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第七談古典|古代文人歸隱,是真的要回家種地嗎?

漫漫長假,何以為樂。十日之談,彈指一揮。在這一特殊的時期,來場屬於自己獨特的十日談,打發這百無聊賴的長假生活。

十日談,第七談古典|古代文人歸隱,是真的要回家種地嗎?

昨天借分享霍金的《時間簡史》談論了科學這一話題,雖然宇宙的緣起緣滅離我們大數人是十分遙遠的,或許我們人類的文明在宇宙的歷史中如塵埃一般無足輕重。但是人類在自己的文明歷程中依舊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而我國的古典文化,可以算的上是人類文明的一塊瑰寶。

而談到中國的古典文化,首先映入我們腦海的一定是,古典詩詞、古典音樂、古典繪畫等等。但是我今天都不談,我想談的是古典文章。在我國古代悠久的文化長河裡,有這麼一篇文章當我讀完便使我向往田園生活。我想在以後回到家鄉,建一個小小的農莊。這個農莊不需要很大,但是一定得什麼都有。要有果樹林、葡萄架、草莓棚、蔬菜棚、牧草棚,還要有一個魚塘,一個雞舍,一個鴨架、一個豬圈、一個牛棚以及一個名叫“瀟湘雅居”的木屋。自給自足,等到週末約上三五好友來農莊做客,一起勞作,一起聊天、一起製作美食。把一切煩心的事情全部丟到九霄雲外,擁抱自然賜予我們的一起,而那一切顯得格外的美好而嫻靜。

十日談,第七談古典|古代文人歸隱,是真的要回家種地嗎?

而讓我有這樣的一個夢想的其實是我高一學的一篇陶淵明的文章《歸去來兮辭》,這篇小賦則是陶淵明的人生轉折的宣言書,是陶淵明開啟田園詩歌的開始。這篇文章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而這種意境是大多數人內心所向往的。

十日談,第七談古典|古代文人歸隱,是真的要回家種地嗎?


而最近我看到一篇講古代文人是真的想回家種田嗎?

在這篇文章中指出,陶淵明的歸隱沒有自我標榜的意思,他自稱辭官理由是為妹妹料理喪事,根本沒提“五斗米折腰”的事兒。也沒有標榜高超的人生追求。他只是為了沒等到用新米釀酒而有點兒遺憾。而陶淵明則是美化了歸隱生活。為歸隱提出了一個模式,就是回家種地。但是古代文人是不可能回家種田的,大多數文人。將賦閒在家,賣地買園子作為自己歸隱的生活,他們只是在精神上做到了歸隱,在生活上根本不會去種田。

十日談,第七談古典|古代文人歸隱,是真的要回家種地嗎?

所以古代文人歸隱就只是精神上的歸隱。但是希望自己不只是精神上嚮往田園生活,而是身體力行的去打造一個歸於園田居的生活方式。

最後與大家一起共賞,陶淵明的歸園宣言《歸去來兮辭》: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十日談,第七談古典|古代文人歸隱,是真的要回家種地嗎?


希望十日結束,我們可以走向街頭,好好看看我們這美好的世間。

如果對我的十日談感興趣,那麼就來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