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距離病毒最近,但依然開朗樂觀!總檯記者探訪安徽首家核酸自主檢測醫院實驗室

央廣網合肥2月15日消息(央視記者王寧、央廣記者王利)一場疫情,讓核酸檢測進入了百姓的視野。近日,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出臺措施,“對新冠肺炎全省所有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

重重隔離的實驗室內,從事核酸檢測的醫生多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而他們,也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中科大一附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診斷中心是安徽首家核酸自主檢測醫院。 每天完成的檢測數量在安徽最多。2月14日,記者來到這家醫院的核酸檢測實驗室。這裡擔負著安徽省定點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的檢驗任務。

這座實驗室配備著先進的PCR設備和基因二代測序裝置。在這場疫情中,實驗室常常每天要檢測過百的標本量,時常深夜才能結束。整個春節,醫生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中科大一附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副院長、診斷中心主任馬筱玲說,“整整一個月了,不知道是年初幾,不知道星期幾,還好有一批開朗、樂觀、敬業的同事。”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強,檢測風險大,需要三級防護。在進入實驗室前,醫生要穿好醫用防護服,帶上護目鏡,穿戴雙層的鞋套和手套,帶專用的口罩和防護面具。這一套行頭穿下來,少說也要二十多分鐘。防護越嚴格,穿上感覺越不透氣。只要半個小時,穿戴者渾身就彷彿浸泡在了汗水裡。而通常來說,他們還要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三四個小時。每次離開實驗室,他們的臉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記。

檢驗科的醫生石玉如告訴記者,她最深的印象是正月十五那天。“突然收到要求,一天做三波病人樣本。每一波樣本的檢測,意味著檢驗醫生穿上防護服後,不吃不喝連續工作六個小時。”那個中午,巨大的壓力讓實驗室裡的三個女孩痛哭流涕。但擦乾眼淚後,又默默地重新走進了實驗室。

石玉如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消毒。“專門留了衣服放在醫院,回來也是各種洗手。”石玉如說。

前不久,石玉如決定和愛人搬出來。“老人有基礎病,身體不好,已經10多天沒見到孩子了。”

儘管工作壓力大、風險高,石玉如告訴記者:責無旁貸,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