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伐齐, 毁了齐国壮大了燕国, 为何最后获利的是秦国?

在战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五国伐齐事件,而这一事件是战国的分水岭,曾经强大的齐国一蹶不振,而原本从来没有抬头的燕国,居然一跃成为小霸,这可谓是引起了后来一系列的政治波动。但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有很多问题,因为从当时的历史结果来看,的确五国伐齐是摧毁了齐国而养肥了燕国,按理来说,变化应该只在这两个国家之间才对。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毫不相干的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为何那一场大乱却是秦国渔翁得利呢?

五国伐齐, 毁了齐国壮大了燕国, 为何最后获利的是秦国?


在过去的战国时代,我们总是强调一点,土地和利益是国家生存的基础,所以那些战国国家,每一次都会为了土地而战斗,为了利益而奋斗。以当年的齐国为例,山东五国打打停停,还有对秦国进行联军讨伐,这一系列的操作都在它眼前发生,它却从不轻易干预。齐国是属于那种典型的战国国家,如果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它绝对不出手,只有利益达到标准,它才会倾国而动。当时齐国的孟尝君解答这一现象时如是说,战斗要得到自己的土地,并且能够占为己有,才可以动。战斗要得到足够的利益,能够超过军费开支,才可以动。

五国伐齐, 毁了齐国壮大了燕国, 为何最后获利的是秦国?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齐国基本上不冒头,所以就给了山东5国,还有秦国,肆意夺取天下命运的机会。我们别说齐国太过于低调保守,其实那就是当年主流战国的生存规则,如果打仗不能取得土地,如果打仗不能得到明显的利益,那么国家迟早会灭亡。我们把这个事情回到五国伐齐上来看,就会发现,好像当时列国的所作所为也是这个道理。

五国伐齐, 毁了齐国壮大了燕国, 为何最后获利的是秦国?


当时的燕国不惜一切代价联合其他国家,一定要打掉齐国,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复仇,更是想要疯狂的抢夺齐国的土地。当时联合起来的国家,之所以愿意配合,也是想要从中瓜分地盘。当年的燕国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它不仅灭亡了齐国,而且得到了70多座城池。其他的国家也从齐国原先占领的各自领土中,得到了巨大的便宜,并且把它们给收回来了,这中间还包括了他们抢劫和掠夺来的战争财富,可以说是每个国家都赚得盆满钵满。

五国伐齐, 毁了齐国壮大了燕国, 为何最后获利的是秦国?


但其实,这些国家所得到的东西,都是非常微弱的,反倒是秦国什么都没有得到,而且还充当主力,却得到了最多的东西。因为所有的国家为了利益而战斗,他们也得到了自己所谓的蝇头小利,例如像韩赵魏都得到了自己曾经失去的土地,而燕国更是得到了超越自身领土的齐国领土。但是这些人得到的利益实在是太微弱了,土地的得失不能改变国家的根本,今日得之,明日遇到强国又会丢之。就好像燕国一样,得到了70多座城池,结果顷刻之间被田单打败,又一次丢掉了所有的一切。

五国伐齐, 毁了齐国壮大了燕国, 为何最后获利的是秦国?


反过来看秦国那边,它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利益,但却得到了未来的天下,因为当时的格局是秦国与齐国并称天下霸主,现在齐国被干掉了,而在这场战斗中趁势而起的却是燕国,秦国从此以后失去了能够制约他的对象,这就意味着秦国一统天下,领先于天下的趋势将无人能阻挡。所以当时那一场大战,虽然秦国出力最多得利最少,但实际上已经赢得了所有一切。

五国伐齐, 毁了齐国壮大了燕国, 为何最后获利的是秦国?


学者在研究的时候也不由得发出感慨,秦国真的非常的厉害,它每次总能在关键的时刻看到未来的趋势,就在燕国还有韩赵魏都在为自己抢夺的土地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秦国早就已经打开了未来之门,天下再也没有能制约秦国的存在,而刚刚崛起又衰落的燕国和那些只得到一些土地的韩赵魏等国,他们接下来将会面对秦国统一天下的疯狂操作。所以说,五国伐齐是一个很经典的历史分水岭,它见证了秦国与山东6国的分道扬镳,而秦国能统一也正在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