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世襲制王朝

夏朝起源於夏部落首領禹(夏后氏、姒姓,名文命或禹,字(高)密 )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並最終將部落聯盟首領之位禪讓於他,是夏王朝的開端。大禹死後,其子啟即位,即歷史上的“大禹傳子”,宣告部落聯盟“禪讓制”的結束和封建世襲制的開始。

然而夏的統治並不鞏固,啟在位的時代就發生了伯益叛亂;啟之子太康治國無方,當政期間戰亂紛紛,最後被東夷族有窮氏的“羿”奪取了統治權,史稱“太康失國”。后羿與太康相同,也是一個無能的統治者,終日沉溺於遊獵之中,將政事完全交與義子寒浞(妘姓,又名韓浞、寒漪)手中。寒浞掌權後,殺羿而代之,自立為王。

然後,太康弟仲康之孫少康與夏朝遺臣伯靡聯手,起兵打敗寒浞,恢復夏朝的統治地位,史稱“少康中興”;夏朝的統治這才得以鞏固,進入了國勢向上的相對穩定時期。自少康以後的杼、槐、芒、洩、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統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

到夏代的第十三個國王孔甲執政,夏朝開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引起貴族的不滿和諸侯的叛亂。夏朝的統治從此出現危機,國力由盛轉衰,只過了四代便導致了亡國之禍。故而史書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國語·周語》)。

夏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夏桀,他在位期間,以圖中興,大肆興兵對外征伐,可是沒有成效,對諸侯的統治力下降。同一時期,黃河下游的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領成湯(湯,子姓,名履)的領導下興盛起來。成湯以討伐暴君夏桀為名,發動了滅夏的戰爭;夏桀兵敗,被放逐並死於南巢(今安徽壽縣),夏朝宣告結束

夏朝共經歷十三世、十六王,他們分別是: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洩—不降—扃—胤甲—孔甲—皋—發—夏桀,前後約四百七十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