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汉武帝时名臣东方朔到底是“当世奇才”还是“搞笑担当”?

今夕何夕960611


不请自来,我是昊涛说史。汉朝名臣名将数不胜数,在武帝时期更是出现了一群报效祖国的忠臣,其中有用兵如神的卫青,有年少得志的霍去病,还有忠心不二的张骞等等,这些大臣都为大汉的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而在汉武帝时期有一名谋士,据说他的才华不再诸葛孔明之下,他就是东方朔先生。



汉武帝继位之后,征召四方名士,东方朔就是在这一时期自荐入朝为官的,东方朔虽然是一个文学家,但是他的性格并不是那么的沉稳,反而回诙谐幽默更多一点,这样一个人可以说和规矩严明的朝廷是格格不入的,他也经常用他诙谐的语言让汉武帝开怀大笑,虽然有的时候也会参与朝政,但是因为他的诙谐幽默,汉武帝经常的把他当成是一个俳优,也就相当于当今的相声演员。那东方朔真的只是逗皇上一笑的“搞笑担当”吗?然后并不是,汉武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名为上林苑,这地区属于皇家园林,园中圈养百兽,有一天,一个人在这个园林中杀了一头鹿,因此被判死刑,东方朔看着不是滋味,于是就觐见汉武帝说:“这个人真该死,该死的理由有三个,一是他让陛下因为一头鹿杀人,二是让天下万民都认为陛下看重鹿的性命而轻视人的性命,三是边关匈奴人来犯,需要用鹿角撞死匈奴兵,这样一来,这个人实在是该死。”汉武帝听完之后就不说话了,因为无言以对,于是就赦免了杀鹿的人。



汉武帝逐渐衰老。一天,他在宫中照镜子,看到自己满头白发,形容槁枯,便闷闷不乐地对身边的侍从说:“看来,我终究也难免一死。我把国家治理成这个样子,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百姓,也算不错了。只是有一件事不放心,不知死后去的那个阴间好不好?”东方朔回答道:“阴间好得很,皇上您尽管放心去吧。”汉武帝大惊,连问:“你怎么知道?难道你去过?”东方朔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虽然没去过,但是可以反推。如果那里不好,死者一定要逃回来的,可现在他们却没有一个人逃回来,所以那边肯定好极了,说不定是个极乐世界呢!”汉武帝听后大笑,满面愁容顿时消去。



这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东方朔是一个聪明善辩又诙谐幽默的东方朔。而且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 “滑稽之雄”,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 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他的睿智诙谐, 备加称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县。



虽然东方朔在汉武帝眼中是一个俳优一样的人物,但是东方朔却是一个有本事的俳优,他用他俳优的说话技巧参与到政事之中,关心百姓,批评武帝得失,虽然入朝为官,却对官场并不热衷,这估计就是大隐隐于世的精髓了吧。


昊涛说史


东方朔是“当世奇才”吗?是,只不过他不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人才。他的才更多的体现在言词敏捷,滑稽多智上。在汉武帝眼里,他也不过是俳优一类的角色,给自己的生活中增加一点笑料,活跃一下气氛罢了。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到汉武帝继位,西汉王朝已经建立了60多年。经过文景之治,和一系列发展经济和民生政策的实施,国力蒸蒸日上。汉武帝顺水推舟,中国历史迎来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而在汉武帝时期,名臣武将、各类人才辈出,东方朔也是在这个时期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关于东方朔治国理政的才能,不得不提到他给汉武帝上书事件。这次上书,竟然用了3000多的竹片,要两个人才能勉强抗的起来,而汉武帝也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可以说,汉武帝对他不可谓不重视,然后呢,仅仅是“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对比主父偃,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为郎中。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两人对比,汉武帝的重视程度可谓天壤之别。

东方朔在政治上表现不突出,但是他在历史上是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聪明机智被世人成为“智圣”,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东方朔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在民间传说中成为神仙的人物之一。
关于东方朔偷桃的故事,有多种传说。在《汉武故事》中有记载:因指谓上:“王母种桃,三千年一结子.此儿不良,巳三过偷之,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也。还有《博物志》里的说法是:有一年汉武帝过寿,天上降落一只大鸟。汉武帝不认识,就问身边的文武大臣。结果只有东方朔认识,说这是王母娘娘的坐骑,王母娘娘很快就来给皇帝祝寿来了。不一会儿,王母娘娘果然带着7个仙桃来了。王母娘娘自己吃了两枚,给了汉武帝5枚仙桃。汉武帝想留下桃核,自己种植。王母娘娘说:“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当时东方朔正通过窗户往屋里偷看,王母指着他说,“这小子已经三次偷我的仙桃吃了。”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马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还有一种说法是,东方朔本来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小神仙,整天盯着王母的仙桃,先后偷了三次。被王母贬到人间,做了汉武帝的臣子。还有一种说法是,东方朔穷困潦倒,得到一只白猿的帮助,到了天宫,赶上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于是东方朔就有机会偷仙桃了(这个传说东方朔没有办法偷桃3次)。

总之,东方朔偷桃算是在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了。甚至在《西游记》中,也有相关描述:那帝君慌忙回礼道:“大圣,失迎。请荒居奉茶。”遂与行者搀手而入。果然是贝阙仙宫,看不尽瑶池琼阁。方坐待茶,只见翠屏后转出一个童儿。他怎生打扮——  身穿道服飘霞烁,腰束丝绦光错落。头戴纶巾布斗星,足登芒履游仙岳。  炼元真,脱本壳,功行成时遂意乐。识破原流精气神,主人认得无虚错。  逃名今喜寿无疆,甲子周天管不着。转回廊,登宝阁,天上蟠桃三度摸。  缥缈香云出翠屏,小仙乃是东方朔。  行者见了,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帝君叫道:“曼倩休乱言,看茶来也。”曼倩原是东方朔的道名,他急入里取茶二杯。……

还有一种说法在《东方朔传》里,说东方朔木星之精。说是东方朔临死前说,只有一个人了解他。东方朔死后,汉武帝就找这个人问,东方朔是怎么回事儿。这个人说我不了解东方朔。我就了解星象。汉武帝就问,星象怎么了。这个人和汉武帝说,别的星星都在,只有木星消失了18年。汉武帝恍然大悟,东方朔在我身边正好18年。现在他死了,木星就出现了。原来东方朔是木星下凡啊!

不管怎么说,东方朔都是神仙。


七世猫哥


【米瑞君】的观点:西汉历史上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太多,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是有些才能,但并不突出,也算不上“当世奇才”,而且他那点才华,汉武帝根本就没有放到眼里,只把他当成一个取乐的俳优,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东方朔是“搞笑担当”。

东方朔虽然能言善辩,滑稽多智,但并没有受到汉武帝的重用

东方朔虽然有言辞敏捷的优势,也经常用自己语言上的天赋强词夺理,但是,终其一生,他最高的职位是仅有一千石俸禄的太中大夫,所以,在人才辈出的汉朝,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武有李广卫青和霍去病,文有董仲舒、司马相如和司马迁等,他们个个功勋卓著,彪炳春秋,如太阳的光辉一样闪耀,与他们相比,东方朔并没有立下名垂青史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更多的是觉得他诙谐有趣,但并没有将他看作治国的人才

东方朔曾写了三千竹简自荐,汉武帝对他的简历印象深刻:东方朔语言诙谐打趣,很快就吸引了汉武帝的注意力,不久之后,汉武帝就任命东方朔做了郎官。

虽然东方朔被封了官,但其实汉武帝只是看重了东方朔的小聪明,小把戏,儿不会将他委以重任,只图他在忙碌的政治生活之外给自己逗乐一下。

东方朔懂得的才艺也特别多,杂耍、单口相声,还时时幽默。谁不爱听故事呢?曲折婉转地讲述故事,百转千回的情节,汉武帝也爱听啊。东方朔为人洒脱不羁,习惯了哗众取宠,还有一年换一妻的习惯,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口无遮拦,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当不了大官,皇上也不会让他当大官。

司马迁将东方朔的故事记录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只将他作为一个插科打诨的滑稽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治国的良将。无论是汉武帝还是司马迁,态度非常明确了。“狂人”东方朔,终究有颗自由的灵魂。


我是米瑞君,精读两汉史。品大汉风尚,析盛世风情。欢迎关注“米瑞谈历史”!


米瑞悦读


不喜欢非此即彼的说法。不是东,就非得是西吗?是柏树籽也未可不知。东方朔告诉武帝建章宫发现的四不象的动物是驺牙,是远方来朝的吉兆,驺牙什么意思,牙无大小,一边齐的动物也。这个没真本事岂能知道,为此向武帝要了良田美酒!这是奇才之一证。

东方朔年年换媳妇,一年一个。不论啥样地,到时即抛,几个男儿能办到,干净利落,无后疑证。偷桃,割肉,强饮酒,雄辩机敏,再看看他的文论,岂是搞笑能了地。





地水火风234


历史上的东方朔,汉武帝时人,《史记·滑稽列传》:“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曾上书武帝,拜为郎。东方朔虽为朝官; 但行为无状:.武帝赐饭,“饭已尽,(东方朔) 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又用上赐钱帛于长安娶妇;,一岁一易娶,因此朝中人寄呼之为“狂人”。

《汉书·东方朔传》记有他上武帝书的内容,日:“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 齿若编贝; 勇若孟贲; 捷若庆忌,廉若鲍叔;情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东方朔自有一番高明的解释:“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庭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原来他的狂放诙谐,是一种避世之法。他身居朝庭宮殿,而能安泰若居深山,这种本领实在难得。然作为道教仙人的东方朔似乎更玄乎。《洞冥记》载东方朔有许多神迹。其母田氏,生朔时已二百余岁,颜如童子,生东方朔三日却死。邻母怜而收养朔,三岁时即通诵天下秘籍,而且常常对着空中说话。有次出去一年方回,急得养母大骂,他却说到了紫泥海,因污泥弄脏了衣服,到虞渊洗衣,早上去,晚上回,不知怎么便过了一年。长大后为武帝臣,相处融洽。

常开玩笑,并教武帝仙术,武帝求问长生之道,他说得服东北之芝草和西南春生之鱼。且说自己年幼时曾逢仙人,泛红泉而食芝草。朔曾东游吉云之地,得神马,高九尺,乃是西王母坐骑。东方朔死后武帝曾询阿仙人太王公,太王公言朔乃天下岁垦,已有十八年不见,武帝于是长叹:“东方朔生在联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汗武帝内传》中叙东方朔的仙化:“一旦乘龙飞去,同时众人见从西北上冉冉,仰望良久,大雾覆之,不知所适。”《风俗通》叙其生平更奇特:“东方朔,太白星精,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作为仙人,他的影响远不及吕洞宾、李铁拐等人。在民间,他更多地作为一位机智幽默的人物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生命的不可思议


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东方朔是汉武帝时的重要文士之一,也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滑稽人物。对东方朔的评价,褚少孙在《史记·滑稽列传》的补传中,将东方先生定位于滑稽人物,随后的扬雄则直接称其为“滑稽之雄”,班固等人沿而用之,遂成定论。后代的正统文人也持此观点。长期以来,人们多注意到他滑稽调笑的一面,而他也有保国安民,敢于进谏的一面。那么东方朔到底是当世奇才,还是搞笑担当呢?可以看以下分析三点:

一、博学多识,通达古今

博学指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知识丰富。《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是教导人们要广泛地学习。《史记》记载东方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在他的上书自荐中写道:

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东方朔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诵读儒、墨、法等家的经典,兼容杂家思想。他到公车上书,大概写了三千奏牍,让两个人共同持举才能完成运输。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这些书,说明东方朔读书破万卷,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博物是指辨识了解各种事物,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东方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风知俗,考古察今。东方生还善占卜射覆,尤其是与郭舍人射覆,他总能随机应变,机智辩解,自圆其说。

建章宫内出现异物,武帝问左右群臣中那些平常通晓经术的人,没有人能知道,就诏东方朔来辨识。朔果然知之,多次请求武帝赐予其美酒、粱饭、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后,他才说这是驺牙。它的预言是驺牙显现在这里,预示着正应当有远方蛮族归顺大汉。在这一年之后,匈奴混邪王果然带领十万多士兵来降汉。武帝又赐东方生许多钱财。东方朔抓住武帝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这一心理,使自己不仅得到利益而且吸引集中人们的注意力,最后揭晓谜底,更体现出他博物这一超凡才能。由于东方朔的特点,后世好事者把大多关于神怪之事附会到他身上,使他有神秘色彩。

二、滑稽诙谐,机智善辩

滑稽作为一种审美现象是古已有之的。它一直和美学中的喜剧传统相关联。早在我国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指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索隐》对之解释道:“滑,乱也;稽,同也。言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意思是指能言善辩,言辞流利之人。班固在《汉书·东方朔传》中引刘向少时多次向通晓世事的长者贤人询问有关东方朔的事情,这些人都夸赞“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

东方朔努力追求仕进,为了面陈自己的意愿,以谎言欺骗侏孺,吓唬侏孺向皇帝“号泣顿首”,使武帝召见他问缘由。他又以自己的智谋与胆识,借助自己身材高大与侏儒矮小的形体不谐调所产生的幽默对比,巧妙地说明自己“奉禄薄”、“饥欲死”的不合理,引得武帝大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东方朔的《与公孙弘借车书》中写到:

盖闻爵禄不相责以礼,同类之游,不以远近为叙。是以东门先生居蓬户空穴之中,而魏公子一朝以百骑尊宠之。吕望未尝与文王同席而坐,一朝让以天下半。

他首先用礼来使自己的位卑与公孙弘的位高平等,又称赞公孙丞相像魏公子那样仁而下士,然后通过吕望和文王明君忠臣的故事,来比喻自己与公孙弘互助友爱的关系,最后表达出自己想借公孙弘的车去甘泉宫,并且用“木槿夕死朝荣,士亦不长贫也”表示自己就像木槿死而复生也会发展富裕起来。

东方朔擅自割走赐肉反而受到武帝的奖赏:

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当武帝令他自责时,除了“何无礼”一句,表现上像是自责以外,东方朔反过来称赞自已的行为“壮”、“廉”、“仁”。这表现出他机智敏捷,能言善辩。

他的滑稽是通过智辩或在别人看来是放荡的行为达到圆转顺俗的氛围,使君主开心,自己被重用。如因贺诛昭平君得罪权贵,使武帝左右为难,他小遗殿上免为庶人平息祸患。东方朔以滑稽性格取得武帝的爱怜,奠定了他的倡优宠臣地位,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也是滑稽诙谐,幽默风趣。

三、忧国忧民,直言敢谏

对于东方朔,长期以来,人们多注意到他滑稽调笑的一面,而对他作为直言敢谏的一面则有所忽视。

据《汉书·东方朔传》载,当时,汉武帝派吾丘寿王等人想要建起上林苑。东方朔上书《谏除上林苑》直言进谏,文章情词恳切,文字条理精炼。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骄溢靡丽,天表之应,应之以异。奢侈越制,天为之变,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接着指出三点不可为的原因:

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谷,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荆棘之林,而长养麋鹿,广狐兔之苑,大虎狼之虚,又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营之,垣而囿之,骑驰东西,车骛南北,又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堤之舆,是其不可三也。

得出“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的结论。最后给武帝敲响警钟:

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叛,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不胜大愿,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

文中历数武帝奢侈越制的危害,把武帝与商纣王、楚灵王、秦始皇等人穷侈极欲相提并论。这封奏疏虽然最终未能劝止武帝,但是反映了东方朔反对奢靡游猎,保国安民的政治主张,代表着他对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汲汲以求和严肃认真的一面。

武帝在生活上大肆挥霍,导致百姓们也追求奢靡,不务农事。武帝问东方朔如何教化民众。东方朔作《化民有道对》开篇陈述孝文皇帝时“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的淳朴民风,接着毫不留情地指出皇上奢侈的过错,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推甲乙之帐,燔之於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由此体现出东方朔忧国忧民、以民为重的优秀品质。

东方朔也曾谏止武帝引窦太主所幸董堰入宣室,并历数董堰之罪状;谏止武帝浮海求仙等,始终得不到重用。《非有先生论》则更多从对谏言道路总结的角度,表达了进谏难,纳谏更难的这一道理,而察纳忠言对君主社稷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东方朔的滑稽言行大大冲淡了他忠言极谏和冀望的严正大臣形象,直接阻碍了他一言悟主,意取卿相之位的仕途道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东方朔的人格魅力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东方朔滑稽放荡,能言善辩,却又悲痛自己的不遇。他将对统治者和社会制度的不满以滑稽可笑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人物及其行为在可笑之余,更具有悲剧性。





大爱中国书画


见仁见智吧,各说各有理,不过我挺喜欢他的,所以觉得他是“当世奇才”的理由要多点,不说别的,能在汉武帝身边“狂”的善始善终就是大才。

说东方朔的话有点特殊,必须要先说名字,复姓东方的始祖,要是解释的话就是“东方的清晨”,我觉得该是跟“初升的朝阳”差不多的寓意吧,不管是兄嫂养大还是自小被邻居抱养,从他的名字就看的出来他是对未来怀有无限期望的,虽然最后没有实现多少政治抱负,文学上还是有很大成就的,《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还有很多没有传世的作品,当的起著名文学家的称号。

历史上自荐比较成功的除了毛遂大概就属东方朔了,其实看他的自荐信我倒是感觉他对军事更着重一些,虽然阴差阳错没什么军功还成了谐星,不过他最初的梦想肯定是有“觅封侯”的!他并没有参加过战争,所以他自荐信里的军事才能也没法验证了!

关于东方朔的记载大多是他“口谐倡辩”,其实作为天子近臣,他的劝谏对汉武帝影响还是挺大的,最出名的修上林苑一事,东方朔引经据典劝汉武帝不要浪费要体恤人民群众就很成功,这样的劝谏很多,虽然他不是如魏征那样的直臣谏官,但是他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变了皇帝的想法,如果只是“搞笑”可真是太贬低他了!

东方朔有一个关于“隐世”三种境界的理论“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他是隐于朝的“大隐”,为什么隐?如何隐的?从满怀抱负到大隐于朝,东方朔的心路历程大概不难猜测吧,就一句话还他自己唱的“宫殿里可以隐藏起来保全自身”。如何隐呢?就是诙谐,看似搞笑实则无奈,他深知“伴君如伴虎”所以用诙谐给自己加层保护,看结果很成功。

东方朔的故事太多了,他的应变能力、知识储备都能看出他的才能,如果只是“玩笑担当”可没这水平,刻意的幽默和真正的诙谐还是能看出一二的,我觉得这也说明东方朔伪装的成功,退一万步说,能把皇帝逗乐也是本事,这俩不是对立的!




可以静心也


东方朔即算不上当世奇才,也有别于搞笑担当。他能在汉武帝手下混得锦衣玉食,寿终正寝,应该算是个智商很高的能人。

我们说当世奇才,是指那些在当时或政治,或军事,或经济,或文化上有重大成就的人,比如张良、韩信、司马迁、诸葛亮等等。东方朔一生没有什么重大成就,很难算是当世奇才。

我们说搞笑担当,是指那些专门摇唇鼓舌,插科打诨,类似舞台上小丑一类的人,在朝庭中,这类人被称为弄臣,是专供皇帝娱乐开心的。东方朔明显是强于这类人的。

下面看一看东方朔的故事。

一,东方朔爱好古代的史传书籍,喜爱儒家经术。他初到长安时,给皇帝写的奏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勉强抬得动。汉武帝每次读一部分,二个月才读完。武帝任东方朔为郎官。

二,武帝多次召他谈话,都很高兴,时常赏他在面前吃饭。吃完饭,东方朔把剩下的肉都揣在怀里拿回家。武帝赐给他绸绢,他便扛着或挑着搬回去。得来钱,他便娶年轻貌美的女人为妻,大多一年就抛弃了,重新再娶。钱都花在了女人身上。

三,别人称东方朔是"狂人"。东方朔说:"古代的人,是在深山里避世隐居。而我则是所谓在朝庭里避世隐居的人。”

四,有一次博士专家们聚会,大家以苏秦、张仪的事诘难东方朔,嘲讽他官小,虽修学行道,却无大作为。东方朔则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代不同了,事情就会起变化。乱世人容易显露头角,在和平治世,人不容易出人头地。但治世,人也应该学习修身,才可"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于是诸博士先生"默默无以应也。"

四,有一次,皇宫出现一个形状奇怪似麋鹿的动物。武帝问左右群臣,都不认识。武帝问东方朔。东方朔说:"我知道,但要赏我美酒好饭,我才说。"武帝答应了。东方朔又说:"有一个地方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赏给我,我才说。"武帝也答应了。于是东方朔说:"这种动物名叫驺牙,它的牙齿前后一样,没有臼齿。它的出现预示远方将有人来归顺。”过了一年,果有匈奴王来归顺。武帝于是赏赐东方朔很多钱财。

五,东方朔临死时,引用《诗经》上的话,进谏武帝说:"願陛下远离奷诈谄媚的小人,不要听信谗言。"武帝对东方朔说这些好话感到奇怪。不久,东方朔病死。这应了"鸟之将死,其呜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话。

综上所述可知,东方朔虽算不上当世奇才,却堪称聪明智慧之士。他能隐居于朝堂之上,优游于士大夫之间,也算得一奇了。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引言:

西汉武帝时期,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是个休闲的好天气。往日里勤于政事的汉武帝今天也想好好放松放松,便想着去上林苑里骑马打猎,活动活动筋骨。结果,武帝刚到马厩,只见那养马的侍从们齐刷刷跪在了他的面前,一个个嘴里大喊“皇上饶命!”有的甚至哭的泪流满面。这一下把武帝给整蒙了,自己从来没我下达过杀这班侍从的旨意啊。几番询问后,武帝得知是公车署的一个顾问假传圣旨,那些侍从们信以为真,才让汉武帝有了这番遭遇。

不一会儿,那顾问来了,武帝厉声询问道:“为何假传圣旨啊!”只见那顾问丝毫不惧,反而在那里侃侃而谈:“那些侍从身高不过三尺,而我身高九尺,文武双全,居然和他们是一样的薪水,他们发的工资每天吃的肚皮都撑破了,而我却饿的前胸贴后背,如果陛下认为我还有用,请让我吃饱肚子吧!”原本还有些生气的汉武帝听了这番言辞哈哈大笑,把这顾问从待诏公车提拔为待诏金马门。

东方朔剧照

这个人,就是西汉武帝时期所有大臣中最特殊的一位——东方朔!有人说他文思敏捷,是智慧的化身;而有的人却说他哗众取宠,是个跳梁小丑!那么,东方朔到底是“当世奇才”还是“搞笑担当”呢?

一.东方朔的敲门砖——最奇葩的求职信

汉朝初年,朝廷对于官员一直施行的是军功爵制,只要立了军功就可以做官,朝中的重要官职都掌握勋贵们手中,文帝景帝在位时虽极力打破这种情况,但做官的大门对很多寒门子弟还是关着的。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改此前的取才方式,要求全国各地向中央政府推荐贤良文学;同时,对于没有被推荐的普通读书人汉武帝也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写一篇文章交给自己,由皇帝考量他们的能力,酌情提拔为官。一时间,提交的人多达数千,而东方朔,也是其中的一员。

汉武帝刘彻剧照

不过,对于这封“求职信”,东方朔却着实动了一番歪才。全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却只字不提治国理论,而是在一个劲的吹牛!称自己文武双全,有古时候孟贲的勇敢,庆忌的敏捷,鲍叔的廉洁,尾生的诚信!堪称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才,皇帝你还等什么,赶紧提拔我吧!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汉书.东方朔传》

这篇“求职信”实际上就是胡闹嘛,但东方朔很聪明,他知道到时提交上去的“求职信”肯定特别多,而且一定都是大谈治国理念。所以东方朔必须另辟蹊径,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皇帝可以在几千份文章中记住他东方朔的名字。怎么才能做到呢?那就选择吹牛吧!果然被汉武帝一下子记住了,被提拔做了官。这才有了这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求职信”!

二.东方朔是“搞笑担当”——喜剧人生

我们知道,武帝一朝人才济济,而且汉武帝本人又是一个雄才大略,喜怒无常的皇帝。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千古一帝汉武帝这种级别的皇帝,因此,武帝一朝的大臣们个个都如履薄冰,曲意逢迎,唯独东方朔不一样,他做官的生涯堪称喜剧人生。

1.东方朔的“检讨书”

东方朔既然做了官,便是国家公务员,因此可以享受国家给的一些福利待遇。按汉朝的规定,每年夏天的祭祀日,皇帝都要分给大臣们酒肉。碰巧有一年的分肉出了事,分肉官迟迟不来,这六七月份的大太阳把台下的大臣们晒得七荤八素,可这是皇帝分的东西,没人敢造次,都在那傻等着。

可东方朔不干了,冲上台去拿起那割肉刀向着最肥最大的一块唰的就是一刀,然后把自己的朝服脱了下来把肉裹吧裹吧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肉带走了。临走前还调侃了其他人一番:“这大热天儿的太阳太厉害了,兄弟我就不等了,先走一步!”


东方朔剧照

结果第二天分肉官不干了,把这事打了小报告,于是在朝会上汉武帝便责问东方朔,要求他当众做检讨,结果东方朔张口就来:“东方朔啊东方朔,不等皇帝命令就割肉,真没礼貌;拿刀割肉,多么的雄壮;割肉只割一小块,真清廉;割了肉不舍的吃给了老婆,真是好老公!”东方朔还没说完,朝堂上笑声一片,为了表彰这个“好老公”,汉武帝还特意赐给他一大批酒肉让他带回去。

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

——《汉书.东方朔传》

2.东方朔索封

武帝的皇宫里有天出现了一只奇怪的动物,所有人都不认识,汉武帝于是把见多识广的东方朔找来让他开开眼,东方朔看了看那动物,当即表示认识。按理说做臣子的知道了应该马上回答皇帝的问题,可东方朔不,他说自己来的匆忙,没来得及吃饭,先给碗饭吃,汉武帝好酒好肉招待一番;东方朔又向汉武帝要城外的一片地送给自己,汉武帝想知道答案,于是又答应了。

东方朔这才不紧不慢的说:“这个动物叫驺牙,因为他的牙齿非常整齐,没有大小之分,像驺骑一样整齐,这是一种祥瑞,他的出现,预示不久以后就会有外族归降!”汉武帝一听大喜,重赏东方朔。一年后,匈奴浑邪王果然率众投降,预言应验,汉武帝再度重赏东方朔。

三.东方朔是当世奇才——聪明绝顶

东方朔非常聪明,因此得到武帝很多赏赐,这让有些人就有些眼红嫉妒,想要找机会给东方朔穿小鞋,其中最嫉妒的莫过于武帝的侍从郭舍人。

刚好武帝有一回玩猜谜游戏,结果东方朔屡屡猜中,得到很多赏赐。郭舍人在一旁很不爽,于是向武帝报告:“臣有一些谜语,如果东方朔猜到了,那臣就甘愿挨鞭子,如果猜不出来,那赏给东方朔的东西都要给我!”汉武帝同意了,结果郭舍人的谜语根本难不倒东方朔,郭舍人白白挨了一百鞭子,东方朔还在一旁讽刺挖苦,把郭舍人气的够呛。



郭舍人剧照

后来,武帝迷信方术,方士向武帝报告寻得长生不老水,结果东方朔上来就一饮而尽,武帝一看就急了,想要杀东方朔。东方朔回答道:“如果这水有用,那陛下就杀不死我,如果我死了,说明这水没用,陛下又何必如此呢!”汉武帝一听很有道理,便赦免了东方朔。

东方朔用他的聪明智慧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他的博学多识和高超的脑回路在武帝一朝无人能及,因此,今天很多人都把东方朔称为奇才,是智慧的化身。

四.大隐隐于朝——东方朔的多面人生

如果东方朔只是武帝时期一个为皇帝逗乐解闷的存在,那你就太小看东方先生的实力了。对于东方朔来说,他是一个有满腔抱负却无法施展,只得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模样哗众取宠,隐于朝中罢了!

1.《答客难》自嘲

东方朔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答客难》,文章中他化身辩者舌战群雄,解释先秦时期张仪,公孙衍等人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却为今人所误解。以张仪犀首二人来影射自己的怀才不遇,自我调侃,东方朔的内心还是希望像两位前辈一样辅国安邦的!


《答客难》内容截图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汉书.东方朔传》

2.董偃事件力谏武帝

武帝的丈母娘馆陶公主在徐娘半老时又绽放了第二春,找了一个叫董偃的小鲜肉常伴左右,为了得到汉武帝的同意,馆陶公主特意亲自下厨,还把一座宫殿送给了汉武帝,汉武帝非常开心,董偃也成为武帝的宠臣。

馆陶公主刘嫖剧照

结果,董偃入宫找汉武帝时,却被当时出任宫中侍卫的东方朔拦住了去路,连汉武帝说情也不让通过。事后,东方朔向汉武帝力陈董偃与馆陶公主所做的事为人所不齿,皇帝一定不要被他们所欺骗,武帝深以为然。

从上面两件事我们发现,东方朔虽然表面上嬉笑怒骂皆文章,但骨子里还是一个忠君报国,忧国忧民的贤臣。他渴望像张仪犀首一样为国家立功,又力劝汉武帝远离董偃以保清名,说明东方朔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但是,武帝一朝人才济济,东方朔的才能在武帝看来更多的是陪他解闷逗乐的存在,心情烦躁时找东方朔讲个笑话开心一下就好,至于治国安邦之事,就不劳东方先生费心了!

东方朔得不到武帝的重用,虽然不甘心却也没有办法,只好用一种滑稽的形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实际上东方朔是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顶级隐士。

结语:

东方朔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明君汉武帝,得以以一个寒门子弟成为朝中大臣,青史留名。但同时,东方朔又是不幸的,武帝的喜怒无常与权力欲让东方朔看出了他的真实面目,与其做一个断头的权臣倒不如做一个滑稽的小丑,这是东方朔的聪慧,也是东方朔的无奈,个中悲凉,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相城历史小学生


我认为“搞笑担当”

东方朔也做过一段时间汉朝官员,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的政绩。在汉武帝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的事,但是他并没有什么功绩,以汉武帝的才略,东方朔若是真的有才必定会得到重用,但是东方朔研究的都是些无用之物,更是没提出过治国安邦之策略,也没有参与河西之战的筹划。

汉武帝留他做官,也就是唐玄宗和李白一样,只是一个在自己烦闷是逗逗乐子,东方朔只不过是有点知识,对于国家之事确由一无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