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了什麼?帶來了什麼?

中華網財經7號院紫荊工作室出品 文|鈺開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給經濟帶來了始料未及的衝擊。當前舉國上下都在防治疫情,武漢封城、交通管制、復工延遲等這些舉措勢都會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目前疫情還沒有完全得到控制。但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舉全國之力抗疫情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是值得的,長痛不如短痛。二是在我國特有的體制優勢下,疫情必將得以控制,經濟一定會再次恢復活力。

從目前的資本市場走勢來看,恐慌情緒基本消失,市場的韌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大家看到更多的是危中蘊藏的“契機與良機”。那麼我們就要看清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哪些是經濟週期的自身規律,哪些業態發生了改變?哪些產業的發展將得到契機提升?2020年的資本市場行情會有什麼重大變化?

一季度GDP下降又如何?

一季度GDP我們看的就不是增長了,而應該換個角度看結構性機會,尤其是流動性加快寬鬆、政策加快積極所帶來的投資機會。首先我們要看到疫情改變了什麼,第一、改變了第三產業利潤的嚴重下滑。主要集中在餐飲、電影、旅遊航運與房地產領域,其相關產業上下游的延伸以及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對一季度的GDP造成了嚴重的衝擊。為了防止疫情的大範圍擴散,絕大部分省份都出臺了限制人員流動、聚集的措施。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外,絕大部分的經濟活動已經處於停擺的狀態。

春節檔電影票房收入負增長將近100%;內地入境港澳旅客下滑幅度都達到80%以上。生產端,復工也大幅延遲,即使按照2月10日起陸續復工,工業生產要恢復至正常水平,預計至少要等到3月中旬,相比往年節奏慢了半個月以上。社區封閉管理、居民閉門不出的情況下,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外,絕大部分的經濟活動已經處於停擺的狀態。所以經濟面臨的不是增長多少的問題,而是下滑的幅度有多大的問題。

疫情改變了什麼?帶來了什麼?

餐飲行業根據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進行的問卷調查,春節期間只有30%的餐飲企業正常經營,而這些正常經營的企業中,有96%的收入降幅在50%以上,絕大部分降幅在80%以上。此外,知名品牌海底撈在國內的所有門店已經停業半月,西貝在全國6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連鎖店均已停業,營業收入全部歸零。預計餐飲行業春節期間整體降幅也在80%以上。而且很多經濟活動是相互關聯的尤其是餐飲行業,比如出門看電影,是否要坐車,看完電影是否要吃飯等等。

衝擊範圍包括房地產。從歷史數據來看以往春節假期過後,房地產交易活動也會陸續恢復。由於目前處於疫情期間,凡是需要見面、聚集的經濟活動基本都被取消,房地產、交通運輸、商業專業服務、酒店住宿等服務類但現在假期過去十多天,成交依然沒有起色。之前融資環境偏緊的情況下,很多房地產企業加快推盤,通過銷售回款來融資,而現在的銷售幾乎為零,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壓力是相當大的。(如下圖)。

疫情改變了什麼?帶來了什麼?

疫情過後哪些經濟活動可以恢復,哪些很難短期彌補

春節期間取消的餐館消費、旅行計劃,在疫情緩解後很難全部恢復,因為我們很難再找到春節這樣的假期,也不能再重新過一遍春節。所以這部分消失的經濟需求,對於餐飲、旅遊、交通等從業者來說,就意味著收入的減少,進而影響他們的消費和投資行為。而對於在線消費、在線科技、大數據、雲計算、半導體與5G新基建類的公司就可以儘快的進入高速發展與復產階段,對於國際訂單充足的企業會較快的彌補回來。接下來要詳細說一下汽車產業,疫情對汽車產業會造成短期衝擊,但中長期來看,反而對行業發展特別是私家乘用車銷售起到一定推動作用。在2003年非典疫情的時候,汽車銷量整體增速下滑,從03年3月開始一直持續到5月見底,但是這一時期的私家乘用轎車銷量穩定增高。疫情時期雖然購車客流是減少的,但是成交率是大幅上升的,從平時的約20%至30%水平,提升到80%左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傳染性。居民更傾向於選擇私家車出行,以避免公共交通可能帶來的感染風險。今年的情況可能會更好,因為這次疫情的傳染性更強,再疊加特斯拉國產化(價格低廉)以及進口關稅的下調等多項政策利好(後期刺激政策有望不斷出臺)。

疫情改變了什麼?帶來了什麼?

疫情改變了什麼?帶來了什麼?

疫情改變經濟下行斜率(加速見底)。這次的疫情到目前為止,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對於經濟的影響比非典時期要大。2019至2020年正處於完工房地產週期下行階段,我國居民財富、財政收入、金融體系都和房地產市場高度相關,所以宏觀經濟也正處於下行通道,而且已經出現即將見底換擋的發展跡象。所以即使沒有疫情發生,2020年的宏觀經濟也是處於下行壓力較大的階段,有了這次疫情反而是加速了見底,可以說是直接見底(硬著陸),也就是說疫情只是改變了經濟運行的節奏和下行的斜率而已。這也就導致了財政政策在兩會前就開始釋放力量,積極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財政資金大幅支出,節奏前移。(如下圖)

疫情改變了什麼?帶來了什麼?

疫情沒改變貨幣政策,帶來了政策寬鬆和改革力度空前加大(加速復甦)。本來貨幣政策寬鬆的步伐是緩慢的,但現在疫情對經濟衝擊較大,貨幣寬鬆的步伐肯定會大幅加快。財稅力度空前加大,大幅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如果不給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只會讓經濟變得更差。所以利率並不是由央行決定的,央行只能跟著基本面走。而且給企業的再次輸血全面偏向中長期貸款,利率較低,這對企業的長期復甦與增長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信心穩定,快速的止跌反彈,很多優質的科技醫藥類企業已經創出新高,目前正處於大量的解禁減持期,股價的穩定對於減持給企業補充血液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疫情改變了什麼?帶來了什麼?

2020年的結構性投資方向已明確:積極政策市

疫情沒有改變結構性行情,尤其是新科技所代表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經濟週期。驅動今年市場結構機會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尤其是以高新科技為主導,流動性寬鬆為支撐的戰略方針。疫情並沒有改變其方向,反而讓加快了積極政策的步伐與力度。流動性寬鬆的邏輯會繼續,仍看好成長方向的新經濟資產。即便一季度GDP已經不用看了,但是後面的三個季度,可以預判為逐步走高,全年經濟增長節奏形成

先抑後揚,低開高走的態勢。即便中國GDP增速降至5%,依然是全球平均增速的兩倍左右,所以不存在過度悲觀的理由,更何況我們具有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等西方國家所不具備的體制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藉助此次疫情為契機,深化多領域結構性改革,加速高質量發展,完善更具科學發展觀的財稅政策。那麼後三個季度,我們到底會在哪個細分方向上大力發展呢?這些細分產業能夠最大力度的挽回一季度的經濟損失嗎?其中蘊含著的確定性機會,我們將在後面詳細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