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詩意”捐贈,你支持CCTV《詩詞大會》做一期日本專場嗎?為什麼?

知行和逸


《詩詞大會》是基於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繼承和傳播,更是發展與創新。通過對古詩詞的賞析,從古人的智慧與情懷中波取營養使中華文化發揚光大。詩詞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精髓。

在此次疫情中,日本出於人道主義關懷在捐獻物資時,使用了詩詞,可見中國歷史文化對日本產生的影有多深。

具體說到做一期日本專場,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做為文化的交流,我們可以邀請那些喜愛中國歷史文化的學者參與其中,更多體會中國文化的精髓,增進兩國的文化流交,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王玉潔507


支持,非常支持!

最近,日本送來的抗疫物資上頻頻引經據典——有取自日本國長屋王偈子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有取自《詩經·秦風·無衣》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最近的一批物資上的文字則引用了唐代詩人王昌齡《送柴侍御》中的一句“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鄕”,甚至還化用《千字文》中的“同氣連枝”寫作了一首小詩——“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在這些取自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意蘊深厚情感豐沛的詩句的對比之下,我們一次次重複、喊成口號的“武漢加油”倒顯得有些貧瘠了。

當國家危難之際,或許不該文質彬彬地抒情,而值危急存亡之關頭,如果沒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沒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許多人的故事該藉何傳之久遠,又會少多少壯烈。如一位學者所說,這些詩“火的不是時候,卻也正是時候”,這或許正是一個好的節點讓我們思考,明明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怎麼在別人侃侃而談時我們卻詞窮了,而日本又是什麼時候習得這些技能的。


磨磨大王


不支持!記在心裡就可以了。這種策劃,無論是西方壓倒東方,還是東方壓倒西方,都是愚蠢的!不僅不會增進國際間的團結,還會顯得中方不矜持……給他們支援一些口罩沒意見,累死而不往非禮也!

國家電視臺策劃這臺節目的話,有失國格,不是這些物資就輕易能化解,過去中日戰爭所帶來的傷害!


語者葉扶疏


“詩意”沒法傳授,詩詞大會也不過是隻得其形。

建議國家增加一些科學科技地理類優質節目,這幾年過分側重人文了!

古代詩人大部分都是官員,因自身際遇有所感悟而不吐不快,並不是無病呻吟!

今天我們空口白牙坐而論道,是不是有幾分耍嘴皮子的不厚道,空談誤國!半部論語治天下,書非越讀越厚,而是越讀越精,適當的人文薰陶可以有,但不要太陷入堆砌文化的泥藻裡!


灞陵有酒


不支持。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馳援物資上,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NPO法人仁心會聯合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馳援物資上,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日本舞鶴市馳援大連的物資上,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日本富山縣馳援遼寧的物資上。這是最近霸屏的詩詞。那讓我們來看看出處。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出自《繡袈裟衣緣》唐朝公元八世紀,日本長屋親王曾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上六字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源”。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詩經·秦風·無衣》意思是”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與你同穿那戰袍“,NPO法人仁心會是一家在日華人組織,具有中國文化背景。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出自王昌齡《送柴侍御》意思是”雖分隔兩地,但兩地雲雨相同,明月也不分兩鄉,可以共睹“,是由在舞鶴市港口振興國際交流機構交流的中國人想出來的。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是由富山縣經貿聯絡官孫肖原創的,孫肖在中國出生長大,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不可否認在這段抗疫時期,我們得到了日本這個鄰國的幫助,而這一首首中國詩詞也讓國人內心感動,這代表我們越來越強大,可以平等的得到他國的尊重,如果我們還在清末,現實還會這樣麼。日本的"詩意"捐贈,我們心懷感激,但是為此而專門在CCTV《詩詞大會》做一期日本專場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就算做專場,說來說去都是遣唐使東渡的唐詩三百首,那還叫日本專場麼,那不成了唐詩專場了。


毛驢自娛


我不支持《詩詞大會》做一期日本專場。可以邀請愛好詩詞的日本友人參加,和中國的參賽者互相切磋、交流、學習。

日本古稱扶桑,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漢朝,兩國人民就有交往,文化發達的漢朝,將漢文化傳播給二萬餘里外的扶桑。到了唐朝,更是有多位學者、使者、僧人到中國留學,其中著名的有阿倍仲麻呂等,阿倍仲麻呂是日本奈良時代的遣唐使,非常喜愛中國的詩詞,入唐後參加科舉考試,曾任唐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和李白、王維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著有《古今集》。唐玄宗賜中國名字為“晁衡”,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唐朝鑑真大師東渡日本 ,弘揚佛法,並將醫學,天文、繪畫等文化知識以及製糖、做豆腐等技術帶到了日本,為倆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從日本的奈良時代開始,因為受中國文化的薰陶影響而仿照漢語詩的形式來創作日本詩歌,日本的詩、和歌、俳句和漢詩又有區別,多種長短句,更像漢語的詞。江戶時代漢詩的發展達到頂峰。時至今日日本初中程度以上的古文教育仍包含了詩、漢文的解釋、創作等,可見中國的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多麼深遠。

日本的文字是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假名,假名又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目前日文中常用的漢字約有二千字左右。日本的和服起源於唐服,在江戶時代的《裝束要領抄》裡有記載“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於漢,盛於唐世時”。和服到現在成為世界上享有極高聲譽的民族服飾之一。日本人在出席婚禮、葬禮、宴會、慶祝傳統節日等活動時都會穿上和服。

由上綜述來看,日本文化既借鑑了中國的好多精華之處,又融合了自己本土的風俗、文化等,和中國詩詞之類的還是有區別的,因此可以交流,學習,不適宜辦專場。


沐曦9279671867


不支持。

搞不懂中國人為了幾句日本詩就那麼不淡定了。

比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詩是中國人做的嗎?這是日本人寫的吧。

雖然也是漢字詩,但是完全是日式風格。

我們的詩詞文化延綿幾千年,大多數老百姓雖然詩歌學得不多,但是一些膾炙人口的還是會的。

你要發現日本人給我們送禮的都是機構,找幾個人寫幾句詩經怎麼不會。

沒必要刻意做什麼專場,本來就是很普通的事情。


談笑閣


日本專場?是日本的詩詞專場還是中國詩詞文化對日本文化有影響的相關詩詞專場?或是中日共知的詩詞專場?

支持我是會支持的,人一定要記得歷史,人也一定要記得感恩,不可因此失彼。



我是支持的,與詩有關的事情,那就通過“文會”來處理,這是中華的傳統。

送禮物再添上幾句寄語,是禮貌的行為,一見暖人心。這個特殊時刻,卻冒出了很多爭議,問題出在“詩”上。

先做一個假設,這些援助物資的包裝上,如果畫的是日本漫畫人物(正能量的那種),這是日本擅長的、世界領先的文化,大家會有這麼多看法嗎?可能爭議會少很多。功夫熊貓出了幾部,花木蘭也被美國拍了,在中國上映也沒這麼多問題吧,倒是抗日神劇被批得一塌糊塗。

這些引用的詩詞,都是我們的,被日本用得恰到好處。問題出在哪,我們不像以前那樣熱愛詩詞了,猛然發現在一直引以為豪的領域,別人可能做得更好了,感覺領地受到侵犯了。我們竟然還有“感謝你,冠毒君”之類的現代詩歌,對比之下,情以何堪!

十四年的抗戰歷史,何人敢忘,只有自己強大了,才無懼任何挑戰,才能避免歷史重演。我們以前弱在軍工與技術,但文化從來沒有弱過。

如果視這種詩意如糖衣炮彈,是底氣不足嗎,我們還有文化自信嗎?如果把守望相助當成嗟來之食,我們還是禮儀之邦嗎?

因此,我覺得有這麼一場詩詞大會,是好事,一是以我們特有的方式答謝世界各國的支援,二是順勢做詩詞文化普及教育,三是通過體現頑強鬥志的詩詞,展示中華民族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氣節,過去是這樣,未來將還是這樣!


漁火漫天


個人建議,可以做,但不能在疫情期間,將他們的捐助和文化交流混為一談。可以在疫情結束以後,作為純粹的友好往來舉辦。日本文化雖然和中國存在諸多差異,但其文字的確發源生根於中國文化,存差異,求共通才是兩國人民共同的期待,千萬不要牽扯任何的其他因素。

不過,真弱舉辦,怕中國需要多做準備了,不然到時有所示弱反而不美[微笑][微笑]在此,也請大家欣賞筆者在《日本的捐助和詩,民間的偶對和諧》中的原創偶對::

請看孫大聖2020的《日本的捐助和詩,民間的偶對和謝》::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涉谷春裳,外灘衣彩,(“涉谷”乃日本東京最時尚繁華的一個商圈。)

肩沐朝陽,足浴東海。(春亂花開之際,自可共同如此)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碧海萬濤共天幕,

辭假同文無三邦。

[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