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抗曹主力是刘备还是孙权,统帅又是谁?


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抗曹主力是刘备还是孙权,统帅又是谁?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指的是孙刘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进而瓜分荆州七郡,从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可以说,赤壁之战对于孙刘而言,是一场非常精彩的生死反击战,尤其是对刘备而言。

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江表传中有这么一段对话:肃故进前,与备相遇於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抗曹主力是刘备还是孙权,统帅又是谁?

刘表去世后,鲁肃作为孙权代表前去吊唁。可是走到一半听说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因此转而去找刘备,就问他接下来要去哪。刘备的回答是打算投奔好友苍梧太守吴巨。苍梧属交州,已经是过国之南境,只要曹操拿下荆州,刘备等人就得跳海。不过刘备如此回答,自然是违心试探。在鲁肃劝刘备与孙权合力拒曹后,从刘备的表现‘大喜’、‘甚欢悦’就可以知道。然后刘备就借坡下驴,派遣诸葛亮随鲁肃前去柴桑拜见孙权,促成弱势联盟。

到了柴桑,孙权就问,刘备有什么家底呢?诸葛亮说: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就是说,刘备有两万兵力,其中姑且有一万五的水军,并且有船数百艘(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適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抗曹主力是刘备还是孙权,统帅又是谁?

那么孙权方面是多少兵力呢?有两种说法。

  • 江表传: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 孙权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江表传是在周瑜传中的注释,说的是周瑜向孙权提出要五万兵力,但孙权说五万难凑,已选三万人,船只、粮食、武器都已经备好。孤后续带大军,多带粮草,在后面支援你们。

孙权传则是直接说,周瑜与程普作为左右部督,各领万人。也就是两万人。

不过三万人这个数字在多个地方出现:

  • 刘备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 诸葛亮传: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就依三万人的话,再加上刘备军两万人,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就共有五万人。再者,作为联军就得有一个总指挥,就像当初的讨董联盟,袁绍作为盟主统一吃喝玩乐。那这位总指挥会是谁呢?

刘备军当然是刘备,孙权军却分成了左右部督,也就是说总指挥的人选有三个:刘备、周瑜以及程普。

  • 刘备传: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 诸葛亮传: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 周瑜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从以上三个出处都只是说明,孙权听了大家的阐述,信心倍增,于是派周瑜、程普率领三万水军与刘备并力抵抗曹操,却没有说出这支有着五万人的军队的统帅是谁,这就有点不合常理。同样的是,在赤壁之战胜利后,也只是提到刘备与周瑜等人共同复追曹操至南郡。

不过呢,还有两处也提及到了赤壁之战,并且给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

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抗曹主力是刘备还是孙权,统帅又是谁?

第一处是在关羽传: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注意到没,在这里用的佐字,辅佐的佐。说的是孙权派遣军队辅佐刘备抵抗曹操,曹操领军退回。既然是辅佐,刘备自然是这支联军的统帅。有的人就会说了,这是关羽传,自然是得向着刘备说话。

不急,还有第二出处。

  • 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 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抗曹主力是刘备还是孙权,统帅又是谁?

不仅是说曹操到赤壁被刘备击败,还把火烧曹军船舰的功劳安在刘备身上。我们知道火烧赤壁在周瑜传中有详细记载,乃是黄盖献的计策。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黄盖向周瑜献策,而周瑜归刘备指挥。

既然刘备是赤壁之战联军的统帅,那是否说明刘备的两万兵力就是抗曹主力?

当然不是。两件事说明。

第一件是:从赤壁之战,到乌林破曹,最后在南郡与曹仁对峙。刘备可以说是与周瑜等人一起水陆共进,但是面对曹仁这位守城大将,两军足足对峙了一年。刘备却在这时,转向荆南四郡,把抗曹的任务扔给了周瑜和程普。

  • 刘备传: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抗曹主力是刘备还是孙权,统帅又是谁?

刘备此举不仅拿下荆南四郡作为大本营,还接收了雷绪数万部曲充实军力。更是在刘琦死后,成为了荆州牧,这让孙权对他稍有畏惧,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以结姻亲。再者,通过此事我们试想,如果联军是由孙权方作为统帅,怎能轻易放刘备南下夺取四郡。是否进一步可以证明刘备在联军的地位之高,最次也是跟两位左右部督平起平坐。

第二件是:孙权攻打合肥。

  • 孙权传: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 刘馥传: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贼以破走。
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抗曹主力是刘备还是孙权,统帅又是谁?

在联军与曹仁对峙期间,孙权率十万大军亲征合肥。这是第一次合肥之战,可以说是孙权一个很大的污点。因为当时的合肥城,一没守城大将,二兵力极少。孙权的十万大军却被军民挡在城外长达百日。后来蒋济用计骗孙权,让他误以为曹操的援军到了(其实张喜军还在路上),孙权因此撤军。

虽说孙权此举是想趁势扩张领土而不得,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起码对西线对峙局面起到分化敌人军事力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孙权在赤壁战场投入了三万兵力,在合肥战场投入了十万兵力,加起来一共是十三万,远远大于刘备的两万兵力。不管是赤壁之战,或者是东线战略所起到的作用,那肯定得是抗曹主力。

资料:《三国志》、《江表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