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成“救命稻草”?治療11名危重病患效果顯著

2 月 13 日晚間,國藥中國生物宣佈了一項重要進展,在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中已檢測出高效價病毒中和抗體,實驗證明,能夠有效殺死新冠病毒,“我們用康復者特異血漿臨床治療 11 例危重病人,治療效果顯著。” 中國生物官方宣稱。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盧洪洲對此表示,上海已準備開展血漿療法,已有一例患者準備使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漿,血漿療法已經非常成熟,在針對新冠病毒還沒有明確特效藥的情況下,血漿療法顯得尤為有價值。

新冠特免血漿製品是由康復者捐獻的含高效價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的血漿,經過病毒滅活處理,並對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多重病原微生物檢測後製備而成。

鍾南山曾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在 2 月中下旬可能到達高峰,截至 2 月 13 日 24 時,國家衛健委通報我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63851 例(湖北省核減 1043 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 6723 例(湖北省核減 269 例),累計死亡病例 1380 例(湖北省因重複統計,核減 108 例)。疫情形勢仍然嚴峻。

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的前提下,血漿療法能提高重症病例的臨床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這無疑是一個重磅好消息。

但事物總有兩面性,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和特免球蛋白的製備能為整個疫情帶來多大轉機呢?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成“救命稻草”?治療11名危重病患效果顯著

專家倡議康復者獻血

據悉,中國生物目前已加快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和特免球蛋白的製備,並在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國藥集團武漢血液製品有限公司、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血液中心、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緊密合作下,投入臨床救治重症患者。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發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的通知》,明確提出可對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從 1 月 20 日開始,中國生物經過籌備組建了相關團隊,調集了相關裝備設備及原材料,在武漢地區實施了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採集。2 月 8 日,首期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了 3 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目前連同後續醫院治療的危重病人超過了 10 人。

臨床反映,患者接受治療 12 至 24 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專家表示,從臨床病理發生過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經過治療康復後,身體內會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殺滅和清除病毒。

中國生物研發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冠病毒特免血漿的採集、製備和系列檢測過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製備工藝成熟,所需時間短。目前在缺乏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的前提下,採用這種特免血漿製品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可大幅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

在 2 月 13 日晚召開的湖北省第 23 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回答如何提高救治、降低死亡率等記者提問時也提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導致了死亡病例的絕對數略有升高,死亡病例主要還是以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一些病人為主。

武漢金銀潭醫院是新冠肺炎重症收治的定點醫院,目前醫院在開展康復病人的恢復期血漿的輸注,顯示出了初步的效果。

張定宇倡議,“因為康復的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在此也懇請康復後的一些患者,積極來到我們醫院伸出你的胳膊,捐獻出寶貴的血漿,我們共同來拯救還在與病魔做鬥爭的這些病人。”

中國生物發佈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捐獻倡議書中提到一些細節。例如,康復者捐獻血漿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年齡範圍在 18-60 週歲,確診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出院後目前身體狀況較好,沒有其他不適;需在獻血點經過登記、健康徵詢、體格檢查,符合要求進行血漿採集(約 20-30 分鐘);前一天儘量清淡飲食,不能空腹獻血漿,女性月經期內不能獻血漿;康復者捐獻血漿後注意按壓穿刺點 20-30 分鐘,注意針眼處清潔衛生,不可用水擦洗;獻血後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間隔 14 天后可再次捐獻血漿。

DeepTech 致電獻血處人士瞭解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及《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相關規定,全血獻血者每次可獻全血 400ml,或者 300ml,或者 200ml。武漢地區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採集工作優先考慮本地就近能來的康復者,截至發稿前,諮詢電話已有很多,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初步的判斷篩選,現在還沒有來到醫院獻過血的人,但相信很快會有愛心獻血者過來進行支援。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成“救命稻草”?治療11名危重病患效果顯著

圖|裝有血液和提取出血漿的試管(來源:網絡)

這並不是第一次

利用康復者的血液來對抗傳染病疫情,救治危重患者,這並不是第一次。

2003 年 SARS 流行期間, 北京 、香港等地曾使用 SARS 患者康復期血清成功救治多例危重 SARS 病人, 證實恢復期病人的抗體有治療作用,而且康復者一次捐獻血漿 200 至 400 毫升對身體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獻血者需要的化驗項目一般包括 ALT 、HBSAG 、抗 - HCV 、抗 HIV 、梅毒 、血色素 、血型、血漿總蛋白等 。

不過臨床使用 SARS 患者康復期血清時有一個關鍵問題, 當時有業內專家認為,雖然進行了血型配伍試驗及病原微生物如甲肝、乙肝、丙肝、艾滋、梅毒螺旋體等的檢測, 但病人恢復期血漿中仍然存在其他未知病原微生物, 甚至存留 SARS 冠狀病毒等感染的潛在危險, 因此存在血源傳播相關疾病的可能。

解放軍 302 醫院姜素椿教授曾表示,利用非典康復者產生的血清抗體,幫助殺死危重非典患者體內的 SARS 病毒,只是在既無特效藥又無疫苗的特殊時期的救命措施。應該看到,我國有完善的血液管理體系、血液管理法規,通過我國施行的 7 項指標的檢驗,基本能夠保證血液安全。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關於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的一份總結資料中提到,在臨床前模型中,具備中和活性的多種單克隆和多克隆抗體制劑可以抑制 MERS 病毒。

不過,迄今並沒有使用這些製劑或恢復期血漿治療 MERS 病毒感染患者的確切數據,只是對用恢復期血漿治療嚴重 MERS 病毒患者進行的系統審查和探索性分析顯示死亡率下降,因此恢復期血漿被認為可能用於治療。但是,恢復期血漿,特別是帶有確定水平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中和抗體的恢復期血漿,仍然極為有限。

上面提到的血漿和血清,有什麼區別?簡單來說,血漿(Plasma)是將血液加入抗凝劑後離心得到的上清液,抗凝劑的存在阻斷了凝血反應,使凝血過程受阻,纖維蛋白原還存在於血漿中。因此,血漿的化學成分中,水分佔 90%~92%,其他 10% 以溶質血漿蛋白為主,並含有鹽、營養素、酶類、激素類、膽固醇等各種元素。

血清(Serum)是離體的血液發生凝血反應後形成的上層淡黃色透明液體。凝血的主要反應是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所以血清中不再含有纖維蛋白原,這一點是與血漿最大的區別。但大量未參加凝血反應的物質則與血漿基本相同。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成“救命稻草”?治療11名危重病患效果顯著

圖|從血液中提取血清和血漿的區別(來源:維基生物)

實際上,很多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並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藥物來治療和預防,這些疾病大多是自限性,也就是機體通過抗體反應等免疫反應將病毒清除。

通過輸入康復者血漿或者血清,危重患者就能獲得外來抗體的援助,從而得到被動保護。

其實,人類早在 100 多年前,就開始使用血清療法來對抗細菌引起的傳染病了。

1891 年 12 月 10 日,在柏林大學附屬診療所的兒科病房,德國醫生埃米爾 · 貝林給一個瀕死的白喉病患兒注射了一種血清,這種血清裡含有白喉抗毒素。第二天,患兒的病情明顯好轉。這是醫學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開啟了人類防治傳染病一條新路。

貝林因在理論上和臨床上,成功驗證血清療法防治白喉,破傷風的有效性,從而得到全世界醫學界的肯定,於 1901 年獲第一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不應忽視的風險

從病毒免疫者血液裡提取出病毒抗體用於患者治療,最終克服疫情的故事情節我們經常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然而,這種做法能否在當下新冠疫情中大範圍推廣?

從技術上看,提取新冠病毒特免血漿沒有任何難題。關鍵因素在於抗體的濃度,首先要在病人康復後,確定他已經不攜帶病毒,如通過數次核酸檢測都已呈陰性;其次就是測抗體,要看康復者體內的病毒抗體到底有多少,因為要有治療作用,抗體必須達到一定的數量和濃度;最後是提取血漿,得到抗病毒成分。

而從血液中進一步提取出有效抗體的實際操作是困難的。有研究顯示,康復病人的體內會產生抗原特異性的 B 細胞,通過篩選捕獲這些有抗原特異性 B 細胞,再進行序列的擴增和分析,便可以得到有效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序列,隨後便可以在體外製備抗體了。

而從血液中進一步提取出有效抗體的實際操作是困難的。有研究顯示,康復病人的體內會產生抗原特異性的B細胞,通過篩選捕獲這些有抗原特異性B細胞,再進行序列的擴增和分析,便可以得到有效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序列製備抗體了。然而抗原特異性B細胞在外周血液中含量十分稀少,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在外周血中分離到的抗原特異性B細胞比例僅為19/500000。此外,病毒蛋白質包含多種異己的蛋白質,對於任何一種異己的蛋白質,人類機體都有可能產生專門針對它的抗體,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體內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針對病毒的多類抗體,但很多抗體缺乏抗病毒作用,只有針對病毒表面蛋白質的抗體才可能產生抗病毒的效果。

不容忽視的是,這種利用康復者血漿的治療方法也隱含著一定的風險和侷限性。

SARS 和 MERS 的實際經驗表明,有兩個重要的前置條件:一是對血清或特免血漿治療安全性、複雜性和風險性把控,當前新冠肺炎第一批康復患者其實也才康復不久,我們對於恢復期血液組分的認知和功能其實還沒有研究透徹,因此將處理後的血漿直接注射到其他人的體內或許仍存在風險;

二是帶有合規水平病毒抗體的血漿本身就十分有限,還需要進行血型配對,無法應對數以萬計的確診患者數量,臨床可能只應用於少數危重患者試驗性救治更切實一點,這也是為什麼當前一直採取隔離治療措施,並在分離出病毒毒株後把加急有效藥臨床試驗或推進疫苗研發作為重點,大多數患者其實用不上血清抗體或特免血漿治療。

另外,有臨床醫生表示,未經提純的抗體連同血液輸入患者體內,對患者來說,就是強大的異體抗原,生物體會對進入體內的異原物質進行強大的排斥反應。也就是說,直接輸入血液抗體的結果,很有可能引起接受者的急性移植排斥反應,患者體內短時間內出現大量免疫炎症因子和針對外來物質的抗體,血液中血細胞發生凝集反應,身體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威脅生命安全。

因此,利用康復者特異血漿用於臨床,只是目前既無特效藥又無疫苗的特殊時期的救命措施,只是針對少數危重患者的特殊治療方法,不宜大規模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