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东方朔有多厉害?

用户58543469150


东方朔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多的传说故事。不过,这些传说故事大都不是真的,只是后人借东方朔的名字,演绎出了非常多的传奇故事。不过,为什么后人没有借别人的名字来演绎,而会借东方朔的名字来演绎呢?其实这已经说明,东方朔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东方朔剧照)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东方朔,究竟是怎样的呢?

东方朔被司马迁放在《滑稽列传》里,主要的原因,是东方朔在汉武帝的眼中,其实只是拿来解闷逗趣的人。但是,东方朔肯定不喜欢自己作为逗趣解闷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是怎么使用东方朔的。

东方朔是在汉武帝继位后,下诏“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的时候,通过自荐,被征召起来的。东方朔的自荐信非常特别,那时候东方朔22岁,他说他读22万字的诗书,又读了22万字的兵书。除此外,他还说自己身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东方朔用了三千多块竹片来写信,汉武帝看了两个月才看完。看完后,“上伟之”,觉得东方朔气概不凡,于是就让他去公车署,等待召见。

东方朔的这个自荐信,从东方朔的角度来说,其实是想向汉武帝展示一个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美男子形象。他肯定以为汉武帝三观很正,一定喜欢这种形象。不过,汉武帝看到的却是另外一方东西,觉得这东方朔有点好玩,从“22”的数字,从一连串的排比句,都是个好玩的人。

(汉武帝剧照)

不过,汉武帝也就是觉得有点好玩,并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所以,把东方朔放在公车署,他就忘了。

东方朔呆在公车署里,总觉得不是滋味。公车署薪水又少,连饭也不够吃,这离建功立业,实在是隔得太远了。同时,从汉武帝喜欢侏儒这样的人,东方朔似乎才明白过来,汉武帝需要的,显然不是那种满腹经纶、文韬武略、翩翩风度、玉树临风的美男子,而是需要有趣与好玩的人。也因此,他才吓唬那些侏儒,对他们说,汉武帝打算杀掉他们。等侏儒哭着求汉武帝别杀他们,让汉武帝惊异而召见东方朔的时候,东方朔才说出“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这样的理由,把自己滑稽逗笑的一面,展现在汉武帝面前。汉武帝因此让东方朔在金马门待诏。虽然还是没有重用,但是这里离汉武帝已经很近了。

东方朔真正获得汉武帝封赏的官职,还是在汉武帝玩耍的时候。有一次,汉武帝玩射覆的游戏。当时汉武帝把一只壁虎藏在盂中,让人猜。当时很多人都猜不到,东方朔找到了机会,说自己学过《易》,能猜到。汉武帝就让他试一试。东方朔把蓍草摆出很多卦象,一番演算后,说:“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因为猜到了,汉武帝很高兴,赏赐了他很多金银玉帛。

(郭舍人剧照)

实际上,东方朔玩这个猜物游戏,我认为,与他用蓍草摆卦象没有任何关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理分析。毕竟之前已经有人猜过很多次,东方朔心里已经有谱。而且他在猜的时候,我们从他的言语可以看出,他不是直接说出结果的,采用的是排除法。他在排除的时候,肯定不断地在观察汉武帝的表情和反应。最终不断接近目标,最终把目标说出来。同时,他这样的表述办法,也让猜物的这个过程生动有趣,因此获得汉武帝的喜爱。

东方朔在掌握了射覆的诀窍以后,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猜物上无往不胜,最后还打败了另一个深得汉武帝宠爱的郭舍人。因此,东方朔最终获得常侍郎的官职。

此后,东方朔把有趣好玩发挥到极致,利用这一点,有效地劝阻了汉武帝修建上林苑。同时,还当了一回汉武帝的心理医生,对他进行了一番安慰。东方朔最高升到了一千石太中大夫的职务。

不过,东方朔似乎并不喜欢自己这种利用“滑稽”来当官的做法。当他就要去世的时候,正儿八经地给汉武帝上了一回奏折。当时汉武帝惊异地说:“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意思是说,东方朔说话,怎么变得这么正儿八经了?因为正儿八经,因此汉武帝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这件事做出评价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不是东方朔不想发表“善言”,是汉武帝不需要这样的“善言”,这也是王朝社会里大臣们的悲哀啊!


张生全精彩历史


历史上的东方朔出生在公元前154年,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他是个非常幽默的人,就像我们现在的小品相声演员,一张嘴妙语连珠,包袱不断,他所到之处就会让那里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

如此一个自带笑点的人却有一个悲苦的童年,他幼年时父母双亲都去世了。



历史上的东方朔到底有多厉害?

一、写自荐信的能力很强很厉害

东方朔的的自荐能力令现代人也自愧不如。汉武帝时期面对天下广招人才,22岁的东方朔抓住这个机会给汉武帝发来了一封自荐信,他直接应聘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给汉武帝的这个自荐信,竟然用了3000片竹简,用两个人合力运过去的。汉武帝读完这些信用了2个月,这在当时千千万万的应聘者中可谓一枝独秀。

据《汉书》记载,东方朔自荐信部分是这样的:

背境:从小孤儿,兄嫂养大

年龄:22岁

外貌: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

人生履历:

“13岁开始读书,苦读3年,读的书籍已经够用;在15岁时学习击剑;16岁学《诗》、《书》;阅读量达到22万字。19岁又开始学习兵法和做战常识,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22万字,总共44万字。”

偶像:子路 我钦佩子路的豪言。

应聘职位:“我这样的人,应该能够做天子的大臣吧!”

关于东方朔的身高,西汉时一尺是0.231米,1寸=1/10尺=0.0231米。可推断,九尺=2.079米,三尺=0.0693米,那么九尺三寸大约2.1米多。这身高在古代确实罕见,估计东方朔有点吹。

东方朔善于推销自己,他把自己的长相和气质方面描述的也很完美,很雷人。廉俭,讲信用、勇敢、帅气的帽子一顶顶扣在了自己头上,些许幽默风趣。总起来说,他把自己夸得异常醒目,引起汉武帝的注目。

这封沉重的自荐信给汉武帝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因此他在天下众才子中脱颖而出,正式踏进皇宫的大门,开始在汉武帝身边做事。


二、善于观察,思维敏捷,猜物方面很厉害

东方朔陪伴汉武帝玩猜东西的游戏。汉武帝吧一只壁虎藏在盂中让臣下猜测时什么,没有一人能猜中。东方朔说自己学过《易》,他竟然猜中。得到十匹帛的奖励。汉武帝玩这种游戏上瘾,他经常让东方朔猜他偷偷藏起来的东西。东方朔从来没有猜错过,因此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和信任。有的同僚妒忌他。有个叫郭舍人的,怀疑东方朔是个骗子,想出难题让东方朔出错,降低东方朔在汉武帝心中的位置。他用树上的寄生出题,没想到也被东方朔猜中,他又出各种谜语也被东方朔猜中,所有人都对东方朔心服口服。汉武帝命东方朔为常侍郎,汉武帝对他更加信任和喜爱,认为他是半仙、神棍人物。东方朔之所以能有这方面的能力估计和他平时的观察和读书多有很大关系。


三、在直谏方面很厉害

汉武帝非常喜欢外出游玩打猎,常常一去就是5天,汉武帝为了以后更加方便游玩,就打算建上林苑。

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劳民伤财是一定的。东方朔就对汉武帝谏言,列举修建上林苑的种种弊端,又拿出殷纣王、楚灵王、秦始皇大兴土木祸国殃民天下大乱的例子,劝汉武帝自省,也因这件事东方朔被封为一千石太中大夫的官职,还上次了100斤黄金。 一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东方朔还在向汉武帝谏言,劝告其斥退、远离谄媚的小人,他说:‘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

四、诙谐幽默智商方面很厉害

一个三伏天,武帝给朝臣赏赐肉食。大殿内热得像个蒸笼,大家都大汗淋漓地再那里等,可负责分肉的官员却迟迟不见。东方朔真得怕中署了,他说: “按照上朝规定,三伏天可以早退,我先领了天子的赏赐回去了。” 说罢,他便拔下剑,切了一块肉,潇洒而去。太官丞将很生气,立刻向皇上告了状。 面对武帝叱责,东方朔把官帽一摘,跪在地上谢罪。汉武帝对他说你起来说说你具体错在哪里吧 。东方朔站起来,大声说: “东方朔呀东方朔,没等陛下分赏,就擅自拿走赐品,好无礼呀!拔剑切肉,多豪迈呀;面对大块肉,只取小小一块,好清廉呀!自己不吃,全给老婆,爱情楷模呀!”




此刻的武帝早已笑得不行了,大臣们也哈哈大笑,整个皇宫没有了压抑,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海洋。汉武帝一高兴就赐了东方朔一石酒和一百斤肉带给老婆,让他继续当个宠妻狂魔。

据说,有一次,汉武帝得到进贡的"不死酒",说是喝了可以永生,汉武帝很高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东方朔。没想到东方朔端起这杯长生酒就喝了一口,说是替汉武帝尝尝。汉武帝龙颜大怒要杀死东方朔,东方朔说:“陛下如果杀了臣,就证明这酒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喝了能够不死,那么陛下就杀不死臣。”汉武帝一想是这么个理,就饶他不死。如果不是东方朔的思维敏捷,智商高,早就小命不保了。


小姐姐讲史


提到东方朔,后人都因其性格诙谐、才思敏捷、足智多谋而深深喜欢上这个历史人物。他陪伴在汉武帝身边很多年,在很多方面,都对这位帝王治理国家,甚至是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东方朔虽然没有靠自己立下青史书名的卓越政绩,他有着自己幽默的处事原则,在看似荒唐的举动之下,东方朔才真正是心怀天下的人,否则,他又怎么能陪伴汉武帝亲手打造了盛世王朝。

某种程度上讲,东方朔算得上是政治、文化等等方面的怪才。往往,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表现出特别有个性。

而东方朔也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他才是汉武帝时期最有实力的那个人。不过,后人依旧在考证为何东方朔如此厉害,仔细查证历史,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历史人物通过不同的事情,以超出寻常人想象的做事风格著称。

而且,这其中充满了东方朔的智慧,如此说来,仔细品味后才会发现,东方朔的确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

别出心裁的毛遂自荐

当东方朔出现在汉武帝的脑海中,正是因为他长达3000片竹简的自荐书。想当年,汉武帝刚刚登基就开始广招天下有志之士,一时间,各地大量的人才都纷纷上书,渴望在这一次帝王的招募中可以独占鳌头。但是,东方朔居然写出了让汉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的自荐书。

在其中,他详尽的介绍了自己从小父母双亡、依靠兄嫂抚养,始终勤于学业,而且,在大量的阅读古籍中,有着深厚的治国经验,甚至,他以古人做比对,不断夸赞着自己的卓越。字里行间中,都透露着东方朔满满的自信。

也让汉武帝读后感觉眼前一亮,觉得这位青年才俊的确气质不凡,有别于其他在帝王面前,因为各种原因而谦卑的人。由此,安排其在公车署等待召见。这也是东方朔迈出靠近汉武帝的第一步。

幽默又充满智慧的君臣相见

在公车署,东方朔不但薪水微薄,而且,始终没有办法得到汉武帝的亲自召见。他的内心也是无比焦急的,毕竟,真正能走向身居要职的地位,才能施展自己满腹的才华。由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东方朔居然采用恐吓汉武帝喜爱的几个侏儒,告诉他们帝王准备杀死毫无用处的他们,而使得汉武帝再一次关注到东方朔这个人物时,着实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求召见方式,也从此让东方朔在汉武帝的心中有别于其他大臣。虽然,东方朔采用这样的方式有些滑稽,甚至还有些冒险,但是,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个小人物想要走向卓越,一定要付出的无畏智慧与不同寻常。

关键时刻的忠言得以让君王刮目相看

可能在初期,东方朔给汉武帝的印象,还是有些鲁莽以及工于心计的。但是,随着之后一步一步的升迁,尤其在汉武帝身处盛世想要修建上林苑时,东方朔却能借古讽今,从各个角度向汉武帝谏言,说明在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上林苑修筑如此豪华的宫殿,会让国人觉得帝王不体恤民情,而且,此举也绝对不能兴盛汉朝,与曾经的楚灵王、秦始皇大兴土木导致最后民不聊生的事迹很是相同。

甚至,在最后,借助天象的变异,东方朔希望汉武帝能够深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此语重心长的规劝,最终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而因此,东方朔升官加爵还获赐黄金百斤。殊不知,在很多帝王为了奢华大兴土木之时,进谏的大臣们更多的都是惹来了杀身之祸,能让帝王幡然醒悟也不失为东方朔的一大能力,以及他空前绝后的处世之道。

践行“大隐于朝”的智者

如果说,东方朔经常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也会惹到帝王十分恼怒,是他的本性所在。但是,当东方朔称自己真正是大隐于朝的人,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当时,汉武帝身边官员大多认为,东方朔是一个疯子,而且,汉武帝也的确见识到他总在做一些荒唐的事情,朝中要员都赶不上他。但是,东方朔很清醒地知道,自己正是隐居于朝廷中的那个人,就如同曾经的古人隐居于深山之中。

他在自嘲的诗句“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也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东方朔用如此怪异的行为才能在不经意间真正洞察朝廷的动荡与暗潮汹涌。而加上他自己有些荒唐,同时,不被其他人察觉的智慧,更是能让东方朔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朝政是否真的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一个荒唐的外表下,真正心怀天下的气度才是让人佩服的。在东方朔临终之前,他还一本正经地规劝汉武帝:谗言永无止境,也会导致汉朝与邻邦永远不得安宁,只有远离谄媚的小人,广开言路,听取忠臣的建议,才能保持盛世长久不衰。简单的话语也浓缩了这位政治怪才对于当时时局深深的忧虑,以及,穷尽一生得到的治国心得。

所以说,探寻东方朔为何厉害、有多厉害,并不见得他创造了多少盛世伟业,而在于他的为人处世、举手投足之间,将自己的智慧完美地融入到其中,才得以向世人呈现不一样的处世之道与治国智慧。


无笔


汉武帝可以说是西汉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思想上,汉武帝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否则后世人们何以会有“秦皇汉武”一说呢?汉武帝一生功绩斐然,这些功绩的取得也得益于手下的功臣。

汉武帝时期能人辈出,文有公孙弘、董仲舒,武有霍去病、卫青,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奇葩的人物,那就是东方朔,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东方朔出身草根,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家庭也很普通,但是他却是一块读书的料子,自幼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经常阅读古籍,爱好儒家经典,广泛的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东方朔出生逢时,遇到了汉武帝,政治仕途就多了一个契机。汉武帝刚登基的时候,那时候还不兴科举考试,求贤若渴的他征召天下贤良公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激起了全国各地才子的求官热潮,于是纷纷上书应聘。

东方朔也不例外,为了写好自己的个人简历也是煞费苦心。西汉时期还没有纸,只有竹简,东方朔为了能向汉武帝更好的介绍自己,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别具一格,于是将个人简历写了三千多片竹简,堆了满满一车“简历”投寄给汉武帝。投简历的人实在太多,汉武帝都看不过来,问了一下身边的太监这一大堆竹简是多少人的简历,太监说是一个人的。汉武帝感到十分好奇,于是翻开看了一下,东方朔文采飞扬,而且十分幽默,简历的语言诙谐风趣,立马激起了汉武帝的阅读兴趣。

汉武帝一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将他的简历看完,觉得此人不凡,命令东方朔在公车署中等待召见。能在众多求职者中博人眼球,而且还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东方朔的厉害之处。

东方朔虽然才华横溢,曾经指出政治得失,陈述强国之计,但是却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拥有治国奇才,却始终被汉武帝视为滑稽取乐的弄臣,做官只是做到了太中大夫,没有像主父偃一样成为军机大臣。

既然东方朔如此聪明,他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境遇呢,怀才不遇,才能无从施展,还被戏弄,等到看透了这些,东方朔人就活得更加明白通透了。

古代读书人都有一种相通的心态,进则为能臣,退则为隐士,既然官场失意,东方朔于是选择了"大隐隐于朝",既不反抗,也不同流,在朝堂之中寻找自己的一片净土,安详地过完此生。

主父偃的一生大起大落,前半生穷困潦倒,后半生飞黄腾达,然后迅速陨落,发达得快,死得也快,主父偃立下了不世之功,结局也不过如此。

东方朔相比于他,一生过得既安稳且潇洒,结局也算美好。能在朝堂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可见东方朔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后来他也被相声、算命、段子手(笑话)行业都奉为祖师爷,留下千古美名。

东方朔未能立下名垂青史的政治功绩,但是他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积极劝谏,对汉武帝的行为举措也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历来现实


瀚海认为,东方朔的厉害之处在于此人双商极高(情商和智商),大胆自信,勇于自荐,独树一帜,赢得皇上和其他人的瞩目和赞赏。

智商高在哪?

东方朔是一介平民,在能抓住机会的时候大胆出头,毛遂自荐,成功地自我营销让他摆脱了平民身份,跃升为官吏。当时汉武帝推行新政,提供平民可以向他自荐的机会,优秀的自荐者也可以被分配到一定职位。



东方朔见这个正是大好时机的时刻,他马上细细思索什么样的自荐方式才能够打动汉武帝呢。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着,他想要打动汉武帝谈何容易呢?这个哥们就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好方法,同样是竹简上写自荐,他决定把自己的自荐信写得又细又长,耐人寻味,让汉武帝读了整整两个多月。

三千片竹简的自荐书在当时也是很稀有,两个大男人才能扛得动这它们。自荐书上如是写道:“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东方朔成功地塑造出自己文武双全,智慧仁义的高大上形象。

他没有韬光养晦,而是在关键时刻锋芒毕露,自信积极地阐述出自己心目中的自我评价——“臣现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目若悬珠,亮如朗星,齿若编贝,勇赛孟贲,敏过庆忌,廉似鲍叔,信如尾生,凡此种种,德才兼备,列为天子重臣不为过也。臣东方朔冒昧再拜以达上听”。

情商高在哪?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对东方朔作出如此评价——“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赞美称扬东方朔,故写了《东方朔画赞》著作, 对东方朔的睿智诙谐和幽默自如的作风夸不绝口;而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

《汉书·东方朔传》中如是表述:“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东方朔这人很会做人,总是看汉武帝的脸色说话劝谏,让汉武帝龙颜大悦,颇为接受。“饭已,尽怀其肉持去,衣尽污”,汉武帝留东方朔下来吃饭,而东方朔在每次吃完饭之后都把吃不完的肉类放在自己家的衣袖里,即使是让人看到他的袖子脏脏的也毫不在意,依然故我。这个人也是个奇人,酒后大大咧咧地在皇帝办公处撒尿。估计汉武帝也是醉了。



不过也正是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东方朔荒诞不经、玩世不恭的形象深入人心。瀚海看来,这位老哥并不是真傻,只是在塑造自己的形象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善于自黑、赢得热度”。

他所有的怪诞行为无非这一句的反面——“陆尘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宫廷之中怎么可以避世呢?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只是用这样的方式来伪装自己不得志的事实,可惜他还是不被汉武帝重用,没有发挥出他的雄才大略。

东方朔死后成仙?

李白对东方朔颇为欣赏,写出了如下诗句:

朝天数换飞龙马,赦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刘向所编的《神仙列传》、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等古典著作里都写到东方朔最后被位列仙班,道号曼倩。而史料记载,汉武帝仰天长叹:“东方朔在朕身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

这样那样的传说都把东方朔神话化了,只是他死后是不是成仙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奇人,还发生过很多奇闻轶事。


瀚海说史


历史上的东方朔有多厉害

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著名词赋家,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不得汉武帝重用。东方朔不见得有多厉害,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风趣幽默,既然仕途不如意那么就在汉武帝面前耍耍宝也是不错的,起码衣食无忧啊。后世相声界还把他称为祖师爷。你看,汉武帝平时公务繁忙,工作之余听东方朔说说段子,解解压,是不是很舒坦啊。所以啊,宫里也缺不了他。

东方朔家里条件应该不错

汉武帝初年,招贤纳士,东方朔做了一份简历,推荐自己。这份简历可不一般啊,当时还未有纸张,书写都是用竹简,整整装了两车。据说汉武帝整整看了两个月,当然这是后世谣传,一个皇帝哪有这么多时间看一个草民的简历,还看了两个月?简历多半是下面大臣先看,再通过口述讲给汉武帝听。不过从侧面说明,东方朔很有才华,就算写简历也是写的引人入胜。汉武帝听了汇报,觉得此人夸夸其谈,不堪大用。但还是给了他一个官做。

整整两车的竹简啊,一般人家应该是负担不起的吧。秦汉时期的读书人也都是有点家底的,能读到博学多才,这得要看多少书啊,这些书也都是用竹简写的,这些都是要钱的。

吃饭打包的先驱者

东方朔虽然不受汉武帝重用,但却很讨汉武帝欢心,是他的娱乐担当。这点也说明汉武帝刘彻此人把工作和娱乐分的很开。不像其他皇帝一样,喜欢谁就重用谁。那么,既然东方朔是汉武帝的开心果,这酒局自然不会少。酒桌上少了东方朔这样的人才,那将沉闷很多啊。不过东方塑有个习惯,每次酒局后都要打包肉回家。这次数多了,就有点随心所欲起来。

东方朔做常侍郎的时候,有一次汉武帝下令赏赐肉给底下人(秦汉时期,赏金银不多,通常是赏肉赏粮食)。当时正值夏天,负责分肉的官员迟迟没到。东方朔就自己拿了一块肉回家了。后来此时被当值官员告到了汉武帝那里。汉武帝便招来东方塑,问他:“昨日赐肉,为何不等分肉的官员擅自取走啊。”东方塑答:“臣不等诏令取肉是很无礼,但天气热,臣能等,肉等不起啊,时间长了就臭了。臣取肉不多,说明臣廉洁。臣把肉拿回家给老婆吃,说明臣仁爱啊。”汉武帝听后,哈哈一笑,“让先生自责,先生却变相的称赞自己。罢了,今天心情好,再赐你一石酒,一百斤肉吧。”

颜值不高,却能一生安乐

虽然东方朔在简历中把自己夸成一个美男子,但真实的长相应该一般般。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汉朝刘氏有一个基因,就是喜欢男宠。从汉高祖与籍孺,汉惠帝闳孺,汉文帝与邓通,汉哀帝与董贤到汉武帝与韩嫣。样貌出色的男人都能得到汉帝的垂涎。东方朔靠着自己能说会道,幽默搞笑与汉武帝走的很近,汉武帝却不宠幸与他,只是想听他说说段子,说明东方朔此人颜值堪忧啊。虽然他长得不好看,但他却有个臭毛病就是每年都要在长安城里找一个年轻姑娘做媳妇,一年一换,喜新厌旧。这很可能是他想证明自己很有魅力吧,你看,每年换一个年轻的老婆,长安城里有几人可以做到啊?

历史上的东方朔其厉害之处在于,靠着自己的一张嘴一辈子衣食无忧,还能每年换一个媳妇,还能得到善终,相声界称他为祖师爷也是实至名归啊。


嘉兴微同城



东方朔是第一个以“东方”为姓的人。据说东方朔父亲姓张,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亲生下他三天后也去世了。因为他出生之时东方刚亮,所以就被兄嫂命名为东方朔。

东方朔,作为一代奇才,人们对他的印象却似乎大多停留在各种小说,民间故事所渲染的玩世不恭,滑稽另类的角色中,而真实的东方朔确往往被淹没再历史深处。



首先,不得不承认,他的许多行为至今看来都极其荒诞可笑。

汉武帝时提倡读书人可以通过上书的方式来表现自我。东方朔抓住这个机会,一口气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的两个年轻人刚刚好抬得起来)给汉武帝写了封信,武帝花了两个月时间才读完此信,决定任命东方朔为郎官,让他经常在武帝身边侍奉。


有一次在去甘泉宫的路上,汉武帝看到了一个红色的虫子,头目牙齿耳鼻都有,随丛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武帝就让东方朔来辨认。东方朔回答:“这虫名叫‘怪哉’。从前秦朝时拘系无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叹息感动了上天。上天愤怒了,就生出了这种虫子,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



武帝叫人查对地图,果然属实。武帝又问:“那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凡是忧愁得酒就解,故以酒浸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武帝叫人把虫放在酒中,一会儿,虫子真的靡散了。

还有一次,建章宫后阁的双重栏杆中有一只动物跑了出来,它的形状像麋鹿。消息传到宫中,汉武帝亲自到那里观看,问身边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晓经学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它是什么动物。武帝就兴奋地下诏叫东方朔过来。


东方朔马上开始撒娇:“博学如我,怎会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但只有让我吃好喝好之后,我才愿意说出来。”吃饱喝足后,东方朔又开始撒娇:“我知道某处有公田、鱼池和苇塘好几顷,只有陛下将这块公田赏赐给我,我才愿意说出来。”


得到武帝的肯定答复后,东方朔突然大叫道:“恭喜皇上!我认得这种动物叫

驺牙。它的出现,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必然有人过来投降!”过了一年多时间,匈奴混邪王果真带人来归降汉朝。


东方朔因为料事如神,再次得到了赏赐。

东方朔智慧超人,见解不凡,才思敏捷,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辅助汉武帝:


1.武帝的疑难问题解决大师。


一般汉武帝只要遇见一些稀奇古怪,其他人难以理解的事物,东方朔就要出场了。他也总是故意先装疯卖傻一番,然后完满解决汉武帝的疑惑。如“怪哉”虫,驺牙(上林苑出现的一种类似麋鹿一样的动物)兽等等。


2.时时匡正汉武帝的过错。


汉武帝工作、生活中有什么过错,东方朔只要发现,总会瞅准时机,用一些滑稽、幽默的方法来提醒他,匡正他的过失。在这方面,史册中留下许多故事,如阻修上林苑、劝谏汉武帝不可因鹿杀人等。



3.在出世间法上,时时指点汉武帝。


汉武帝对修道成仙极为热衷,东方朔在这方面是他的知音,给予他许多建议和指点。


综合来看,东方朔博学到了极致,天上地下似乎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而且擅长射覆,每猜必中,这已经不是世俗知识学习所能达到的了,如他所说,他应该是一个颇有功夫的修士,故意“隐居”在宫廷中。之所以以一种诙谐、幽默的外形示现在世人面前,主要是为了避免汉武帝和朝臣们的猜忌和不安。


所谓:

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也算稀有难得了。


悦读越乐


关于东方朔的故事很多,至于是否厉害,如果汉武帝都认为他是神仙,那就是真的厉害了。从“东方朔偷桃”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这个人的神奇之处。

东方朔偷桃的故事出自于西晋张华的《博物志》。“秦帝始求仙”,汉武帝和秦始皇有一样的爱好。《博物志》写汉武帝祭祀名山大泽终于感动了西王母,于是西王母遣使乘着白鹿来告诉汉武帝,让他夜晚在九华殿等待王母降临。

到了约定的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的时候,西王母果然乘着紫云车降临到九华殿前。西王母头戴玉胜,以三足青鸟为使,她还带来了七个仙桃。西王母把五个仙桃送给汉武帝食用,自己食两个。

汉武帝吃完了仙桃把桃核留下,小心翼翼地放置在膝前,非常珍惜。西王母不解地问他,留下桃核做什么用?汉武帝告诉西王母说,他想用桃核来种植仙桃。对于凡人的这点小欲望,西王母觉得有点好笑,她告诉汉武帝,仙桃三千年才会结果。言外之意就是:你根本等不到它结果成熟就会死。汉武帝的怅然之情可想而知。



这时西王母忽然发现南厢雕刻了朱鸟的窗外居然有人在偷窥。九华殿内外都不许人进来,这个胆大的凡人又是谁?汉武帝没想到,西王母向他笑道:那个窗外偷窥的小子我认识他,他已经三次偷我的仙桃了。



西王母的话让反映神速的汉武帝大惊。刚才西王母说仙桃三千年才会结果实并成熟,那么东方朔如果偷桃三次,岂不是至少活了九千岁以上?于是汉武帝非常惊讶,从此世人都觉得东方朔是神仙。


沅汰


汉武帝是个好大喜功的千古一帝。群臣多数只会谄媚逢迎,东方朔则会时常上前劝谏。他满脸飞眉毛的表情,以及带着戏谑的语气,总让汉武帝又好气又好笑。正因如此,东方朔一生没做到什么大官,而被认为只会在汉武帝身边说个笑话,变个戏法,和伶人无异。这让本有一腔抱负的他,反而在谐星的路上回不了头了。

这一切,似无奈,似有意。

东方朔有两件事儿一直被人们诟病:

1.东方朔是有情有义有原则的好色之徒。他一年娶一个美女,还必须是长安本地户口,可他不是妻妾成群,而是把从皇上那儿讹诈来的钱财都散给妾们,让她们找人再嫁。

2.有一次,东方朔在大殿上喝醉酒了,在皇宫大殿撒尿,汉武帝得知后,一怒之下将其贬为庶人,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当然,不久后又被汉武帝重新启用了。

那么,智圣东方朔为何这么做呢?

刚才说了,似无奈,似有意。

东方朔深知自己投靠的这个汉武帝是千古一帝,势必是要带领着公司走向全世界的大人物。他十分清楚,汉武帝不会只看到自己的戏谑,而看不到背后的文韬武略的大智慧。自古君王多猜忌,一个大臣的智慧过大,如若不能为我所用了,必成大患。

东方朔则不断地“讹诈”汉武帝的钱财,把自己打扮成为利为色的“小人”,还时而出一些纰漏,让汉武帝放心。

东方朔,就是大隐隐于朝的代表,是一个情商智商极其高的人。

虽然仕途不顺,但在老百姓心中,东方朔是个智慧的化身,都称他为智星。相声演员更是尊奉他为祖师爷。东方朔虽未赢得生前名,但是身后之名,又有几许人能及之?


大唐雷音寺


受人诟病的滥情宠臣,如何宠幸加身,打了一手好牌?

我们都知道从古至今当官的都是要走严肃高冷路线的,这样才有威严,人们才会信服。然而在汉武帝身边却有这样一个人,他不光不正经,而且十分好色,虽然古代人都三妻四妾,但他就有些做的过火了,甚至一年换一个老婆,可以说是婚姻方面荒唐不堪和滥情了。那么这样的行为在当时肯定是会招人非议的,实际上在朝野中他就时常遭到弹劾,然而他的上级汉武帝不光不责怪他,还认可他这种行为。这就很让人疑惑了,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受到汉武帝这样的宠爱呢?

这个人的名字叫东方朔。一开始他只是个平民,但当时汉武帝刚刚即位,推行新政,提出平民百姓也可以向朝廷交简历,自己举荐自己,如果被看上了就有机会被分配官职。那么东方朔也就抓住了这个大好的机会,但想想看汉武帝的纳贤政策一出,竞争者肯定无数,工作机会不是那么好取得的啊,于是东方朔灵机一动,为了自己的简历能在一众简历中鹤立鸡群,在三千片竹片上写字,这些竹片要两个大男人才能扛得动。

那么汉武帝就一眼注意到了,他打开东方朔的简历一看,里面不光写了自己家庭状况和学习状况这些基本信息,还说自己长得也特别好。汉武帝觉得新奇,就想看看这个人,让他在一个地方等着召见。东方朔特别高兴,就赶紧前往那里相约,哪知道汉武帝实在太忙了,渐渐就把这件事压在了一堆公务下面。东方朔等啊等啊都不见汉武帝,怕机会又流失掉了,就又开始想法子。他吓唬几个给汉武帝养马的侏儒,跟他们说皇帝觉得他们没用,想杀了他们。这几个侏儒胆子都被吓破了,哭哭啼啼地去找汉武帝求情。汉武帝一听勃然大怒,这什么人竟敢妄传皇帝的旨意,赶紧拖来质问。于是东方朔这才顺利见到了汉武帝,面对盛怒的皇帝,东方朔不慌不急地说,他们几个侏儒身材那么小,赚的钱却跟我一样多。如果皇上你不愿意要我的话,就放我回家吧!我就不浪费京城的粮食了。这话逗得汉武帝哈哈大笑,情绪一下子缓解了,这才给了东方朔一个就职机会。
从他顺利在京城谋职的这个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东方朔并不是一般人。那么他进入朝廷之后,也始终保持着机智的个性特点。经常用自己的幽默化解难题,使汉武帝开心,而且每次有人为难他,他总能化解。因此他的官职也逐渐上升。他也是出了名的不正经的人,把汉武帝赏他的钱都拿来讨老婆,一年换一个。但汉武帝知道后也是默许的态度,因为他知道东方朔假意荒唐的举动下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
然而因太搞笑,被汉武帝当成艺人的东方朔,在临死前却语重心长地告诫汉武帝要亲忠臣远小人。让汉武帝都很吃惊,东方朔居然也会说正经的话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东方朔表面上的不正经,其实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因为古代的朝野是十分混乱的,如果表现的太突出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东方朔选择走与众不同的路线,可以说也是一种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