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打小鬧”到全面推進 正標鞋業“機器換人”邁新步

企業招工難、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產品穩定性不足等因素,無不制約著溫嶺鞋業的發展,讓他們在市場上漸漸失去競爭力。

“鞋企亟待轉型,我們不得不下定決心走‘機器換人’的道路。”台州正標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念伍說。

从“小打小闹”到全面推进 正标鞋业“机器换人”迈新步

過去,“機器換人”只是“小打小鬧”

正標鞋業二樓車間是他們“機器換人”的主陣地。“原來,這一區域內一天生產1800雙鞋子需要120人,目前我們已經減到了70人。”夏念伍說。

其實在三四年前,正標就逐漸開始更新一些自動化設備。車間衝裁工序使用的自動下料機就是從2015年開始購入的,現在已有3臺。記者在車間裡可以看到,整個操作流程非常便捷:員工在電腦上打開程序,生成當天要生產的文件,用電腦排好要衝裁的樣式,傳輸到設備上,在設備上放置好原材料,按下“開始”,裁斷機就開始運作了。自動裁斷機衝裁出來的材料,具有標準度高的優點。“產品的標準度是我們首先考慮的問題,模板化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夏念伍說。

幾年運行下來,自動下料機的“表現”讓夏念伍十分滿意。“原先的下料機對技術要求比較高,但現在技術人員難招,而這個只要懂一點電腦就可以上手,人力成本也可以降低不少。電腦排版更為科學,能節省不少原材料。”夏念伍介紹,“傳統的生產方式,年輕人都不願意做。自動化設備操作簡便、環境整潔,比較容易吸引年輕人就業,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招工難問題。”

“用原來的下料機衝裁,經常需要更換刀模,這項投入是不斷累加的,而現在的自動下料機,樣式都用電腦生成,數據也存儲在電腦中,就不需要更換刀模了。”夏念伍說,從這一方面來說,新設備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但總體來說,這幾年來,“機器換人”在正標只能算是“小打小鬧”。“我們自己對智能瞭解不夠深入,覺得這些智能設備不夠普及,也不能應用到所有產品中。而且當時產業形勢還可以,更換設備成本較高,所以我們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夏念伍說。這幾年,他們雖然購置了幾臺自動化設備,但為了降低成本,購進的設備質量和性能都欠佳,最終還是閒置了。

从“小打小闹”到全面推进 正标鞋业“机器换人”迈新步

下定決心向智能製造轉型

直到今年,招工難形勢愈發嚴峻,企業陷入了勞動力困境,生產成本越來越難以消化,“機器換人”已經成為了大趨勢,夏念伍最終下定決心,要把“機器換人”帶進正標,向智能製造轉型。

從7月份開始,夏念伍多次前往各個展會,也前往一些“機器換人”較成功的同行企業參觀,篩選自動化設備,購置設備後,馬上著手安排人員培訓,花費了不少精力。現在,在正標鞋業二樓車間內,老式針車已經全部換成了電腦車和電腦羅拉車。與眾不同的是,其中20多臺針車圍成了一個圈,每一臺針車上都有序號,一個吊掛系統將20多臺針車連接在一起。一個個藍色的籃子在吊掛系統的控制下來回穿梭。“吊掛系統代替了原來的人工遞送方式,減少了員工在生產期間的流動,系統分配後,它們會自動把原材料送到指定的針車前,員工只需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管好自己手頭的工作,這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夏念伍說。

“這些設備實現了模板化。”夏念伍說。電腦車前,員工將材料放置好,再將模板放置在材料上,啟動電腦車,沒幾秒,這一個步驟就完成了。將完成的部件放入籃子中,裝好十個就按下設備邊上的按鈕,籃子就會自動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進行下一個步驟的加工。一圈下來,鞋幫就製作完成了。“整體效率得到了提高,我們培養新人也更為容易,在招聘時對員工的技術含量要求也沒有那麼高了,而產品的品質卻可以做得更好。”

實現模板化後,正標鞋業設計部的員工們在設計鞋產品時,還要將模板設計出來,再由專門的師傅製作出模板,分發給每一個步驟崗位上的員工,以進行流水線生產。

而成型生產線設備更新後,佔地僅為傳統設備的一半。“在‘機器換人’中,我們就是要用最少的空間、最少的人,去實現最大的人均效能。”夏念伍說。正標鞋業生產的是冷粘鞋,成型生產線上,粘鞋底、壓機、補膠、冷卻等每一個步驟都有專門的員工負責。

从“小打小闹”到全面推进 正标鞋业“机器换人”迈新步

孵化“機器換人”模式,發揮產業集群優勢

“‘機器換人’讓我們減少了對技術員工的依賴,解決了‘人’的問題,也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但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步到位,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是穩中求進的。”夏念伍說。經過數個月的生產,電腦車和吊掛系統的運行也步入了正軌。夏念伍也對機械臂等設備進行了考察,他計劃,在現有生產線穩定及機械臂設備成熟之後,再將機械臂引入正標鞋業。“一個機械臂可以同時操控3臺電腦車,節約三分之二的人力,到那時候,我們還可以在現在70人一天生產1800雙鞋子的基礎上再減少二三十名員工。”

接下來,夏念伍還要在企業內持續推進智能製造,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同時,通過人才梯隊的建設,不斷地優化設備。“通過智能製造來提升我們產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

在他們的車間裡,還懸掛著一塊科技孵化的白板,上面分別記錄著智能組、針車組的生產目標和最終產量。“我們希望在自身‘機器換人’成熟的基礎上,還可以把它做成樣板,再對其進行孵化,將這一模式輸出到溫嶺其他鞋業企業,甚至連管理模式也可以一起輸出。”夏念伍希望越來越多的溫嶺鞋企可以用得起、用得好這樣的智能化設備,讓更多企業通過智能製造來提升自身產品優勢,發揮鞋業產業集群優勢。

鞋業是澤國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對於鞋業“機器換人”,澤國鎮也大力支持和推動。記者瞭解到,在今年澤國鎮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獎勵政策》中,專門列出了支持鞋業企業技改升級一項。對經立項備案且當年購置設備實際投資額達100萬元(含稅)以上的規上鞋企,分檔給予設備投資額一定比例的補助。其中,200萬元(含稅)以內按4%補助,超過200萬元(含稅)的全額按6%補助。

記者手記 〉〉

“機器換人”將成企業轉型必經之路

記者 朱飄安旗

近年來,企業招工難已成為普遍問題,儘管政府積極搭建招工“橋樑”,但依舊難以徹底幫助企業走出勞動力困境。

今年春節後,澤國勞動力市場周邊的介紹所雖然每天都有不少返工的外來務工人員,但經瞭解,今年招聘市場比往年更冷清了一些,更有一些年輕務工者並不急著求職。除了首先要考慮待遇問題之外,外來務工者對休息時間、工作環境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招工難、人力成本不斷提高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產品生產成本的提高。越來越難消化的生產成本成了無形的壓力,讓一直保有價格優勢的溫嶺鞋業企業難以喘息。和其他行業一樣,不少鞋業企業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也開始走上了“機器換人”的道路。

雖然“機器換人”需要循序漸進,但更需要下定決心。面對動輒數百萬元的設備投入,以及還在不斷完善的智能設備,夏念伍一開始的踟躇不前雖然可以理解,但這也造成了一些質量欠佳設備的閒置。

實踐證明,“機器換人”獲得了更高的產能。對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言,這將是他們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過去用工多、成本高、員工總體素質低等問題已經不再困擾夏念伍。他表示,他又看到了溫嶺鞋業的希望。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是破解用工難問題的有效措施,減少了對勞動力的依賴,更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為鞋業企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活力。更高效的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推動著鞋業企業向新的階段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