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周 尼瑪初
“村民們,你們好,我是謝餌山,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下個人衛生怎麼做.....。”2月14日清早,在壤塘縣崗木達鄉達日村“村村響”大喇叭裡準時響起了大家熟悉的聲音--謝餌山說“疫”。附近的村民們有些把窗戶開的寬敞一些,有些老人面向朝陽盤著腿坐在陽臺裡,靜聽著今天的“廣播課”。
從疫情開始以來,作為基層防疫宣講一員,謝餌山第一時間寫下了請戰書,加入壤巴拉藏漢雙語宣講團,和同事們一起走村入戶宣講防疫知識。“哪裡需要我,我就到那裡去”謝餌山在請戰書中用藏文寫道,“每天面對不斷上漲的疫情數據,自己卻什麼事兒做不了,很心慌。”謝餌山對記者說道。從此他成為了一名“防疫宣傳員”,面對一個全新的概念他一切都需要從頭學起,上網查資料,從國家級媒體到地方微信公眾賬號,他手機裡關注了許多的官方平臺。不僅如此,他還積極參加了醫療系統的組織的培訓及專業人員面對面的交流培訓,讓自己從門外漢變成了內行人。在短短10天的時間裡,他編寫出了一則藏漢雙語的防疫順口溜,讓群眾好記又實用。
宣傳前期,群眾對疫情情況不理解,不願聽他多說,甚至有人認為病毒在高寒地區無法生存。經過他與壤巴拉藏漢雙語宣講團的成員們苦口婆心的宣講,群眾的意識不斷提高,自我防護意識也不斷提升。可是新的情況又出現了,一則疫情愈發嚴重壤塘縣即將斷糧的謠言在群眾中流傳。
謝餌山立即投入到了闢謠行列中,在壤塘縣防疫欄目《小玖說“疫”》中現身說疫安撫群眾恐慌的心情。他還加入到了各種群眾組建的微信群中每天為他們普及新的宣傳防疫知識。
如今,群眾的意識提高了,他發現大家都不願意靠的太近,便又買起了小喇叭放在車上為群眾宣講。無論是法律知識宣傳還是防疫知識宣傳,他似乎永遠都有用不完的金點子。這一切都來源於他對生活的滿腔熱血。
“我妻子很辛苦,家中的事情都是她一個人來做。”說道家中的情況是謝餌山一直對記者重複這句話。2月11日早晨,謝餌山早早的吃過妻子準備好的早餐到卡點上執勤,妻子細心的為他整理行裝,因為有她,謝餌山可以毫無後顧之憂的在前方衝鋒陷陣。
謝餌山是壤塘縣崗木達鄉達日村會計,除了會計他還有一個身份——縣大調解中心調解員及壤塘縣普法宣傳員。當他看見村裡人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兒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時間久了人心自然就散了,這成為他的一塊心病。
2014年他報名成為村上的人民調解員。小到夫妻吵架,大到草場糾紛,6年的時間裡他調解了240餘起矛盾糾紛,他也從村上的人民調解員成為了縣大調解中心調解員。可謝餌山沒有就此停步伐,他積極響應縣上的號召,加入了壤巴拉藏漢雙語宣講團,身為壤塘本地人的謝餌山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將法律知識與壤巴拉非物質文化遺產頌唱融合起來,法律知識與古老的頌唱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讓枯燥的法制宣講成為了人人都愛聽的節目,還針對交通、婚姻、賭博等多個內容拍下了多期《謝餌山勸導》,每一期的網絡閱讀量都高達到10000以上。
隨著法制宣講的逐年遞增,壤塘縣的矛盾糾紛從2017年的441件下降到了2019年的230起,謝餌山也成為了群眾眼中鐵齒銅牙的調解員和詼諧幽默的普法人。
閱讀更多 微阿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