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的普及程度为何不及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

东风人2


瘦金体为宋徽宗自创的一种书体。因为宋徽宗最喜画花鸟工笔画,在花鸟画落款题字一般都写笔画比较纤细的小楷。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已的小楷风格。作为小楷,是一种风格,但不是主流。如果用这样的字形放大了就很不耐看。如果放在画的落款是很好的选择。


田宗连


古人评书,以品级定高低雅俗,以神品、妙品、能品来评其高下。

一,"神品″是最高品级。平和简静,不激不厉,精熟神妙,雍容典雅。有时代精神。

比如王羲之,(杨雄《太玄经.文》),羲之行书,寓沉雄于静穆之中,含婀娜于刚健之内,醇雅妍美,姿媚横出。天然遒劲,不加修饰,真可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也。"

二,"妙品″。作品风格个性强烈、法度森严而意趣有余。

如颜真卿,他的楷书端庄雄伟,大气磅礴,有正大气象,能代表大唐精神,具有时代精神特征。

宋苏东坡称其"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颜真卿性格刚正敦厚,仿佛不是在写字,而是抒发一种情感。

三,"能品″。以法胜的作品,专攻精细,又有规矩。虽有传统功力,但无时代精神和正大气象。

如赵佶的"瘦金体″。他学薛曜、褚遂良而自成一家,其书瘦挺爽利,但无高洁气质,不能代表时代精神。

终上所述,王羲之书法为神品。颜真卿书法为妙品。赵佶瘦金书体为能品,瘦金体在结构美、格调美、正大气象、体现时代精神这几方面不及王羲之和颜真卿,所以普及程度不及王羲之、颜真卿。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没有发展的余地,写出不自己的个性来,就不会有人去钻研,学习,当然就不会普及开。其实,初看到瘦金体的人都会被吸引,说明瘦金体的个性,魅力都是非常突出的——很多人喜欢写硬笔瘦金体。但是瘦金体就像宋体字或仿宋体一样,几乎没法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而作为艺术传承发展,必须要表现个性,表达情感甚至思想。这样一来,瘦金体在艺术领域就没有人为之宣扬,传承了。自然就不够普及。


雷水初六


对于书法,书评有“书贵瘦劲方通神”之说,但是,对于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之瘦,历代也有褒贬。有人称其“瘦劲,遒劲”。

宋徽宗赵佶,是帝王中很有才艺的一位皇帝。乐、琴、诗、书、画俱能,甚至是“不爱江山爱丹青”。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首创,但也不是凭空而生,也有历史渊源。

尽管“瘦金体”有其艺术独特美感和艺术价值,赵佶也有其艺术贡献(包括组织文官们编纂《宣和书谱》。但本人仍觉得“瘦金体”它有些病态!有人也说过它是瘦弱的“痩”!这与创体人宋徽宗的执政的政府疲弱有关,历史上“靖康耻、徽钦辱”这宋徽宗赵佶就是主角之一。字如其人,此言不虚。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行书第一”之称;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评为“天下第二行书”,而且颜楷之劲道与柳公权的楷书,也是有“颜筋柳骨”之誉,自然普及程度较高,这与王羲之和颜真卿流传下来的故事佳话也有关系。而这宋徽宗的“耻辱”历史故事,肯定会影响大众对其艺术成就减分,影响其普及程度。


林默之健龙达人


相比其他的字体,瘦金体太高雅,太难学,所以学习瘦金体的人少,而其他的字体容易学,所以学习的人就多。


老孙4589881280378


瘦金体更像美术体 汉字的绵软性和延涵美感不足。颜体适于初练书法者静下心来慢慢临摹咀嚼,厚重,筋道。行草王体,穿透力强,内行外行容易渐进意境,好比有做人上人的洒脱和风度。


桂人来


或太瘦?或气场和运势?要问问看[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笑哭][笑哭][笑哭]


tigerinncai


该体书法诸技术含量太低,近似美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