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歷史文化為什麼對統一了三國分裂局面的司馬昭建立的晉朝評價不高?

張哥說歷史


首先,晉朝的開國皇帝應該是晉武帝司馬炎,就算追本溯源,晉朝的建立者應該是司馬懿,司馬師,而題主所說的司馬昭怎麼著也得排到第三名。

好,接下來回答中原歷史文化為什麼對結束三國分裂局面的晉朝評價不高,甚至有點鄙視這個王朝呢?

同樣是作為中國歷史上結束分裂亂世的其他王朝,則比晉朝更加招人喜愛和自豪。

比如秦朝,雖說很多人認為秦朝暴政,但這並不影響一大批秦朝的粉絲,甚至從秦孝公開始,每一代秦王都能圈一大批粉絲,以至於秦始皇更是成為千古一帝的代名詞。

比如隋朝,得國和晉朝是多麼的相似,都是輔政大臣篡位奪權,都是結束大分裂走向統一的王朝,都是短暫的統一後又陷入戰亂。但是,歷史對隋文帝楊堅的評價明顯比對司馬氏的評價要高出很多,甚至他們都不是一個級別的皇帝。

筆者認為,中原歷史文化對晉朝的評價不高,主要有三點原因,從輕到重排序,三個原因分別是:

第一,司馬氏建立的晉朝,由於八王之亂的導火索,直接產生了五胡亂華的結果,然後就是接下來300年的南北朝大分裂的時期。雖然晉朝統一了三國,結束了這一段時間的分裂,但是晉朝的內亂,使得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的軍事力量迅速衰退,從而導致了外敵的入侵和更大的分裂局面。

要知道,在東漢末年以及三國分裂的時代,中原無論從文化還是從軍事方面,都是全面超越北方少數民族的。王夫之有一句評語: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就能看出,漢朝後期對外作戰外族是沒有還手之力的。即使是單單一個北方的魏國,對外族都是吊打的。

而五胡亂華,給中原文明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以至於中原歷史文化對晉朝以及晉朝導致的局面都是評價很低。

第二,司馬氏篡權的行徑為歷來文化傳統所不齒。可以這麼說,司馬氏從發動高平陵之亂開始,就一直秉承著欺騙的原則,對曹爽,以及整個曹魏宗室進行著一系列的清算。

事情追溯到高平陵之前,司馬懿在家裝病已經很長時間了,曹爽也自信地認為:風燭殘年的司馬懿已經黃土快埋到頭頂了。於是高高興興地帶著小皇帝出了洛陽城去祭祀了。而這邊司馬懿的暗刀早已磨亮,對著京城的衛兵下手並且取得了京城的控制權。

而曹爽這邊,最起碼自己還擁有一批軍隊,並且手握小皇帝在手,無論是戰是和,怎麼著也不會落了下風。而從這時起,司馬氏就開始了攻心的計策。向曹爽承諾了保全性命,保全宗族,等等優厚的條件吧。曹爽和他的親信, 丁謐, 何晏, 畢軌, 鄧颺, 被司馬懿騙得團團轉的李勝, 以及苦勸曹爽最後氣得罵他"豚犢"的桓範, 通通都被夷了三族。

而後,司馬氏通過一代代的欺騙手段,終於建立了晉朝,並且統一了三國。只不過,這一切的過程,都被歷史釘在了恥辱柱上。

在這之前,同樣的篡位的曹丕,以及在這之後,同樣篡位的趙匡胤,無不是厚待了他們的權力來源者,無不是對臣下優待。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司馬氏在篡權奪位這方便,做的真的不厚道,甚至是殘忍無比的。

第三,晉朝雖然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但是對歷史的推進以及制度的建設卻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貢獻。

晉朝建立以後,基本沿用了曹魏的政策和制度,因為體量的巨大差異,又先後滅掉了南方的蜀漢和孫吳。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智障兒子司馬衷即位了,是為晉惠帝。這主能在饑荒年代流民餓死的情況下說出:“何不食肉糜?”的話來,也算是古今智障界的一朵奇葩了。

晉惠帝即位以後,緊接著就是八王之亂了,你方唱罷我登場,以至於晉朝的國力消耗殆盡,北方的胡人進來以後,發現晉朝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強大,現在不過是個空架子,才有了五胡亂華的結果。

同樣是篡位的隋文帝楊堅,在成為皇帝以後,積極發展生產,完善制度建設,這其中,科舉和三省六部制,成為中原文化延續千年制度,而隋朝開鑿大運河,遠征高句麗,每一項都是統治者的大舉措。晉朝卻沒有這種全國性的以及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制度和舉措,有的只是五胡亂華留下的民族陰影。

綜上所述,晉朝在開局使用了欺騙的手段篡權奪位,得到天下之後在治理上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舉措,最後還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結果。

像這樣的一個王朝,中原文化無論從哪方面,也找不出他的閃光之處。


歷史U意思


中國有句俗話叫“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本是三國時魏帝曹髦說的,為啥在民間如此流行,主要是因為人們愛拿來諷刺那些喜歡搞陰謀詭計的人。也從中看出人們對司馬昭沒有什麼好感。因為他官至大將軍後,權重一時,大肆屠殺曹氏家族人員。還威逼魏帝曹髦讓位於他,整個一副橫行霸道的嘴臉。

其實人們對司馬昭沒好感主要還是他父親司馬懿的責任。司馬懿的大名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我國“智慧之神”諸葛亮的大對頭。在國人的傳統印象裡,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形象可謂是天差地別,司馬懿在舞臺上是奸賊的臉譜,遭人謾罵,備受鞭撻,人家諸葛亮可是“忠臣”,“賢相”的代名詞,無論在民間還是在統治階層,都備受推崇,被大肆謳歌,宣揚,也被無數文人提筆緬懷,痛惜。俗話說“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不是人家諸葛亮受美贊,一篇《出師表》滿腔赤誠,盡顯報主之心,讓人潸然淚下。“鞠躬盡瘁”這個詞就是從那裡來的。

可有人為司馬懿寫過一首讚美的詩嗎?可能司馬懿在地下也不服氣,他諸葛亮不就佔個所謂的“正統”嗎?山水輪流轉,今日到了我家,這是天命所歸呀,他姓曹的也是篡的皇位!沒錯,姓曹的篡了劉家大漢的皇位,所以也變成了“白臉奸臣”,這點歷史是公平的。不過曹家對待漢獻帝還算仁慈,沒把壞事做絕 ,給漢獻帝封了個“山陽公“,讓他得以善終。而且實際上人家曹家的天下是自己真刀真槍打下來的,漢朝皇帝實在沒有給過他什麼,若沒有曹操,漢朝皇室早就灰飛煙滅了。可司馬懿不同,他起初就是曹魏的一個小官,是一步步“爬”上去的。司馬懿靠用陰謀詭計逐漸架空了皇帝,靠血腥屠殺剪除了異己,直到最後他的孫子乾脆篡了位,也把蜀漢給滅了,所以司馬氏在歷史上才不受待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得位不正,無怪乎大家“噴”你。😄😄

當然司馬氏得位不正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西晉政權毫無建樹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西晉有個傻子皇帝叫司馬衷,他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百姓)既然吃不上飯,為什麼他們不吃肉呢?”因為皇帝太傻,自然駕馭不了臣下和皇族,導致國內出現了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乘機內遷,又演變成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五胡亂華”,各個利益階層互相攻伐,彼此混戰,大肆殺戮,導致中原大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人民紛紛南逃。甚至差點導致漢民族的滅絕。這筆賬,當然要記在西晉政權的頭上,你西晉政權得位不正,又沒幹出啥好事,後人對它評價不高是很自然的。


綠葉小杏


呵呵,文化太低也說不出個詳細東西,只知道司馬昭是奪權了,在咱們國家傳承了幾千年的文明和文化,都對漢奸或小人比較看不起,所以我覺得正是因為司馬昭奪權,才會讓歷史對司馬昭的評價不高。不管他做出多大的貢獻,但在咱們國家歷來是對政治背景很看重的!


農人趙少華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能結束天下分裂的局面,結束戰爭,還人民以和平,自然多為後人稱讚,但是,三國末期,西晉結束魏蜀吳三國分裂局面,一統天下,卻多遭後人貶低,尤其是對司馬氏篡曹代魏,更是非議聲討,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司馬懿殘忍不忠。曹魏代漢,名聲雖不大好,但曹魏的建立,那卻是憑曹操父子一力打拼出來的。曹操白手起家,掛羊頭賣狗肉,打著漢家旗號,鎮黃巾,討懂卓,破袁術,擒呂布,滅袁紹,驅匈奴,定遼東,敗馬超,掃蕩群雄,一統北方,結束了北方軍閥混戰,安撫流民,恢復生產,北方人民已承認了曹氏統治,曹丕代漢建魏,也是水到渠成之事,除劉備、孫權非議外,反對聲不多。然而司馬懿是曹操發現的,曹丕一力提拔的,曹睿最為依重的託孤重臣,在他發動高平陵之變後,大權在握,卻出爾反爾,以欺騙的手段,滅曹爽夷其三族,大害曹氏宗族,將剩下的曹氏宗族盡移入鄴城圈管,徹底解決了曹氏篡權問題。接著司馬懿獨掌朝廷軍政大權,對反對他的人排擠殘殺,臨死之際,司馬懿沒有還權於魏帝,沒有舉薦異姓能臣替己,而是把軍國大權完全轉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完全背棄了曹睿託孤之意,為司馬氏篡曹代魏打下了堅實基礎。其次司馬氏得國不正。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排異除仇,從朝廷到地方,都成了司馬氏的人,司馬師擅廢魏帝曹芳,立曹髦為帝。誰知曹髦頗具雄心,想奪回朝政大權,他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為時已晚,沒有人與他同心,被逼無奈之下,曹髦親帥宮衛殺向司馬昭府營,作最後一搏,還沒進營內就被司馬昭手下斬殺了。隨後司馬昭另立一個傀儡小皇帝曹央,曹氏就更沒法與司馬氏相比拼了。司馬昭死後不久,兒子司馬炎就代魏建晉了。其三司馬炎的失誤遺禍。晉武帝司馬炎上位後,真是先明後昏,上位之初,歷精圖治,滅東吳一統天下,於民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國家呈現一派穩定繁榮之象,史稱太康之治。然而隨著天下一統,國家穩定,司馬炎開始了他窮奢極欲的生活。他犯下了兩個大錯,一個是他聽信楊皇后之言,立了傻太子司馬衷為繼承人,視天下為兒戲;另一個就是他大肆分封司馬氏諸王,共分封了近三十個王,而且這些王都有兵有封地,實力很大。正是司馬炎做了這兩件蠢事,他死後不久,傻兒子繼位,皇后賈南風與權臣爭鬥弄權,引發了持續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最終直接導致了西晉覆滅。其四西晉滅亡招致了歷史上最長的國家大分裂大混亂,中國歷史進入最黑暗時期。八王之亂把一個強盛的西晉毀滅了,再無力對抗北方少數民族的進攻,五胡亂華使北方漢族幾近滅絕,沒過幾十年安穩日子的人民又再次陷入大分裂大混戰之中,其悽慘痛楚自不可言狀。東晉建立後,司馬家族更無恢復一統之志,只知迎合江南大族過奢侈安逸的生活,不足百年便消亡了,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十六國時期,直接導致了中華文明的大倒退,國家分裂的大混戰。

評論一個人的功過是非,都愛有個蓋棺定論。歷史上司馬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沒給後人帶來多少美好的回憶,更多的則是它導致的悲慘後果,以致傷害了一輩輩歷史過往的人們。聞其聲則驚悸未定談虎色變的人們,自然對它的建立以致促成它建立的人給予口誅筆伐,給予極大的貶斥。倘若西晉建立能如大漢那樣,那麼司馬氏篡弒的種種陋形,也不會那麼被後人貶低了,後來結束三百多年南北大分裂局面的,代後周建大隋的隋文帝就是很好的明證。


sunjin72976689


晉朝是個過渡的朝代,經歷時間短,政局不穩,經濟乏善可陳,評價自然不高。

黃巾起義雖然動搖了東漢的基礎,但最終被世族豪強和新興的門閥豪強所撲滅。

  • 整個三國和西晉時期,實際上是世族新舊豪強之間的爭霸史,東漢末年土地兼併的趨勢並沒有根本改變。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北方,實際是曹操這個新豪強和荀彧為首的舊世族豪強通力合作的結果,而三國鼎足時期,除了魏蜀吳豪強之間的爭霸外,曹操集團和北方舊世族之間的鬥爭也不可謂不激烈,最終司馬家族完勝,統一天下,建立晉朝。

  • 政治上,司馬氏走了回頭路,實行分封制,分封27家司馬諸侯王,為之後的“八王之亂”埋下伏筆。

司馬氏雖然統一天下,分封了同姓諸侯王以鞏固統治,但統治頂層仍然控制在各大世族豪強手中,而司馬氏本身也是世族豪強。

所以,東漢末年導致天下戰亂的基礎並沒有改變,而且還更加集中,而且落後的分封制,也加強了諸侯王的權利基礎,中央和諸侯的權利鬥爭遲早會有對決的一天。

  • 經濟上,採取了一定的修養生息政策,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成果最後還是被世族豪強獲取。

司馬氏雖然為了恢復經濟生產,鼓勵墾荒、興修水利,實行了有利於農民的佔田法和課田法,農業經濟逐漸繁榮,一時“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鹹要其業而樂其事。”

但世族畢竟是司馬氏統治的基礎,所以,這個特權階層也獲得了特殊的優待,利益最大化的向這些世族豪強傾斜,嚴重衝擊了剛剛有點盼頭的庶族地主和普通農民的利益。

  • 人才選拔上,司馬氏延續了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但選拔的權利仍然在世族手中。

九品中正制度雖然選擇了大批出身寒門下層的人才,充實到政府管理中,但選拔權畢竟掌握在世族門閥手中,所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寒門人才根本沒法和世族競爭。

晉朝實施了落後的同姓分封制,經濟上雖有突破,但經濟繁榮的成果仍然會落到世族手中,而且世族門閥把持著人才選拔,這樣的晉朝,只能是個過渡王朝,事實上也確實是個戰亂的短命王朝,評價怎麼可能會高。


布衣之徐


早在蜀國經營西南,吳國開發夷州的時期,魏國的大臣司馬氏,就在一步步地奪取曹魏的政權,這時就是司馬昭之心的開始。

滅蜀建西晉,司馬昭知道要把曹魏的皇帝趕下臺,就得先滅掉蜀國和吳國。詭計多端的司馬昭滅了蜀國後升為晉王,有了建立司馬氏家族的條件。

滅蜀不久之後,司馬昭病死了,兒子司馬炎當上了晉王,掌握了魏國大權。

司馬炎急於當皇帝,幾個月之後,他就讓魏帝曹奐讓位,自己當上了皇帝,改國號為晉。

司馬家族是用陰謀詭計篡權得天下建立的晉朝,是不被後人讚揚的。





山竹v間諜喵


晉朝是歷史上存在感極低的王朝,他是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在公元266年建立,史稱“西晉”。

晉朝也是一個比較奇葩的王朝,出了兩個傻子皇帝,一個是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另外一個就是司馬德宗,他的智力還不如司馬衷,提起司馬衷,好多人恐怕都熟悉他說的一句特別腦殘的話,有一年天下大旱,百姓民不聊生,就有大臣向皇帝稟報,這時候司馬衷竟然不緊不慢的說道:何不食肉糜?”肉糜就是肉粥,這在當時的皇宮是最差的一種伙食,他還以為百姓吃不上飯,怎麼不吃肉粥啊?可謂是呆傻至極。



司馬德宗,幾乎比司馬衷還要傻,司馬衷雖然傻,但是有一個掌權的賈南風,而司馬德宗,竟然傻到不知道冷熱,不辨東西南北,《晉書》》記載:“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


晉朝15個皇帝,也算是一個大王朝,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朝代卻讓人蒙羞,因為15個皇帝中除了開國皇帝司馬炎以外,其他的都是庸才,在其餘的14個皇帝中有3人被毒死,2人被棉被捂死,4個不明不白地早死,還有痴呆皇帝,傀儡皇帝,只有想不到,沒有找不到。

在晉朝這14個無所作為的皇帝時期。我國古代陷入了長達135年的,動盪不安,以至於國力大為衰減,從晉朝出的兩個傻子皇帝,可以看出晉朝是一個最奇葩的朝代,中原文化根本就沒有對晉朝有所貶低,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惡果,聰明一世的司馬懿沒有想到,他的子孫後代竟是如此的不堪,這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


佳寧談歷史


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司馬家篡位時吃相不好,手法比較無恥,司馬懿深受曹家大恩,魏明帝曹叡託孤於司馬懿時,躺在病榻上,拉著司馬的手流著淚說:“當年劉備白帝城病危託孤諸葛亮,諸葛亮竭忠盡智,至死方休。現在我託孤給你,希望你也能夠跟諸葛孔明一樣,扶持幼主,做一個周公伊尹那樣的大忠臣!”只能說曹叡的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司馬懿在曹叡死後不久,就排除異己,大權獨攬,培植黨羽,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也迅速掌權,還留下了一句名言“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曹家給司馬託孤,司馬卻多次廢立曹魏皇帝,把曹家皇帝當玩偶,哪個皇帝妨礙了他們的權力,就廢了立個新的,其中有個皇帝曹髦實在看不下去司馬家的作為,率領親衛和太監去找司馬,被司馬在街上半路攔住,當街一刀捅死,皇帝被臣子當街殺了,這種事情在歷史上是頭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司馬家就是這樣受的託孤之恩的,怎麼能讓人不鄙視呢?跟諸葛亮比,那是侮辱了諸葛亮。

二,司馬家篡位奪得天下後,大肆分封司馬家子孫做藩王,不久,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八王不是八個藩王一起造反,而是有八個藩王(其實不止八個,以這八個為主導)輪流造反爭皇位,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中間過程讓人眼花繚亂。八王之亂共歷時十六年,老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死的人比三國時代都多,人口銳減,社會生產力被嚴重破壞,胡人趁虛而入,佔據中原。司馬家打不過胡人,逃到南方後,不但沒有想著怎麼收復中原,反而只顧著繼續享樂以及爭權奪利,直接造成五胡亂華和南北朝長達近三百年的大分裂,漢族差點被滅族。三國時期,魏蜀吳任何單獨一國都是吊打異族的,司馬統一後反而讓華夏差點亡國滅種,這樣的操作怎麼叫人認同呢?

綜上所述,司馬家的種種作為讓人無法直視,能統一三國,也是靠竊取了曹家的基業順勢而為,被人稱之為“生於不義,死於恥辱”,真是無法反駁。





有講究的彈幕


之所以歷來晉朝不受待見,實乃晉朝黑點太多,太亂。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晉朝得國不正。相比於曹魏,雖然曹魏是篡漢而立。但是畢竟曹魏是在血雨腥風中,憑藉自己的實力,一刀一槍打出來的。漢獻帝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禪讓,降為山陽郡公,但仍然保留天子禮儀,以二女嫁於曹丕。可見,漢獻帝劉協“禪位”後,曹丕不僅沒有處死劉協(這點後世的宋祖趙匡胤處死李煜就顯得不及曹丕了),而且還準其享受天子禮儀,算是受到厚待,直至劉協壽終正寢。

相反,晉朝篡魏,實乃為世人所不齒。曹丕去世,曹叡在洛陽即位,是為魏明帝。曹叡臨終時立曹芳未繼任者,並託孤於司馬懿和曹爽,曹爽驕橫跋扈,專擅朝政,打壓異己;而司馬懿則韜光養晦,蟄伏待機,直至在高平陵事變裡,將曹爽集團一舉擊垮,司馬家族開始權傾朝野。司馬懿不是諸葛亮,他們二人分屬為魏蜀兩國的託孤之臣,但是受君主託之後,兩人的做法截然不同。那麼司馬家是在獨攬大權之後幹了哪些事呢?

嘉平六年秋,司馬師上奏太后廢掉皇帝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甘露五年,司馬昭使親信賈充派遣武士成濟殺害曹髦,事後成濟被處死,而司馬氏家族則沒受牽連。司馬昭另立常道鄉公曹奐為帝。

司馬昭病死後,其子司馬炎於鹹熙二年(265年)逼曹奐禪讓,改國號為晉,曹魏遂亡。

從曹芳、曹髦、曹奐三帝的處境來看,君主廢立全由司馬家掌控,皇帝不過是他們的牽線木偶,乃至指使部署做出弒君這種大逆不道之事。

西晉代魏,司馬家依靠的是權謀,實乃撿現成的,司馬家所作所為亦多殘忍無道,殺的殺,廢的廢,為天下人所不齒。

第二,君主昏庸,權貴奢靡。公元266年到公元316年,西晉存在了50年左右,一共傳了四位皇帝,淫亂、白痴、奢侈、荒唐是這些皇帝的標籤。

司馬炎作為西晉法統意義上的開國皇帝,是為晉武帝,征服東吳之後,完成統一大業。後卻對國家大事心生厭倦,開始荒廢朝政,驕奢淫逸。司馬炎把吳國後宮的5000多美女統統納入到自己宮中,再加上“庫存”,司馬炎後宮粉黛一度將近萬人(雖說皇帝都是好色,但開國皇帝做到這種程度也算是空前絕後了)。後宮這麼多嬪妃怎麼才能‘雨露均霑’呢?他命人做了一輛羊拉車每天晚上他就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了哪個宮中,他就寵幸那個嬪妃,這就是典故“羊車望幸”的出處。

司馬炎死後,其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而這司馬衷也是大名鼎鼎,他出名是因為他的白痴。有一天,司馬衷在華林園裡遊玩,聽到蛤蟆咕呱咕呱的叫聲,就對侍從們說:“此鳴者為官乎,私乎?(這叫喚的東西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們說:“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這叫喚的東西在官家地就是官家的,在私人地就是私人的)。有一年西晉國內鬧饑荒,餓殍遍野,大臣把情況報告給皇帝,帝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他們沒飯吃,為什麼喝肉湯呢?

司馬衷死後,其帝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司馬衷是個公認的傻子,偏偏他的老婆賈南風卻是一個非常有心機的女人,在賈南風的胡作非為之下,有八位王爺對他產生了不滿,因此他們紛紛起兵,晉朝天下立刻就陷入了一片混亂,史稱八王之亂。司馬炎的兒子很多,司馬熾是他的第二十五個兒子,就在眾王紛紛起兵爭奪皇位的時候,司馬熾龜縮在自己的封地。雖然說司馬熾不參與宮廷鬥爭乃正確之舉,但是這也說明了他是一個膽小的人,膽子小的人一般都沒有野心。司馬熾的龜縮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沒有野心被其他幾位兄弟一致推選為新的皇帝。公元311年,匈奴單于劉聰帶領著匈奴大軍南下,攻打西晉都城洛陽。因為洛陽城太堅固,所以劉聰並沒有強行攻城,他僅僅只是讓士兵在周邊掠奪而已。面對氣勢洶洶的匈奴大軍,司馬熾十分害怕,他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決定棄城逃跑。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就在逃跑的路上,司馬熾被劉聰給發現了,他就這樣成了匈奴人的俘虜。堂堂一國之君當了別人的俘虜,絕對是一件極具諷刺意味的事。到了匈奴領地之後,司馬熾受盡了匈奴人的嘲諷和侮辱,再加上他個性軟弱,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皇帝。劉聰的父親劉淵和晉朝交好,所以劉聰也沒有對司馬熾趕盡殺絕。他不但沒有殺司馬熾,而且還讓司馬熾當了小官。有一次劉聰出城打獵,他一時興起,就讓司馬熾扮成獵狗在前面搜尋獵物,還要求他一定要像狗一樣叫出來,不然就是欺君。司馬熾雖然知道這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但是他沒有辦法不去做,不然他就活不下去了,所以為了保命,他非常聽話的學起了狗叫。

再說說晉朝的奸臣權貴們。西晉時期盛行豪門政治。在按門第品位的高低分享政治上、經濟上種種特權的門閥制度下,豪門世族追逐名利,鄙薄勤恬,以奢靡競相誇尚,世風沉淪日下。當時“三公”之一的何曾,史書記載他“然性奢豪,務在華侈”。他每天吃飯要花一萬錢,還常常苦惱“猶曰無下箸處”。他兒子何劭更是“只食四方珍饈,一日膳費二萬錢”,以至於後來晉武帝司馬炎請他們吃飯時,他們嫌棄御廚做的菜不好吃,自己帶上廚師參加宴會。

對於大臣的瘋狂行為,司馬炎顯得很大度,有一回驃騎將軍王濟請晉武帝司馬炎吃飯,端上一道“蒸乳豬”,晉武帝司馬炎吃了一口,發現真是太好吃了,於是就問為何這道菜如此鮮美,王濟回答說:“以人乳蒸之”!

官宦子弟石崇(249年-300年),姬妾百數,皆穿金戴翠,華服綺麗,至於吃的、用的無不極盡當時所選,珍寶田舍無數。連石家的廁所裡,也常有十數名侍婢,麗服妝飾排列在旁。還配備甲煎粉、沉香水一類香料,專供來客使用。客人如廁後,又給換上新衣才讓出來。結果,弄得許多客人不好意思上廁所。

石崇每次邀客宴飲,常叫身邊的佳麗給客人敬酒。如客人飲酒未盡,當即殺掉敬酒的佳麗。丞相王導與鎮東大將軍王敦曾一起到石家,王導一向不能飲酒,總是勉強飲盡,以致大醉。可王敦對敬酒堅持不飲,石崇連殺三位佳麗,他還是不飲。並面不改色地說:他殺自家人,關我們什麼事。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貴戚王愷、羊琇等人屢與石崇鬥富:他以飴糖、乾飯洗鍋,石崇則以蠟燭做柴火;他用紫紗布做步障四十里,石崇則用錦做步障五十里。石崇用調味香料花椒做泥,塗抹屋舍牆壁;王愷則用陶土赤石脂來塗壁。一次,晉武帝為了幫舅父爭勝,特賜與王愷一株珊瑚樹,高二尺許,枝柯扶疏,世所罕見。王愷得意地出示給石崇看,誰知石崇手執鐵如意,把珊瑚樹擊碎。王愷當即傻了眼,痛惜寶物之餘,認定石崇“羨慕妒忌恨”,不禁面色大變,厲聲開罵。石崇卻不以為然地說,用不著記恨,馬上賠給你。於是,吩咐手下搬出六七株珊瑚樹,高三四尺,條幹絕俗,光彩耀日。而像王愷那株大小的,其家藏有不少。末了,王愷惘然自失。

西晉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可見當時君主是多麼昏庸,奸臣如何大行其道。

第三、禍亂華夏。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史稱“五胡亂華”。“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這場戰亂差點讓漢族人亡種滅族。當年羯族軍隊行軍作戰,竟然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稱她們為“雙腳羊”。“五胡亂華”這場混戰,簡直就是一場歷史噩夢,人倫下滑,華夏人口嚴重減少,是一次嚴重的社會大倒退。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直至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第四、禮崩樂壞。司馬氏靠的是陰謀詭計奪天下,依靠的是一群奸佞小人建立的朝代。如賈充之流弒君,行大逆不道之事,卻能在西晉位居高位。可謂狼心狗肺之徒,大行其道;奴顏婢膝之輩,紛紛秉政。





課外歷史


首先,晉朝並不是司馬昭建立的,其子司馬炎於公元266年逼迫魏元帝禪讓帝位,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司馬炎即位後,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即便是作為奠基人,司馬昭起到的作用也遠遠不及其父司馬懿,當然這並不是本問題的關鍵。晉朝從建國到東晉被滅,歷時155年之久,但是在歷史上存在感極低,主要原因就是晉朝乏善可陳,不似秦漢唐宋明清朝代,沒有太多值得後人推崇和借鑑學習的地方,甚至細數之下,可稱得上“劣跡斑斑”。

1、晉朝自武帝司馬炎以下,還有14位皇帝,居然個個奇葩,不是痴傻,就是傀儡,要麼中毒,要麼早逝,能湊這麼齊著實不易。這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惠帝司馬衷了,這位就是個十足的痴傻皇帝,得知百姓已經沒有糧食可以果腹了,居然問“何不食肉糜?”,留下千古笑柄。

2、晉朝建國伊始,便推翻了秦漢時期的郡縣制,轉而使用周朝的分封制,說開歷史倒車一點都不過分,再加上皇帝昏庸無能,各地封王怎能聽從調動?不久便爆發八王之亂,將天下攪得雞犬不寧,歷時16年之久才慢慢平息下來。

3、接著就是“五胡亂華”,兩漢時期,北方匈奴對中原政權雖有覬覦,不過多有忌憚,一直到了曹魏時期,曹操還採取分兵壓制的策略,同時對匈奴部落進行了分化,使他們不能聯合起來威脅中原。但是西晉統計者奢靡荒淫,打破了這種安定的局面,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各自揮師踩踏中原,最可恨的是,西晉統治者不思禦敵,為避戰亂,竟早早退至長江以南另立政權。據說五胡佔據北方地區之後,慘遭屠戮的中原百姓達數百萬之多,讓人心痛唏噓,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

4、東晉就無需再提,從司馬睿藉助大族立國起,整個東晉就是個依傍大族的傀儡,再加上北方五胡十六國肆虐侵擾,東晉朝廷也是勉強支撐,再難有所作為。

回到題目,晉朝雖說統一了三國時期的分裂局面,但是短暫安定之後引來的是更大的分裂和外族侵略,試問這樣的晉朝,愛的起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