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復工觀察:這場新仗怎麼打

這個刻骨銘心的新年檔,全中國的人都在做一件事:


全中國的老闆們都在做一件事:


等什麼?等工廠復工,等商場開門,等招拍掛重啟……


也許宅在家裡的你可以等,但你的老闆真的等不起。


在這個很多人已經“等不起”的時候,2月17日,在蘇州,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刻,也是復工復產整1周的節點上,由蘇州市委網信辦指導主辦的“蘇州圓桌思享匯”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線上分享會。


主題就一個——復工復產,新仗怎麼打?


蘇州大復工觀察:這場新仗怎麼打

“蘇州圓桌思享匯”首次嘗試雲平臺,通過視頻系統線上開展。(杭興微 攝)

在20多位同屏在線的參會者裡,有來自各行各業的企業代表,有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餐飲、旅遊兩大商會的代表,以及來自市工信局、市工商聯以及市產業園發展促進會等方面的官員、學者。


也正是在這個難得的視頻會上,各方帶來了很多寶貴的第一手認知——


首先是,我們意料之中的那些行業遭遇了意料之中的承壓,但是壓力之大還是出乎意料。


蘇州是旅遊天堂,但當天的“圓桌思享匯”上,蘇州旅行社商會會長唐天虹明確表示:現在根本沒有辦法開展經營活動,一些旅行社咬著牙取消了訂單,墊錢給顧客退了款,但酒店和航空公司的退款卻遲遲不到,這些旅行社正面臨著極大的資金壓力


陳素興,蘇州餐飲商會會長,說得更加直接:蘇州大小餐飲企業3萬多家,幾十萬員工,好多企業已經快扛不住了即便是像金海華、新梅華這樣的大企業,一個月僅員工工資就在600萬元—800萬元之間,三個月之內也將面臨資金斷流


其次,復工來了,但復工中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接踵而至。


食行生鮮,這家蘇州本土的生鮮電商企業,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廣受關注,看似熱火朝天,但老總張洪良的心裡也有一本“苦經”——產能嚴重不足,目前大概有1300人在職,但是按照市場需求來看,其實翻個倍都不一定夠。但是人一下湧進來,安全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大禹網絡的老總曠攀峰說,公司現在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員工從外地回了蘇州,卻難進自己租住的小區,公司只能找了賓館安排住宿,成本陡然上升。


中科鼎輝生物科技碰到了一段物流瓶頸:原料供應商在上海,但貨車卻開不進蘇州,沒有了原料,即使復工也是難以運轉起來。


旭耀光電的老總黃旭會上也談到,市場上的防疫物品,尤其是口罩,品質參差不齊,目前他們企業的口罩儲備也就只有一個月 ,新口罩的貨源在哪,還沒著落,顧慮不小。


經權律師事務所主任徐輝眼下的煩惱之一,就是單位所在的寫字樓不允許外人進入,導致所裡律師沒法和客戶當面交流……


疫情的“大考”,考驗著一個城市的社會治理能力,這既包括了應急管理能力,也包括經濟發展的應對能力。當前之際,不復工是肯定不行,這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但如何直面復工之後出現的種種問題,才是更要害、更吃勁的關鍵。


總體聽下來,問題可以歸結到四個方面:


1、復工更應關注“產業鏈復工”,而不僅是單個企業的復工。


蘇州有很多條成熟的產業鏈,很多大企業往往都依賴於眾多中小企業的配套,不能只關注了大企業的復工,而忽視了配套企業的作用。這裡面如果脫節,可能會對整條產業鏈的復甦造成一定影響。


2、員工無法及時返回崗位,這個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


一位老闆說得很有道理,生產線是一條流水線,少了一個工種就做不了,必須等所有工種到齊了才能動手。人不齊,復工的進度就會被拉緩。


3、企業資金週轉困難,流動資金短缺。


與此同時,諸多企業還面臨著銀行貸款到期週轉的問題。


4、對“普惠”的渴求。


企業老總們十分讚賞蘇州及時推出的蘇“惠”十條等恵企新政,同時希望在此基礎上,能夠讓相關政策的照顧面更大一些。比如關於中小企業的定義上,大禹網絡等互聯網企業提出建議,不單單從企業人數上來界定,可以根據企業經營等實際情況適當放寬。


令圓桌觀察員特別感動的是,在這場“圓桌思享匯”上,處於不同困頓階段的企業家們並沒有一味訴苦,而是提出了諸多立足現實的建議,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下:


比如有人說,蘇州一直在搞誠信體系建設,這次疫情給企業帶來的一大影響是因為線下活動的減少,導致成交比較困難,能否將之前建設的誠信標準和誠信體系用於此次復工中,促進企業和企業之間的互信,從而推動成交呢?


工商聯是民企的孃家人,蘇州工商聯秘書長範崇德提了一個“實篤篤”的建議: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抓緊生產防疫物資,在疫情防控期間生產的產品,其應交納的增值稅所得稅,能否給予減免?


還有人建議,是不是可以用某種形式向企業提供研發補助?

因為現在很多科技型企業也面臨困難,對於這些企業來說,科研人員個個都是寶,研發補助就是為了能在這個特殊時刻栓心留人。


再比如,建議充分利用大數據來對員工進行精準畫像和管控,把復工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降到最低……


更令人欣喜的是,就在這場“圓桌思享匯”之後第二天,2月17日,蘇州市又出臺了助力企業復工的7條新政!其中不少還與此次會上企業家所提的暗暗契合。


第一條,實施就業補貼政策,就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普惠政策”。


相比其他城市的“拉人戰略”,蘇州採取激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辦法,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紓解用工難題。


無論是全國第一個為了阻斷病毒傳播推遲上班,還是支持疫情後中小企業重建信心,蘇州市政府的反應速度都值得點贊——


2月2日,蘇州出臺蘇“惠”十條,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新政一經發布,刷爆朋友圈,贏得無數喝彩。


參加“圓桌思享匯”的蘇州市工信局企業服務處何摧處長說,蘇“惠”十條的出臺,就是根據接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要求,第一個是明確針對中小企業面臨的一些困難來出政策、渡難關,第二個是明確要求出乾貨,不要說官話。


就這樣,從各部門聚在一起討論對策,到常委會專題研究,再到政策發佈,和時間賽跑的蘇“惠”十條出臺,前後只花了不過一天時間!


就在日前,蘇州還創新發布“復工通”平臺,為全市復工企業和員工提供及時精準服務,上線24小時訪問量突破25萬。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這樣的數據:截至到2月16日,蘇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復工率已達84%,位居全省首位!


說句良心話,攻下這等進度,還真心不容易。


要知道,蘇州是製造業大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僅次於上海、深圳,也是全國第二大移民城市,服務人口達到1550萬,工業企業數、外來人口數“兩多”的特點非常明顯。組織抗擊疫情、加快復工復產的任務交織在一起,經濟驟冷之後的再次啟動,其實是非常艱難的。


可以預見,疫情後半程,響應和防控速度更快、復工措施更得力的地區,將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不管施策是“精準”還是“普惠”,只有多關注“難在哪,還缺啥”,才能抓住政策面、修復基本面,投石入水波心蕩,讓一圈一圈的溫暖漣漪漾動所有企業,讓大復工、搶發展的號角響徹大蘇州的全域。


百業受損,信心仍存。


對企業來說,這同樣是一場考驗。


資金和市場就像麵粉和奶油,生產和物流就像麵包師的烘焙技能,這麼多年我們的企業大多是圍繞麵粉和奶油做文章,要麼加大投入,要麼開拓市場,從來還沒有擔心過“烘焙技能”下線。


想不到2020年開了個頭,“黑天鵝”般的疫情就瞬間出現,麵包師點石成金的絕活被凍結了,沒有了生產和物流,麵粉還是麵粉,奶油還是奶油,蛋糕怎麼做得出來呢?


但蛋糕還得做,飯還得吃。此次“圓桌思享匯”上,永鼎股份副董事長趙佩傑說的一句話很是入心,他說,“除了政府給的政策以外,我們還是要靠企業本身去想辦法,如果我們企業就靠政府的政策過日子,那這個企業是走不下去的。”


早些年,都說中國的城市沒有什麼特色,“千城一面”,可是這次疫情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


城市和城市之間的差別,真的可以很大,甚至判若雲泥。


人居環境、社會環境乃至營商環境,都將在這次疫情之中、之後,得到一次全面的呈現,而且比任何排行榜都來得真實、可信。


對於蘇州來說,眼下疫情正在得到有力控制。新增確診病例自2月6日達到高點(9例)後,近幾日接連出現確診病例“零新增”的向好跡象,今天又是零報告,同時又有2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牢牢守住了無死亡病例的底線。


其實所有的防控,不是為了簡單的“控”,而是為了更加穩健的“進”。


此刻,蘇州已然“甦醒”,正在“防疫”和“復工”的兩條戰線乘勢而上,攻堅奮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