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國為什麼對伊拉克開戰?

了難太


大家好,我是小葉。

伊拉克戰爭,是指在2003年3月20日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由於是海灣戰爭的延續,故又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這場戰爭持續到2010年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總共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以薩達姆政權早已銷燬的文件和人證為由,“草率”的結束了戰爭。

薩達姆被活捉

911事件後,美國為了打擊和報復塔利班,以雷霆之勢攻入阿富汗,塔利班分子雖然一擊即潰,但是實際其卻化整為零,躲藏於阿富汗的高山戈壁,時不時的搞突然襲擊,令美軍很是頭疼,而且經過了幾年的戰鬥,在阿富汗竟然連拉登的影子都沒找到。恰在這時,美英兩國的有情報顯示塔利班的重要人物藏匿於伊拉克。另外,在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為了遏制伊朗,曾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化學分析設備,真菌細菌試劑等可以製造生化武器的材料。因此明面上美國對伊拉克開戰的理由是薩達姆政權支持恐怖分子和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令美英兩國沒能想到的是,薩達姆跟塔利班真的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伊拉克根本沒什麼塔利班的重要人物。而且薩達姆還真的依據聯合國的條約將美國給的能夠製造化學武器的各種設備和材料都銷燬了,美國到戰爭結束以後都沒能在伊拉克找到任何化學武器。

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以後,美國通過各種“合法手段”將伊拉克的原有的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伊拉克本來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國家,其儲量僅次於沙特,但是戰後伊拉克的經濟卻完全發展不起來。

但我認為美國發動戰爭絕對沒有其口頭上說得那麼正義和簡單,我認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摒棄石油美元,其讓歐元也成為了石油結算的貨幣,這顯然動了美國的根本利益。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得美國十分不滿。三、薩達姆與布什家族存在不小矛盾,曾經在科威特,薩達姆策劃了針對老布什的刺殺行動,而且小布什政府崇尚政權轉換、先發制人、單邊主義和美國利益至上的“布什主義”,於公於私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攻擊似乎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以上就是我關於“2003年美國為什麼對伊拉克開戰?”的觀點,如果您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葉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小葉,感謝您的閱讀。


小葉談軍事


這個問題不是伊拉克如何的問題,而是美國人想不想打的問題,本世紀初,美國人借反恐戰爭解決了阿富汗之後,發現世界上還有幾個對手,屬於對美國不服氣的傢伙,包括:伊拉克,伊朗等國,在左右平衡之後,美國人決定拿其中最弱最容易對付的伊拉克下手。

在當時來說,雙方的關係是非常緊張的,伊拉克與恐怖主義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有著強烈的反美立場,還是最弱的一個,已經被封鎖了多少年,軍備等無法更新,還沒有什麼強力盟友,各方面條件是最差的。

對於美軍來說,打伊拉克是最簡單的,也最有必勝把握的,於是柿子挑軟的捏,選中對伊拉克動手,這對於美國來說有好處多多,不僅可以控制中東,還可以搶到好處,伊拉克的黃金等盡為美國所有,還可以藉此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可惜呢,最終的結果沒有如他所願,反而陷入了治安戰之中。


麥田軍事觀察


表面原因:美國造謠栽贓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真實原因:伊拉克要用其他的貨幣賣石油,拋棄美元。

1.伊拉克賣石油拋棄美元結算就是砸美國人的飯碗,美國四分之三GDP都是美元效應,所以美國政府要不惜一切代價打壓伊拉克。

2.至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國政府純屬栽贓造謠,一直到現在美國政府都沒有找到任何證據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3.有人說是因為伊拉克獨裁,美國要推翻獨裁政府,那沙特也是獨裁,為什麼美國不去打沙特呢?原因很簡單:沙特一直採用美元賣石油,給美國創造了鉅額財富,所以美國喜歡沙特,從來不會嫌棄沙特的獨裁。

這個世界上誰要是動了美元的奶酪就會遭到美國的打壓,這是必然現象。至於美國人口中的什麼獨裁、人權通通都是藉口。


明宇智遠


伊拉克戰爭是一場極具爭議性的戰爭,它從2003年3月20日開始,到2011年12月18日美軍基本撤出伊拉克結束。美國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伊拉克數10萬共和國衛隊作鳥獸散,在攻入首都巴格達時,根本見不到人影。

當初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打的幌子是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支持恐怖活動,美軍用了7年多時間,抓捕薩達姆並將其處死,終究也沒能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眾議院議長最近公開承認,當年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是撒謊,小布什政府根本沒發現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伊拉克戰爭拉開了21世紀美國在中東霸權的序幕,16年過去了,不斷有聲音在詢問: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拉克戰爭?

第一,傳播美式民主,在中東建立民主標杆。

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變化風起雲湧,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結束。美國成為後冷戰時代唯一的超級大國。攜冷戰勝利的威風,美國到處宣傳西方的民主政治、社會制度和價值觀,並認為世界最終將終結於“西方的民主制度”。中東以穆斯林國家為主,美國對中東的“民主”非常不滿意,就想在中東推廣民主,伊拉克成為推廣“民主”的試點。美國認為自己是世界警察,有道義和責任幫助伊拉克人民爭取民主與自由。薩達姆倒臺後,美國按照自己的理念在伊拉克制定憲法,實施美國主導的憲政。至於民主是否會在伊拉克乃至中東開花、結果,美國不會在乎。

第二,威懾中東其它國家。

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心臟地帶伊拉克取得迅速而決定性的勝利,向中東國家特別是對敘利亞、利比亞、伊朗等國發出一個信息,美國的霸權將繼續在中東存在,中東要重建美國作為領導核心的國際新格局。這些國家要丟掉幻想,放下武器,不能與美國作對。美國打擊伊拉克還表明要繼續維護與以色列的親密關係,把以色列作為一個楔子,直插中東心臟,離間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平衡中東各國的利益。

第三,在中東進行整合,用美國“一個聲音”說話。

薩達姆早期時與美國關係非常好,美國曾助力伊拉克與伊朗開戰。無奈薩達姆“政治思想不成熟”,不僅不報恩,還處處與美國作對,並經常與美國玩“貓捉老舅”的遊戲。要確立美國無可挑戰的霸主地位,只有推翻薩達姆才能增強美國的信譽和影響力,展示美國的強大。美國希望在安排部署中東戰略時,不能有雜音,各個國家要心無旁騖,那就要懲罰薩達姆這種“大頭同學”,美國不允許中東出現不聽話的強國威脅美國的利益。

第四,穩固石油美元的地位。

薩達姆在任期間,做的一件讓美國惱火的事,就是把伊拉克石油結算貨幣從美元改成歐元。薩達姆動了美國的奶酪,觸碰了美國的逆鱗。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的石油結算貨幣自然還是美元,美國的世界霸權依然穩固,而歐元則是在美國的打壓下,逐漸式微。

伊拉克戰爭至今16年餘波猶在,美國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美國直接花在伊拉克的軍事費用就高達8000億美元,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拉克死亡接近8000人,3.2萬人負傷,北約盟友還有另外數百的陣亡。當然代價最慘重的是伊拉克人,可能有超過50萬的伊拉克平民和軍警在持續的衝突中喪生。

今天的中東也沒有按照美國的相像來發展。美國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日益緊張。利比亞戰火重新燃起,敘利亞仍然動盪不止,美國炸死蘇萊曼尼後,伊朗地對地導彈轟炸了美國在伊拉克的空軍基地,後續情況並不明朗。持續混亂讓極端主義有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這都是美國在近幾年來推行顏色革命的後遺症。


胡家成hujc


這個事情說起來就很複雜了。主流觀點都認為是美國為了獲得中東的戰略主導地位已及石油資源,但是,如果將之前的兩伊戰爭,海灣戰爭聯繫起來看的話,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

2003年,美英聯軍越過聯合國,以“支持恐怖分子和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單方面發起戰爭。這幾乎是一面倒的戰爭,伊拉克幾乎沒有任何正面的抵抗,薩達姆被活捉,之後被絞刑處死。其兩個兒子和十四歲的孫子也被美軍擊斃。其實,從斷子絕孫這點已經可以看出,美國不單單是推翻薩達姆政權這麼簡單。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

美國給出的理由也不是空穴來風。

911事件之後,小布什面臨國內的巨大壓力,以雷霆之勢迅速出兵阿富汗,圍剿塔利班。阿富汗多山多戈壁,塔利班分子化整為零,四處躲藏,令美軍毫無辦法,反恐兩年,沒有任何成績,連本拉登的影子都沒見著。這讓小布什惱羞成怒。恰好有情報說塔利班的二號人物已經通過邊境轉移到伊拉克境內了。而薩達姆此時正和美國較勁呢。這就給美國落了口實,以支持恐怖分子攻打伊拉克,但其實薩達姆根本就與塔利班這些散兵遊勇沒有任何聯繫。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對伊拉克戰爭道歉)

另外,美國所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是沒有根據,在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和伊拉克還處於蜜月期,為了遏制伊朗,美國向伊拉克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其中就包括化學分析設備,真菌細菌試劑等可以製造生化武器的材料。但誰知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什麼也沒有找到,倒是找到了薩達姆銷燬這些材料的證據。所以,美國這兩個理由完全是莫須有的罪名,我認為你有你就有,沒有也得有。這才有了那個“洗衣粉”的梗。


(殘酷的伊拉克戰場)

小布什之所以這樣趕盡殺絕,也有一部分私人原因,可以說是了結一下薩達姆與布什家族的私人恩怨。

兩伊戰爭期間,薩達姆與老布什可謂是“情同手足”,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伊朗,薩達姆可以說是要什麼老布什就給什麼,毫不吝嗇。最後不佔優勢的伊拉克勉強與伊朗打了個平手。事情的轉折點出現在1990年,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讓老布什覺得自己受到了背叛。遂主張聯合國軍出兵干涉,由於聯軍的介入,薩達姆的陰謀並沒有得逞。



(老布什與薩達姆)

事後,老布什也沒有乘勝追擊,放了薩達姆一馬,1992年,老布什黯然下臺,他曾調侃道:“生活真不公平,我已經失業了,而薩達姆還有一份工作。”由此可見,兩人的恩怨已經漸漸形成。薩達姆對老布什一直記恨在心,認為老布什不應該插手海灣戰爭,破壞了他的計劃。

1993年4月,已經卸任的老布什應邀訪問科威特,薩達姆覺得機會來了,派出暗殺組織對老布什實施暗殺,事後,美國方面公佈,挫敗了一起針對老布什的汽車炸彈暗殺計劃,經過審訊得知,這起暗殺計劃完全是薩達姆一手組織的。這令兩人的恩怨日趨白熱化。



(薩達姆雕塑被推倒)

當小布什勝選美國總統之後,伊拉克已經成為下一個目標,於公,可以說美國是為了自己的中東利益以及石油資源。於私,是為了了卻薩達姆與布什家族的恩怨。在對薩達姆實施絞刑之前,時任伊拉克總理的馬利基還專門請示老布什,討論怎麼處置薩達姆。伊拉克方面提出的絞刑也得到了老布什的讚賞。

伊拉克戰爭讓美國付出萬餘人傷亡,耗資兩萬億多美元。僅僅是為了了結一下私人恩怨。歷史就是這麼無奈。


高校集結號


因為美國在蘇聯解體後,歷史上首次獲得了世界主導地位。但是美國卻從來沒有這種“當皇上”的經驗,所以20世紀90年代一下子當老大很不習慣,國家戰略有些混亂。而“911”卻給美國炸出了條思路,那就是要把所有威脅自己的國家扼殺在萌芽之中,於是伊拉克就成為了試驗品,更何況伊拉克還有足夠誘人的能源與地緣利益。

美國在冷戰的戰略目標非常單一,那就是作為自由世界國家領導者維持和平、遏制蘇聯,所以當時的美國的勢力範圍主要是為了遏制蘇聯在世界的各個地區影響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一解體,超級大國就剩下美國了,美國曆史上首次主導了世界地位,勢力擴展到了全球。由於之前並沒有當過老大的經驗,所以美國的國家戰略出現了一段時期的混亂,那就是找不到威脅,卻處處是威脅,看誰都像刺王殺駕的。所以這段時間可以看見,從歐洲的巴爾幹到亞洲的阿富汗,再到非洲的索馬里,美國四處出兵以獲得安全感。

2001年的911事件是美國曆史上首次本土遭遇襲擊,還沒征服全球,自己的寢宮卻來了刺客暗算,這令當時的美國戰略屆陷入了深思,到底誰才是美國的敵人?隨後在阿富汗戰爭階段,美國才逐漸形成了真正的冷戰後的戰略,那就是以美國價值觀、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為了永久性維護自身世界主導地位,遏制扼殺潛在競爭對手的“新帝國”戰略。

而當時的小布什政府,也崇尚政權轉換、先發制人、單邊主義和美國利益至上的“布什主義”,再結合“新帝國”戰略,所以在其公佈的2002年9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2003年2月4日《美國抗擊恐怖主義戰略》當中,將這一理念形成了小布什政府時期的獨有對外戰略,那就是隻有利用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國家安全,解決美國潛在威脅。

恰巧倒黴的伊拉克,在小布什2002年的國情諮文當中,已經被列為了當時美國的頭號安全威脅。而更倒黴的是,小布什那一屆政府,政界大部分都是新保守派,而軍界則都是鷹派,都支持拿伊拉克開刀。再加上伊拉克戰爭有利於樹立美國世界領導的地位,而且將加強同中東地區盟友的合作關係,穩定油價利於美元美債輸出。

所以在這種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下,可以說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就算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真拿的是洗衣粉,美國也要進行伊拉克戰爭。


馬克觀察


有這麼幾個說法:

第一,美國官方所說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問題。

第二,民間猜測的,是因為伊拉克拋棄石油美元的問題。

實際上在打完伊拉克以後,按照美軍派駐到伊拉克的總督的行為,也有可能是想吞噬伊拉克的國家財產。


美軍佔領伊拉克以後,薩達姆執政期間在伊拉克積累了龐大的國有資產,這筆國有資產就成了香餑餑,怎麼處理?

  • 直接處理,變價賣給美國企業?顯然是不行的,直接牴觸安理會決議。

  • 交給伊拉克政府?很顯然,任何民選伊拉克政府都不會同意賤賣國有企業。

怎麼辦呢?很簡單,找一幫人,組成一個傀儡“伊拉克政府”。


總督布雷默在佔領伊拉克後,被派到伊拉克當最高長官,也就是總督,布雷默搞了個藉口,按照BBC的紀錄片,布雷默說


他藉口沒有時間選舉,沒有時間選舉怎麼辦呢?

搞一個所謂的“預選會議”。

實際上伊拉克根本不具備搞所謂的“預選會議”的條件,按照美國駐華大使館的說法

預選會議是一種有可能造成困惑的程序,同選舉團(Electoral College)制度一樣是美國政治體制中最令人費解的制度。這兩項制度都確立於建國之初,遠在初選制度於20世紀初葉興起之前。不同的州和不同的政黨實行不同的預選會議程序。


既然這個“預選會議”連在美國都是“困惑”的程序,為什麼要在伊拉克推行?

很顯然,便於找個傀儡政府,以“合理合法”的方法賣掉伊拉克的國有資產。

布雷默上臺以後搞了這麼幾件事:

  • 把伊拉克的國營企業私有化。

  • 允許外國公司對伊拉克國有企業有百分之百的所有權。

  • 允許外國公司管理伊拉克銀行。

  • 允許外國公司把賺取的利潤100%帶出國外,而且不用被徵稅。

  • 給予外國公司國民待遇

  • ……

稍微有腦子的人想一想,在一片大戰以後,伊拉克本國人根本沒辦法保住自己的國有資產,最後這筆資產去哪了,用腳指頭都想得到。


為什麼戰後伊拉克重建一直困難重重,按道理說仗都打完了,按照美國人的說法,既然當年伊拉克人民那麼歡迎美軍,那戰後重建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為什麼一直拖著最後把ISIS都拖出來了?

這是有原因的。


李建秋的世界


首先是伊拉克和科威特戰爭,薩達姆侵略主權國科威特,聯合國決議要他撤軍,不聽。多國部隊把他打回家時,他又下令燒燬科威特的所有油田。為此,中國還派了人員去滅火。

伊拉克作為侵略國,必須受到聯合國監督檢查,可他開始答應後又拒絕檢查人員進入。同時在自己聲譽大損時為了鼓舞士氣,故意放風自己有化學武器。

因為他已經有侵略事實,若真用化武報復就會對全球造成巨大威脅,因此再次惹來多國部隊,即伊拉克戰爭。

這就是當時的具體情況。

有人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故意發動宣傳工具放風說是美國為了伊拉克的石油,結果美國打完就撤軍走人,石油利益絲毫未要,倒是中國乘機簽了幾個大合同。現在還有人故意拿這說事,那是打自己的臉才對。


用戶7684197950373


從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為了捍衛他們的霸權,他不容許有人跑到他們頭上來拉屎拉尿。美國攻打伊拉克,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海灣戰爭開始,美國對伊拉克就打了應該措手不及。由於,當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科威特向美國求救。本來美國也想教訓一下薩達姆,於是動用巡航導彈對伊拉克進行了長達42天的狂轟濫炸,伊拉克實在扛不住了,於是率先從科威特撤軍。美國本想幹掉薩達姆,但是伊拉克撤軍以後,美國也沒有藉口再打下去,所以兩個國家只好弭兵。不過,美國在海灣戰爭當中其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伊拉克的損失也不是很大,薩達姆多賣幾桶石油很快就能滿血複合。

說到伊拉克的石油,就讓美國很惱火,因為伊拉克的石油儲存量世界排名第二,只要薩達姆沒有被除掉,這傢伙就可以靠賣石油東山再起。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一直和美國唱反調,美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就是動用經濟制裁。不過,伊拉克石油儲存量世界第二,美國動用經濟制裁,薩達姆就放狠話,如果動用經濟制裁,我就不使用美元交易。要知道伊拉克是中東石油富國,僅次於沙特,薩達姆的石油政策直接影響國際原油的價格走向。一旦伊拉克停止使用美元交易石油,美元的霸權地位將受到嚴重威脅。美國見薩達姆這麼狂妄,就有除掉薩達姆的想法。

其實,美國出兵伊拉克根本沒有藉口,既然沒有藉口那麼就製造一個藉口。伊拉克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也就是海灣戰爭以後,就發開始展核武,不過多次核試驗沒有成功,加上聯合國原子能機構的介入,伊拉克最終放棄了核武,並把違禁武器全部交給了聯合國。到了21世紀初,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美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美國政府被恐怖襲擊以後,就將矛頭對準了伊拉克,將其列入恐怖主義國家。所以,美國就想方設法的顛覆伊拉克政權。並在伊拉克國內扶持反對派,然後以薩達姆獨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支持恐怖分子、踐踏人權等等製造國際輿論,為出兵伊拉克找藉口。

其實,美國當時就以薩達姆在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攻伊拉克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薩達姆早就把核武化武等違禁武器交給了聯合國,根本拿不出來。美國一口咬定,薩達姆也是百口莫辯。如果伊拉克真有核武,美國還真不敢動薩達姆,關鍵是伊拉克國內沒有,所以薩達姆被抓以後才知道上當了。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美國作為霸權國家,要打誰絕對找得到藉口,只是值不值得他大動干戈。


謀士說


小布什打薩達姆,源於賴斯智囊團,做多石油戰略。當時建議很簡單,轟炸伊朗輸油管,製造供油緊張,就足夠推高油價,美軍成本很少。布什家族想大幹,解決薩達姆遺憾,不聽勸告搞911。控制伊拉克石油,增加做多油價籌碼。如果不是多國聯軍,包括英國BP參與,打爆美元石油霸盤,可能油價飆升過200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