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三位帝王在晚年谁罪过最大?

小龙女5505


古代的帝王往往会出现年轻时励精图治,中年之后逐渐自满于自己的功业,所以逐渐懈怠朝政,甚至犯下许多错误。汉武帝北征匈奴,弘扬儒学,开创“汉武盛世”,唐太宗则治理唐朝,缔造贞观之治,唐玄宗唐玄宗中兴唐朝,并创造“开元盛世”,他们三位帝王都在统治前期功盖千秋,但晚年都犯下错误,那么,他们在晚年谁的罪过最大呢?

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刘彻,他的暴脾气是出了名的。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以文治武功著称,但性格确实非常的急躁,体现这一点的典型例子便是李陵事件。李陵本是“飞将军”李广之孙,他带兵很有一套,天汉二年(前99),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北上,却不幸遭遇匈奴主力的数万骑兵,李陵被匈奴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

李陵带领手下士卒拼命厮杀,才终于突围,并以少胜多,用步兵击杀了数量多于自己的骑兵。他且战且退,向汉朝疆域撤去,但皇帝的援军迟迟不到,最终李陵被俘虏,无奈之下只得投降。消息传回朝廷,汉武帝十分生气,不久,又传来李陵为匈奴人练兵的谣言,汉武帝竟然直接杀了李陵全家。

随后,为李陵辩护的司马迁也被判处死刑,太史公选择用宫刑代死,才得以留下《史记》。汉武帝晚年对匈奴的战争取得的效果很小,但每次他都给出巨额封赏,加上数量庞大的军费,百姓深受其苦。征和四年(前89),汉武帝写下《轮台诏》,向天下宣布停止战争。

而说到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污点,除去各种野史和阴谋论,可能便是要求修改《起居注》了。《起居注》是记录帝王言行的重要史料,而它也历来是不允许帝王本人观看修改的,但李世民很爱惜自己的形象,害怕其中有对自己不利的记载,便多次要求阅读。

起初,掌管此事的褚遂良坚决拒绝,后来唐太宗又找到房玄龄,房玄龄将修订后的《起居注》给了唐太宗,但未修订的仍然存在并不为唐太宗所修改过。虽然修改自己的传记有些不体面,但根据史料比对,唐太宗并没有对其进行大面积删改,只在“玄武门之变”上可能有些改动。

唐玄宗比起另外两位,名声似乎要差上一点。他继位前期,大力改革,任用贤能,确实缔造了一个强盛的王朝,但“开元盛世”的背后暗藏着盛极必衰的定理。他先是罢免了贤相张九龄,改用善于迎合圣意的李林甫,后来又听信谗言将自己的几个皇子废掉并杀害,另立太子。

随后,他夺走儿子的妃子,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杨贵妃。唐玄宗日益沉迷于杨贵妃,便将其兄杨国忠立为宰相,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一片混乱。唐玄宗的对外征战也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原本的“小邑犹藏万家室”变成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看来,唐玄宗的罪过可谓另外两位所“望尘莫及”的。


邓海春


先看看他们晚年都做了什么事情吧

汉武帝刘彻:汉朝国力已稍疲惫,屡次出师报复,屡次失利,这时候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然后又出现巫蛊连环案,这件事情最终引发了“太子谋反”的惊天大案。由于常年打匈奴经济一团糟,繁重的税收,靠卖官冲实国库,消耗了文景之治所有的积蓄。人口从5000万骤减不到2500万,百姓民不聊生。

人们都说疏不间亲,又云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神经错乱的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也的确算是六亲不认、心狠手辣,唯一灭了自己三族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李世民怀疑刘洎背后褒贬自己,便抓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逼刘洎自杀了。贪恋酒色,搜罗美女,连弟妹都不放过,不过以前嫂子也没有放过。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总的来说李世民晚年的确昏庸,但是危害不是很大,最大的就是征高丽,结果恶果自食,很快就死了。



唐玄宗李隆基:说到唐玄宗不得不说“安史之乱”,唐玄宗晚年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一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安史之乱”使当时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为以后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它们加深了政治黑暗,削弱了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这三位帝王前期都有不小的成就,后期都做了不可原谅的事情使民不聊生,罪过都很大,不过罪过最小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小史微课堂


  • 追寻被粉饰的历史真想,探寻本质的人情世故哲理,欢迎点击上方+【关注】我史海渡今朝


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这三位皇帝都有过辉煌的事迹,但单从晚年的处境来看,最值得可惜与悲叹的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我们先看一下三位大帝的功过是非。

奠定汉民族称谓的强硬皇帝——汉武帝

第一、君临天下

历史记载汉武帝刘彻尚未出生之前,其母王氏梦见太阳进入肚中,汉景帝说是大帝之才,当然这只是史官的溜须拍马、肆意粉饰之言,不足为信,刘彻真正成为太子登基为皇,其母王氏和姑母馆陶公主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强势统治

汉朝从建国到窦太后去世一直遵循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对待匈奴问题上一直采用和亲策略,同时经过文景两帝的积累,民力从秦末的乱世逐渐恢复过来,并积累了雄厚的国力,在此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政策: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稳定社会根基

  • 设立中朝,启用平民,任人惟贤,改变机构政权由贵族把持的现象

  • 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 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大商人与豪强

  • 军事上改被动为主动,征伐四方

第三、征伐四方

由于文景之治积累的强大国力,再加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一改汉朝前期的被动军事策略,启用新人武将,大杀四方,杀出了汉家军威,从此华夏族的主要部族有了新的称谓——汉人。


  • 击溃匈奴,卫青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 开拓西域,远征大宛、历经车师之战、楼兰之战、龟兹之战、莎车之战,降服西域诸国。

  • 收复南越,吞并朝鲜

第四、另一面人生

由于汉武帝连年的军事战争,将文景之治积累下的财力挥霍一空,以至于中央财政捉襟见肘,穷兵黩武,晚年下罪己诏,深信方士,巫蛊之祸将太子一家赶紧杀绝,得忠臣之主,留下唯一血脉(后来的汉宣帝),猜忌心重,卫青死后灭其势力,但这些,并未影响汉朝根基。

政治、军事双绝大帝——唐太宗

第一、军旅起家,建立势力

出生于关陇贵族家庭,隋末靠着外戚的关系和其父的运营,雄踞晋阳。随父起兵,身先士卒,依靠强大的军事才能,逐鹿群雄,并笼络了一大批武将,为李渊称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军事功劳。

第二、弑兄杀敌、逼父退位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以功封秦王,势力庞大,功劳最大,不甘于屈居于太子之下,政治野心使他想得到帝位,与李建成进行了血腥的权利之争,面对自己的势力慢慢被控制,设计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

第三、贞观之治

也许是玄武门之变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促使着李世民必须做一个能君,以此寻求对弑兄杀弟的安慰,勤于政务,任用谏臣能臣,与民生息,开辟贞观之治。

第四、各国来朝,共称天可汗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第五、重蹈覆辙、诸子争位

晚年的李世民深深体会到了其父李渊时的心情,嫡子之间被群臣怂恿争位,但李世民能控制住局面,忍痛流放嫡子,但是这种局面完全掌控在李世民手中,并未对朝廷产生大的影响。

前期辉煌,后期凄凉——唐玄宗

第一、乱局中登基为帝

神龙政变,李氏复唐之后,陷入了乱局,即为后武则天时代,复辟的显旦二帝软弱无能,没有实力,尤其是李旦,好不容易政变成功,却又重用武氏一脉,将神龙政变功臣全部害死,任由皇后与女儿摆布,儿子被逼造反被诛,对皇后的通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完了最窝囊的一生。政权完全被女人把控,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铲除韦皇后等一众势力。后来积蓄力量,一举除掉太平公主势力,彻底除掉了大唐魔咒——女人专权。

第二、少年意气风发、大有作为

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亲力亲为,依法治国,整治吏治,大唐进入了封建历史最为辉煌、最为包容、最为开放的盛世——开元盛世。

第三、身陷奢靡,沉溺享乐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沉溺于享乐之中不能自拔。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拔出贤相,任用小人为相,祸乱朝纲,不理朝政,纸醉金迷于极度奢华的生活中。

沉溺于声色,武惠妃死后,奢华的物质享受下唯独缺少了色欲的满足,后宫佳丽三千不能入其眼,强占儿媳杨玉环,连同杨家三姐妹一块宠幸。从此,大批提拔杨氏,无论有没有才,皆高举要位,使得官场乌烟瘴气,为安禄山叛变提供了政治环境。

安史之乱后,大唐一蹶不振,危机重重,晚年作为太上皇被囚禁,实数活该。有人竟然怜惜他与杨玉环的爱情,他俩能有爱情吗?再说作为帝王,享受荣华富贵和生杀大权的同时,就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既然枉顾责任,完全沉溺于物欲与淫欲之中,就该做好受到报应的准备。

综上所述,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错误影响最大,汉武帝和唐太宗,虽有失误,但并未影响国本。


史海渡今朝


三位帝王晚年罪过最大的是唐玄宗,次之是汉武帝,最小的是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有三个比较大的错误,第一个是打高句丽,第二个是逼反太子李承乾,第三是建豪华宫殿。唐太宗晚年昏庸造成一定的财力损失和人员伤亡,但对大唐整体影响不大。所做之事并不算太过分,生活在贞观年间的百姓总体上算是比较幸福的。



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他在位期间基本上都在打仗,打仗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老百姓生活一定是很苦的,但是战争换来几百年北方的安定,国家可以安稳搞建设。汉武帝的战争惠及后代,功过相抵。但是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被奸佞之人利用,借刀杀人,数万人冤死,造成社会动荡,加上因为战争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社会矛盾突出,国本动摇,若非发布轮台罪己诏及时改正,汉朝很可能向秦朝一样,很快灭亡。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怠政,宠爱杨贵妃,把精力都用在谈情说爱上了,把工作交给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朝政乱了。他还重用安禄山,导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大唐从此开始衰落。国政乱了,战争来了,老百姓日子也就苦了。这罪责当然是唐玄宗造成的。

唐太宗的昏庸对当世有影响,影响不大,对后世没影响;汉武帝昏庸对当世有影响,影响较大,因及时改正,对后世没影响;唐玄宗昏庸对当世有影响,影响很大,对后世影响也大。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有得观史


这个没的说,肯定是玄宗罪过最大。在他任期内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得大唐元气大伤。唐朝灭亡,根儿在玄宗这里。把一个好好的盛唐,搞成这个样子,玄宗见到祖宗肯定是羞愧难当的。

除了玄宗,汉武帝和唐太宗虽然是公认的一代雄主,但在晚年其实也是犯过错误的。不过,他们的错误没有玄宗的错误那么严重。

先说汉武帝。

武帝晚年比较作,常年穷兵黩武也就罢了,还搞内讧,逼死了皇后、太子。后来事情真相大白,武帝又悔恨不已,但太子已死,怎么都无法复活了。

凡事皆有正反两面。这件事的正面意义是,武帝从此幡然悔悟,开始反省自己晚年治国的一切弊政,然后下了罪己诏。

此后,武帝不再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而是开始关注民生凄苦,让百姓休养生息,为以后的昭宣中兴打下了一定基础。

所以,汉武帝的晚年罪过虽大,但好在弥补及时。因此,在与太宗和玄宗的比较中,他的罪过最小。

再说唐太宗。

昔日太祖提起古代明君,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尊。其实,唐太宗的功业很大,晚年的罪过也很大。

就像几乎所有的雄主一样,晚年的太宗也开始昏庸了。曾经为他挣来贤君名声的铮臣魏征,被他砸掉了墓碑,从此没人敢再直言进谏;他好大喜功,数次出征高丽,可总是无功而返,反而把自己弄病了;他对自己的儿子们过于残酷,非杀即囚,最后把能干的都干掉了,江山留给了平庸的高宗李治。结果高宗受制于武则天,高宗死后,武则天篡了李唐江山。要不是狄仁杰等大臣给力,连劝说带逼迫,让武则天把江山还给了儿子,大唐到此就结束了。

瞧瞧,太宗的罪过之大差点就要与玄宗并驾齐驱了。

至于玄宗,都不稀得说他了。年轻时多么威武英明啊,干掉韦后,又干掉太平公主,把李氏江山揽入怀中,然后励精图治,搞出了一个开元盛世。

可年纪一大,毛病就来了。又是宠幸杨贵妃,又是宠幸安禄山,各地刺史的势力那么大,玄宗却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结果酿出了安史之乱,差点亡了大唐。

一生功过,如此对比强烈,遍览史册,也是没谁了。


趣谈国史


李世民过错较轻,影响最小。李世民晚年中风得病后,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他开始享乐,比如大兴土木,将终南山上的太和宫重修扩建为翠微宫,将仁智宫重修扩建为玉华宫,做为避暑行宫。两处宫殿都是富丽堂皇,耗费的人力财力不可胜计。 另外就是开始寻找长生不老药,这很可能就是病魔和死亡带来的恐惧,让李世民想抓住一切继续活下去的可能,但他不知道的是,服食长生不老药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这些都对朝政有所影响,但未祸及百姓。


汉武帝晚年最大的事件巫蛊之祸。晚年的汉武帝疑心很重,有一天他梦到有几千个木头人手持木棍想要袭击他,醒来后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大臣江充借此上书汉武帝说是有人用巫术想害他,其实是想借此削弱太子刘据和卫皇后的势力。于是汉武帝命江充为使者调查此事,巫蛊之乱正式爆发,数万人因此而死。汉武帝最大的败笔就是轻信了江充的鬼话而被利用为自己留下了如此大的污点。 后来刘据迫于无奈起兵诛杀江充,汉武帝误以为太子造反,太子刘据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后来在逃亡的过程中,自知难以逃脱于是自缢身亡,两个儿子也在此时被害。而刘据的母亲皇后卫子夫在太子逃亡的过程中也被汉武帝勒令自缢而死。 这些过错殃及人员很多,对朝政影响也很大,也导致了汉朝开始由盛转衰。


唐玄宗在天宝年间,任命奸臣李林辅和杨国忠为宰相,朝政被二人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很多忠臣也被纷纷贬到远方或者调往外地。其次,唐玄宗痴迷于酒色,终日里和杨贵妃在皇宫里厮混,不理朝政。由于其昏庸,任用奸佞,荒于酒色,爆发藩镇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从此唐朝失去了昔日辉煌,大唐由盛转衰,祸烈深远,影响最大。

纵观历史,凡是大有作为的一代帝王,个人能力与政治行为对当时及后世都会产生历史影响,但也要看到无论是朝代的兴盛还是衰落,最后的落脚点都关系到黎民百姓。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诚如是也。


岳之岚



汉武帝罪恶最大。李世民晚年虽有罪恶,但不及汉武帝万分之一。

一、寻仙求长生。

汉武帝是倾尽天下之财寻仙求长生。致使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汉武帝把寻仙求长生搞成国家行为。

唐太宗是自己出钱,雇佣方士炼仙丹。没有花国家的钱。是私人行为。

在这一方面,汉武帝是有大罪。唐太宗是有过无罪。

二、滥杀无辜。

唐太宗一直提倡言论自由。到了晚年,却诛杀柬者。滥杀无辜。

汉武帝年轻时,就重用法家酷吏张汤,重立秦始皇创立的诽谤之法。妄议朝政,诽谤天子者——诛。

汉武帝年轻时。便指使法家酷吏张汤。以腹诽罪处死颜回十世孙,儒家大师颜异。【腹诽罪,就是肚子里骂汉武帝之罪】

董仲舒因灾异之说诽谤天子。而被下狱,几乎被杀。

汉武帝年轻时。便指使法家酷吏张汤、杜周。罗织罪名,制造冤狱。把群臣屠戮殆尽。

汉武帝晚年,更是大肆屠戮骨肉至亲。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蛊之祸诬陷皇族。把皇族屠戮殆尽。

汉武帝即位之初,大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富庶。国富民强。汉武帝晚年,吏治腐败,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人口减半。国家千疮百孔,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对匈奴最后一战。也以大汉的失败而告终。。

汉武帝把强盛的大汉王朝搞得几乎灭亡。汉武帝是一代熊主,狗熊的熊。

唐太宗即位之初,大唐积贫积弱,外有突厥的威胁。唐太宗在这个烂摊子上,开创贞观之治。使大唐繁荣、富庶。还灭掉突厥。

唐太宗是一代雄主,英雄的雄!

唐太宗的功绩比汉武帝大一万倍。罪恶比汉武帝小一万倍。


杨朱学派


一目了然,唐玄宗的晚年罪责滔天!三位中国历史上的大有为明君圣主,晚年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年轻时候的光彩。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晚年的状态,唐代宗是“疲劳性懈怠”,汉武帝是“间歇性糊涂”,唐玄宗是“永久性堕落”。

唐太宗的懈怠,对家国影响不大,基本是个人层面的“失聪”。汉武帝则给政局带来大动荡,影响了社会安宁和历史轨迹。唐玄宗则是一个急转弯,把大唐帝国的列车开翻了,直接毁了大唐百年基业,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疲劳性懈怠的唐太宗

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跟汉武帝的“武”不一样,李世民是亲自上阵砍人的。由于“玄武门事变”的诟病,李世民一生活得战战兢兢,一心想通过自己的政绩,刷新自己的形象。

天道酬勤,李世民成功了,大唐帝国在他的领导下,万国来朝,他成了王中王(天可汗),“贞观之治”也成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的代名词。当然背后的代价,就是李世民的健康。

作为一个长期征战疆场的军人,李世民其实身体基础条件不是一般的好,有记录说他曾经几天不吃饭,人不离马鞍作战数日。看起来二十三年皇帝生涯,耗尽了李世民的心血,让他年仅51岁就驾崩了!

这个年龄,按理来说身体条件即便下滑,也不至于昏庸,为什么后人说李世民晚年昏庸呢?

其实,这个说法有点过于严厉,李世民晚年,虽不像年轻时候那么锐意进取,也开始追求享乐,但跟昏庸挂不上边。指责李世民昏庸的理由大概有以下几条:

一为个人享乐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二广招美女声色犬马;三宠幸僧道求仙问药;四远征高句丽穷兵黩武;五远离贤臣不纳忠言。对于这五条,我们可以做个简单分析。

史书记载了,李世民晚年修建的两处规模稍大的宫殿,即翠微宫和玉华宫。这两座宫殿都建于贞观二十一年,离李世民去世仅仅两年时间。宫殿都是在原有宫殿基础上改扩建的,且这两俩地方李世民都不止一次临幸,这说明这两座宫殿的规模都不大,很可能不到一年就完工了。所以,指责李世民“大兴土木”有点言过其实。

广招美女声色犬马也许有的,皇帝的特权嘛。不过这个说法有点空洞,按制度皇帝每隔几年都要征招美女,这不稀奇,关键要看规模,还要看李世民的行为。有人说武则天就是这次征招入宫的,那纯粹扯淡。武则天入宫时14岁,李世民驾崩时,她28岁,也就是说武则天在李世民身边生活了十四年,入宫时间在李世民早年,而不是晚年。

历史上一直认为,李世民晚年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误信僧道,乱吃丹药,是被丹药毒死的。不过也资料分析说,李世民吃丹药,是发生在病体已经无法医治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服用,而且量不大,史书记载的结果是,丹药没效果,也没有害处,就放弃了。因而,李世民的死,跟服用丹药没关系,就是正常病故。

远征高句丽穷兵黩武的说法更不成立。一般情况下,倦于政事的人,不会无事生非,甚至御驾亲征,军营里哪有皇宫舒服?相对隋炀帝征高句丽的惨败,李世民则是完胜,两次歼敌二十几万,虏获大量城池和居民,如果不是李世民,现在的东北是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晚年的李世民,不愿意听逆耳的话是事实。其实,有谁一辈子俯首帖耳听人教训,年轻的时候,李世民也经常发怒,甚至想杀了魏征,何况功业大成之后的老人。

总之,说李世民晚年昏庸,有点言过其实,如果跟他年轻时候比,确实“昏庸”了。但考虑到人之常情,李世民晚年的作为无可指责,比那些昏君们“明”多了,顶多可以勉强给他戴上“疲劳性懈怠”的帽子。

间隙性糊涂的汉武帝

汉武帝晚年跟一般人不一样,他是时而“大昏”,时而“大明”,有点间隙性糊涂。

汉武帝为人刻薄寡恩,导致大家对他畏之如虎,如非强权政治,他早就众叛亲离,这一点他远不如李世民与李隆基。假如汉武帝遇上安史之乱,他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汉武帝的内心是极度寂寞的,没有安全感的,江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别人不敢靠近大老虎,江充敢,他及时地给汉武帝送上了“温暖”,帮他排解那份不安全感。这就是巫蛊之祸的根源。

巫蛊之祸发生在征和二年,序幕拉开在征和元年,那一年离汉武帝驾崩,还有五年。面对江充明目张胆的栽赃陷害,汉武帝一并当好意收下,哪怕代价是亲人的血。其实汉武帝未必全信,他需要江充的“温暖”,更需要借他的手,清理一切可能的危机,真假是其次。

正是在这种放纵的心理下,导致局势无法收拾,直到太子卷入此案,一场席卷整个朝廷,导致数万人丧生的悲剧发生。

间隙性的糊涂,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伤痛,汉武帝悔恨不已。其实,这场灾难如果仅仅停留在皇家内院,也就算了,活该你刘彻自作孽,问题是还有好几万人跟着丧生,大汉地动山摇。幸亏没有别的事件共振,否则大汉亡国不算意外。

不过,正是这场让汉武帝痛彻心扉的教训,让汉武帝间隙性糊涂症好了。他痛定思痛后,发布了一则《罪己诏》,对自己错误的政策全面纠偏,让频临灭亡的汉帝国,重新获得了生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匈政策。

巫蛊之祸前一年,李广利的大军还在大漠迟骋,马蹄下不光是匈奴人的血,还有大汉百姓的呻吟。后世史学家说,汉武帝有秦始皇的亡国之举,却无亡国之实,跟他的醒悟有关。他一脚急刹车,止住了大汉帝国滑向深渊的列车。

永久性堕落的唐玄宗

汉武帝止住了,唐玄宗却没踩住刹车,或者说,刹车被他早就拆了,早于大唐帝国堕落的是,他的心。

李隆基的堕落,自开元二十五年,当他第一次见到杨贵妃时,就已经开启,那一年唐玄宗52岁,在位二十五年,离他禅位,还有整整十九年,离他驾崩足足又一个二十五年。

普京说过: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李隆基用他的行动,早已经给普京做了垂范,大唐在唐玄宗的治理下,迎来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之治!

让普京羡慕的是,造就了大唐盛世的唐玄宗,此时刚过五十岁,正是政治家的好年龄。再给你二十年,伟大的唐玄宗,你会将大唐带向人类想象的极限吗?

不!剩下的二十年,是唐玄宗用来堕落的长长滑道,用来加速堕落的滑道!从他与杨贵妃四目相对的那一霎那,按钮启动!

这么说,并非将责任推给杨贵妃,根子都在唐玄宗。就像很多少年天才一样,李隆基有资格骄傲,他能以非长子身份即位,年轻时候表现出来的能力,就已经足以折服天下。二十五年来,他不光止住了大唐衰败的迹象,还不可思议地超越了曾祖李世民,不值得骄傲吗?

天才的创造力无可比拟,天才的破坏力也难以想象。李隆基用十九年的时间,将盛世大唐的根基,全部蛀空,空留一副表面繁华。直到安史之乱的鼓角声传来,他才慌不择路地弃国逃难。

八年安史之乱,大唐几近废墟!唐玄宗一手创造的盛世,又被他一手毁灭。头二十五年是成就创造辉煌的神,后十九年成了祸国殃民的魔,原来神和魔也可以合体,也就在那一煞那间。

毫无疑问,唐玄宗永久性的堕落,给大唐带来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光一场安史之乱,无辜丧生的百姓就达三千多万人!整个经济崩溃,边疆失控,藩镇割据,吏治败坏,全部由安史之乱开始。

唐玄宗罪责滔天!

三位帝王的悲歌

三位帝王,都是创造过辉煌的千古明君,但晚年都留下了遗憾。

李世民像一个勤恳踏实的农民,一辈子小心低头耕耘,所有小堕乃人之常情,他一生谨小慎微,虽“疲劳性懈怠”,也不至于偏离轨道,属于瑕不掩瑜。

汉武帝像一个志向高远的强人,一辈子与人斗与天斗,永不停息。他一生大开大合,极度自信,又极度独裁,在“间隙性糊涂”的状况下,做出了危害国家的事,好在信念支撑他能有反思精神,不至于失控,未酿成不可挽救的过失。

唐玄宗像得志少年,不知天高地厚,极度自负,少年功成忘乎所以,又不懂自律,目标缺失下,被人性好逸的本性所吞没,最终成了可恨的伤仲永!他的“永久性堕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其罪不可赦!


寻根拜祖


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这三位帝王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赫赫有名!拿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一比较也是名列前茅,在治下的部分时间内,国力蒸蒸日上,民间百姓安居乐业。下面在比较之前先用最简介的文段介绍一下这三位君王!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创年号、行推恩、尊儒家、破匈奴、败闽越、通西域、开丝绸,改币制、尊谥孝武皇帝!尊儒也避免了后世百姓在改朝换代后再次寻找新的治国方针道理上的伤亡!


唐太宗李世民

初唐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百姓路不拾遗,官仓库库满盈,粮食更是便宜到历史最低点,太宗一朝精简三省六部、征服高昌、灭东突厥、创高句丽,设安西镇、虚心纳谏、重视农桑、休民养兵,外邦互通友好“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开创大唐贞观之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更是赞誉唐太宗“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仅有的三个盛世之一,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的大唐一片繁荣景象,长安城内整日歌舞升平,外邦藩使络绎不绝,唐明皇顷刻之间诛灭韦后集团,勤工力政,励精图治大唐帝国在唐玄宗时期达到极盛,说是万国来朝,众邦臣服一点不过分!

雄才大略的君王怪圈

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杰出的君王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晚年开始变得昏庸,残暴,甚至随心所欲!以上在三个帝王没有一个逃出这个怪圈!

穷兵黩武为汉武

汉武帝和唐玄宗有些类似,都喜欢开疆扩土,或者说是穷兵黩武!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国力日渐强盛,是时候报当年高皇帝刘备的白登之耻了,也让那些为了国家安定葬于异国他乡的和亲亡灵得到安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国内思想慢慢统一,汉朝上下矛头一致指向匈奴!汉武帝痛击匈奴,留下了万世英明,汉武帝在位50余年,几乎全在打仗。


多地用兵,百姓屡次迁移,无数百姓死在路中,无数婴儿夭折于异乡,导致人口从5000万锐减到2500余万,具体数据或许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但那无数百姓的荒古却永远镌刻在汉武帝的功绩碑上!晚年更因巫蛊之祸冤杀太子,那么多无辜者被牵连诛杀,令人唏嘘至今!

不出意外晚年昏聩的李世民

唐太宗晚年主要过错就是不惜一且代价远征高句丽时把战争摊派于民,导致民间部分地区生活困苦,一直到唐太宗临时都不撤兵遗诏继续攻打,也为其子唐高宗李治在公元668年彻底消灭高句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关于唐太宗如此穷兵黩武的要灭掉高句丽现在对这件事的评价有些两极分化,这里也不做评价了,唐太宗晚年一样,好大喜功,笃信方术。


更是因教育问题导致太子李承乾起兵造反,妄图把他父亲的老路再走一遍逼父退位,结果当然是失败了,太子承乾被流放不久便病逝了,也让唐太宗晚年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秋日即目》此诗为李承乾死后唐太宗思子所作。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

唐玄宗的最大过错可以说是因为想要以胡人治理边疆的胡人,重用安禄山,忽略了部分多族问题,而募兵制所招募的官兵和地方势力纠缠在一起,盘根错节,地方势力做大,导致朝廷威严丧失,皇权淡化,地方与中央矛盾与日俱增,而朝廷军队战斗力日益衰退,唐玄宗不防安禄山,安禄山却早就已经把唐帝国的盛世本质看的一清二楚,唐玄宗统治下外强中干的大唐帝国朝堂上,前有口蜜腹剑李林甫,后有拉帮结派杨国忠,奸臣当道,朝堂溃烂,朝堂如果烂一点,天下便烂了一大片!


最终安禄山领兵造反,一路势如破竹,直捣唐都长安城,马嵬驿贵妃死,太子李亨外出领兵光复大唐江山,睢阳之战到邺城之战、史朝义(史思明子)自缢,安史之乱结束,后来李亨重新捡起李唐皇室的传统,迫父让位,为唐肃宗,李隆基深宫等死!站前人口约5292万人,战后仅剩1700万人,死亡人数高达3600万!当然说法不一,但最少的推断也是死伤上千万!此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人口急剧减少的祸乱之一!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话说随便一个人,站在他们的位置,有了许多实质性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下面的万人对你恭恭敬敬,极力吹捧,如果不迷失自我才是奇怪呢!


看,这三个封建皇权下的伟大君王哪个人的双手不是血迹斑斑!哪个不是拿着无数天下苍生的白骨堆积起来自己的万世功勋!那有什么罪过大小之分!都是一丘之貉!


明月清风阁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应该是唐玄宗,众所周知,他的晚年直接带来了乱局出现,似乎前面两个皇帝和他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如果安史之乱的出现不那么简单,问题的根源是唐朝的制度环境埋下的隐患,这个问题不是玄宗李隆基的祸事,唐朝前期制度渊源都在李世民身上,玄宗是对太宗很崇拜的,所以盛世的危机一早就在李世民身上种下了,这一点,笔者专门有分析贞观盛世的危机。

这里简单说一下李世民的唐朝制度危机。

安史的问题主要就是边疆策略,表面上李世民打下天可汗威名,把边疆问题处理的很好,事实上,唐朝正是对边疆部族很高高在上的心态,中土大朝的优越感埋下根源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的包容开放和多元文化是不对等的,喜欢外族来到长安洛阳,但是我们自己对外部世界是一无所知的,和后来诸多王朝没太大区别。

王玄策、玄奘、鉴真都是后来推崇的人物,两个和尚都是私自越境。王玄策在正史没有传记,也是在佛教书籍才留下一些记录,长期都被怀疑没有这个人。

李世民对西域昭武九部的态度是不大感兴趣的,当时大食已经开始向东发展,波斯和昭武九部希望唐朝重视他们,给与帮助,李世民只是说一些漂亮话,根本不管。之后直到玄宗继位,已经失去九部的信赖,张孝嵩、高仙芝先后插手西域事务被批评,更不用说高仙芝主动应对石国和突骑师等国立功,很快激起石国王子投靠大食呼罗珊总督,这就是怛罗斯战事的爆发,唐朝丢了西域,这些人就是安史的远亲。昭武九部诸胡的渊源很复杂,唐朝迁移了很多到内地,从敦煌、河西到华北都有,安史就是安置他们的内地胡人后裔。

西北危机唐军败绩,西南危机再次败绩,这是杨国钊的征南诏失败,直接导致安史认为官军毫无作为,就发生了大乱。

玄宗是后期昏庸,但是促成安史动荡的根源是唐朝边疆事务的不正确积累的产物,不是李隆基用错安史就一定会发生大乱,没有因果必然因素。而是唐朝的制度酿成安史这些胡人对唐朝不服,外加安史能够聚集私兵,这才是他们能够作乱的原因。

这种现象不是李隆基的问题,而是李世民奠定的边疆策略,这是唐史的热门课题,但今天很多人都很忽视,从这个问题看,李世民带来的负面是很多的,像吐蕃。薛延陀、高昌、以至于征讨高句丽,不能说李世民平定边疆不对,但是他的做法是很成问题的,事实上唐朝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服众,虽然他收拢了很多番兵番将,得到天可汗的名声,但迁移大量部族定居,为唐朝后期的动荡隐患太大,这一点就是当初东汉迁居五胡的翻版,假如不是东汉迁居部族,按以前即便匈奴威胁也只在内蒙山西边界,但是迁居之后,大量部族生活在山西河北内地,一旦出现问题直接乱在内地了,这就是魏晋乱世的渊源。安史为何被认为是此后藩镇五代的起因?从8世纪一直到10世纪,难道不是另一个局面?李世民不是问题的肇始吗?

他对部族问题的核心就是功利和利用,这受限于时代认识,但这也就是悲剧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