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借刘备土地真的错了吗?

路且惜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到底是借荆州还是借南郡呢?

  • 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借督荆州是在‘备诣京见权’的时候,这点在先主传中有明确提到:

  •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也就是说,刘备是在拿下荆南四郡后去见的孙权。并且此时的刘备已然是在刘琦死后,成为了新的荆州牧,是被众人所承认的。所以并不存在刘备需要向孙权借这四郡以养大业,因此进一步说明,刘备要借的是南郡。

这同样在程普传有提到:

  • 周瑜卒,(程普)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那么,我们理清了这层关系后,就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鲁肃借刘备土地是否错了?

南郡是荆南大郡,又是荆州抗曹前线。鲁肃支持将南郡借给刘备的说法是:

  • 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孙权初得荆州,对于荆州百姓的恩信不如刘备,借给刘备,可以利用他来安抚百姓。再者,同为联盟,多立曹操的敌人。不管从养民或者抗曹,都可以分摊压力。这对于当下的战略部署是对的,因为孙权的基业还是在江东,他首先得保江东。而且赤壁一战,孙权只给了周瑜等人三万水军,自己却率十万大军北伐合肥。显然可以看出,孙权更偏向东线。

第二,周瑜拿下南郡后,提议趁着曹操还没缓过劲来,入川夺取益州。可惜,兵未发而身先死,二分天下的计划就此搁浅。这个计划提出的时候,孙权是同意的,并且以此咨询过刘备,还派孙瑜率军屯兵夏口,打算从水路入川。却遭到刘备的有效反抗:

  • 备不听军过,谓瑜(孙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此时,以刘备的实力要是跟孙权撕破脸,无疑败的几率会更大一些。但孙权为何适可而止呢,自然是他们还有更大的共同目标,那就是抗曹。

而觉得鲁肃借刘备土地是错的,无非是后来刘备取得益州却不归还荆州,导致双方兵戎相见,关系紧张到差点联盟破裂。但这方面归根结底还是在当初周瑜提出软禁刘备的时候,孙权不从的根源上。软禁甚至是杀了刘备,就没这个问题了。那以孙权的实力,能跨有扬、荆两地对抗曹操?

简而言之,既要抗曹,又不让刘备壮大,鱼与熊掌怎能兼得。都是时势使然,鲁肃做的不过是审时度势,保有江东基业罢了。


骗人的猫


【戰國君手札】

实际在这件事上,鲁肃不但没有错,而且处理还是很有远见的,当然了,我们作为后世人来看如此,而孙权碍于当局者迷,是难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

看历史一定要看细节,孙权评价鲁肃的行为,是与陆逊在一起说的。彼时的陆逊替代了周瑜、鲁肃、吕蒙三任大都督,可以说是东吴最为倚仗的人。因此,孙权对陆逊说的这番话,颇有希望借此点一点陆逊的意味,因此难免不客观。

一、孙权对鲁肃的评价及背景

孙权当时与陆逊这么评价鲁肃的:

鲁肃初见我,便为我勾画了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政治蓝图。这是鲁肃第一件令人称快的事。

曹操南下,刘琮出降,献出荆州全境。乘势征伐江东,我问计张昭、秦松,皆主降,唯鲁肃驳斥他们,并劝说我,急召周瑜回来,受命他率军讨伐曹操。这是鲁肃第二件令人称快的事。

后来他劝我借地给刘玄德,这是他的一大短处,但并不损害他的两个长处。

接着他还说到:在图取关羽上,吕蒙胜于鲁肃。鲁肃曾对我上疏:“帝王之路上,总有贤人帮助驱除祸患。关羽能助我们北拒曹操,不用太忌惮他。”这是他不能图取关羽,反而对外夸口的表现,我也宽恕他,不求全责备了。

以上说法,明显是带有主观倾向,把刘备能够西进图取益州做大做强等一系列令东吴不爽的结果怪罪到了鲁肃借地给他们上,这……未免太牵强了。

二、当时的实际情况

实际上,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完全取得益州。孙权着急讨要荆州,刘备以缓兵之计对他说:“等我打下凉州,荆州都给你”。孙权觉得被大耳贼骗了。于是两家开战,孙权派吕蒙率2万人直取南三郡,派鲁肃率1万驻巴丘抵御关羽,刘备带着5万人赶回公安,让关羽带3万人进驻益阳。此时,刘备惊闻曹操拿下了汉中,孙权亦觉得此时应该带着10万大军攻打合肥,两家讲和。

以湘水为界,西归刘备,东归孙权。至此,刘备交出桂阳郡,长沙郡东,江夏郡夏口。

孙权不过给了刘备江陵和武陵郡北部,换来的却是整个湘水以东,赚大了。

这就是鲁肃借荆州带来的结果之一。

赤壁之战前两家结盟,打赢了肯定平均分赃,那时候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就已经压制不住了。后刘备在西边坐大,凭江东实力,既要北拒曹操,又要吞掉关羽,怎么可能呢?

三、鲁肃借地的影响

且鲁肃让他借荆州,形势上是有远见,结果还赚来湘水以东一大片土地,为之后吕蒙白衣渡江铺垫。

此外,当时还有以下好处:

  • 1,让刘备承担防御曹操的责任。
  • 2,避免东吴腹背受敌的局面。
  • 3,降低东吴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导致的军事经济后勤方面压力。

吕蒙是实实在在的鹰派,但即便如此,当他接替鲁肃后,短期内也没有太多大的动作,还假装和关羽修好。可见关羽是很难被武力拿下的。后来也是通过偷了关羽的身后,瞄准了关羽进军襄樊,被徐晃击退,战线拉得太长这一致命弊端,吕蒙陆逊才趁机吃掉了整个荆州。

总之,孙权会这么说,

一是鲁肃在位时,三家的格局导致东吴确实难有大的作为,且刘备趁机壮大实力也是时所必然;

二来孙权此时经历过合肥几场败仗,想要陆逊更加鹰派一些,而不是再去无限期地修好。

关注@戰國君,带你畅游历史星河,品读历史人物,汲取文化滋养~
随手转发是美德,
欢迎在下方留下宝贵评论,和我一起交流三国那些事儿~

戰國君


首先,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从当时的局面来看,鲁肃做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长远来看,孙权的话也体现了他个人一种野心或者说是无奈。

(鲁肃 简笔画)

一、明确“借”的由来

首先赤壁之战后,东吴的大都督周瑜顺江而上攻打南郡,曹操的守将曹仁据城而守,孙刘联盟与曹仁的南郡之战打了近1年之久,难以攻克,刘备军派出关羽绝北道断绝曹操北方援兵协助周瑜,后曹仁得不到援兵,弃城而逃,周瑜得以攻破南郡。而刘备诸葛亮方面在周瑜攻打南郡的时间里,乘机趁东吴与曹操方面火并之机,攻克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这荆南四郡,为以后刘备集团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鲁肃 剧照)

周瑜在南郡整兵,准备进攻益州,这时,周瑜却意外去世了,刘备便跟鲁肃借南郡,这里便是借的由来。

(荆襄九郡)

二、鲁肃愿意劝孙权借荆州的原因

1.维护联盟。孙刘联盟是对抗曹操的根本,如果二人联盟破裂,曹操集团统一全国只是时间的问题(益州、汉中、凉州和辽东都不足以威胁曹操集团),因为存在这个威胁,所以刘备和孙权必须维持联盟,鲁肃也是出于格局考虑愿意借荆州,孙权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也不能拒绝。

2.借刘备之手对抗曹操,同时,找寻机会图谋荆、益二州。南郡与曹操所占的襄阳郡相接,也与益州相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刘备可以从南郡出发夺取益州,孙权也可以借刘备抵御曹操,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因为在孙权看来刘备的势力十分弱小,刘备图谋益州,他可以在身后坐收渔利,最终夺取荆州、益州,与曹操共分天下(个人的一些看法)。

三、“错”在哪里

养虎为患。刘备占据南郡和其他南方四郡,后来又迅速的占领了益州,有了谋取天下的实力了,后来,孙权将借荆州的责任推给了鲁肃(其实,真正决定借不借的还是他孙权)从一定程度上是让鲁肃为自己占据江东多年却无寸进的一种“背锅”。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鲁肃借南郡从整体上说是对了,毕竟孙权也是同意了的,虽然他十分的不满,从后来他主动攻占荆州便可以看出;至于说鲁肃借南郡是一个错误,应该是刘备占据了益州,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在孙权看来影响了东吴的发展,失去了与曹操平分天下,甚至一统江山的机会了吧。以上是个人一些观点,有不对的地方还望指正。


逻辑君


导语:

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刘表去世以后,荆州被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承,刘琮将荆州献给了曹操。所以在赤壁之战前,荆州是曹操的地盘。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都出了力,为什么说荆州一定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呢?如果孙权实力足够雄厚,拒绝给予刘备任何土地,那么刘备又该怎么办呢?

鲁肃作为江东谋臣,他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将荆州借给刘备,所有主动权都在孙权手里,所以不能把这件事怪罪在鲁肃身上。

01周瑜打不下南郡,刘备派张飞帮他才打了下来。

说是借荆州,其实主要就是借南郡。那么就要看南郡的归属权问题了,显然赤壁之战之前,南郡是曹操的地盘。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国志》

曹操在战败以后,将大将曹仁留守南郡。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曹仁必须要同时应付孙权和刘备两方面人马的施压,同时曹操一时之间也无法给予任何增援。

不过曹仁足够英勇,周瑜看中南郡这块肥肉,毕竟荆州的治所在南郡,拿下南郡也就等于是得到了荆州核心地区的控制权。

  1. 很可惜的是,周瑜打了足足一年,都没能把南郡给打下来。不得不说周瑜只擅长水军,陆军作战不是周瑜的长项。
  2. 这个时候站在一旁看戏的刘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所以刘备就让张飞带了一帮人前去支援周瑜,这才将南郡给打下来了。
  3. 可以说,周瑜能够夺取南郡,完全依靠的就是刘备集团的力量。等到瓜分战利品的时候,刘备被孙权保举为荆州牧,可是曹操却将周瑜举荐为南郡太守,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刘备和周瑜互相争斗。

孙刘两家自然是看得清这件事的根本面目,所以孙权和周瑜商量了一番,决定用南郡换取江夏和公安的治理权。

刘备这个荆州牧,当时治所在公安这么个小地方,实在是有些丢人,这么换对大家都有好处。毕竟江夏更靠近江东集团的势力范围,而南郡对刘备掌控荆州更有利。

所以到这儿为止,都不存在什么借荆州的事情。双方之间,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而且大家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这属于等价交换。

02孙权不借刘备土地,刘备凭实力也能抢回来。

我们要注意一点,刘备46岁的时候,是他人生转变巨大的一年,因为这个时候他来到了荆州,并且在这之后遇到了诸葛亮。

他在荆州呆了三年时间,这期间他可不是无事可做。他在这期间一直都在广交荆州好友,荆州这些豪族基本都成为了刘备的好朋友,这就是他在荆州立业的基础。

  • 等到刘琮投降曹操以后,其实荆州内部分为了两派,一帮投降派的人选择跟随曹操,另外一帮强硬派的人则选择全部来到了刘备的麾下。
  • 这个时候的刘备实力非常强大,此外还有关羽和刘琦在夏口训练的两万水军,绝对是刘备的主力军。三国时代能够同时以水军和陆军都见长的,只有刘备集团。
  • 孙权集团擅长水战,陆战简直一塌糊涂,曹操集团擅长陆地战,可是在水军上缺陷十分明显。而刘备却能集中两者的优势,所以孙权不敢小觑刘备。

为此在击败曹操以后,荆州地盘上,只有孙刘两家的时候,孙权必须要考虑的是,如何稳住刘备。因为不管刘备是与他反目成仇,还是与他断交,那都对孙权是有极大伤害的。

打败曹操是孙刘两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到最后你孙权想要吃独食,刘备可能答应吗?以当时刘备的军事实力,孙权还真的未必是他的对手。

别看江东地盘广大,真正能拿出来打仗的士兵也就五万人左右。而刘备手里当时也已经有了三万人左右,而且战斗力强悍。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三国志》

一旦双方爆发战争,孙权吃不吃亏都是吃了大亏。被刘备打败了,孙权就没了立足之地。两家两败俱伤的话,孙权甚至都使唤不动自己的那帮手下人。

03稳定江东是孙权的第一要务,舍弃荆州是权宜之计。

孙权的压力比刘备大得多,他是一个少年英雄,手下这帮人都不是自己的班底,全都是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留给他的。孙权当时只有一个目的,稳住局面。

  1. 首先孙权必须要稳住父兄留下的人马。这些人都是孙策的嫡系人马,而且大多数都是跟随孙坚南征北战的老将,他们资历深能力强,凭什么一定要听你孙权这毛头小子的呢?
  2. 其次孙权必须要稳住江东世家大族的压力。孙策本来就是以武力平定了江东地区,江东豪族们一个个其实不怎么服气,他们手里有兵马钱粮,虽然数量不多,足以自保和独立。
  3. 再者孙权必须要保证手里有足够的实力。就孙权现在的可控军队,勉强可以稳住江东的局面,可是一旦与刘备大战失败,那孙权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说摆在孙权面前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交好刘备。且不论他能不能打的赢刘备,就算能打赢,对孙权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当初曹操大军南下的时候,几乎全部江东大臣都主张要投降曹操,只有少数军中领袖选择死战到底,这就可以看得出江东的局面并不太平。

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三国志》

孙权与刘备交好,不仅可以保证江东的稳定,也让自己有了一个强大的盟友,使得江东豪族们不敢对孙家江山产生质疑。所以不光是地盘,孙权连妹妹都送给了刘备。

总结:鲁肃只是传达一个命令,他没有权力借领土。

所有认为鲁肃借荆州的人,都不愿意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鲁肃哪来的权力?荆州是鲁肃的私人后花园吗?他想要借出去就能借出去吗?当然不行。

荆州地盘的归属权,是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所需要讨论的问题,上升到这个层面的话,鲁肃顶多也就是一个外交部发言人的角色,他负责传递双方的意思。

最多鲁肃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不过你让一个提意见的谋士为主公的错误来背锅,是不是要寒了天下谋士的心呢?毕竟决策权在孙权手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聪明的孙权还是知道的。


江湖小晓生


东汉荆州共有七郡,分别是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等。刘表未死时,孙权攻杀黄祖后,占领江夏郡东部一带。刘表派长子刘琦出屯江夏夏口。

刘表死后,次子刘琮继位就投降了曹操,引曹军入境,曹军南下收编荆州把刘备赶到夏口,刘备、刘琦遂与东吴结盟,周瑜带三万军逆水而上把曹军堵截在赤壁火攻大败曹军,携胜围攻南郡治所江陵并攻克。然后欲进取益州,结盟马超,还没有开始就死了。

期间刘备派军队追杀曹军败军,协同围攻江陵,并且占领荆州南部四郡,并将治所设在江陵附近的公安。

此时鲁肃借南郡给刘备以共抗曹操实则极富战略眼光的睿智之举,当时孙权马上就同意了这个方案。

一、刘备的咄咄逼人

赤壁之战后,刘备借机占领零陵、长沙、桂阳、武陵以及巩固了江夏中部,其扩张态势必须占领江陵,控制整个长江中游,北抗曹操逐鹿中原,西取益州开疆拓土。

然而这一切必须经过盟友东吴首肯,于是刘备同意与东吴联姻,甚至以身犯险东去成婚迎娶孙小妹。

一世英杰周瑜提出软禁滞留刘备消磨其意志,通过抬高关、张等人地位分化他们,最终消化吞并其部。

但是都没有成功,反而刘备借双方亲密关系,提出借南郡分担曹军压力的主意,同时将治所迁到江陵附近。

二、周瑜的去世

此时孙权势力范围仅仅有扬州、江夏东南部,以及刚刚到手的南郡江陵一地,扬州治内山越叛乱时有发生。

防守东线西线内线都需要有能力的将领和守军,围攻南郡耗费时日和资源太多,如果周瑜在世,或有办法顶住南北的压力。

周瑜去世后,没有人在此时提出更好的可行的战略主张,孙权和鲁肃虽也西取荆州、益州的想法,但是此时巩固联盟抵抗曹操更重要,曹操此时就有封程普为江夏太守,分化联盟的举动。

三、战略的交换

借荆州南郡的协议谁都没有看到过,但是看后面的发生历史可以揣测出来。协议应该是这样的。

借南郡什么时候还,估计是有安身之处就还,所以益州得到后孙权就要其还,刘备却说得到凉州再还。

有借就有还,既然纯信用借,利息就会高很多,当时刘备肯定说过借一个郡还几个郡的,不然孙权也不会调兵明着抢夺荆南三郡,最后谈判刘备也只留下武陵、零陵、南郡部分。

信用借也要有手续费的,那就是交州。借南郡之后孙权任命步骘担任交州刺史,计杀了与刘备有旧的吴巨,收复了士燮,吞并了交州,其间刘备从来没有干涉、谴责,应该是默认作为交换。

鲁肃借刘备土地是时局下东吴最好的战略方案,虽然坐大刘备,然而一直赶着刘备开疆扩土,自己做黄雀,全取荆州,

后来孙权称帝的时候说都是鲁肃的功劳,其中部分功劳就指的是荆州、交州的夺的巧妙。


石家言


鲁肃借刘备土地,真的借错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1,当时天下,还称为汉朝。天下表面上,还是汉天子的天下。荆州之地,属于汉朝,孙权也自称汉臣。

鲁肃作为孙权的跟班,在未经汉天子允许的情况下,他代表东吴,将荆州借与刘皇叔。此举大逆不道。

2,当时荆州属刘表及其子嗣刘琮所有,东吴并无染指。后来荆州归属汉相曹操,东吴也无力窃取。东吴一无荆州的所有权,二没有占领过荆州,却将荆州借给了刘皇叔。这只是鲁肃利用小聪明,去讨了个口封而已。此种行为有失人格丶国格,自此东吴成了三国之中,口碑最差,最招人看不起的一方。

3,鲁肃凭口水,借出荆州。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可以时常借口讨要荆州,去敲打刘备集团。以此来掌握“孙刘联盟”的主导权;二是,一旦有机会,东吴就可以明正言顺的去占领荆州。

正是鲁肃设下的这条“妙计”,诱发了后来的关公失荆州、吴蜀大战等一系列事件。而这一系列事件,直接葬送了吴蜀两国的前途。

从鲁肃借荆州,这一举措,可以看出,做人做事要有度,任何算计都要有分寸。老实人终归难吃大亏,聪明有时反被聪明误。


鬼影147951010


鲁肃可以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这位奇人对时代的敏锐,以及对历史的看法可谓神奇二字。

说到鲁肃建议的借地,对东吴的利弊之前,首先要知道从南郡之战后,到鲁肃借地之前,孙刘两家在荆州具体地盘划分,就是一笔糊涂账。南郡之战一结束,周瑜就把南郡的公安等地作为参战酬功划给刘备(1)。而刘备征荆南4郡里,长沙郡的下隽县等(2),还有武陵郡部分也可能在东吴手上(3)。可以说双方此时在南郡、长沙、武陵3郡的地盘划分是犬牙交错。此外,即使这个南郡,在赤壁、南郡2战后,也有近一半的区域在曹操手上(4),也就是说南郡是由曹孙刘3方划分。可以说在鲁肃借地前,东吴在荆州的地盘是比较狭长的。看了当时的地图,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蓝色圈内就是鲁肃建议借地之前,东吴在荆州除江夏郡外的大致掌控地盘,比较狭长。一眼就可以看出刘备完全隐藏在孙权身后,由孙权全部承担防御曹操的责任,刘备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东吴就成冤大头了。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此时东吴在荆州的地缘条件极为尴尬,不仅属于东吴的南郡、长沙、武陵地盘狭长,而且被长江分为南北两端,在这狭长地形条件下,东吴要全部承担北防曹操的重责,南边还需要防备刘备可能的打冷枪。在这种条件下,东吴成了夹心饼干,不仅军事压力大,且经济后勤负担也极大,可以说东吴是态势极为不利的冤大头。而鲁肃建议借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鲁肃建议借地对东吴的好处:

一是让刘备承担防御曹操的责任,二是避免东吴腹背受敌的局面,三是降低东吴军事经济后勤压力。

鲁肃建议借地对东吴的风险:

什么时候收回借出去的地盘?显然,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鲁肃的决策收益,可以极大地缓解东吴的军事经济后勤压力,而风险就是在于借出去的地盘是否拿得回来。这就看拥有东吴最高决策决定权的孙权,如何取舍了。




A影视历史


鲁肃借荆州给刘备是出于战略眼光的长远谋划,并没有错。

我们来分析一下鲁肃为什么主张借荆州给刘备。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荆州的范围,以及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家在荆州的势力分布。三国时期的荆州包括南阳郡,襄阳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八郡之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战败,依然保有南阳和襄阳两郡,孙权占据了南郡北部,刘备占据了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和南郡的南部。也就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在荆北两郡,刘备占据荆南四郡和江夏郡以及南郡南部,孙权则保有南郡北部,孙权的南郡北部正好处于曹刘势力的包围之中。

其次,明确一下鲁肃借给刘备的荆州是哪一部分。赤壁之战后,周瑜将南郡的公安分给刘备吞并(这也即是上一部分所说的刘备占据的南郡北部),刘备以公安地小无法屯兵为由,提出向孙权借南郡北部以容身。因此,刘备所借并非整个荆州八郡,也非整个南郡,而仅仅是孙权控制的南郡北部。

再次,分析一下鲁肃为什么主张将南郡北部借于刘备,并非是因为鲁肃是忠厚长者,善良无私,而是出于对东吴的战略谋划。

一者,孙权占据南郡出于曹操和刘备的南北包夹之中,西部还有益州刘璋的威胁。处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如果曹操南犯,孙权将独立承受曹操兵锋,难以抵抗。如曹操和刘备同时攻取,则孙权的南郡更是难保。在这种情况下,借南郡于刘备,不仅送给刘备一个大大的人情,巩固了孙刘联盟,更可以增加一强援,借助刘备分担来自北方曹操,抵抗西部刘璋的攻击,实际上是为东吴增加了一道屏障。

二者,刘备集团常在荆州,素有人望,很得民心,刘表死后,荆州士族更是纷纷投靠。将南郡借给刘备,更利于荆州的统治,增加孙刘联盟的力量和抗击曹操的砝码。

总之,在曹操一家独大的形势下,孙刘结盟抱团取暖是最佳的战略,而借荆州于刘备这正是出于这一战略考虑而做出的抉择,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古亳笑笑生


鲁肃借荆州给刘备,不是鲁肃的错,而是刘备的错。207年,曹操举兵南下,刘琮不战而降。刘备集团从新野与十万百姓一同南下,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虎豹骑冲散,刘备只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人往南先行。赵云见甘糜二位夫人及阿斗还在乱军之中,回马寻找,后有赵去怀抱阿斗七进七出战曹军的的事,张飞据长坂桥接应赵云,喝退曹军,刘备等人到了夏口。。。曹操得荆州水陆人马十万,加紧操练水军,准备顺江而下夺取东吴。曹操檄文孙权,要和孙权会猎于江东,因荆州不战而降,给了东吴巨大压力,以张昭为首的文臣士族主张降曹。诸葛亮省时度势,主张孙刘联盟,共拒曹操,诸葛亮的主张正合东吴政治家、外交家鲁肃之意,过江后鲁肃将诸葛亮引见给孙权,在政事厅诸葛亮舌战群儒,大都督周瑜也从才桑赶回建业,说曹军不习水战,联刘抗曹可行,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周瑜与诸葛亮商议破敌之策,各自在手心上写一个火字,英雄所见略同。周瑜率兵三万,刘备水陆军一万,刘琦水军一万,联军共五万人马,在赤壁用火烧曹军连环船,曹军十死八九,大败北还。。。赤壁之战胜利后,孙权封程普为江夏太守,周瑜为南郡太守。周瑜领兵进攻曹仁驻守的南郡,相持一年。诸葛亮趁机率张飞、赵云、关羽占领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周瑜曹仁互有胜负,周瑜还被曹仁毒箭所伤,假装殒命,曹仁去袭吴营,遭周瑜理伏,大败而回,来到江陵城下,城上乱箭射下,赵云奉诸葛亮之命袭取了南郡。因周瑜日久攻不下南郡,诸葛亮说你取不了南郡我取了,曹仁只得北还樊城。此时刘备拥有零陵、桂阳、长沙、武陵、南郡五郡,占了荆州大半地盘,孙权派鲁肃前来索要南郡,因赤壁之战东吴出力最多,把曹操赶出荆州,荆州应由东吴主宰。。。荆州是大汉之荆州,尚有荊州牧刘表的长公子刘琦在江夏,在荆州土地上,孙权刘备只是友军,荆州之地应当权属刘琦,不能由东吴说了算。刘备把刘琦当成傀儡,自表荆州牧,自做主张,为了稳定孙刘联盟,双方不动干戈,怕曹操趁机所图,自愿向东吴妥协,与东吴达成借荆州的协定。也就是刘备所占六郡(不久刘琦在江夏去世)全部是向东吴所借,等取了西川归还荆州。这也是诸葛亮的神操作,为了一个不且实际不牢固的联盟做出最大的牺牲,就当时势力来讲,东吴水战尚可,陆上交战刘备可以暴揍东吴,刘备加上刘琦的人马也有三万多,而且心齐将勇,孙权是毫无能力与刘备争霸荆州。南郡江陵为古荊州治所,历史攸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进中原,西通巴蜀,南连吴越。前荆州治所襄阳还在曹操手中,刘备想以江陵为荆州的政治、军事、行政中心,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也是刘备筹著满志,狂枉自大,自己有兵有将有地盘,有天下最高端军师,不久的将来定会逐鹿中原,雄霸天下,荆州借与不借没有区别,只是暂时利用。刘备诸葛亮在借荆州的问题上没与东吴处理好最终权属,为日后荆州埋下了很大的祸患,还差点颠覆了刘备自己的政权。借荆州不是鲁肃的错,是刘备诸葛亮的错。应用江夏、长沙两郡换取南郡,同时参加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后,刘备在荆州不可能一无所有!





刘坤忠120


第一是孙权觉得自己还无法单独和曹操对抗。当时曹操虽然在赤壁大战中输了。但是输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瘟疫。正面战场上并没有损失太多。而当时整个中华曹操已经占据了十之六七。如果说全部把荆州借给刘备的话,那么就是他们来独自对抗曹操,孙权并没有这个把握,而刘备手中不仅有一些比较强悍的武将,以及荆州的一些资本。毕竟刘琦还在刘备处,就当时荆州的人来说,肯定更希望依附于刘备。孙权如果要取得荆州多半还是和刘备有一战,就算能取胜,多半也是惨胜,之后无论是荆州的内部纷扰,还是外部曹操的压力,他都是承受不了的。

第二就是手下一些官员的规划,这里面大家知道最明显的就是鲁肃。鲁肃的战略规划在东吴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他最早提出了两分天下的计划,虽然后面因为各种局势的发展,这个规范没能达成,但在对抗曹操方面他还是得到了孙权充分的信任,赤壁大战后,他又马上提出了联合刘备来对抗曹操的策划,也被孙权所重视。就战略方面,孙权更加信任鲁肃,所以也就采纳了他的联合刘备的计划。

第三就是孙权自己虚了。在周瑜与曹仁大战江陵的时候,孙权也带领了军队去进攻合肥,当时合肥曹操的兵力很少,还都染上了瘟疫,属于半放弃状态,于是只随便派了1000人去增援。但就是这1000人在蒋济的谋划下,谎称有几万人来支援。然后把这个消息故意透露给孙权。孙权听到了之后直接吓傻了,连忙撤退。事后孙权才知道这是一个计谋,对他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觉得自己在军事方面的能力确实很弱,这点从后面的合肥之战也能看得出来。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张辽打得落花流水。所以说,孙权最强的还是权术,其他方面相对较弱,这时候赤壁大战已经获胜了,他不想再花更多的精力在军事上面,首先想到就是固守成果。如果把荆州给刘备,那么自己这边可以说就没有任何压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