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充电:性教育,2岁前就可以进行,并不龌龊

说起性教育,我们一个普遍的认知是到了青春期才会进行的一个教育,而对于幼儿来说仿佛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可实际上,这是一个认知上的偏差,根据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理论,婴儿从刚刚出生就有性快感,

幼儿对于的性需求并不是指我们成人的性行为,婴儿的性快感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殖器官,皮肤的温柔接触、小嘴的频繁吸吮等都有可能带给他身体与心理的愉悦。

而到了肛欲期(1~2岁)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让成人觉得“羞愧”的事情:例如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甚至向他人炫耀自己的生殖器。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这种状态,就会给孩子最初的性认知带来阻碍,这份阻碍也将直接影响孩子到了青春期乃至成人时,对性的看法。

新手父母充电:性教育,2岁前就可以进行,并不龌龊

幼儿的性,并不龌龊,错误的引导不利孩子的成长

在我们内敛的性文化所影响之下,当我们要与孩子提及性的时候,总会感觉非常尴尬,而孩子问起的关于性的问题,也会让我们觉得羞耻,进而有意无意地错误引导了孩子对此的看法。

但实际上,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自己的性器感兴趣,甚至喜欢憋屎憋尿来获取性快感,这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龌龊行为。

在幼儿看来,性器官就如他们的手脚一样(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只不过是通过与之互动而认知自己的身体,就好比一个进入空间敏感期的孩子,会不断扔东西;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即便多次摔倒仍会乐此不疲;

对于1~2岁的幼儿来说,他们被视为玩弄性器官的行为,不过是为了“探索并认知身体”这一需求。

新手父母充电:性教育,2岁前就可以进行,并不龌龊

  • 错误的引导,影响孩子的认知成长

不管如何,孩子玩弄自己生殖器的行为应该被引导过来,一旦受损造成感染,可能会对孩子以后的生育能力带来影响;另一个方面是,你永远都不知道孩子会用奇特的方式来探索自己。

但并不是所有的引导方式都能对孩子带来正面影响,在此之前,我们要谈及两种常见的、对孩子的认知成长起负面影响的教育方式:

1、过分认同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孩子明明做了不好的事情,但是家中用了错误的态度鼓励孩子去做这一事情。

例如孩子在玩弄生殖器,家长用非常高兴的表情跟孩子互动:“小不要脸的”,孩子听不懂不要脸是什么意思,但是却可以体会到他的这个动作让父母感到高兴了,从而更加玩得欢。

甚至有一些家长是在夸奖孩子:“哦~宝宝好棒啊!”

这些过分的认同,都会扭曲孩子对此的认知,加固他们的错误行为。


新手父母充电:性教育,2岁前就可以进行,并不龌龊


2、羞辱

与之过分认同相对应的是羞辱。即家长认为孩子这种行为是极其丢人的。

例如妈妈怒斥宝宝:“不许动!这东西脏!”“羞死人,不要脸。”

这些同样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生殖器是脏的、生殖器是丢人的。当然这种认知可能在年幼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显露,而重点在于成年后,孩子早早被植入了这一观点,进而认为性是肮脏的。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妻子拒绝与丈夫同房,即便同房也是非常勉强,因为妻子认为性行为是很肮脏的行为,从而导致了夫妻感情不和。


新手父母充电:性教育,2岁前就可以进行,并不龌龊

了解孩子的状态,正确引导

孩子的状态并不难理解,前面的篇幅我们已经说明了,此时期的孩子玩弄生殖器的目的非常单纯:认知自己的身体。

作为家长,我们始终要做好孩子的辅助,面对孩子玩弄生殖器的状况,我们可以这样做:

1、主动帮助孩子认知身体

孩子只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帮助他更好地学习呢?另一个方面则是,在面对幼儿的时候,我们可以避免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时那份尴尬。

通过绘本,或者是给孩子直接讲解他的身体机能,从头到脚指头都可以讲,进一步让孩子正确认知他的身体,主动满足他的需求。

新手父母充电:性教育,2岁前就可以进行,并不龌龊

2、不逗弄、不强制、不关注

不要用相关的事情来逗弄孩子,例如孩子洗澡时逗弄孩子:小鸡鸡去哪里了?是不是跑掉了?

不用强制的手段制止孩子玩弄,例如强硬地把孩子的手抽离,这个时期的孩子是自我行程的关键期,他们会和家长对着干;

不关注指的是不要每时每刻盯着这件事情,这样反而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

3、转移注意力

玩是孩子探索的过程,当我们已经为孩子建立了相关的正确认知之后,孩子再玩那更多的是因为无聊--发现新机能总会让他们乐此不疲;

所以我们可以用另一项“新技能”来替代孩子的兴趣点,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把注意力放置到他的新玩具、玩具的新玩法上面去。

4、平静地教育孩子

在孩子出现玩弄生殖器的时候,妈妈不要斥责宝宝,在平静地肯定宝宝的行为后,明确地告诉他:

“不应该当着众人的面显示出或者玩自己的小鸡鸡,这是非常私密的事情,不应该打扰别人,别人也不想看你的小鸡鸡。”

育儿充电桩,两个孩子的父亲,育儿经验丰富,儿童心理爱好者,点关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