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到底是誰?

xiaole89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毫無疑問就是蔣慶泉,今天你再賴也是賴不掉的。

歷史就是歷史,被俘的英雄未必不是英雄。

英雄不應該因政治原因,不被認可。

蔣慶泉是最早喊出對我開炮的志願軍英雄。

1953年4月,志願軍23軍67師201團步話機員蔣慶泉及戰友,在朝鮮石峴洞北山遭到強敵圍攻。1928年,蔣慶泉出生於遼寧錦州松山新區大嶺村, 1952年入朝,是第一批輪換部隊。

當時彈盡援絕,陣地眼見就要失守。最後關頭,蔣慶泉向步話機對於後方炮兵高喊“向我的碉堡頂開炮!”

但當時炮兵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開炮(當時志願軍炮兵素質不高,步炮協同很差)。

隨後,後方和蔣慶泉失去聯繫,推測他已經犧牲。

通訊稿《頑強的聲音》一時很火,蔣慶泉也成為英雄。但很快,上級下令,不許宣傳了,因為他們發現蔣慶泉沒有死,而不是被俘了。

美軍攻上來的時候,蔣慶泉被炮火炸傷後被俘。

資料寫到:然而蔣慶泉沒能等到我軍的炮火,他被敵人的彈片擊中了肚子,還有一塊彈片“飛”進了他的眼睛。忍著傷痛,透過血跡模糊的雙眼,蔣慶泉在地上爬著、找著——他想找槍自殺。槍還沒找到,又一枚敵人的瓦斯彈擊中暗堡。瞬間,他什麼都看不見、聽不見了——他失去了知覺。

隨後,美軍將蔣慶泉名字列入交換戰俘名單,交給中國方面。

發現蔣慶泉被俘,根據當時的戰地紀律,就不能對他進行宣傳了。

3個月後,還是23軍出了同樣的事情,73師217團的步話機員於樹昌也在戰鬥中呼喚炮火,與敵人同歸於盡。洪爐覺得於樹昌是蔣慶泉樣的英雄,於是將《頑強的聲音》改寫,寫了一篇《向我開炮》。

因於樹昌犧牲,不是被俘,所有於樹昌被宣傳委員英雄,大紅大紫。

而他的原型蔣慶泉,這位最初觸動洪爐寫下“向我的碉堡頂開炮”的人,後來以戰俘身份回到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默默生活在遼西平原的鄉村裡務農。

電影《英雄兒女》的編劇毛烽,根據《向我開炮》進行改寫,塑造了王成的形象。

但毛烽沒有和原文作者洪爐溝通過,所以在寫劇本時不知道蔣慶泉這個人物。毛烽原本認為,王成的原型就是英雄烈士於樹昌。

自然,當年的洪爐也不敢說出這件事。到了2000年以後,年過7旬的洪爐年事已高,不願意將這件事帶入棺材,才寫出了真相。他撰寫《關於王成原型》、《“向我開炮”的又一軼聞》、《呼喚“王成”:“你在哪裡?向我開炮”英雄故事後面的故事》等文章,尋找從沒見過面的蔣慶泉。2004年,洪爐在央視《電影傳奇》節目中說《向我開炮》的原型叫蔣慶泉。


薩沙

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武兆堤導演,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的戰爭片《英雄兒女》上映了。

作為上世紀的經典作品,即使我們這些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知道“向我開炮!”這句經典臺詞。

那麼大家一定會有疑問,這位鼓舞著一代人的鬥志的英雄原型是誰呢?

由於年代久遠,只能根據各種採訪資料來探究英雄王成的原型了。

該電影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1952年冬天,朝鮮戰爭正處於激戰時刻,為了準確瞭解前線情況,全國文聯組織了一批創作人員赴朝,巴金擔任組長。

在與志願軍的朝夕相處中,巴金積累了《團圓》的素材,回國後編寫並發表在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上。

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夏衍讀過以後,決定要拍攝一部相關電影,長春電影製片廠接下了這個重任。

同年夏天,導演武兆堤和編導毛烽開始了改編劇本的工作。

王成本來並不是小說《團圓》的主角,但是他勇於犧牲的精神給兩位主創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終決定將其作為電影主角,並且結合了當時朝鮮戰場的其他志願軍的事蹟。

蔣慶泉就是其中一位。

在石峴洞北山戰鬥中,蔣慶泉所在的連接到了扼守陣地的命令。

他作為步話機員,主要負責通報“開炮”的具體位置。

然而經過幾輪的爭鬥,雖然我軍佔領了山頭,但是犧牲了大部分的戰士,隨著敵人的逼近,為了保證陣地的不失守,蔣慶泉拼盡全力,衝著步話機嘶吼:“別廢話!向我開炮!向我開炮!”。

之後他又將該文章結合守衛281.2高地戰鬥的於樹昌的事蹟寫成了《向我開炮》一文。

編劇毛烽以此文為基礎,並根據另一位烈士楊根思的事蹟設計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的壯烈結局。

所以,英雄王成並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且無數英勇的志願軍的化身。


鯨魚電影

據檔案欄目介紹: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最突出的人物是楊根思和蔣慶泉。當然也是成千上萬抗美援朝將士的縮影。電影英雄兒女中的臺詞說的很好:我們的王成是毛澤東的戰士,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是特(術)材料製成的人。他的豪邁氣概從哪裡來因為他對朝鮮人民無比的愛、對侵略者切實的恨。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裡有千千萬萬個王成,這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驕傲和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