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尿屁”《烏盆記》:為何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

《烏盆記》又名《奇冤報》、《定遠縣》,是一出傳統鬼戲。元雜劇和明傳奇裡已經出現包公判斷烏盆鬼冤案的戲文,幾百年來,這出戏在中國的多個劇種裡常演不衰。

但是這個傳統在1949年後一度中斷。1950年7月,當時以文化部副部長周揚為主任的“戲曲改進委員會”首次以中央政府名義頒佈對12個傳統戲曲劇目的禁演決定,其中包括京劇《奇冤報》(即《烏盆記》)。《烏盆記》遭禁原因是“舞臺形象過於恐怖,宣傳了迷信思想”。到1952年6月止,文化部明令禁演的戲曲劇目增加到26個。

“屎尿屁”《烏盆記》:為何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

《烏盆記》近十幾年來才重新在中國戲曲舞臺出現。王珮瑜說:“現在可以很經常地上演這出戏了。可能正因為那時候把這出戏禁了,現在觀眾從情感上更喜歡它。”

1940年代,張愛玲在《洋人看京戲及其他》一文中曾經提到《烏盆記》:“《烏盆記》敘說一個被謀殺了的鬼魂被幽禁在一隻用作便桶的烏盆裡。西方人絕對不能理解,怎麼這種汙穢可笑的,提也不能提的事竟與崇高的悲劇成分摻雜在一起——除非編戲的與看戲的全都屬於一個不懂幽默的民族。那是因為中國人對於生理作用向抱爽直態度,沒有什麼不健康的忌諱,所以烏盆裡的靈魂所受的苦難,中國人對之只有恐怖,沒有憎嫌與嘲訕。”

《烏盆記》確實不乏“屎尿屁”之類粗鄙俚俗語言。馬志明扮演的小花臉(丑角)張別古一出場就口吟打油詩:“人老三不才,尿尿(音suī)溼了鞋(音xiái)。聞風就流淚,放屁屎出來”,插科打諢,自嘲自諷。觀眾報之以鬨堂大笑。

正所謂“道在屎溺”,中國傳統戲曲中多的是來自民間的粗俗的幽默與智慧,也有的是張別古這樣的底層小人物,用馬志明的話形容,“既沒本事,又窮,有點財迷,愛小算計,膽小,但還有點正義感,遇到烏盆裡的冤鬼也會為他鳴不平,替他打官司。這種人絕對不是壞人,實際上這種人是社會上佔多數的下層人士”。

“屎尿屁”《烏盆記》:為何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

馬三立在相聲作品中塑造了眾多小奸小壞、可笑可憐的小人物。馬三立熟知普通人的人情世故,是因為他常年生活在市井底層,極熟悉引車賣漿者流的生活語言。

馬家以前住的院子,裡裡外外淨是些修車的、算卦的、點痦子的、瓦匠、小偷之流,“從沒見過一個西服革履的,都是隻花二分錢買一小碗豆腐腦、窩窩頭的窮人”。

馬三立相聲中的人物,馬志明幾乎都在現實生活中見過原型,比如《練氣功》裡那位不務正業、專門欺負小孩兒的“張二伯”,還有《給老熱寫信》裡那位文化不高,又不懂裝懂的“仇大爺”,就是馬家的街坊鄰居,“特別熟”。

《烏盆記》演出現場,馬志明扮演的張別古就很有“馬氏相聲”傳統特色,一路“現掛”,包袱不斷。例如張別古一見到衙役便嘀咕:“我看你就像個‘山寨版’的衙役!”衙役由馬志明的老搭檔黃族民客串,兩人在京劇舞臺上重逢,依舊是“哏兒”味十足。

“屎尿屁”《烏盆記》:為何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

馬志明的“現掛”對扮演殭屍的王珮瑜是個小小考驗,因為她的角色不允許笑場。王珮瑜開玩笑說,排練的時候恐怕馬志明最讓人發笑的“掛”還沒有拿出來,她擔心到時候在現場聽了馬志明的插科打諢“繃不住”笑出來,所以得訓練自己“把笑神經固定住”。

王珮瑜和馬志明只排演了一次。馬志明1957年起學過五年多京劇,學的就是丑角,2007年曾演過一折猴戲《安天會》,其間45年沒演過京戲。演《烏盆記》前,馬志明提前一個月開始背詞、練表演,跟其他演員對戲,王珮瑜也提前大半個月吊嗓子,與琴師鼓師對戲。王珮瑜說:“這就是我們傳統戲曲、曲藝演員比較特殊的地方,只要平常下足夠工夫,兩人也不需要太多磨合,在臺上一拍就能夠合上。”

如果要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演出,《烏盆記》是首選。這出戏除了老生大段的表演和唱以外,主要是小花臉的戲,雖然劇情比較陰森,但詼諧幽默的調子貫穿始終。

“屎尿屁”《烏盆記》:為何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

《烏盆記》少了小花臉張別古就十分單調,“鬧不起來”。他只是個小丑,但很重要,一般演員演來不易,用京劇行話來講叫“大丑”。馬志明說,以前劇團裡只有“高知”級別的丑角才演得了張別古,《烏盆記》解禁後並沒有立即家喻戶曉,可能也跟這個丑角難覓有關。馬志明能駕馭“大丑”,很大程度上得力於他身為相聲名家的喜劇功底。

“屎尿屁”《烏盆記》:為何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


若論相聲與京劇的關係,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相聲藝人朱紹文幼年學的就是京劇丑角,也習過花臉。在舊時代,相聲藝人和京劇藝人常有來往。據馬志明回憶,馬三立特別喜歡聽孟小冬的唱,來馬家串門的朋友除去相聲界同行,大部分是京劇演員,馬連良、侯喜瑞、趙燕俠等都是馬家的老朋友。馬志明從小喜歡京戲,也多少與此有關。

命運曲折的孟小冬與天津也很有緣分。1928年,21歲的孟小冬在天津公演十餘天,天津《大風報》創辦人沙大風撰文捧孟小冬為“冬皇”,這一稱號迅速風行。孟小冬失意時曾在天津居士林唸佛隱居,1933年與梅蘭芳決裂後是在天津《大公報》頭版連登三天“緊要啟事”。

王珮瑜演《烏盆記》完全是按照孟小冬的版本來,但是孟小冬沒有留下演出錄音,王珮瑜只能參考孟小冬當年說戲、吊嗓子的錄音。

“屎尿屁”《烏盆記》:為何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

王珮瑜演《烏盆記》中的劉世昌,聲腔高亢而有韻致,幾段唱及“硬殭屍”(直挺倒地)的身段功夫都引得一片“好”聲。

“屎尿屁”《烏盆記》:為何把王珮瑜和馬志明“拴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