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湯磊
編者按:“人生是一次航行。航行中必然遇到從各個方面襲來的勁風,然而每一陣風都會加快你的航速。只要你穩住航舵,即使是暴風雨,也不會使你偏離航向。”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企業一籌莫展,難熬的不僅是過去一個月的停擺和虧損,企業的生死局來得比疫情更真實。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受到的衝擊也不盡相同。餐飲業、旅遊業幾乎冰封,手機遊戲、線上教育突遇風口份額暴增,而更多的企業還在等待中,琢磨著何時復工,如何復工。大象新聞記者採訪了幾家民營企業,有發愁的老闆,有焦慮的員工,他們應對疫情危機想了很多辦法。希望這次疫情只是一個暫停鍵,企業復工後,這些故事只是日後的一場談資。
(位於新鄭市郭店鎮格德格瑞機械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為鄭州格德格瑞機械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明哲的口述,經記者編輯整理而成。
過完元宵節,我的情緒開始變得有些焦躁,因為涉及到公司的很多事情變得複雜了。
春節前,我在網上看到過一些武漢疫情的新聞,當時沒有太放在心上。我覺得在經歷過非典之後,中國很難再爆發這麼嚴重的傳染病疫情了。萬萬沒想到,遠在武漢的一點星火,會燒到自己的身邊。
我們企業主要生產、製造、出口麵粉加工設備。公司和廠里加起來不到200人,算是中小民營企業。我們70%的訂單都是出口發往海外,尤其是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那邊。
1月16日,臘月二十二,公司全體員工在廠裡的食堂聚了餐,沒有花裡胡哨的節目,就是單純吃個飯,我們想讓大家吃好喝好,然後回家過年。
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公司正式放假。走之前公司又給大傢伙發了年終獎,大傢伙特高興。
外地的員工踏上了返程的列車,要發往國外的幾個訂單,都已經生產完包裝好了,只等著集裝箱貨車來拉走就行了。
與此同時,手機裡新聞APP推送關於新冠肺炎的新聞越來越密集。
起初,我還沒有太在意,只是有些擔心廠裡一些老家在信陽等豫南的員工。
1月23日,武漢封城的消息來了,我感覺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可能遠遠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預估。
之後,關於疫情的消息鋪天蓋地的從手機裡衝出來,作為一個企業主,我下意識想到的就是我們的公司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妻子安慰我說,餐飲和旅遊應該會受衝擊很大,我們製造業都是冷冰冰的機械設備,傳播不了病毒,也不會被病毒傳染。
是的,機器傳播不了病毒,但周邊行業停擺,我們又能怎麼辦。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鄭州市要求企業在2月9日前不得開工。後來市裡又陸續出了一些文件,對企業復工的要求做了很多明確的指示。我們公司本地員工相對多一點,本地產業鏈也比較完整,屬於2月17日可以復工的那一類。
後來我發現,2月17日復工並不現實,有很多問題我們很難解決。
按照要求,公司至少要儲備兩週的口罩和消毒物資。得到消息後,我們就趕緊去採購口罩,跑了市區裡至少20家的藥店和醫院,也讓在其他地市的員工在當地採購,但都是嚴重缺貨。即使有,存貨也就十個八個的,而我們需要最少1500個。
長垣我們也派人去了,剛去的時候口罩廠都停著工。等到口罩廠復工,所有的口罩都歸統一徵調。
後來朋友介紹了一些網上的途徑,主要是微商。這些貨源賣得很貴,原本幾毛錢一個的口罩,他們要價都是四五塊。N95口罩就更貴了,要幾十塊一個。更無奈的是,他們一聽說我們是工廠復工需要,需求量又特別大,甚至有人坐地起價漲到了7塊錢。
我們工廠區大概有150個員工,如果按照這個價格來買口罩,1天就需要1000元,一週就是7000元。關鍵是我們不知道疫情還會持續多久。
除了口罩,還有消毒液,找貨源好難。
網上有句名言: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確實是這樣,為了我們自己的安全,雖然多花了不少錢,但兩週的備用物資我們總算是置辦齊了。但是復工的時間還是不確定。
我們的廠在新鄭市郭店鎮,鄭州市政府發了10號通告以後,我們就去街道辦事處問情況。因為10號通告是一份較為宏觀的整體性要求,具體怎麼復工,何時復工,街道也要等市裡的具體通知。
當我意識到復工的時間不可控之後,我開始認真的思考企業將要面臨的問題了,甚至考慮到了系統性的風險,就是資金鍊斷裂的問題。古人說居安思危,那現在我應該居危思亡了。
一般來說,我們的海外訂單在廠裡生產完以後,由集裝箱貨車直接送到港口,再上船經過海運送到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時間週期在20天左右。
(已經生產完打包好的設備因為疫情沒辦法發貨)
因為疫情,物流、港口和海關等都暫停了,導致春節前已經打包好的訂單無法及時交付,我們收到2020年的第一筆違約金處罰,30萬元人民幣,到現在我們還沒法發貨。
其實,我們工貿企業,不確定的成本有很多,直接的經濟損失我們還可以扛得住,最害怕的是間接的損失持續太久引發連帶效應。
除了物資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人員問題。雖然我們的員工大多是本地的,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員工老家在信陽、周口、商丘、駐馬店等豫南地區。因為離湖北比較近,這些人現在都無法回來復工。
第二個問題就是效率會大打折扣。我們的生產崗位平時都很固定,如果重新進行崗位設定,很多員工要兼顧不能復工的人員崗位,這樣工作效率就沒辦法保證了。
另外就是業務的損失,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能在家辦公,特別是我們這樣比較傳統的製造業。由於我們在鄭州的銷售公司也處於停工的狀態,營銷人員不能上班,很多業務都沒辦法對接。
現在來看,2020年全年的生產、銷售計劃已經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如果工廠能在3月初慢慢恢復生產,我預估公司可能不會出現系統性的風險。
(剛建成的自動化車間等待著復工復產)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這次疫情的話,對我們企業也是一場考驗。危機就是危險和機遇並存。危險已經很明顯,機遇在哪裡,我每天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規模大的企業比規模小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這場疫情,對我們行業的影響會很深遠,我不相信所有的企業都能全身而退,那些依靠價格優勢來贏取訂單的小型企業將很難度過這個“寒冬”。我覺得機遇可能會出現在疫情完全結束之後的幾個月,小企業的市場份額會被重新分配,我們如果可以順利度過這場疫情的話,可能會迎來訂單的爆發式增長,擴大我們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從而收穫長期堅持價值競爭的紅利。
我有信心和企業一起,共度時艱。
閱讀更多 大象新聞客戶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