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大疫情(人瘟),都是如何停止消失的?

清水浮木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绝对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人只有适应自然顺其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利用自然绝不是挑战自然!

这样,重大的疫情就会得到有效的避免,甚至消失!


天弘小语


历史上死于瘟疫的人数远高于战争或其他天灾人祸的人口总数。 人类与瘟疫之间的斗争也从未停止。

接下来说说历史上几次重个瘟疫。

1 天花历史上最大的瘟疫,被称作历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 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这里原本有2千万人到3千万人原住民, 但是100年后,人口剩下不到100万,就是因为欧洲人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18世纪的100年间,全欧洲死于天花病毒的患者就多达1.5亿人。 而且由于天花当时无药可治。只能靠人体自身免疫力。所以当时死于天花的大多是妇女儿童。 在整个历史上,预计被天花杀死的人类超过5亿人。

中世纪,最早是我们中医发明了《人痘接种》把天花痘苗接种到健康人身上,预防天花。

到18世纪时,中医《人痘接种法》在欧洲传播。 但是也有利有弊,有的人接种天花痘苗,但其他疾病免疫力下降,更可怕的是有的人被种上天花,结果得天花死了。

后来一位英国人名字叫詹纳,发明了牛痘技术,方法就是让人接种上牛痘脓疱,等牛痘康复之后就对天花免疫不会感染了。之后十年,欧美洲学者们,都用了此方法毫无例外都成功了。

2 鼠疫 被称为《上帝制裁》的恐怖杀手

鼠疫首次大流行是在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传至北非,欧洲,这次流行持续了五六十年,在欧洲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欧洲2500万人性命,死亡总人数1亿人左右。

鼠疫病症潜伏期短,三天往往致死,过高的致死率在后期人类警惕性不断增强,快速进行隔离,对死亡的鼠疫患者进行火化或深埋。 其次,容易感染鼠疫的人淘汰掉了,剩下的不容易感染得病没有死的人也得到了免疫,为生习惯的改善也是一大重点,中世纪欧洲贫穷,肮脏,垃圾乱丢,饮用水也被污水污染,人们也没有良好卫生习惯,随着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变得富有,城市系统的完善,公共卫生有了保证。使得传染病的发生降低了 ,也包括横行几百年的鼠疫。

3 西班牙大流感 短期夺走了数千万人的性命

1918年,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西班牙流感》爆发,疫情从美国的军营开始,随后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人死亡。 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约20%的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医学界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在2000万左右。

但是西班牙大流感在经历了18个月后,却神秘消失了。 至今也没有具体文献记载,猜测可能是能感染的人都感染了,病毒能接触到剩下的人又都产生了抗体,加上隔离措施的实施,到达临界点就消失了。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首先我们都知道你问题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后半句我认为是个病句,“停止”后加个逗号可好?

瘟疫就是恶性传染病,古代历史上爆发过很多次大型瘟疫,比如天花,疟疾等等;但是古人对瘟疫的认知并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确,染病的人,运气好被治好了就好了,治不好就只能等死,有的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集体染病而亡。

大面积染病又无方可医,很明显,为了防止继续流传,就只能被隔离!

不明就里的死亡

东汉·曹植《说疫气》: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东汉灭亡前的30余年,总共记载了12次瘟疫的爆发,当时的人们都不懂“瘟疫”,针对它也无法真正的对症下药,有的百姓迷信,就认为是神鬼导致的,虽然也有有识士大夫观察出了一定的端倪,否定了“神鬼致病”之说,但是也并无好的办法应对。

正如曹植这篇《说疫气》里写的“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造成这种原因的,一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无法有效救治,再一个就是封建乱世,国家无暇顾及平民百姓的死活。

东汉·王粲《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描述的景象,在很多古装剧里其实都出现过,难民伏卧或者坐于路边草丛逃难,不停咳嗽,明知重病,却没有任何办法,大多数都只能等待死亡的来临。

不仅是平民百姓,士大夫也无法避免,“建安七子”中的陈琳、徐干、应玚、刘桢等四人也是染病而亡,陈琳就是我们看《三国》,官渡之战前,为袁绍写檄文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的才子。

很显然,那时的人们染病了,大多数就只有等死。

划时代的“吴又可”

吴又可是明末清初的人,明末也是灾情疫病横行的时代,但是他的医学思想并没有因循守旧,在通过对疫情的细致查察,综合前人的记载,创造的性的提出了瘟疫是“疠气”致病之学说,疠气通过口鼻侵入体内,而疠气是物质性的,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解决。

最后,吴又可凭借丰富的经验,编纂出了《瘟疫论》

一书,向世人详细描述了他的创造性发现,以及他对治疗疫病独特但有效的方式。这本书至今仍能指导临床,具有现实意义。

电影《大明劫》中,就很好的再现了这段历史,明末的瘟疫流行,十户九死,很多富有经验的医者要么以伤寒要么以风热来治疗瘟疫,如此,染病之人不死才怪,当吴又可提出他创造性的正确观点后,一帮顽固老郎中疯狂反对,幸得督师孙传庭的支持。

其中还有一个要提到的就是,孙传庭在危急时刻,“重症下猛药”,为了不影响即将出兵的健康将士,将染病的士兵全烧了。电影里那么展现,恐怕现实里也多的是类似做法,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结语

在古代,疫情横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活环境的恶化,其实可以发现一般疫情频发的时代都是乱世,朝廷无心也无力管,郎中又没有正确的认知,那么要扼制疫情的蔓延,一多半就是集中隔离,能治好的治,治不好的就只能认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