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那麼高?

逗你玩兒小破兒孩


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如此之高,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他確實覺得劉備不同尋常。其二,他的評價意在試探劉備,所以有故意拔高的成分。

先說第一個方面。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從史料看,他不僅自己文武雙全,更有識人之明,用人之能。他知人善任,人盡其用的本領令人讚歎。從他對自己幾個兒子的安排,就可看出曹操慧眼如炬。比如,曹植擅文,曹操就放任他吟詩作對;曹丕喜歡政治,曹操就讓他歷練宦海;曹彰擅武,曹操就讓他帶兵打仗。曹操手下的謀士武將,基本上各得其位,人盡其才。他重用荀彧,籠絡楊修,收編張郃,不棄敗將張繡和賈詡等等,都體現了曹操過人的識才用人之能。

曹操在同各路豪傑交往、爭鬥過程中,不會不對這幫人進行認真的權衡和比較。劉備寬宏仁厚,頗有人緣,為人重情重義,而且韜光養晦,忍辱負重。這一點,作為聰明絕頂的曹操,自然是看在眼裡的。將劉備跟袁紹、袁術以及呂布等人比較,劉備的優點一目瞭然,其時沒有地盤,所謂虎落平陽是也。劉備是帝王之後,關羽這樣的大英雄始終對他不離不棄,曹操當然也會對劉備刮目相看。

再說第二個方面。

實際上曹操對自己的話也是半信半疑,不是十分肯定的。原因很簡單,曹操本身就是一個多疑的人,他的疑神疑鬼可是非常出名的。曹操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樣的話,並非完全出於自己內心的結論,也包含了刺探劉備反應的成分。一句話,他想看看劉備到底野心有多大,是否就是自己潛在的政治對手。不然的話,以曹操的性格,是絕對不可能放過劉備,必是除之而後快,以絕後患。當然我們也知道,劉備最後通過假動作掩飾過去了,打消了曹操的懷疑。





笑談古和今


首先,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這句話在《三國志》裡是有記載的,而《三國演義》更是將這一段擴充成了“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一聞名的故事。

至於曹操為什麼對劉備評價如此之高,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劉備的地位與名聲。劉備一向以中山靖王之後自稱,而劉備跟隨曹操進了許昌面見獻帝之後,更是坐實了“皇叔”的身份,而有了這一層皇室的身份後,在明面上,劉備的身份是比曹操這種外姓臣子的身份是要高的,儘管官職劉備不一定比他們高,但在老百姓的心中,不管你官職多大,肯定是皇室子弟為尊。再一個,劉備不管在哪裡任職,都有仁德的名聲,劉備是很受老百姓愛戴的。說句不好聽的,萬一獻帝遇害,只要劉備登高一呼,響應者絕對不計其數,畢竟人家的地位與名聲擺在那裡,而且還名正言順。

二、劉備的個人能力。劉備與曹操第一次見面是在征討黃巾軍的戰場上,當時兩個人可以說都還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而曹操對劉備的印象還是挺好的。在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時,劉備的表現更是贏得了曹操的諸多好感與欣賞。再之後,從徐州上演的種種都讓曹操看到了劉備的不凡之處,所以劉備在曹操眼中,還算是一個人才的。

三、曹操為拉攏劉備。從史料來看,部分史學家認為,“論英雄”事件是“衣帶詔”事件的組成部分,就本質而言,是官渡之戰前各政治勢力戰前選隊站的活動,而曹操之所以如此抬高劉備,是為了贏得劉備的好感,藉此來拉攏劉備,就像控制漢獻帝那樣,曹操也是想將劉備控制在自己手中的。

四、劉備手下的人才。當時劉備手下還是有很多人才的,這些人才還是非常受曹操重視的,尤以關羽為甚,但是曹操要想把他們收為己用而跨過劉備是幾乎不可能的,於是曹操才如此抬高劉備,只有把劉備穩住,他手下的人才才會踏實為曹操做事。

但曹操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把劉備給放走,畢竟劉備就像曹操說的,絕非池中之物,劉備野心本來就不小,曹操這樣抬高他,反而加重了他要溜走的決心。






墨上公子


曹操有一次在亭子宴請劉備,煮酒論英雄,說:“天下英雄唯操與君耳”,恰恰天空打一個響雷,劉備握酒杯的手抖了兩下。劉備當時還是寄人籬下,沒有自己的地盤,曹操為何對他評論那麼高呢?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這是曹操遠見卓識。劉備是漢室中山王之後,按族譜漢獻帝還得稱呼劉備為皇叔,那個時候雖然天下群雄四起,但名義上還是漢室天下,有了皇叔這個身份,還有關張兩員猛將的輔佐,招兵買馬,割據稱雄也未可知。

二、這是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看劉備是否有稱雄的野心,如有必先處之而後快,為他日後稱霸天下少一個對手,當時曹操說了“天下英雄唯操與君耳”這句話後,恰好天空打響雷,劉備握酒杯的手抖了兩下,酒都溢出酒杯,曹操見此情景,不禁哈哈大笑,認為劉備的手抖是出於害怕,沒有稱雄的野心,讓劉備逃過一劫。

三、曹操認為劉備有這個能力。劉備上有皇叔之尊,下有猛將關羽、張飛,特別是關羽之勇猛,曹操也是見識過的,有次袁紹、曹操、劉備等諸雄聯合作戰,敵將華雄連斬他們派出的幾員大將,氣焰非常囂張,這時關羽主動求戰,因為身份低微被袁紹喝斥,曹操慧眼識英雄,力挺他出戰,並出戰前要敬關羽一杯酒,關羽道:“待斬敵首歸來再喝也不遲”,就提馬出戰華雄,一通鼓未畢,關羽便提華雄首級得勝歸來,酒杯裡的酒還是熱的,曹操從此便一直費心心思,想收關羽為己所用,無奈關羽一直以劉備馬首是瞻,意志堅定,沒有二心。劉備雖然本事平庸,但是手下有此猛將輔佐,日後成就大業也是遲早的事。


庫珠堡


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就是青梅煮酒時說的那句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說出這句話也就等於是挑明瞭告訴劉備:將來和我爭奪天下的就是你劉備。劉備聽到後嚇的筷子掉在了地上。

曹操為什麼認為劉備是英雄呢?

三國時期有兩個人的識人之術是最厲害的,一個是曹操一個就是劉備;可以說他們兩個人看人是可以入木三分。所以以曹操的識人能力,看出了劉備雖然落魄,卻非一般人。

不光曹操看出來了,曹操手下的三大謀士荀彧、程昱、郭嘉也都看出來了,都給曹操給了建議。

程昱的評價是:

觀劉備有雄心而甚得眾人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郭嘉的評價是:

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荀彧也建議曹操殺了劉備;曹操的三大謀士都看出來了劉備非常人,而是有些雄心壯志,建議曹操及早圖之。劉備從曹操公元198年曹操打敗呂布後和曹操一起回到許昌,青梅煮酒時劉備已經在許都呆了近兩年的時間,以曹操眼力自然能看出劉備的雄心壯志。

劉備從184年討伐黃巾起義開始,到公元198年,和曹操一同回到許都,十幾年的的征伐劉備雖沒有得到一塊地盤,但也讓劉備聲名鵲起,為各路諸侯所知曉。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陶謙死後,就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就足以證明,此時的劉備在各路諸侯面前有了一定的名望。

曹操最後沒有聽從自己謀士的建議,而是放了劉備,結果劉備遇到了臥龍,開啟了開掛一般的創業生涯,成了曹操統一天下的頭號大敵。


小任淺談史


曹操這個人很有權謀,善於謀略,這樣一人往往有點自負,自負的人有個通病:很善於評論別人。

曹操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各路諸侯各懷異心,按兵不動,一個華雄打的十八路諸侯大驚失色,關羽自告奮勇,曹操教斟熱酒為其壯行,“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這些諸侯心裡不服,處處為難,還是曹操帶了牛肉和酒撫慰三人。呂布打的眾諸侯節節敗退,無人招架得住,還是劉、關、張三兄弟大戰呂布,挽回了戰局。曹操對劉備甚是敬重。董卓眼看打不過,就挾持天子逃往長安,可是眾人都按兵不動,曹操大怒“豎子不足與謀”。可以看出,真心為國除賊的只有曹操和劉、關、張而已。後來,劉備北海救孔融,三讓徐州,讓曹操見識到了劉備的才能和大志,雖無封地兵馬,也只是暫時不得勢而已。

這就有了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說袁術是冢中枯骨,早晚擒之;袁紹是優柔寡斷,小富即安;劉表虛名無實;孫策籍父之名,沒真本事;劉璋,張魯等都是碌碌小人,不足掛齒。“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胡家小胡


《三國志·蜀書》中記載了曹操對劉備的這句評價。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曹操是個眼界很高的人,其時也在中原縱橫捭闔,可以說放眼天下,他能看在眼裡的人很少,按照曹操的說法就是,天下也就你劉備我看得上。然而,此時的劉備既沒有地盤又沒有軍力,那麼,為什麼曹操會這麼看重他呢?

一個人是不是英雄,不光是嘴上說就行的,英雄之名還要得到他人的認同,如果有許多人認為他是英雄,這就是一種名聲,名聲也是一種資本,可以振臂一揮從者如雲,也可以借力打力。

劉備也是如此,他的英雄之名是得到了青州、徐州等地士族和大儒的認同。

這英雄之名的起點就在於其曾經與公孫瓚一起在九江太守盧植門下一起學習的經歷。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而盧植本身是大儒,又出身因為反對廢掉少帝而讓董卓起了殺心,被人以盧植為海內大儒,人望所歸,殺之恐會驚天下而勸止。

邕時見親於卓,故往請植事。又議郎彭伯諫卓曰:“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而已。

有此一事可見盧植名望之高,身為他的弟子,自然是身帶光環。

劉備師從盧植,從歷史記載分析,應該時間很短,應該就是在盧植辭去九江太守期間,因為不久之後,盧植又被朝廷拜為了廬江太守。

此處先不詳談,反正劉備確實短暫的在盧植門下學習過。

(東漢大儒盧植)

而盧植師承是太尉陳球、大儒馬融等,與當世大儒鄭玄、華歆等都是師兄弟的關係。

《太平御覽·文部五》引《述徵記》:下相城西北漢太尉陳球墓有三碑,近墓一碑記弟子盧植、鄭玄、管寧、華歆等六十人。

鄭玄也是當世大儒,原本在青州,為了躲避黃巾軍而來到了徐州,被當時的徐州牧陶謙以師友之禮禮待。這是一個伏筆。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也對鄭玄推崇備至。

而劉備與公孫瓚的關係很好,在高郵被賊攻破後投奔了這位師兄,立刻得到了一個官職,之後又因功被命為平原相,在任期間,非常得人心,仁義之名遠播,連當時的大儒孔融都知道了,在黃巾軍圍困都昌,情勢危急時能想到向離此不遠的劉備求救。

可見此時劉備已經漸漸有了一些名聲。

遂到平原,說備曰:“慈,東萊之鄙人也,與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託於君,惟君所以存之。”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

之後,曹操攻徐州,陶謙力不能敵,向當時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援,田楷就帶著劉備前去救援,這是劉備第一次登上徐州的舞臺——以一個援助者的面目。

而此時的徐州因為在黃巾之亂中沒有受到太大波及,是天下少有的富饒和平靜之地。

百姓殷盛,谷實差豐,流民多歸之。

因此吸引了眾多周邊郡縣的名士在這裡避難和隱居,比如後來的曹魏名臣陳群及其父陳紀。

劉備雖然是空降到這裡,但是其根基卻十分深厚,名聲也非常好,對孔融、陶謙都有相救之功,同時,又與眾多大儒名士都多多少少扯得上關係。比如鄭玄是其師伯,而孔融更是一個交遊廣闊的人,與陳群父子關係都非常友好。

(孔融)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後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

藉由孔融牽線搭橋,也因為自身的才能,劉備在陶謙去世前的一段時間裡得以與眾多的名士大儒相交,名氣也越來越大,成了這一個名士圈的一員。這些大儒名士們平時的言談中肯定會論及如今這天下大亂的形勢,進而治亂興衰之道肯定也多有談及。

《華陽國志》載有“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備矣,曾不語赦也。

陳元方就是陳紀,鄭康成就是鄭玄。在談論中,劉備定然也是言之有物,得到了其他大儒名士的部分認同。漢朝是察舉制,多數人都高度認同大儒名士們的言論,他們說誰是英雄,天下人大多就會認同其為英雄。

最終多方面作用的結果就是

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劉備還在推辭的時候,孔融勸說其接受。

(影視劇中陶謙臨終託付)

孔融謂先主曰:“袁術豈憂國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領徐州牧。

至此,劉備英雄之名已經名副其實。

以後曹操所知,一部分是因為劉備一直以來的言行,一部分卻是由這些當時大儒名士的交口稱許而來。可見英雄之名既是自己而來,也是由他人而來。


資料:

《三國志》、《華陽國志》、《後漢書》、《太平御覽》


閒話說歷史


看看曹操對袁紹和袁術最失望的地方,再對比當時劉備的所作所為就清楚了。

天下起兵討董卓,孫文臺一往無前,在最前線浴血奮戰,而袁術卻在怕孫堅出風頭、做大後剛猛難制,遂剋扣其軍糧(當然此事出自《吳書》,有些人認為是吳人得勢之後汙衊袁術)。

另一件則應該是實錘,袁紹身為盟主,在天下注目的情況下,躊躇而不敢進,只想保存實力日後有利於爭河北、關東,唯恐當了出頭鳥,曹操盛怒之下孤軍深入,結果被董卓大敗而回。曹操後來評價袁紹“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十多八九就是認為他在此事上太慫。

反觀劉備,接近白手起家,投靠公孫瓚後也只是平原相這麼一個郡級長官。孔融被黃巾圍困求救,劉備二話不說立馬發兵;陶謙遭曹操猛攻求援於劉備,劉備也是二話不說就發兵來救。在當時劉備只有“精兵三千”,可能還不如圍困北海的黃巾軍多,更是遠遠不如曹軍強大,一個沒打好,損失慘重就是逃不掉的。但劉備並不在乎這些,一個是膽略,一個則是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見諸葛的這句臺詞,在當時還真不是一句空話。劉備早期最強的就是信義,所以才投靠誰都願意收留。

況且劉備與曹操在徐州交手,曹軍眾人對關張之勇猛必有所領會。除了曹操之外,曹營各大謀士普遍對劉備評價也非常高,一大依據就是“能得人死力”。既然關張這麼厲害的人都能對劉備絕對忠誠,那麼劉備在御將用人方面必然有過人之處。

江東猛虎孫堅已亡,孫策畢竟是靠父親留下的強將、袁術給的部隊才打下江東基業。呂布為人最是無信,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沒有遠見,長遠而言自然不如劉備有威脅,況且當時呂布可能已經授首。結合起來,曹操還真有很大的理由說這句話。


哆哆放映廳


青梅煮酒論英雄已成為幹古傳說佳話,曹操為什麼對劉備評價那麼高,我認為劉備是一個情商極高的人,表現在桃園結義、三顧茅蘆、借荊州、劉備託孤等等,諸多英雄豪傑均願為他助力,所以劉備得人和!這點曹操很清楚,包括為啥曹操沒殺劉備,估計也是情商高救了他一命!曹操是寧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敢作敢為,有勇有謀,僅佔中原地利!兩人均不佔天時,最終還是司馬懿熬到了天時!


九哥57143


劉備兵員太少,又無地盤,只好投靠曹操。為了掩蓋自己要稱帝得天下的大志,在無所事事時,只好挑水澆菜。曹操看在眼裡不動聲色地以酒宴款待劉備,說天下英雄莫過於你和我罷了!劉備心中一驚筷子掉地上了,卻又靈機一動,藉著雷雨天氣,說這霹靂雷聲真大啊……他以為曹操沒看出其心思,而曹操則哈哈大笑起來,常言道,笑中藏假,劉備見曹操看出了其志向,只好偷偷逃離而去了。


贛州市南康區段民生律


我個人覺得,在曹操見到劉備後,對其言談舉止必定有其觀察。

曹操必定是從對劉備的觀察中看出劉備非池中物。

人,有時對於和自己一類的人,無需多看多相處就懂對方。

曹操肯定是看出了劉備某些與眾不同的男兒志向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