起見,煙囪建在大牆外,外牆上青磚套窗戶完好無損。

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庫房(本文作者拍照)

用來存放彈藥的四座庫房,每兩座為一排。兩座之間留有10米遠的空地,兩排之間留有超過10米的空地,這是為了安全起見,如果其中一座彈藥庫出了問題,不會波及其他幾座。靠近正門的兩座建築面積都是長18米,寬10米;靠近山下的兩座建築面積都是長24米,寬11米。每一座庫房前後都留有通風用的窗戶,在庫房的中間留有兩米寬的大門。其中一座大門磚套上方鑲有磚雕,可惜已經看不出是文字還是圖畫,不知什麼時候被鑿平了。

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北洋水師彈藥庫庫房局部(本文作者拍照)

庫房的建築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基礎部分用石頭壘砌,高出地面後不是用鋼筋水泥打圈樑,而是鋪設山東石島產的花崗岩石條做鎖口。這種花崗岩俗稱山東石島紅,和旅順船塢、壩沿用石同產一地。每根石條規格基本上都是長180公分,寬35公分,厚20公分,這圈石條可以保證地基不會下沉。在外牆的四個角上和大門兩邊豎起寬大的石條做牆碼和門碼,石條中間砌上70公分高的石牆。然後在鋪上一圈石條,石條上開始壘青磚。這種建築結構確保庫房非常堅固,至今牆面沒有開裂的地方。室內厚重的木質房梁橫跨屋頂,整個庫房中間不設柱子,顯得非常寬敞。為防止搭在牆上的柁頭年久腐爛,在柁頭兩端的牆裡各鑲嵌一根圓狀頂樑柱。為防止斜梁塌腰,在橫樑、立柱和斜梁之間共設了12根小柱子和斜條。這種工藝已經非常罕見了,在旅順這種樣式的房梁只有4810廠的兩座老廠房裡還可以看到。柁上全部用筆直的圓木檁子,上面鋪上寬大的扒板,最外層鋪蓋帶有溝槽的鐵板。沒有漏雨的地方,木製結構保存完好。

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北洋水師彈藥庫庫房木製結構(本文作者拍照)

這座彈藥庫如同清軍南子彈庫一樣,由於地形隱蔽,俄軍、日軍、蘇軍都把這裡用作彈藥庫。在正門右邊與這座建築不太協調的是在後牆外,豎起一個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生產的大連紅磚壘砌的煙囪。這座煙囪說明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這裡仍然用作彈藥庫。在庫房的青磚上,仔細看,你會發現刻有日本人的名字和蘇軍名字以及1952年的年號。據判斷,這些人當年都是庫房的警衛人員。1955年,從朝鮮戰場歸來的3兵團接管了這裡。這裡改為駐軍營房。後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裁軍之後,這裡就被閒置起來,對外出租,上百年的老庫房變成了燒製木炭,塑料加工車間。近幾年軍委下令所有軍產一律不準對外出租,這些年庫房都閒置下來。但在庫房間建起高大的輕體廠房,想拍照一張完整的老建築照片都很困難。上面庫房的照片是我2002年拍照的。

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庫房青磚上的刻字隨處可見(本文作者拍照)

在一個山坳裡,駐軍部隊能將北洋水師彈藥庫5座庫房保留至今,雖然有些年久失修,但還是值得慶幸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雖然全軍覆滅,但是通過這座彈藥庫,我們還會想起黃海大海戰中與敵艦浴血奮戰的水兵們,想起“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等將領們。這裡是一座上百年的彈藥庫,更是一座意義深遠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旅順北洋水師艦炮彈藥庫今猶在

本文作者在北洋水師彈藥庫實地測量(金月培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