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城中人"心靈和解與自由

《圍城》,是"文化崑崙"錢鍾書所寫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小說。故事非常簡單,但錢氏獨有的幽默、對世相眾生入木三分的刻畫、對人情世故和人性白描式凜冽的寫法,讓無數人為之傾倒。

"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書中關於"圍城"的隱喻,更是激起眾多讀者的共鳴,人們紛紛從中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影子,那座"圍城"彷彿無處不在,而你與我都身在其中。


《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

下面,我將追索錢鍾書創作《圍城》時的生存境遇,書中人物遭遇的種種困境,再與現實相關照,探索萬千"城中人"如何尋求心靈的和解與自由。

01.寫《圍城》的錢鍾書,亦被困於真實的圍城中

《圍城》自1944年動筆,歷時兩年寫成。錢鍾書在序言中寫道:"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裡憂世傷生,屢想中止。"身居"圍城",憂世傷生,壓抑和惶急,該是錢鍾書寫作時的心情。而這憂世傷生,自夫妻倆從巴黎踏上歸途時就已開始。


《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

1937年上海淪陷,租界成為上海的孤島。雖安全,卻處在戰爭的圍城中。1938年秋,在巴黎留學的錢鍾書夫婦聽聞祖國正處在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思鄉心切,毅然同船歸國。隨後錢鍾書直接去往昆明,受聘在西南聯大任教,楊絳母女則回到上海這座圍城中,一邊當老師辦學校謀生,一邊照顧雙方家人。

1939年秋,回上海探親的錢鍾書接到父親的電報,說自己老病,要兒子去湖南藍田照料。為照顧父親,錢鍾書辭去西南聯大的工作,一路顛簸輾轉,去藍田師範學院任教。錢鍾書給友人寫信說:"十月中旬去滬入湘,道路阻艱,行李繁重,萬苦千辛,非言可盡,行卅四日方抵師院,皮骨僅存,心神交瘁,因之臥病,遂闕音書。"仔細想來,兩地之間若是步行,兩個月已經足夠,舟車卻也行走了一個多月,可見旅途艱難。一路的顛簸,諸多不順,無處安頓,後來都寫在《圍城》中,化為方鴻漸一行5人去往三閭大學的狼狽經歷。

《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孤島"陷落,回家探親的錢鍾書被迫滯留上海,一家人託庇在家族之下,居住在復興中路一棟三層小樓的亭子間之中。剛開始錢家20幾口人都擠在一起,錢鍾書的歸來更添了侷促,一家三口便在樓下客堂裡放上一張大床,掛上一個布幔。白天,簾子拉開,客堂還做待客使用;晚上,簾子關上,就是一處小小的蝸居之地。但是沒過多久,錢鍾書的弟弟妹妹們便天各一方,曾經擁擠得無處容身的錢家,只剩下了錢鍾書一家三口與母親同住。

錢鍾書工作無著落,靠楊絳出讓自己在學校授課的鐘點勉強維生。被困於上海淪陷區的經歷,催生了當時文人們的"孤島文學","亭子間文學",錢鍾書、張愛玲都在其列。《圍城》中的人物和故事,早已隨著這幾年的經歷、時局、戰亂和困頓,化入了錢鍾書的血液中。那看似私人的一個個小故事,其實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說: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司馬遷從歷史上諸多傑出者歷經苦難,獻身著述的經歷中,找到了自己忍辱負重矢志進取的動力。《圍城》,同樣是錢鍾書在精神與肉體雙重的困境中完成。世間亂世紛紛,錢鍾書卻閉門,獨坐,在偌大的一箇中國難得擺下的一張書桌前,在上海這座孤島圍城裡,他提筆,寫下了一個關於圍城的傳奇。他的《圍城》筆鋒宛如刀鋒,隔三分詩意,七分冷厲,透過紙背。


《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

02.書裡書外,人生處處是圍城

和作者不同,《圍城》中留學歸來的主人公方鴻漸,出場即是人生巔峰。但隨著回國後躋身上流社會、前途無限光明的假象被逐一擊破時,方鴻漸的情感與事業便急轉直下。


《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

他的虛榮心,在蘇文紈的青睞中得到滿足,但隨即糾纏於唐小姐、趙辛楣、曹元朗錯綜複雜的多角關係中,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失戀與失業的雙重圍困,讓方鴻漸極欲衝出上海,去一個新的地方透透氣。然而,千辛萬苦到了三閭大學,等待他的又是另一個充滿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圍城。工作無趣,充滿挫敗;看起來人畜無害,天真、柔弱的孫柔嘉,在千方百計成為方鴻漸妻子之後,也逐漸顯露城府和堅硬的一面。方鴻漸在婚姻的圍城中做困獸猶鬥,終以無力與失敗告終。


《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

方鴻漸就這樣被困於理想的不斷升騰和一再破滅,經常是事將成而毀即隨之,不斷浪拋心力,直至心力交瘁。"圍城"的象徵意義,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他所經歷的愛情糾結,職場選擇,對未來的迷茫等,在今人的生活中依然如影隨形,縈繞不去。

人生就是一座圍城,情感也好,生活也罷,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會覺得乏味懈怠。似乎城裡的一切,都變成了對自己的桎梏。

"圍城"一說,之所以這麼容易擊中人心,只因人們大都在城中,且看倦了城裡的風景。而很多人,又都是方鴻漸,猶豫茫然,不知道走出去會不會更好,留下來會不會更糟。

03.身處"圍城",如何讓心靈和解與自由?

身處現實圍城的錢鍾書,是達觀的。雖寫作《圍城》,卻並未被城包圍。他既不是城外的那個人,一心想要衝進不明所以的城裡去;也不是城裡的那個人,一心想要掙脫城裡的生活,逃到外面的世界去。

他知天命亦樂天命,冷眼看世俗紅塵,通透飲食男女,卻不令自己身陷囹圄;他以嬉笑怒罵鑄成文章,折服了城裡城外之人,卻獨自全身而退。他深知:圍城者,只是城而已,斯人何懼?被城圍者,亦只是一介肉身,斯性靈可通透天地,乘萬物以遨遊,又何懼焉?


《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

而讀者諸君,在讀過《圍城》,會心一笑之後掩卷沉思,或許也能夠有一些了悟:

書中對於"圍城"的意蘊,並無定論,只是不時以隻言片語供人遐想和附會:比如褚慎明援引羅素的英國古話:"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蘇文紈搬來法國諺語,說它是"被圍困的城堡",方鴻漸則嘟嘟囔囔: "他們講的什麼'圍城' ,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在去三閭大學的路上,露宿荒郊墳地,方鴻漸又接著抱怨道: "那個破門倒是個好象徵。好像個進口,背後藏著深宮大廈,引得人進去了, 原來什麼沒有, 一無可進的進口,一無可去的去處。"還有對國技"修長城"(打麻將)的隱喻,引人遐思。最後則是楊絳先生的註釋:"對婚姻也罷 , 職業也罷 , 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這些斷斷續續、零碎的意象,讓人不禁深思:其實人的處境,又何嘗不是置身於一個又一個"圍城"中呢?

出生前的"圍城",是母親的子宮——溫暖,有依靠。出生後好似是走出圍城,但為何是一聲啼哭呢?只因人天生愛圍城,需要圍城,否則無依無靠。所以,圍城恰恰又是精神的寄託。我們一生都處在或擺脫、或回來,或從一個圍城走到另一個圍城的過程中。而我們最後的歸宿,那個小小的骨灰盒,又何嘗不是一個圍城呢?進進出出,來來往往,圍城有時很美,有時很憋屈,但不管怎樣,它都是生命的常態。

而錢鍾書所寫的《圍城》,同樣具有中性的含義:三閭大學可以是方鴻漸的監獄,也可以是高松年的花園;同樣,蘇文紈也許是方鴻漸的地獄,卻同樣是曹元朗的天堂。"圍城"所具有多重性,關鍵還在於城中人如何看待——你覺得它是什麼樣,你就能讓它變成什麼樣。世間的愛情也好,婚姻也罷,還有事業、處境所具有的萬千樣貌,又何嘗不是因人心的改變而在不斷變化呢?

所以,真正令人害怕的,是世人內心的困頓。城圍住的是我們的身,圍住我們心的,卻是我們自己。在無盡的圍城中,不斷用心發現城裡城外新的風景,也許才是心靈走向和解與自由的道路吧!


《圍城》|從作者境遇、人物現實,探索

最後,請讓我以錢鍾書的一句話來作結——也許,它能告訴我們"圍城"的真正含義:

"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裡有個安頓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